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第九章借助比喻寻天国对接触耶稣所讲的比喻的讲授者而言,等待他或她的实在是双重的祝福:一方面,讲授者要论及基督有关天国的教导的核心;另一方面,讲授者要学着像耶稣那样讲论。当年,有那么多人曾心悦诚服地聆听基督的教训;而今,仍有许许多多的人将耶稣所讲的比喻铭记在心。无论是在教会内,还是在教会外,这些比喻都被认为是《圣经》中最值得称道的部分。有谁不理解"荡子的比喻"或"慈善的撒  相似文献   

2.
社会上有不少人认为基督宗教只寻求出世,信众的世界观暗淡,对世事漠不关心,似乎都是一些“不食人间烟火”的人,不少教内人士也有这种错觉。其实基督宗教确实是一个出世的宗教,但又是一个极其关注世俗生活的入世宗教。这一点经常被人们忽视。 基督宗教教义的最根本依据是《圣经》,《圣经》之外就是圣传。《圣经》用拟人的手法的形式告诉我  相似文献   

3.
林语堂先生皈依基督后,写了一部书,名为《从异教徒到基督徒》。我也乐意把我的皈依和成长写出来,与主内教胞分享。我想这也是一个见证,见证基督对我的眷爱,见证天主在我身上所显示的光荣。  相似文献   

4.
一次分享福传经验时,一位在堂区主持慕道的热心老教友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在他的慕道班里有一个年轻的慕道者经过长时间的慕道学习,已懂了不少教会道理,信仰也一天天地不断成熟。忽然,有一天年轻人向这位教友请教:“我怎样才能看见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呢?” 老教友送给他一本圣经说:“基督在《圣经》里,只要你静下来用心去看。”过了一段时间,这个年轻人又对他说:“您说的很对,基督是在《圣经》里,不过我还想看得更清楚些。”教友便邀请他:“你和我一同去参与弥撒吧!基督就在弥撒中,只要你去很投入地用心灵去看。”弥撒结束…  相似文献   

5.
读冰心的文章,就像三伏天炎热的中午喝了一杯饮料,那清爽的滋味溢于言表。长期的教会学校生活,使她潜隐的形成了自己‘爱’的哲学(《冰心全集·自序》)。近读琦君《珍珠与泪珠》一文,看到冰心的一个比喻雨后的青山,好像泪洗过的良心。如果不是长期的基督文化的陶冶,她断乎写不出这样奇特新颖发自肺腑的句子。然而,此时我不是在欣赏冰心的  相似文献   

6.
效法基督     
《效法基督》是深受普世教会所喜爱的一本中世纪灵修名著,据说在教会书刊中除《圣经》外,这是译本最多的一本书,有6000来种不同的版本。在天主教内,它几乎是每个神职人员的必修课,有人甚至将它列为必读的“圣书”之一。东正教许多爱主的人,也喜欢渎这本书。在基督教中,也流传很广。该书有几种书名不同的中译本,如《效法基督》、《遵主圣范》、《师主篇》等等。可以  相似文献   

7.
在许多西方古典绘画作品中,我们可以领略到基督教的伦理思想,如《创造亚当》、《原罪和逐出伊甸园》、《基督降生》、《最后的晚餐》、《基督受难》、《哀悼基督》、《基督复活》、《耶稣赦免罪妇》  相似文献   

8.
陈广杰 《天风》2002,(10):34
感谢神给我们在基督里的丰满恩典,也让我在2002年7月6日有幸见证了杭州基督教青年会下设的爱心公益团契——YMCA《光盐联谊会》的诞生,作为初创会员之一的我,回想YMCA《光盐联谊会》筹办一年多的蒙福历程,总结就是四个字——爱是分享。  相似文献   

9.
丁主教的《宇宙的基督》一文以富有新意而又为人能接受的引言启发当今中国教会该思考的两个问题:其一乃是基督的主宰,关怀和爱护普及整个宇宙;其二上帝普及到整个宇宙的主宰以爱为其本质,我想就此谈谈读后感。  相似文献   

10.
自2010年出版《和合本》圣经的最新版——《和合本修订版》后,常有信徒问:"用《和合本修订版》来查经,会有何惊喜?"我们试从三方面来回应: 一《和合本修订版》更能表达基督和父神对我们的爱与关心 《和合本修订版》更能鼓励信徒活出信仰: 例一: "我将这些事告诉你们,是要叫你们在我里面有平安.在世上你们有苦难,但你们可以放心,我已经胜了世界."  相似文献   

11.
包兆会 《天风》2015,(2):50-51
<正>李之藻(1565-1630),字振之,又字我存,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明代科学家。学识渊博,娴于天文历算、数学;主持编刻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基督宗教丛书《天学初函》;是第一个译介亚里士多德逻辑学的中国人。他是最早系统学习西方科学知识的儒家学者;也是中国最早译介亚里士多德《逻辑学》的人士之一。他主持编刻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基督宗教丛书《天学初函》,他信奉基督宗教的历程堪称传教士知识传教策略的成功典范之一。他就是李之藻。李之藻(1565-1630),字振之,又字我存,杭州仁和人。1594年考中举人,4年后考中进士,  相似文献   

