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藏,就是隐藏、躲藏,藏在心中,藏在草野,藏在闹市;藏龙卧虎,藏的是才俊;韬光养晦,藏的是锋芒。所谓“大道无形,大音希声”,善藏者智。露,就是显露、暴露,抛头露面,藏头露尾,露出马脚;崭露头角,露的是才艺;锋芒毕露,露的是锐气。所谓“发扬蹈厉”,意气风发,善露者明。  相似文献   

2.
王丽心 《法音》2007,(11):50-52
佛塔起源于印度。在公元一世纪佛教传入我国以前,我国没有"塔",也没有"塔"字。当梵文stupa与巴利文Thupo传入我国时,曾被音译为"塔婆"、"佛图"、"浮图"、"浮屠"、"窣堵波"等,由于古印度的Stupa是用于珍藏佛陀和高僧的舍利,供信徒供奉纪念的,亦  相似文献   

3.
佛塔点滴     
在我国古代建筑史上,塔是个后起之秀。周秦之世,塔字还不见经传。直到东汉永平十年(公元67年)佛教传入中国,塔才作为佛教的三大建筑(石窟、寺院、佛塔)之一在我国兴建盛行。塔,梵语浮图,初为供奉释迦牟尼佛遗骨——舍利而建。原型由方形塔基、形状类似覆钵的塔身和尖顶(刹)三部分组成,很象先秦时期的坟墓,有砖、木、石、铁等结构。我国古代建筑工程师在印度浮图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早已盛行的  相似文献   

4.
举世瞩目的佛教圣地五台山,寺院林立,佛塔摩天,自汉明帝年间始建,直到明、清、民国,历代都有新建和补修,规模巨大,文化遗产极其丰富。可是,这里丰富的文化遗产,有的至今仍处于半睡眠状态,没有引起管理部门的重视。如广仁寺的普同塔(藏亡僧之骨于一处的墓塔),塔底流水,塔身设空室,可存放僧人骨灰。骨灰匣按逝世先后排列,每增添一个骨灰匣,则把最前边的一个顶入水中,使其顺水流走,回归自然。所以,塔内始终保持一定数量的骨灰匣。此塔是一座砖构建筑物,高两丈余,坐落在鱼湾,是游人登黛螺  相似文献   

5.
道谦,俗姓游,建州崇安县(今福建崇安县)五夫里人,约生于徽宗崇宁初。早年出家,先后依名僧克勤、宗呆法席。后归里之仙州山,住开善寺,四众云集,名声大震。绍兴二十年卒,著有《大慧普觉禅师宗门武库》、《大意禅师禅宗杂毒海》等。其事迹见于《大慧禅师年谱》、《嘉泰普灯录》、《历朝释氏资鉴》、《补续高僧传》、《高僧传四集》等。  相似文献   

6.
应香港道教蓬瀛仙馆邀请,河北省道协组团一行6人于1997年1月22日至29日,对蓬瀛仙馆、香港道教联合会、信善紫阙玄观等多处道教宫观进行了友好、成功的访问。访问团以会长黄信阳为团长,在港先后参访拜谒了蓬瀛仙馆及其附属机构和省善真堂、竹林仙馆、香港道教联合会、信善紫问玄观、圆玄学院、青松观祖坛、云泉仙馆、飞雁洞佛道社等多处道教官观。访问团所到之处,均受到热情接待。1月23日在蓬瀛仙馆西楼客厅,访问团成员与永远馆长丘福雄先生、卢维干理事长、黎显华副理事长及诸理事进行了热情友好的座谈。黄信阳会长介绍了河北省道协成…  相似文献   

7.
精妙别致的著名古塔古心塔,梵文为Stupa,巴利语为thupa,音译作都婆、数斗波、率都婆等;略译作塔婆、浮图、佛塔等;意译作高显处、功德聚、方坟、圆冢、塔庙、灵庙,是“顶”、“堆土”之义。可见,塔的本义是埋藏佛陀舍利的纪念性的建筑物。舍利,乃为梵...  相似文献   

