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利安 《中国宗教》2023,(10):14-17
<正>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不仅仅是以丝绸贸易为主的商贸之路,还是集多重历史内涵于一体的文明交往之路,是一条众多重要民族相互杂处、多种重要宗教彼此交织、古今不同文明形态变化多端的文明交往带。作为现代全球文明交往的一支重要力量,“一带一路”宗教文化格局对“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民心相通具有重要影响,能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认同的支撑和精神联系的纽带。  相似文献   

2.
李莉 《中国宗教》2014,(7):40-41
丝绸之路见证了世界诸多宗教的传播与交往,承载了不同宗教的思想创新与历史进程。今日丝绸之路在传播华夏文明过程中将焕发生机。彭树智教授在《文明交往论》中写道:"丝绸之路的开拓和后来的地理大发现即新航路的开拓一样,都是世界性的两大文明交往之路,都是人类文明史发展的阶段性的标志。"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尽管开始于政治军事,繁荣于商旅交通,但是它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交往。或者可以说,丝绸之路的核心作用之一,就在于人文交流,"民心相通"。  相似文献   

3.
丝绸之路是新航路开辟之前人类文明交流最重要的通道,是人类历史上最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首先,它是欧亚大陆不同地区商品贸易和生产技术交流之路。第二,它是欧亚大陆不同地区人类精神世界的交流之路。贸易在满足不同人群、民族和国家对商品的需要的同时,也为他们打开了了解其他民族精神世界的窗口。第三,它是欧亚大陆不同文明的相互借鉴之路。丝绸之路把华夏文明、印度文明、中亚文明、波斯—阿拉伯文明、希腊—罗马文明、非洲文明以及亚欧草原带的游牧文明连接起来,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往以及人类文明的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4.
《中国宗教》2023,(10):96-96
丝绸之路不仅是东西方贸易交往之路,也是东西方文明的融合、交流和对话之路,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文化线路,留下了宗教文化交流的丰富遗迹及灿烂历史。宗教遗迹和宗教文物是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的生动象征,印证了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的真谛。今年是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  相似文献   

5.
丝绸之路是新航路开辟之前人类文明交流最重要的通道,是人类历史上最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它是欧亚大陆不同地区商品贸易和生产技术交流之路,是欧亚大陆不同地区人类精神世界的交流之路,是欧亚大陆不同文明的相互借鉴之路。从丝绸之路的历史来看,它具有三个主要特点:贸易利润容易造成丝路沿线国家的冲突;强大国家的和平相处是丝路畅通的重要保障;宗教文化传播方式对丝绸之路影响巨大。要重新焕发"丝绸之路"的活力,需要维护沿线国家政局的稳定和核心国家良好的政治关系,准确界定丝路沿线国家在世界贸易体系中的地位,加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宗教与文化对话。  相似文献   

6.
一、"一带一路"的多重内涵与多种合作 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是东西方商业、文化与宗教交往的大动脉,凸现出中国作为陆上和海上大国对外开放的历史传统。"丝绸之路"的当代价值主要体现在"共需互利"、"平等包容"、"和平精神"和"互学互鉴"。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提出,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相似文献   

7.
<正>纵观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全部历史,深刻影响全球文化格局和人类历史进程的交往框架有两个:一是轴心时代之后逐渐形成的丝绸之路,长久维系了中华、印度、欧洲、阿拉伯等四大文明并立互鉴的人类文明总体格局;二是15世纪地理大发现之后迅速兴盛起来的新航路,撬动古代世界文明格局的变革,形成现代化和全球化趋势。  相似文献   

8.
正研究海上丝绸之路音乐交流传播历史,是深化我国音乐史研究的重要手段。而相关宗教音乐的研究则是一个重要切入点。同时,梳理海上丝绸之路上宗教音乐的交流传播历史,对于宗教史研究也是一个重要的补充。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是贸易交往的海上通道,同时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音乐作为重要的文化交流媒介,在海上丝绸之路上有过广泛的交流传播,  相似文献   

9.
世界文明的魅力在于多姿多彩,人类进步的要义在于互学互鉴。千百年来,古丝绸之路见证了沿线国家在互通有无中实现发展繁荣,在取长补短中绽放灿烂文明。面对当今世界的各种挑战,各国更应顺应人民对和平发展的期盼、对文明交流的向往,从丝绸之路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推动文明互鉴,促进民心相通。  相似文献   

10.
2015年2月3-4日,"中国与穆斯林世界:文化相遇"("China and the Muslim World:Cultural Encounters")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召开。本次研讨会是受外交部委托、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伊斯兰合作组织(OIC)所属伊斯兰历史、艺术与文化研究中心(IRCICA)合作主办的国际学术会议。本次会议邀请到来自中国和伊斯兰世界数十位具有影响力的代表参加,内容涉及"丝绸之路上的中国与伊斯兰世界交往"、"现代中国与穆斯林国家之间的国际交往"、"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与穆斯林世界"等中国与穆斯林世界文明交往的重要理论与现实问题,是一次具有较高规格和较大影响力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对促进中国  相似文献   

