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瑜伽焰口》是寺院中最为广泛的法事活动之一。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后,就开始了中国化的过程。本人旨在通过对河北柏林禅寺《瑜伽焰口》的音乐考察,进一步了解佛教音乐在不断的与中国传统音乐的依附、冲突、融合、发展中逐步演变为一种具有中国化的佛教音乐。  相似文献   

2.
2008年6月27日,香港三德弘法中心、中国佛教文化教育基金会和中国佛教慈善基金会在香港九龙湾国际展贸中心隆重举行为汶川5.12罹难同胞往生七七之期启建顶礼慈悲三昧水忏暨五方九大士普利瑜伽焰口冥阳  相似文献   

3.
本刊1986年第4期曾发了《〈瑜伽焰口〉录音磁带问世》的消息,许多读者来信询问邮购磁带的手续,现统一答复如下:该磁带每套精装133元,简装70元,邮寄费在内。欲购者请汇款至:北京市王府井大街235号北京市外文图书大楼。银行汇款至:北京市工商银行王府井分理处,帐号6502067,户头北京市外文图书大楼。请注明焰口磁带款。款到即发货。精装  相似文献   

4.
明清以来五台山成了汉地最著名的“汉藏佛教圣地”,遂形成了汉藏佛教音乐并存的格局。由于璧峰禅师创作“华严佛事”、“四十二奏”,蘟宏法师作《水陆仪轨》、《瑜伽焰口施食坛仪》等,故使五台山“佛事音乐”臻于完善、定型,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相似文献   

5.
“焰口”是根据《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 (简称《焰口经》)而举行的施食饿鬼的法事。“焰口”有时又译作“面然” ,是佛教经典中所说的鬼王的名字。释迦牟尼佛的弟子阿难在禅思静坐时 ,看到一名饿鬼形容枯槁 ,面貌丑陋 ,头发散乱 ,爪甲长利 ,腹大如山 ,喉细如针 ,面上喷火 ,阿难惊骇地问他 ,是什么因缘而得到这种果报。饿鬼告诉阿难 ,因为生前居心悭吝 ,贪婪而不知足 ,所以死后堕入饿鬼道中 ,变成这种身形 ,并且遭受到种种痛苦。饿鬼又告诉阿难 ,三日以后命当尽 ,生在饿鬼道中。阿难大惊 ,急至佛前哀求救度 ,佛陀于是为他说《焰口经》 ,嘱…  相似文献   

6.
体恒 《法音》2007,(1):33-38
古印度的僧团和中国的僧团在生活方式上有很大差异,而不同的生活方式决定了不同的修学形式。佛陀时代,僧众主要是听经闻法、静坐禅修、羯磨布萨与托钵乞食等,没有固定的寺院生活模式。而佛教传入汉地后则形成了稳定的寺院生活方式。汉地僧团的修学与印度的僧团相比,有一个明显的区别,那就是形成了一个严密的佛事体系。这些佛事有日常行持的五堂功课,有诵经、念佛、禅修,有佛菩萨圣诞的祝延、上供,有黑白月的诵戒布萨,还有瑜伽焰口、各种忏法、祈愿乃至水陆法会等等。这些佛事交叉重叠、互辅互补,构成了寺院日常修学的大部分内容。严密的佛事…  相似文献   

7.
感悟瑜伽     
瑜伽在我心里是一门富有哲理的艺术——一门可触及灵魂与肢体的艺术,同时还可归入医学健身范畴。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把瑜伽作为生活中的减压方式,开始尝试着从不同角度接近瑜伽、学习瑜伽。我作为一名佛教信仰者,瑜伽已成为我的日常修行方式之一。瑜伽中的冥想,即是禅  相似文献   

8.
明代洪武时期,是中国佛教发展史中极为关键的转折期。龙兴寺是明洪武时期教僧专职化以后,第一所真正意义上实践官方规范化的瑜伽科仪真言的应赴教寺,寺院住持文彬即是当时瑜伽显密法事的主要修订起草人。明初瑜伽法事规范化,既有以佛教慈悲清净、"因果报应"之说来净化世道人心、辅翼国家治理、维持社会安定的政治层面的考量,同时又有满足社会各个阶层需求,以宗教精神慰藉人心的特殊需求。  相似文献   

9.
佛教在民间最常举行的两个宗教仪式,一为水陆法会,一为瑜伽焰口,主要目的是解救地狱中的苦难亡灵。主法和尚代表金刚上师通过经、咒、手印、观想,达到身口意合一,产生无边法力,诸佛菩萨降临道场,为众亡灵解救倒悬之苦。地狱门打开之后是什么情景,俗人无缘得见,但水陆画上却有描绘:头崩脑裂、骨折筋断、锯手锯脚、剜心掏肺,饥不得食、渴不得饮,哀号震天,惨烈之极。人们以为那不过是冥冥之中的景象,然而,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周边山川城郭地覆天翻,崩毁  相似文献   

10.
佛教音乐欣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很多人聆听佛教音乐时常会感到心灵受到震撼或者得到抚慰,这是由佛教音乐的美学价值所决定的。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乐种的佛教音乐差异性较大:或清远飘逸、或苍凉雄沉、或空灵神秘、或庄严圣洁,使聆听者产生不同的审美感受。佛教音乐大体上应包括两种类型: 一是以音乐的形式进行宗教仪式,音乐是其借助手段,侧重点在于宗教。佛教仪式《瑜伽焰口》中的音乐和殿堂唱诵中的《香赞》、《弥陀赞》等都属于此类,其本质是宗教。二是以音乐的形式表达佛教思想和佛教意境,侧重点在于音乐,其目的是通过音乐使聆听者产生禅悦——宗教美感,从而达到…  相似文献   