8.
普化寺的塔     
塔,梵语stpa,音译作(宀八卒)都婆、数斗波;略译作塔婆、浮图、佛塔;意译为高显处、功德聚、方坟、冢、塔庙,是“顶”、“堆土”之义,本谓安置佛陀舍利的建筑物,后来逐渐演变成了安置诸佛菩萨像、佛陀足迹、祖师高僧遗骨等土、砖、木、石等构成的供养礼拜的建筑物。早期的佛塔多数建在寺院内的前边,如始建于北魏时期的五台山清凉寺下寺——灵丘县觉山寺的觉山塔。唐代之后就逐渐移到了寺院内的后边,重建于八  相似文献   

9.
中国画作品中的意境是指画家的感情结合外界景象的统一体,"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是画家创造的艺术意境。从艺术家的综合素养、章法论中"藏"与"露"的关系等角度谈对中国画意境美的影响,并从创作素材准备、构思到创作表现各环节阐释"藏"与"露"的审美概念贯穿于中国画创作的始终。"藏"与"露"的和谐关系在谢赫"六法论"中亦有体现,并对中国画意境美的影响深远而全面。  相似文献   

10.
丽心 《法音》2006,(11):34-34
本刊讯11月20日,安徽省九华山回香阁举行万佛塔落成开光典礼。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学诚法师、安徽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妙安法师、九华山回香阁住持慧光法师及安徽省人大秘书长郭万清、省政协民宗委副主任周德义、省宗教局副局长张谨等1000多人出席了落成庆典活动。学诚、慧光、慧庆、心广、圣明等法师还共同主持了塔内佛像的开光仪式。万佛塔是由福建省福耀集团董事长曹德旺捐赠1700多万元兴建的,工程于2003年破土动工,历时3年建成。万佛塔周身用全铜铸成,塔身八面七层,通高33米,用铜达200多吨,塔内供奉万尊消灾延寿药师如来圣像。(丽心…  相似文献   

11.
柳华阳传承了伍守阳"仙佛合宗"的思想,并予以理论化、系统化.在<慧命经>一书中,他在佛言道,在道言佛,佛道双融,以不同于前人的简易之语,晓畅明白地揭示佛道双摄、"性命双修"的"慧命之道",阐释了"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二心"佛道一途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2.
徐玉成 《法音》2006,(1):54-54
2005年12月3日.安徽宣城广教寺举行重修奠基法会.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圣辉法师和九华山的百岁官住持慧庆法师、旃檀林住持慧琛法师、月身殿住持圣富法师、佛香阁住持慧光法师等共同主法.并在广教寺遗址前共同洒净。  相似文献   

13.
应国务院宗教事务局邀请,以香港道教联合会副主席赵镇东先生为团长,香港道教联合会副主席丘福雄先生为副团长,新华社香港分社副处长管平雄先生为顾问,团员有香港道教联合会副主席吴耀东、周铭等的香港道教联合会访问团一行十五人,于6月8日至11日来京访问。访问团成员包括圆玄学院、蓬瀛仙馆、云泉仙馆、省善真堂、玉壶仙洞、纯阳仙洞、万德至善所、信善坛、竹林仙馆等香港道教宫观负责人。访问团在京期间拜会了国务院宗教局、中央统战部、国务院港澳办等有关部门,介绍了香港  相似文献   

14.
方便的修行法门 擦擦艺术的源流与艺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擦擦”是藏传佛教雕塑艺术中的一个种类,藏语意为“脱模泥塑”,即捐用模具制成的各种小型泥佛像、佛塔等宗教艺术品。从创作于法上看,擦擦一般可分为高浮雕、浅浮雕、圆雕三种主要类型;从内容和人物造型上,可分为佛塔、佛像、菩萨像、护法神像、本尊、高僧和祖师像等。作为一种方便的供佛和修行方式,擦擦多流传于  相似文献   

