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探讨了观察中主体与客体的相互关系这个科学认识论的重要问题。文章认为自近代科学诞生以来,在这个问题上有两大流派。一派是以近代哲学家培根为代表提出的“纯观察”方法;一派是波普、库恩、汉森等现代科学哲学家主张的“观察渗透理论”。前者对于近代科学冲破神学与经院哲学的束缚而兴起和发展有过巨大作用,后者则是适应现代科学发展的需要而提出的一种认识论观点。这两大流派各自强调了主体与客体相互关系中的一个方面,都只有某方面的道理。文章认为,观察中主体与客体的相互关系是个十分复杂的问题。观察一方面受主体中理论结构的巨大作用和观察手段的限制,另一方面又要排除理论结构的消极影响,改进、提高观察手段,这二者的结合与相互作用,表现了认识运动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
能够导致唯物主义哲学形式改变的自然科学划时代发现,必须具有在科学理论内容上有根本性突破、在科学基本理论思维方式上有根本改变这两个基本特征。现代科学发展显示了这两个基本特征,有“划时代”意义。现代科学思维方式的如下两方面内容,即主体性原则的突出和现代系统整体观的产生,对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形式的改变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现代科学的发展,使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已从或正在从世界的普遍联系及其一般规律转向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其一般规律,使它的表现形式发生变化。这也是哲学逻辑发展之必然。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研究对象的转变,因而其表现形式的改变,是在坚持其基本原则基础上的一种发展。  相似文献   

3.
《道德与文明》1987年第一期登载了“‘道德与人的主体性理论’观点综述”。在“观点综述”中一共综述了四篇文章的观点。通过阅读这几篇文章,感到文章的作者们主要是强调这样一个基本观点:在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上自觉的人应该“发挥自己作为道德活动的主体的创造性”,个人“既对集体负有社会义务,又享有集体中的个人权利”。这个基本思想是对的,但对有的文章中出现的“道德主体”的提法,我认为值得讨论。 第一,“道德主体”要作为伦理学范畴有点不妥,因为“道德客体”不好确定。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来,苏联学者对唯物辩证法的研究取得了新的重大成果,个人或集体发表了大量著作和文章。特别是进入八十年代以来,撰写和出版了一些总结性的大型著作。这些著作试图在总结已有成果和概括现代科学和社会实践材料的基础上,使唯物辩证法理论成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统一的完整哲学体系。下面主要介绍一下正在陆续出版的三部关于唯物辩证法理论的著作及学术界对它们的评价。第一部是以φ·康斯坦丁诺夫、B·马拉霍夫主编的五卷本《唯物辩证法》,其中包括有:第一卷《客观辩证法》;第二卷  相似文献   

5.
试论中医科研的误区云南玉溪地区中医院(653100)吴勇,王继仙一、继承研究中的传统误区。这一误区集中表现为追求理论纯度和临床纯度的纯中医研究模式,不愿意主动接受现代科学的新意识,特别是西医学的发展模式,而是一味地去进行注经式的研究。如此,虽然研究工...  相似文献   

6.
《哲学研究》1987年第1期发表的汪信砚同志的《认识的主体性与非经典认识论论纲》一文(以下简称“汪文”)提出,“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去反映事物”的古老理想已经破灭了,以现代科学为基础的“非经典认识论的首要原则是主体性原则,它以主体为轴心”。笔者认为,这一立论是缺乏科学根据的。因为自然科学,不论是近代的还是现代的、实验的还是理论的,  相似文献   