11.
《学海》2019,(6):157-161
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源远流长,明代郑和七下西洋更达到史无前例的规模。南京作为明王朝的兴国之所在,皇权中心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地位决定了南京成为中外交往的核心地带,现存的造船厂、郑和墓、洪保墓、浡泥国王墓等多处遗迹也印证了南京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受海上丝绸之路影响最直接、显著、深远的一座城市。郑和团队七下西洋共访问国家三十多个,带去大批中国的丝绸、瓷器、铜铁器等生活用品和生产工具,也带回到访国家的宝石、特产、香料等,不仅开辟了中国到东南亚直至非洲十万余里的航线,更为重要的是打开了与亚非各国文化、贸易交往的大门,横贯东西的海上丝绸之路为沟通东西方文明、促进不同民族相互交流和合作做出过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法音》2015,(1)
<正>历史上丝绸之路沿线各种宗教文化的交流,促进了不同文化间的了解。约公元一世纪起,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外来的佛学与中国历史上的传统文化,历经近六百年的交融,到了隋唐时代,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特点的中国佛教文化。为了进一步深入探究佛教与丝绸之路的关系,探讨佛教文化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当中的地位与作用,探寻丝路宗教对话的经验与世界文明前景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正>中华文明与伊斯兰文明和谐与共,这是和平交往、文明互鉴的历史典范,更是民族团结、宗教和睦、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2016年1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新年首次出访就选择中东,分别与沙特、埃及和伊朗三国的国家元首会晤并发表联合声明。习主席在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面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与埃及同属文明古国,两千多年前,丝绸之路就将这两颗人类文明的璀璨明珠连接在一起,开始了漫长的交往过程。作为阿拉伯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和伊斯兰文明的重要传承者,埃及与中国的文明互鉴和伊斯兰文化交流可从《经行记》《苏莱曼东游记》等历史文献中窥得一斑。8世纪中期,唐朝人杜环到达中东和北非地区,并根据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著成《经行记》,  相似文献   

15.
"共生观"为中阿文明交往中的价值沟通奠定了坚实的共识基础。"以儒诠经"更成为中外文明史上一项独特的、合乎客观需求的创造,凸显出伊斯兰教义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间的"融合",为伊斯兰教在中国的存在和发展探到了一条适宜的道路;中阿民众在"丝绸之路"上和合共存上千年所凝结成的"丝路情"已积淀成"传统友谊",并形成互信的政治关系、互惠的经济关系与包容的人文关系等;如何在"丝路战略"框架下进一步打造"中阿命运共同体",将是今后推进中阿文明交往的新目标。  相似文献   

16.
<正>宗教不仅在人类文明的起源发展和交流互鉴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而且在“一带一路”的历史中发挥了独特的文化纽带作用。新疆地处中国西北、亚欧大陆腹地,是丝绸之路经贸交通和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和通道,也是多种文明和宗教的传播汇集之地。在多种文明中,中华文明是新疆地区自古至今从未中断的文明体系。历史上沿着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各宗教,在中华文化的浸润滋养下,逐渐呈现中华风貌,体现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一部中国宗教史,折射出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灿烂悠久的交流史。  相似文献   

17.
正谈及中国古代对外交往,人们心中不禁会浮现出驼铃声声、充满西域风情的陆上丝绸之路,也会忆起汪洋大海中破浪前行的艰辛。在唐朝至明朝期间,从广州出发到波斯湾、东非以及欧洲的远洋航线全长曾超过14000千米,后被冠以"海上丝绸之路"的盛名。与"陆上丝绸之路"一样,"海上丝绸之路"中也留下了与宗教艺术有关的丰富古迹及文化交流的灿烂历史。  相似文献   

18.
广州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对外交往大港。唐宋以前,沿着海上丝绸之路,大食、波斯商船纷至沓来,沟通了贸易,至唐时有穆斯林登岸,传来了伊斯兰教。至今,中国与中近东各国的贸易和宗教交往仍历久不衰。广州的伊斯兰教历史悠久,文物古迹甚多,其中以怀圣光塔清真寺最为著名。怀圣光塔寺建于唐朝时期,相传为早期来华的阿拉伯伊斯兰教传教士艾布·宛葛思所建。它是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的见证,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见证,在中西文化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组织世界各国考古专家,沿着古海上丝绸之路的航线到达…  相似文献   

19.
《法音》2016,(8)
正一、引言丝绸之路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一条是由汉代的长安,经河西走廊,入西域进中亚的知名交通要道;另一条是中国南方与东南亚一带的来往路线。海上丝绸之路则始于闽粤沿海,主要通往三个方向:一是东亚的朝鲜半岛和日本,二是东南亚诸国,三是南亚以及阿拉伯半岛、非洲沿海诸国。作为"商贸之路"、"交流对话之路"、"人类进步的文明之路",丝绸之路在近2000年的历史上,  相似文献   

20.
正"丝绸之路"主要用于描述历史上中国和西方之间的地理交通,尤指汉代中国和罗马帝国之间有关丝绸贸易的一条穿越欧亚大陆的通道。这条道路犹如沙海上的行舟,把东西方文明连接在一起。从此,东西方在经济、宗教、艺术、文化等方面实现了广泛而持久的交融互通,呈现出不同文明之间交流互鉴、兼收并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