11.
《法音》2017,(1)
<正>一般认为,玄奘及其所开创的法相唯识宗只是将古印度瑜伽行派的学说传入中国,由于没有体系性的中国化而难以为中土社会所接受。对此,胡适之先生的话可为代表:"玄奘带回来的印度最新思想,乃是唯识的心理学与因明的论理学。这种心理学把心的官能和心的对象等分析作六百六十法,可算是繁琐的极致了。中国人的思  相似文献   

12.
一阵阵低喃的诵咏,一曲曲恬逸的歌声,伴随着打击乐的音声,携裹着当事人虔诚的感情;时而平缓矜持,时而急促铿锵,骤然间又跌岩起伏,把人们引入了一个似我非我的境界。尽管听不懂那晦涩的经文,但在场的人,都有一种艺术的体验和美的感受。这就是五台山佛教音乐——“放焰口”所造成的气氛。“焰口”亦称“面燃”,是佛经中饿鬼名。放焰口,是根据《焰口饿鬼经》中向饿鬼施食的经咒和念诵仪规所举行的一种音乐仪式。“放焰口”一般在黄昏时候举行。  相似文献   

13.
谈谈瑜伽     
印度的瑜伽来了,报纸电视充斥它的广告和鼓 噪。不少少女练起了瑜伽功,称它不仅可以强筋健 骨,还有减肥瘦身的效果。有人不惜"西天取经", 去到印度恒河上游山城圣地拜师讨教:印度瑜伽师 也莅临中国大地传经论道。各地正在刮起一阵瑜伽 风,掀起一股瑜伽热。不求甚解一哄而上,是国人 常犯的毛病。此时探讨一下瑜伽实属必要。  相似文献   

14.
古典瑜伽哲学中的神是以瑜伽的自我冥想为基础的经验建构,是一种特殊的神我,是断灭了尘世系缚而获得解脱的“独存者”;它不受时间的限制,也不为烦恼、业、果报和潜在力所触动,具有永恒的无限智慧、行为和能力;神在瑜伽实践中负责清除原初物质变现过程中所遇到的一切障碍。古典瑜伽与数论是两个互相独立的思想体系,它们从方法论、教义结构到概念都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5.
禅是中国的产物。但禅起源于印度,是古代印度所谓瑜伽的智慧:即与宇宙冥合的智慧。禅是梵语,意为冥想;瑜伽则是精神集中。禅的本意是集心一境,专念一物。它本来是佛教徒修习的一个内容:在形式上安静身体、统一精神,其方式就是坐禅。佛教也常以“止观”代表禅,止是心的安静,观是  相似文献   

16.
瑜伽作为人类较早的一种哲学思考和修行方法,不仅是古印度也是世界的“文化瑰宝”。公元前200年左右,婆罗门教六派哲学中瑜伽派的创始人帕坦加利著《瑜伽经》,随着宗教向外传播,人们认识到其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等功用。20世纪,瑜伽逐渐作为一项专门的体育运动在世界各地传播并发扬光大。舒缓、“非消耗”性的瑜伽,成为都市女性钟爱的塑身、养心的流行体育运动;遍地开设的瑜伽馆已跻身“健身场所”,瑜伽性质已完成了历史性的嬗变。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奥罗宾多(Aurobindo)的整体瑜伽论(Integralyoga)为题,探讨了印度古代瑜伽思想的起源和发展,论述了传统宗教瑜伽学说与现代瑜伽学说的差异。以及印度教传统瑜伽学说在今天的发展趋势等。  相似文献   

18.
周晓微 《法音》2023,(10):32-32
瑜伽目前是日常城市生活中常见的词汇。瑜伽梵文写作“Yoga”,印度教和佛教都会使用这个词语,但是瑜伽在印度教和佛教中是否是同一个概念呢?关于这个问题少有研究成果。瑜伽的研究主要局限于各自教派内,如在印度教语境中研究瑜伽,或者在佛教语境中研究瑜伽。少数对其进行比较研究的,如倾向于认为佛教具备唯物主义特征的舍尔巴茨基(1886-1942)认为“古代印度的宗教生活中,瑜伽禅定实践是极其普遍的……”  相似文献   

19.
有人说瑜伽是体育健美有氧操,有人认为它是一种时尚的小资娱乐健身方式,结合西方美学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会发现瑜伽是一门关于美的艺术,这种美体现在他的体位法、冥想、瑜伽音乐方面.瑜伽在带给我们美丽外表的同时,也带给我们美的艺术欣赏.  相似文献   

20.
在中印两大古老的医学体系中,存在着两种极为相似的肢体运动疗法,它们都通过运动形体、控制呼吸、修持内心来达到运行气血、舒展筋骨、通利积滞的养生效果。二者性质均为康复医学与运动健身的结合,为各民族的身心健康和繁衍不息做出了巨大贡献。通过对瑜伽文化和导引养生文化的历史渊源、思想理论和运动特点分析,透过养生文化视角进行类比,探讨瑜伽与导引的异与同。研究意义在于通过两种养生方式的比较,可使印度瑜伽和中国导引的优秀文化互为有益补充,同时也有利于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