15.
(2013年1月16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佛教的基本教义;佛教不承认救世主的存在,确认因果报应,慈悲为怀、普度众生,是佛教的基本特征;弃恶扬善、追求觉醒,是佛教的基本要求。唯有通过"戒、定、慧"才能解脱"贪、瞋、痴"三毒,是皈依佛、法、僧"三宝"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6.
借花献佛     
《法音》1991,(11)
一般称借别人的食品以饷客或用别人的东西送人情为借花献佛。这个典故出自《佛本行集经》卷三、卷四《受决定记品》第二、《修行本起经》卷上《现变品》第一、《太子瑞应本起经》卷上佛陀的本生故事中。据载,昔时有一婆罗门弟子,名叫善慧,于四出参访途中至莲花城,闻说燃灯佛将前来莲花城说法。善慧想用鲜花供养燃灯佛,但是国王已囊括全城鲜花供养了燃灯佛。善慧找遍了全城,不能得到一朵鲜花。后来在井边遇着一位年轻的婢  相似文献   

17.
据《仙鉴》卷首各《序》和卷内文字可证赵道一号全阳,宋末元初隆兴府奉新县浮云山万年宫道士。赵道一精勤刻苦,对丹道玄学有深入理解,但不显于世,留存文献几乎未见任何专门记载。《仙鉴》除了常见的《正统道藏》本外还有多个版本,其中国家图书馆藏残3卷本很可能是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所著录的元刻本,但经过明初修版,确切来说应是元刊明修本。国家图书馆藏残7卷本可能与国图藏残3卷本同为元刻明修本。这两个版本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所有《仙鉴》版本分属两个系统,即"前卷后集"本系统和《正统道藏》改编本系统。"前卷后集"本即按照《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前卷》36卷、《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后集》6卷的方式编纂,应是赵道一原刊的早期刊本;《正统道藏》改编本拆分了《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前卷》36卷,且存在不少误、脱、衍、乱的异文,偶有扞格难通的地方。青岛博物馆藏《正统道藏》未经后世修补,其所收《仙鉴》有重要的校勘价值。  相似文献   

18.
友好往来     
甘肃道教参访团赴港澳参访圆满结束甘肃省道教协会应香港道教蓬瀛仙馆的邀请,组织了以王至全会长为团长、袁宗善副会长为副团长的甘肃道教参访团,于2002年11月16日赴香港、澳门参观访问,受到港澳道教界的热烈欢迎和热情接待。11月26日,参访团顺利返回兰州,参访学习圆满结束。我会组团赴港澳考察学习,团员主要由省内各地道协和重点宫观负责人共24人组成。参访团先后参访了广州三元宫、黄大仙馆,香港蓬瀛仙馆、省善真堂、青松观、圆玄学院、信善玄宫和信善紫阙玄观,澳门哪吒庙、妈祖庙等道教宫观。同港澳道教界的朋友们进行了亲切友好的座谈交…  相似文献   

19.
汉代空心砖画像是汉代美术研究的重要对象,画像的模印经过了工匠认真的构思,印模制作技术可能受战国时期陶拍和玺印的影响。画像模印的工具在考古材料中鲜有发现,但根据画像的内容和形式来看,很有可能为木质印模。值得重视的是,铜质和木质的印模在考古发掘中发现了实物,木质印模的画像非常细腻,而铜质印模的图像为图案。画像模印的工匠与制陶工匠属于不同的工匠群体,承担不同的工作任务。制陶工匠负责空心砖坯的制作,其工作具有稳定性,即他们属于治陶作坊里的工匠。而画像模印的工匠则具有流动性,他们根据治陶作坊里的需要来从事画像的模印工作,工作完成后即离开转入其他地方。因此,空心砖画像的印模为模印工匠的谋生工具,在治陶作坊里一般不易发现。  相似文献   

20.
《扬善半月刊》是20世纪30年代间翼化堂善书局主人张竹铭与"仙学"领袖陈撄宁等人在上海创办的一份期刊,最初以"三教一贯,五教平等"为宗旨,后则主张"仙佛判决",发展成为"专门仙学杂志"。本文描述了该刊发展的大致历程,并分析了其办刊宗旨发生变化的原因,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当时佛道两教的关系。本文认为:影响陈撄宁对佛教的态度以及《扬善半月刊》风格转变之原因,既有来自社会环境的,也有来自个人自身的,其中尤以个人因素的影响较为直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