12.
在降临期内,弥撒礼仪中有着对圣史玛窦所记族谱的宣读,为了更好地领悟这段圣言,阅读了布朗神父所写的《降生的基督》,收获很大,对耶稣基督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并且他对耶稣基督的洞见,会更好地协助我活出基督的信仰。现节录部分如下:"我甚至更大胆地说,族谱包含旧约和新约的  相似文献   

13.
我们基督徒很关心人们信不信上帝和基督。如果对方信上帝和基督,我们就认他或她为“自己人”,否则他或她就不是“自己人”。至于一个人信的是怎样一位上帝,怎样一位基督,我们就不大问了。 但是只要我们细读《圣经》,我们就知道,《圣经》里有很多经文要帮助我们树立一个正确的上帝观  相似文献   

14.
内心奇异地火热起来 晚上我怀着不大愿意的心情参加阿尔德门街举行的会社。那里有人读出马丁·路德所著《给罗马人书》(Epistle to the Romans)的序言。约8时45分,当他描述靠着基督里的信心,上帝如何在他心里动工和进行改变,我感觉我的内心奇异地火热起来。我感觉我确实信靠基督,惟有信靠基督才得蒙救赎,我获赐一个保证,他  相似文献   

15.
《圣经》是基督宗教的经典巨著,也是一部伟大的 文学作品。自中世纪以来,在西方世界有“惟一的书” 和“书中之书”的称号。从世界文化史上看,一千多 年来没有第二部书能够像它那样对西方文化产生过那 么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圣经》与世界上许多信仰基督 宗教的民族至今仍有着密切的联系。《圣经》包括《旧 约全书》和《新约全书》两大部分(天主教在《新经》 和《古经》之外还包括《次经全书》)。《旧约》共39卷, 分成四类:古经、历史、文苑和预言。其中“历史”12 卷,写的是以色列民族的形成与兴衰的…  相似文献   

16.
<正>先秦古诗《卫风·木瓜》有“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之句,表达了收礼者对他人对自己情谊的珍视,其所回馈之物亦承载了对关系持久的美好愿望。而《诗经·大雅·抑》有“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之句,后世便用“投桃报李”这一成语来比喻相互赠答,礼尚往来。这些诗句无不表现出送礼是一种古老的、无处不在的、熟悉的行为,  相似文献   

17.
肖荣光 《天风》1997,(9):12-14
人们对人生有各种各样的比喻形容,我认为有两种比喻非常妥切恰当:“蜡烛”与“日历”。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的《无题》中有两句:“春蚕到几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点着,越燃越短,蜡融化滴下犹如泪珠,直到烛尽光天;人生也真如“日历”。  相似文献   

18.
我用比喻对他们讲话,是因为他们看,却看不见;听却听不见。(玛:十三,13) 他用比喻教训他们许多事。(谷:四,2) 天国的奥秘,是给你们知道的;对其余的人,就用比喻。(路:八,10) 比喻一字来自拉丁语Parobola,是一种简短的小故事。用以简述道德或宗教的真理。《辞海》对比喻有如此解释。辞修学名词,比喻亦作譬喻,  相似文献   

19.
彼此同心     
<正>教会虽然是由形形色色的人组成,但她是一个整体,因为教会是基督的身体。保罗用人的身体来比喻:"就如身体是一个,却有许多肢体,身体的肢体虽多,仍是一个身体;基督也是这样。"(林前12:12,和合本2010)这个身体教会要健全发展,不同的肢体间必须有相同和一致的意愿,并且要摈弃那些会造成不和谐的个人因素。保罗对腓立比信徒说:"你们就要意志相同,爱心相同,有一致的心思,一致的想法,使我的喜乐  相似文献   

20.
《圣经》是一部基督教经典,也是西方文化史上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著作,即使不信仰基督教的中国文化人,也应该认真阅读。西方学界不但把《圣经》和耶稣作为信仰的对象,而且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大体与人文主义发展是平行的,成绩斐然。因此,在学者阅读《圣经》的时候,最好能同时看看西方学界对于《圣经》和耶稣其人的研究成果。由此至少可以看到,《圣经》的形成与神学家的解释不同,历史上的耶稣与《圣经》里的耶稣不同,历史上的基督教也与传教布道中的基督教不同。真、善、美是基督教赞扬的美德,在信仰之前,首先搞清楚信仰对象的真实性,也符合基督精神。《圣经》有多种读法,耶稣也有多种精神。从什么角度,吸取些什么,这是关键。在中外的一些伟人中,不少是基督徒或称扬基督教者;中国的知名文学家中,也有一些是受到基督教熏陶和影响的,耶稣的人格和他的牺牲精神,也往往对革命者起激励作用。但他们对基督和《圣经》的理解,可以肯定是不一样的。这不用说非基督人士了,即使信仰同一部《圣经》和同一个耶稣的基督教内部,理解也往往大相径庭,经过痛苦———包括流血的分裂而现在并存的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就是大相径庭的历史见证;至于当前的新教,究竟有多少教派,恐怕谁也数不清。《读书》杂志所刊《宽容及爱》,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