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印顺法师的《修身之道》形成了对三纲领和八条目的系统看法。与传统儒家将三纲领视为由内向外的推展不同,印顺法师将三纲领视为由外而内的落实,与大乘"三心"相近;致知就是止于至善,如同佛教的"续善根"一样,其意义与佛教的正见相似,但远不如佛教的正见更为究竟、彻底和殊胜;格物是儒家致知的手段,不如佛教修得正见的方式来得真实;他对大学的诚意慎独非常欣赏,比之于佛法的戒学修行,但认为佛法的理论和方法也更有效率;正心就是定,孟子的"养气"就是定的一种境界;儒佛二家都以修身为本,儒家的修身,等于佛法的修慧,只有大乘佛法,才开显了究竟的修身之道;在印顺法师看来,儒佛二家都以利他作为出发点,但利他的方式则有区别。印顺法师的大学纲目是从佛教立场理解和审视儒家经典的范例。  相似文献   

2.
我在太虚法师创办的汉藏教理院读书六年,任教九载。八年抗战期间,法师经常驻锡汉院指导学僧的修学,曾为学僧讲授《中国佛学》、《真现实论》等,并总括其学行为《我怎样判摄一切佛法》及《我之佛教革命失败史》二文。我忝列师门,屡蒙慈诲,法乳深恩,铭记难忘。法师是智者、贤首后集佛学之大成者。他融摄古今各家学说,判释一切佛法,系统地提出了人生佛教的理论,为近代佛子继承佛教优良传统,适应时代潮流指明了方向;他和  相似文献   

3.
佛学文摘     
以佛法研究佛法 台湾佛教学者江灿腾在《现代中国佛教研究方法论的反省》一文中,回顾自己的治学经验,认为印顺法师“以佛法研究佛法”的观念,解决了他在佛法内容上的困扰。《游心法海六十年》一书。  相似文献   

4.
唐思鹏 《法音》2005,(5):30-32
3月2日,中国佛教协会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了会长扩大会议,借此机会,笔者就“人间佛教”思想的有关问题,采访了前来参加会议的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重庆市佛教协会会长惟贤法师。问:中国佛教的发展和未来的走向,无疑是走“人间佛教”之路。法师一贯提倡“人间佛教”思想,请问这一思想的提出,与太虚法师的“人生佛教”思想有什么内在关系?答:“人间佛教”思想的提出,是基于太虚法师的“人生佛教”思想而来的。太虚法师将佛法判摄为如下几个方面:一、教之佛本,三期三系:“教”指佛的遗教,为整个佛教所依从之根本。“三期”:指佛灭度后…  相似文献   

5.
《法音》2017,(5)
<正>本刊讯5月3日,澳门佛教总会举行2017佛诞嘉年华浴佛法会暨澳门佛教总会成立20周年庆典。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觉醒法师、印顺法师、副秘书长光泉法师,广东省佛协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耀智法师,澳门佛教总会会长健钊长老、理事长宽静法师、副会长心慧法师,泰国副僧王帕玛斯提长老,台湾佛光山副住持慧伦法师,国家宗教局副局长蒋坚永等出席庆典活动。  相似文献   

6.
张家提 《佛教文化》2023,(1):102-104
道世法师是唐代著名律宗高僧,佛教学者。他一生深人研习三藏教典,大力弘扬律宗。在弘扬佛法的同时,道世法师还专心从事佛教著述,撰写了大量很有见解的佛教专著。道世法师撰述的这些著述中,流传后世且影响深远的是《法苑珠林》。本书自问世以来,深受历代学佛者和佛教研究者的欢迎,被大众赞誉为“佛教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7.
《法音》1992,(7)
净严老法师离开我们已经一年零三个多月了。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追悼法会,沉痛悼念这位当代百岁高僧。法师生前曾任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和名誉理事、河南省佛教协会会长、河南省政协委员等职,为修学佛法,弘扬佛法,利益众生,贡献了毕生精力。法师俗名张善胜,又名陈天庆,原籍河南省唐河县,诞生于1892年。在父母的熏陶下,法师在幼年时期就对佛教产生了净信。1911年到北京道德学社修学佛法,曾受教于著名  相似文献   

8.
《法音》2016,(6)
正本刊讯6月1日,新加坡佛教总会副主席、新加坡佛学院院长广声法师一行到访中国佛教协会,受到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佛学院院长学诚法师的热情接待。学诚会长对广声法师一行的到访表示欢迎,对广声法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在新加坡弘传佛法,培养佛教青年弘法僧才,推动中新两国佛教界友好往来表示赞叹。学诚会长希望,双方继续加强在佛教文化、佛教教育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中国汉传佛教"走出去"。广声法  相似文献   

9.
初见则旭法师,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在此之前我对他有所耳闻,这位僧人致力于中国佛教音乐的推广和发展,曾多次受邀到国内各处佛教圣地演出,也曾作为特邀嘉宾出访国外进行表演,演唱的佛教歌曲广受海内外听众的好评。见到则旭法师那天,他身着一袭灰色僧衣,目光清亮通透,声音柔和有力,就像他演唱的佛教歌曲一样,给人带来平和喜悦,让人见之、听之便会缓缓升起对佛法的信心。  相似文献   

