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桑吉扎西 《法音》2004,(9):35-39
公元八世纪,日本人唐求法僧圆仁在中土巡礼九年.足迹遍及江苏、山东、河北、山西、陕西、河南、浙江许多名寺古刹.他每天记录参访寺院、求法问道的游学经历.这部日记就是闻名后世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它与玄奘法师的《大唐西域记》和《马可波罗游记》,并称为世界三大游记。  相似文献   

2.
缘起公元八世纪,日本入唐求法僧圆仁在中土巡礼九年,足迹遍及江苏、山东、河北、山西、陕西、河南、浙江许多名寺古刹,他每天记录参访寺院、求法问道的游学经历,这部日记就是闻名后世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它与玄奘法师的《大唐西域记》和《马可波罗游记》,并称为世界三大游记。1100年后的今天,一位美国学者多次沿着当年圆仁走过的足迹踏古访今,追寻前贤大德的解行风范,寻访圆仁笔下寺院、佛塔、村庄、河流、百姓、信徒在历史长河中的盛衰变迁,探索中日佛教法乳一脉的法缘亲情,重温和体味圆仁入唐求法的心路历程,一走就是20多年。这位学者…  相似文献   

3.
北魏慧生等人西行佛国求法巡礼之事,衍生出《慧生行传》《宋云家记》《道荣传》《洛阳伽蓝记》卷5以及魏源《海国图志》附载、《大正藏》收录同名《北魏僧惠生使西域记》等诸种文献。《慧生行传》等前三种著作已佚,幸赖《洛阳伽蓝记》卷5之节录、拼补而存其崖略。《洛阳伽蓝记》卷5以合本子注、夹叙夹注为基本形态,其内容则以《慧生行传》为主体,《宋云行记》为辅助,《道荣传》为补证。大正藏本《北魏僧惠生使西域记》源于《海国图志》附载并删正之,魏源《北魏僧惠生使西域记》则源于《洛阳伽蓝记》卷5可能的慧生行记内容并且删正。以现存《洛阳伽蓝记》卷5和《北魏僧惠生使西域记》为考察对象,可见北魏慧生行记诸种相关文献学术价值不菲,有利于推进中亚史地研究、佛教文化交流研究以及"一带一路"的文明溯源研究。  相似文献   

4.
泽者前言唐、宋时期,日本僧人上五台山朝圣求法者甚多,至今仍有两部朝圣名著流传于世,一部是唐代圆仁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另一部是宋代成寻的《参天台五台山记》。前者尚为人们所熟知,后者知者较少。此书在日本流传颇广,版本亦多,计有写本十三种,复制本一种,活字本七种,各书中以南宋时期的写本为最早。日本学者平林文雄教授搜集了各种本子,详加校订和考证,作了《参天台五台山记校本并研究》一书,其中第三章“参天台五台山记的传本”,  相似文献   

5.
《牟子理惑论》是佛教初传时的一部中国佛教论著,最早见于南北朝时宋明帝(465-471年)敕中书侍郎陆澄(刘宋、南齐时人)所撰的《法论》一书中。因《理惑论》中讲了"汉明帝遣使求法"的传说,陆澄将此书编在了"缘序集"中。但《法论》早已失传,仅在《出三藏记集》卷十二中保存了目录。《出三藏记集》的作者是南朝齐梁时僧人僧佑,在他的另一著作《弘明集》里收入了《理惑论》全文,因此通常说《理惑论》首载于《弘明集》。关于《理惑论》的作者问  相似文献   

6.
《高僧传.道安传》中"学不师安,义不中难"一语,表明论义在中国佛教史上曾经有过重要影响。敦煌遗书中新辨识出的论义文,帮助我们解决了以往论义研究存世资料有限的困难。本文以敦煌遗书中论义文的释读为基础,结合日僧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对论义的记载,从论义与论端、论义程序、论义失误、举行论义的时间和论义文五个方面,率先对汉地佛教论义进行了专门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日本人是很善于学习的民族,从历史上看,历来是见先进就学,能学就学。他们学佛教,因为距离天竺实在太远,古代虽然也有去的,回来的不多。主要还是通过中国学。看看遣唐的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圆珍《行历抄》,以及后来的《参天台五台山记》《入明记》等第一手资料,就会对此种坚持不懈的努力产生深刻印象。他们学得兢兢业业,非常认真,回国以后照方抓药,绝不含糊。中国人学天竺,却是自有主张,不断地加深汉化成分。中国的佛教和佛学,也是随时代的发展而迅速发展。日本人这一批学去的,就和下一批学的不一样。他们是谨守师传的…  相似文献   

8.
正东晋高僧法显(约342-约423)是我国第一位游历陆海丝绸之路的求法僧人,梁启超曾言:"法显横雪山以入天竺,赍佛典多种以归,著《佛国记》,我国人之至印度者,此为第一。"[1]399年,他从长安出发,历游西域、天竺、狮子国、耶婆提等地,412年归抵山东崂山,次年到达建康,前后达15年之久,历游三十余国。416年,法显写出详细的旅途见闻,即为《佛国记》。该书作为史地学典籍被收入《四库全书》,是研究五世纪初新疆地  相似文献   

9.
正义净法师(635-713)是我国唐代高僧、佛教四大译经家之一,是我国著名的佛学家、翻译家、旅行家,与东晋法显大师、唐玄奘大师并称为我国"三大求法高僧"。义净法师,俗姓张,字文明,齐州山茌县山庄人(今位于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1]。其所著《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以下简称《求法高僧传》)与《南海寄归内法传》(以下简称《寄归传》),为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经典之作。义净法师的籍贯,向有"范阳"与"齐州"两说。明嘉靖《山东通志·山川》记载:"碛金(湑)山在长清县城南三里,山有真相院。  相似文献   

