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性格是疾病的一个危险因素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性格是一个人稳定的心理特征的体现 ,性格与主要由先天遗传因素决定的“气质”有所不同 ,性格既存在先天性遗传的因素 ,又存在后天性的影响 ,而且后天的教育和环境因素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因此性格又是可以转变的 ,这一观点表明性格与血型两者的含义不能混同 ,我国学者反对由血型决定性格的观点。目前已知的性格类型主要有A、B、C、D四种类型。1 A和B型性格1 1 A型性格195 9年由旧金山的Friedman及其助手正式提出了一种假设 ,认为具有快节奏、急脾气、好冲动 ,以及好胜心过强行为类型的人 ,容易发生冠心病 ,他称之为A型…  相似文献   

2.
脉压差变化对预测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及身心健康,脉压差作为预测心血管疾病的指标近年来也颇受重视,研究结果显示:脉压差和冠心病的发病率呈显著正相关,脉压差升高是动脉硬化及心血管病高危的一个标志,它的作用大于舒张压甚至超过收缩压;提示:脉压差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良好的预测因子,也是反映中老年人血管硬化的一个较好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前各项疾病危险因素的“危险性”不够高, 所以通过药物控制单个危险因素来预防疾病的效益很低。癌症筛检虽然使检出的癌症病人增加, 但并不能降低死亡率。因此建议, 在控制慢性病危险因素时, 应首选安全、低成本的有效干预方式方法;采用药物控制手段时, 应优先在综合危险程度较高的人群使用;要努力寻找特异性更高的危险因素指标, 以缩小危险人群;要进一步加强临床研究, 根据国情确定我国自己的诊断与治疗标准。癌症筛检的目标是要检出真正可从治疗中受益的病人, 特别是鉴别出无需治疗的“停滞型”癌症。无论是对疾病危险因素的控制, 还是对癌症筛检, 在改进技术的同时, 更重要的是要从根本上树立正确的健康和医疗观念。  相似文献   

4.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亚健康的研究热潮已经持续了二十多年,亚健康的概念在我国已经被广泛认知和使用,然而人们对亚健康的概念、诊断、病理的认识仍然模糊,在国际学术界也始终没有出现被普遍使用的对应的专业名词,在这种情况下,迫切需要识别和应用危险因素以服务于临床的预防、筛查、干预。本文从"危险因素"的概念入手,借鉴"素质-应激"模型,区分了"危险信号"与其他因素,将亚健康的心理危险因素纳入"易感素质-危险诱因-心理危险信号"模型中,在此理论架构下,详细回顾了亚健康在心理易感素质、应激、心理危险信号方面的研究进展,阐述了亚健康的心理病理机制,支持了在亚健康的预防、干预中重视心理因素的价值。最后,文章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血糖控制不佳会加重此类患者的病情,影响其预后,因此,急慢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高血糖要积极处理。在血糖控制过程中,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选择安全、有效的降糖方案,避免低血糖和药物的副作用。本文就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高血糖的管理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6.
本文是对一次国际会议上的报告及发表论文的综述,涉及三个问题:(1)关于那些有实际意义的气质危险因素,我们有何了解?根据“良好适应”原则,这些危险因素可能会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心理发展、社会行为,甚或学习能力。(2)由于这些发现,我们已经做些什么或者可能做些什么?一些心理学者已经将这些发现用于儿科学、精神病学和预防性指导的实践中。气质测定理论可能更多地运用于诊断和处理行为和学习能力方面的问题,而不是对普通人群进行常规行筛查。(3)将来我们应采取什么行动?会上讨论了一系列问题、但最突出的问题是,如何运用我们现已了解的有关知识。  相似文献   

7.
促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多重危险因素属于关系链的上游,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属于中游,而心绞痛、心肌梗死和脑卒中属于疾病的下游,干预下游是一种高成本高风险的模式,如将干预重点转移到上游则风险不大,成本低廉,有充分的选择余地.  相似文献   

8.
浅谈心血管疾病预防的重要性和可操作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血管疾病是人类死亡的主要病因,其危险因素包括吸烟、血脂异常、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等。目前我国医务工作者限于治疗疾病,忽视疾病预防,这种模式过于被动,需要高昂的医疗支出。如果不做好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工作,将会极大影响国民经济增长。因此改善生活方式、预防心血管疾病发生,形成疾病预防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并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9.
心血管疾病是人类死亡的主要病因,其危险因素包括吸烟、血脂异常、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等.目前我国医务工作者限于治疗疾病,忽视疾病预防,这种模式过于被动,需要高昂的医疗支出.如果不做好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工作,将会极大影响国民经济增长.因此改善生活方式、预防心血管疾病发生,形成疾病预防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并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0.
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观的上游与下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促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多重危险因素属于关系链的上游,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属于中游,而心绞痛、心肌梗死和脑卒中属于疾病的下游,干预下游是一种高成本高风险的模式,如将干预重点转移到上游则风险不大,成本低廉,有充分的选择余地。  相似文献   

11.
D型人格: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心理危险因素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D型人格(又称忧伤人格)是指经历消极情感与社会压抑的混合倾向。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这种心理危险因素与其生活质量下降、梗死复发甚至死亡等有着密切联系。作者总结了D型人格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现状,阐述了D型人格对于识别早期高危患者的临床价值,探讨了神经内分泌学、免疫学及心理学等方面的机制,并评价了对D型人格进行心理干预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阿司匹林(Aspirin)除具有解热镇痛作用外,还具有抑制血小板激活和抗血栓形成的良好作用,对防范和减少冠心病急性事件的发生、发展意义重大。目前有关阿司匹林及心血管疾病的研究日渐深入,诱发了众多焦点问题。阿司匹林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发展过程带给我们许多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13.
This study extended current research linking spirituality to health by investiga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xtrinsic and intrinsic spirituality and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Participants included 111 healthy males and females, ages 28 to 63. Measurements consisted of the Lifestyle Assessment Questionnaire (LAQ), a version of Kelly's Repertory Grid, hematological analysis, and blood pressure. A greater sense of spirituality was associated with lower cholesterol risk ratios (total cholesterol/HDL) and triglyceride levels. In addition, the structural or organiza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intrinsic spirituality were associated with several other hematological measures. Further research will help clarify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mechanisms underlying spirituality and health, including susceptibility to cardiovascular disorders.  相似文献   

14.
大量临床实验结果及流行病学资料已证实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简称他汀类),在冠心病防治中能显著降低心血管危险。但他汀类是通过何种模式产生这一作用,至今仍未得出定论。四种模式可用来描述他汀类降低心血管危险可能的作用机制。通过对这四种模式的探讨,能使我们对他汀类的作用机理有更为全面的认识,也为临床工作者进一步研究及确定他汀类降低心血管危险的作用模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医药在现代医学中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心血管疾病是现代社会严重威胁生命及健康的病患。本文总结分析了古老中药在现代心血管疾病中应用的现状,并深入分析其影响因素,从而提出扬长避短的未来心血管疾病应用中药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一些学者提出"polypill"的概念,即在一粒药丸中混合多种药物,认为通过服用这种"多效药丸"将大大降低人群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病死率。polypill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模式,但任何一种新的模式在实践中都会面临一些问题,我们应该用辨证的眼光去看待它,分析其使用的利弊,以达到尽可能为患者服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快,心血管疾病患病率、病死率不断上升,并往往伴随异常的心理状态,在传统治疗基础上辅以心理干预,将会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矛盾分析法是运用对立统一规律,观察、分析社会现象,应贯穿于心血管疾病心理治疗的全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