7.
人类意识研究是一个渐进而漫长的过程.意识研究领域中,不同观念、不同理论、不同信仰博弈不休,意识科学在艰难的前行中遇到各种挑战,一些现代科学家用现代科学理论和证据主张,意识不是人脑这一物质结构特有的机能,人脑之外存在着非物质的存在.透过2500年来人类意识研究的主要史迹,评论人类在探寻意识的奥秘中的收获和困惑,揭示隐藏于史迹之中的意识研究规律.并从医学哲学角度阐释意识的本质.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代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逻辑学的研究不断深入,在国外,许多学者已对“科学逻辑”开展了研究,并不断地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在国内,近几年来也有一些哲学工作者、逻辑工作者、自然科学方法论的学者开始探索这一科学领域,并取得了初步的研究成果。由全国十一所高等院校集体编写并由张巨青主编的《科学逻辑》,已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这必将推动我国逻辑学界对科学逻辑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贯彻集体主义原则的前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贯彻集体主义原则的前提王联斌一、集体必须是一个真实的集体,并不断提高其真实度。从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真实的集体”的阐述中可以看出,真实的集体最基本、最显著的特征是生产资料公有制。我国虽然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基础还不是单一的公有制,但作为整体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集体,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以,我国现实的集体具有真实性。当然,它今天还未完全达到纯“自由联合体”式的理想化集体水平,可以说是一种“准理想化”的集体。因为,除生产资料还未完全达到单一公有制的水平外,还存在官僚主义、不正之风等等。这些可称作集体中的虚假成分,由于这些虚假成分的存在,或多或少地给集体主义原则的贯彻带来一定困难。因此,克服这些虚假成分,不断提高现实集体的真实度,乃是贯彻集体主义原则的应有之义。二、必须加强法制建设,从立法角度保证集体主义原则的有效贯彻。首先从法律上保证真实集体的存在和发展:维护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打击和消除官僚主义、不正之风等腐败现象;保证企业竞争的平等权利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保证集体与个人双向义务和权利的统一;保证个人的正当利益不受任何侵犯。三、现实集体的法人代表必须具有集体主义的道德人格。一要具有  相似文献   

10.
《哲学研究》1983年第6期刊载的宋立军同志的文章:《观察中主体与客体的相互关系》(以下简称《观察》),试图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为指导,结合现代科学哲学的研究成果,阐明观察中主体和客体的相互关系。这无疑是一个非常有益的尝试。赞赏之余,我对文中的  相似文献   

11.
从个体效能到集体效能--班杜拉自我效能理论的新发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姜飞月  郭本禹 《心理科学》2002,25(1):114-115
班杜拉于70年代后期提出了自我效能理论。但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个体效能方面,强调个体行为的调控,却忽视了集体行为的研究。到了80年代中期,班杜拉又提出了集体效能的概念。经过十多年的研究积累。从90年代开始。班杜拉对集体效能概念进行了系统地理论整合和阐释。进一步扩展了其自我效能理论的内涵。因此,从个体效能概念发展到集体效能概念,代表着班杜拉自我效能理论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2.
在康德看来,感觉的纯粹形式和知性的纯概念都是构成先验主体的元素。为了在笛卡儿的天赋观念说和洛克的经验主义之间采取折衷的立场,康德提出了先验主体的形而上学假设来作为解释人类知识的理论基础。从现代科学哲学的观点来看,这先验主体作为形而上学的一个假设,无非就是一个“不可观察到的实体”。事实表明,这个不可观察到的实体,在实证科学中业已为自己赢得了一席地位。借助于对科学进行认识论的分析,我打算指出康德命题  相似文献   

13.
从认识论的角度讲,现代科学是一种具有诸多方面的多元现象。构成它的认识复合体是极其多形的,并且属于不同的层次。现代科学是数学、自然科学、人文和技术这些分支的一种广泛结合,是那些分别作为理论的、经验的、形式的、意义的、基础的、应用的和其它类型知识的单位而起作用的高度专门化了的和复杂详细划分的“学科”和“跨学科”的一种广泛结合。同时,也有理由假定某种“单轴”,即现代科学的一种基本单位,它与研究策略的特征、表述和研究问题的风格、认识的产生和起作用的方式、展望  相似文献   