10.
白化文、李顶霞校注的《行历抄校注》已经问世了。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介绍、研究日本入唐求法八家之一的僧人圆珍行历及生平的力作。 鉴于现存的《行历抄》本已很不完整,而有关圆珍  相似文献   

11.
"丝绸之路"是人类历史上重要的商贸之路,也是绚丽多彩的宗教信仰与文化传播之路。作为中斯佛教友好交流的象征,法显不仅是虔诚的求法高僧,而且也是影响深远的文化使者。本文以法显的《佛国记》为切入,从"一带一路"的先行者、"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使者及"中斯友谊"的开创者等三个方面,深入探讨了法显为开启中斯两国千百年来友好交往,推动两国佛教文化等各领域的交流发展所作出的重要贡献和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景天星 《法音》2021,(2):61-63
翻阅佛教典籍,有诸多"琴弦"之喻,然最为著名者,莫过于"因缘和合喻""狮子筋弦喻"和"不急不缓喻"。此三种譬喻分别出自《入中论讲记》《华严经》和《中阿含经》。一、因缘和合喻"因缘和合喻"见于月称论师造、法尊法师译讲的《入中论讲记》。在《入中论》"第六菩提心现前地"中,月称论师有一颂:"如影像等法本空,观待缘合非不有,于彼本空影像等,亦起见彼行相识。"  相似文献   

13.
《法音》2016,(7)
正佛教由印度在向中国的传播及其发展史上,汉地有许多忘身求法的先行者,东晋时期的法显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者之一。他以其西行求法经历自撰的《佛国记》以及携经律而归并亲自参加翻译经律,无论是在外来佛教经律传播汉地,还是在中外海陆交通史和文化交流史上,其殊胜贡献都是有目共睹的。《佛国记》是中国古代最早留学天竺的僧人、旅行家和翻译家法显撰写的游历专著。全书记述了作者从晋隆安三年(399)至晋义熙七年(411)经西域至  相似文献   

14.
《雪域求法记》是一本集历史与文学价值为一体的口述著作,对于研究民国时期的西藏历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首先对口述者的概况和全书的内容进行简要介绍,然后详细阐释该书的特点和长处,并对书中的一些疏漏之处提出自己的看法,最后对该书的学术价值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15.
《法音》2017,(4)
<正>唐开成三年(838),日本圆仁和尚随最后一批日本遣唐使来到中国,开成四年(839)六月八日住进了山东半岛的赤山法华院,开成五年(840)二月十九日离开赤山法华院去五台山修行,期间在赤山法华院住了半年多。圆仁在《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详细记载了在赤山法华院的所见所闻,留下了唐代中韩日人民友好往来和文化  相似文献   

16.
灼炽的求法     
本文主要介绍了法显、玄奘等僧至印度巡礼佛迹、取经学法的艰难历程与他们带回的梵文经典和所译汉文藏经。他们分别把自己去印度巡礼求法的旅行见闻记录下来,撰成《法显传》、《大唐西域记》。这两部著作对我们研究当时印度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历史、地理和风情民俗、中印文化交流,都具有弥足珍贵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7.
成寻大师,姓藤氏,事石藏文庆,禀密教,系日本京都大云寺僧人。日本三条天皇延久四年(1072年),他携带圆仁慈觉大师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和奝然法济大师的《入宋日记》,同其弟子赖缘、快宗、圣秀惟观、心贤、善久、长明一行八人,搭乘宋人孙忠商船,于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三月入京。在巡礼天台山和五台山的圣迹以后,抵达汴梁(今河南开封县治)。他向宋神宗进献了银香炉、木槵子、白琉璃、五  相似文献   

18.
史少博 《孔子研究》2019,(1):140-146
朝川善庵是日本江户时期的儒学者,著有《孝经会通》《古文孝经证注》《孝经孔传音注》《古文孝经私记》等多部著作。《古文孝经私记》的价值的体现,主要有朝川善庵对《古文孝经》版本之考证:考证了《古文孝经》字体不是"籀书"而是隶古,《古文孝经》是孔壁真本,日本江户时期所传《古文孝经》有五种版本皆出于孔壁真本,《古文孝经》有二本,日本所传的《古文孝经》有章无名。《古文孝经私记》的价值还体现在朝川善庵对《古文孝经》内容论释的考辨:对"孝者德之至"辨、"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辨、"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辨、"天子之孝"辨等,见解独到。由此,日本学界对《古文孝经私记》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儒行》同见于《礼记》和《孔子家语》,应出于孔门弟子所记,并经整理而成,其成书年代当在春秋战国之际。不过,《孔子家语.儒行解》与《礼记.儒行》相较,则更为原始。《儒行》对于理解孔子思想和原始儒学,是最为系统而完整的论述,理应得到学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悉昙字记》,又名《南天竺般若菩提悉昙》(据书名下的小注),一卷。唐山阴沙门智广撰,撰地五台山。收入《大正藏》第五十四卷。《悉昙字记》未署撰时。书序云此书出自南天竺(印度)沙门般若菩提在五台山时对作者的传授。而据《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卷十七记载,般若菩提是在“(贞元)十年三月发趋清凉。巡礼五台,至于秋首。十一年四月还至上都(长安)”的。以此推断,《悉昙字记》约撰于贞元十年(795)。又由于此书见载于日本入唐求法沙门空海于大同元年(相当于唐元和元年,即公元806年)十月编的《御请来目录》,为空海住长安时所获的写本,因而日本学者也有根据著录的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