10.
普正 《法音》2005,(5):44-46
本刊讯应国家宗教事务局叶小文局长的邀请,以惟俨法师为团长、李木源居士为副团长、广声法师为秘书长的“新加坡佛教总会访华交流团”一行17人,于4月10日至20日,来华进行了为期十天的友好访问。新加坡佛教总会成立于1948年,是代表新加坡佛教徒的代表性团体。其宗旨是团结新加坡各佛教团体及佛教徒,遵守佛制,实现大乘佛教救世精神,弘扬佛法,兴办佛教教育、文化、慈善事业及福利社会人群。4月11日上午,代表团一行在国家宗教事务局外事司郭伟司长的陪同下,参访了中国佛学院,受到中国佛学院常务副院长圣辉法师的亲切会见。在讲话中,圣辉法师回顾…  相似文献   

11.
记得约在1991年的时候,第一次在台南净宗学会听到净空法师(以下简称“法师”)在讲席当中提到:民国初年,欧阳竟无大师所说:“佛法非宗教,非哲学,而为今时所必需”,并且说明佛教是一种教育。当时觉得非常惊讶,因为过去的印象,一直觉得佛教是“宗教”的一种,后来经过几年的了解与研究,才真正体会佛教的确是一种对宇宙人生智慧的“教育”。很多人把佛菩萨当“神明”来膜拜,甚至“神佛”不分,或认为“佛教”是迷信、消极和逃避现实,都是没有认清楚佛教。下面仅就佛教教学的目标、工具、科目、方法及佛法的实践,提出个人对净空法师佛教教育理…  相似文献   

12.
《法音》2004,(4):50-52
书名书价邮资总计法尊法师论文集9.00元2.00元11.00元佛教人物古今谈(2册)30.00元3.00元33.0元南传佛教史略4.00元2.00元6.00元南传佛教基本教义6.00元2.00元8.00元印度佛迹巡礼10.00元2.00元12.00元佛教常识答问6.00元2.00元8.00元佛法在世间3.50元2.00元5.50元什么是佛法3.50  相似文献   

13.
三、赵朴初对“人间佛教”理论的解释及其运作赵朴初(1907—)早年在苏州东吴大学就读时,对佛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毕业后,经关之介绍,进入中国佛教会工作,由从事佛教社会公益事业而开始实践佛法根本之一的慈悲。在上海,他结识了太虚法师,并受到器重。赵朴初...  相似文献   

14.
《法音》2004,(2):44-46
书名书价邮资总计法尊法师论文集9.00元2.00元11.00元佛教人物古今谈(2册)30.00元3.00元33.0元南传佛教史略4.00元2.00元6.00元南传佛教基本教义6.00元2.00元8.00元印度佛迹巡礼10.00元2.00元12.00元佛教常识答问6.00元2.00元8.00元佛法在世间3.50元2.00元5.50元什么是佛法3.50  相似文献   

15.
《法音》2007,(7):59-60
书名书价邮资总计法尊法师论文集9.00元2.00元11.00元佛教人物古今谈(2册)30.00元3.00元33.0元南传佛教史略4.00元2.00元6.00元南传佛教基本教义6.00元2.00元8.00元印度佛迹巡礼10.00元2.00元12.00元佛教常识答问6.00元2.00元8.00元佛法在世间3.50元2.00元5.50元什么是佛法3.50  相似文献   

16.
《法音》2007,(5):57-60
书名书价邮资总计法尊法师论文集9.00元2.00元11.00元佛教人物古今谈(2册)30.00元3.00元33.0元南传佛教史略4.00元2.00元6.00元南传佛教基本教义6.00元2.00元8.00元印度佛迹巡礼10.00元2.00元12.00元佛教常识答问6.00元2.00元8.00元佛法在世间3.50元2.00元5.50元什么是佛法3.50  相似文献   

17.
《法音》2006,(1):56-59
书名书价邮资总计法尊法师论文集9.00元2.00元11.00元佛教人物古今谈(2册)30.00元3.00元33.0元南传佛教史略4.00元2.00元6.00元南传佛教基本教义6.00元2.00元8.00元印度佛迹巡礼10.00元2.00元12.00元佛教常识答问6.00元2.00元8.00元佛法在世间3.50元2.00元5.50元什么是佛法3.50  相似文献   

18.
面向21世纪的中国佛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 佛教在进入中国二千年来的时空条件中,不断地随着社会和文化的变迁而与时偕进。但可变的是佛教之“教”,不变的是佛法之“理”。不变谓之“契理”,可变谓之“契机”。一味的佛法,在中国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区的发展,从来就是不平衡的。正是这种时空不平衡性,为佛教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回旋余地,也为学术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观察范例。 二十世纪中国佛教最重大的事件,莫过于以太虚法师和欧阳渐居士为代表的对中国传统佛教的反省和批评。这种来自教界内部的反省和批评,或侧重于转“机”,或侧重于洁“理”,由此产生“人间佛教”和“批判…  相似文献   

19.
谈谈佛教居士林建设方华居士林是近、现代在家佛教徒修习佛法的场所和一个组织。1917年11月,沈惺叔、王与楫、陈宪居士等,访问王一亭居士和普陀山了余、太虚法师等,商谈发起佛教居士林组织,以团结广大在家教徒,更好地修习佛法和弘法利生。1918年3月,由沈...  相似文献   

20.
正在法舫法师诞辰110周年和27届世界佛教徒联谊会大会即将在中国召开之际,回顾近代佛教复兴运动中的中斯两国佛教文化教育交流,缅怀法舫法师等佛教学者在斯里兰卡为培养新型佛学人才、重建两国佛教界的友好关系和文化交流所作出的实际贡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佛教复兴运动时期,斯里兰卡国名仍是锡兰,故本文沿用旧称。近代佛教复兴运动以来,锡兰一直在佛教国际舞台上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研究佛法的欧美学者大都以锡兰所传巴利文三藏为依据,甚至在锡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