14.
集体效能:一种团体研究的主体性视角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班杜拉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将个体效能研究拓展到集体效能研究,吸引了相当数量研究者的注意。研究发现,集体效能信念在集体活动的因果结构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它不但能直接影响集体行为,而且还能作用于其它决定集体行为的因素,如目标设定、抱负水平、结果预期、情感倾向、对社会机遇和社会阻力的知觉等等。该文对近年来的集体效能研究进行梳理,考察不同领域的集体效能研究状况,并初步总结出相应的理论共识,指出该研究的贡献和局限。  相似文献   

15.
集体的社会心理学问题社会主义竞赛,适应,社会心理气氛在社会心理学研究室的科学研究活动中,社会心理学理论,研究集体以及其中某些社会心理现象的实践,占着重要地位。在探讨集体的心理学问题上,K.K.普拉东诺夫作出了重要贡献。它考察了群体和集体的一般理论问题,提出了社会心理学的概念以及表达它们的术语的系统。集体的理论,自然,要决定于对社会心理学对象的理解。普拉东诺夫说,“社会心理学研究人们的群体  相似文献   

16.
集体仪式对群体的建设和发展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外心理人类学家提出的"宗教模式理论"深刻阐述了集体仪式产生群体凝聚力和亲社会行为的心理过程。集体仪式的心理学研究目前主要集中于集体仪式促进凝聚力、同步动作影响亲社会行为,以及集体仪式导致群际偏差等方面。未来的研究需要对集体仪式促进凝聚力的心理机制进行系统地考察,并将激发愉悦情绪的集体仪式也纳入到研究范畴中。  相似文献   

17.
道德哲学体系中的个体、集体与实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哲学体系与伦理精神体系,应当完成两次辩证转换。一是由个体到集体再到实体的辩证转换;二是由实体到主体的辩证转换。与此相联系,个人主义便具有两种道德哲学形态,即个体个人主义与实体个人主义。集体的形成,必须扬弃个体个人主义,伦理性是集体中的否定因素,只有将集体发展为实体,才能真正解决个体与整体的矛盾。集体上升为实体的必要条件是精神,准确地说是“单一物与普遍物统一”的伦理精神。由实体上升为主体的真义,是实体作为“整个的个体”行动,从而不仅具有实体的伦理性,而且具有作为“整个的个体”的道德性。  相似文献   

18.
对"集体意向性"的讨论是当前现象学与分析的行动哲学之间的对话焦点。除了双方形而上学立场上的差异,分析行动哲学关于"集体意向"的若干代表观点与胡塞尔对"集体意向"的论述产生了强烈的理论共鸣,胡塞尔对意愿共同体的分析与布拉德曼对意向交融的分析基本上是一致的;胡塞尔与佩蒂特对群能动性的界定也非常类似。不仅如此,通过对"元社会性"的发掘,胡塞尔现象学的集体意向理论也深刻地批评了原子式的个体主义。胡塞尔对"多层-极"的社会构成分析及其辩护的"高阶人格"概念,组成了专属于现象学的"集体主体"模型。这个模型能够在拒绝神秘的集体心灵的同时,解释社会化各层次上的集体意识与行为。  相似文献   

19.
刘晓洁  李丹 《心理科学》2011,34(2):393-397
作为社会中存在的个体,无时无刻不在与各类人群交互作用,并在此过程中产生一系列与这些群体有关的情绪反应,也就是所谓的集体情绪。随着道德情绪研究的发展,集体情绪的研究逐渐与道德相联系。文中侧重探讨道德领域中的集体情绪,梳理了集体道德情绪的产生以及主要的集体道德情绪(集体内疚、集体羞愧)等的研究现状,指出未来的道德情绪研究应该在纵向研究、神经生理学研究以及积极情绪研究等方面进一步努力。  相似文献   

20.
1 循证医学与传统医学、经验医学、西医学的区别 从本体论上说,任何认识都是经验认识,任何医学形念都是经验医学,因此,笼统地将医学分为现代科学和经验科学是欠妥当的。也有经验科学的说法,这主要是从理论的表述方式说的:经验科学主要是由感性认识等非现代科学认识形式表述的自然科学形态,而现代科学则主要是理性认识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