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研究探讨了父母心理控制与智能手机成瘾的关系,以湖北省某中学的1320名高中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了心理需求网络满足在父母心理控制和智能手机成瘾关系间的中介效应,以及环境敏感性对这一中介过程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1)在控制了手机使用频率后,父母心理控制对智能手机成瘾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2)心理需求网络满足在父母心理控制和智能手机成瘾之间起中介作用;(3)中介链条的后半段,即心理需求网络满足和智能手机成瘾的关系受到环境敏感性的调节。具体来说,对于高环境敏感性的人,心理需求网络满足对智能手机成瘾的正向预测作用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2.
为考察相貌负面身体自我、社交回避与苦恼在情绪调节困难和手机成瘾关系中的链式中介效应,使用情绪调节困难量表、相貌负面身体自我量表、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和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对73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显示:(1)情绪调节困难会正向预测大学生手机成瘾;(2)相貌负面身体自我是情绪调节困难与大学生手机成瘾之间关系的中介变量;(3)社交回避与苦恼是相貌负面身体自我与大学生手机成瘾之间关系的中介变量;(4)社交回避与苦恼是情绪调节困难与大学生手机成瘾之间关系的中介变量。因此,相貌负面身体自我和社交回避与苦恼在情绪调节困难与大学生手机成瘾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这些结果对于大学生手机成瘾的预防与干预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对1353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探究亲子间科技干扰与青少年网络人际关系成瘾之间的关系,相对剥夺感的中介作用及内在觉知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亲子间科技干扰正向预测青少年网络人际关系成瘾;(2)相对剥夺感是亲子间科技干扰与网络人际关系成瘾之间的中介变量;(3)亲子间科技干扰与网络人际关系成瘾的间接效应前半段受到内在觉知的调节。因此,亲子间科技干扰和网络人际关系成瘾之间存在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手机成瘾对其拖延行为的作用机制,本研究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重点考察了注意控制在二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以及意志控制的调节作用。以1212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对其手机成瘾、注意控制、意志控制及拖延行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在控制性别、年龄、年级后,手机成瘾对拖延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注意控制能够在手机成瘾与拖延行为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3)手机成瘾对拖延行为的直接预测作用及注意控制在二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均会受到意志控制的调节。研究结果不仅有利于从注意控制理论及自我调节失败理论的视角理解手机成瘾与拖延行为的关系,而且对引导大学生合理使用手机为其心理社会适应服务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丁子恩  刘勤学 《心理科学》2022,45(6):1383-1389
为探讨科技干扰对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影响以及归属需求和友谊质量在二者之间的作用机制,本研究采用科技干扰量表,归属需求量表,友谊质量量表以及网络游戏成瘾量表对3076名初中学生进行调查,探讨归属需求是否在科技干扰和网络游戏成瘾之间起中介作用,以及该过程是否受到友谊质量的调节。结果发现:(1)科技干扰正向预测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2)归属需求在科技干扰和青少年网络成瘾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科技干扰对归属需求的作用以及归属需求对网络游戏成瘾的作用受到了友谊质量的调节。本研究的结果表明科技干扰会通过归属需求来增加网络游戏成瘾的风险,且友谊质量会降低科技干扰对归属需求以及归属需求对网络游戏成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对湖北省两所中学3219名初一至初三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建立结构方程模型考察父母粗暴养育、核心自我评价、友谊质量和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的关系。结果发现:(1)核心自我评价在父母粗暴养育和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即父母粗暴养育既对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产生直接影响,也通过核心自我评价对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产生间接影响;(2)父母粗暴养育和核心自我评价的关系(中介作用的前半段路径)受到友谊质量的调节,即在高友谊质量和低友谊质量条件下,随着粗暴养育程度的增加,青少年核心自我评价均显著下降,但在高友谊质量的条件下,下降的程度更高。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父母粗暴养育对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预防和干预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带来一些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对湖北省两所中学3219名初一至初三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建立结构方程模型考察父母粗暴养育、核心自我评价、友谊质量和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的关系。结果发现:(1)核心自我评价在父母粗暴养育和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即父母粗暴养育既对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产生直接影响,也通过核心自我评价对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产生间接影响;(2)父母粗暴养育和核心自我评价的关系(中介作用的前半段路径)受到友谊质量的调节,即在高友谊质量和低友谊质量条件下,随着粗暴养育程度的增加,青少年核心自我评价均显著下降,但在高友谊质量的条件下,下降的程度更高。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父母粗暴养育对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预防和干预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带来一些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正念与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的关系以及无聊倾向的中介作用和未来时间洞察力的调节作用,采用问卷法对790名大学生进行了施测。结果表明:(1)正念对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2)无聊倾向在正念与手机成瘾倾向之间起中介作用;(3)正念通过无聊倾向对手机成瘾倾向所起的间接效应受到未来时间洞察力的调节作用,即相较于未来时间洞察力水平高的大学生而言,该间接效应在未来时间洞察力水平低的大学生中更强。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正念如何与手机成瘾倾向相联系,以及正念与手机成瘾倾向的关系在何种条件下更强或更弱。这对于移动互联网络时代预防和干预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考察体育锻炼与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的关系,同时探讨创新行为和心理健康在其中的链式中介作用,采用大学生体育锻炼问卷、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量表、创新行为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某本科院校1679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体育锻炼与智能手机成瘾呈显著负相关;体育锻炼与创新行为、心理健康皆呈显著正相关;创新行为、心理健康与智能手机成瘾皆呈显著负相关;创新行为与心理健康呈显著正相关。(2)创新行为和心理健康分别在体育锻炼与智能手机成瘾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创新行为和心理健康在体育锻炼与智能手机成瘾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叶宝娟  郑清 《心理科学》2016,39(3):621-627
为考察焦虑、消极应对方式和积极应对方式在压力与网络成瘾关系中的链式中介效应,使用压力量表、焦虑量表、应对方式量表和网络成瘾量对随机抽取的341名大学生表进行调查。研究显示:(1)焦虑中介了压力与大学生网络成瘾之间的的关系;(2)消极应对方式中介了焦虑与大学生网络成瘾之间的关系,而积极应对方式并未中介焦虑与大学生网络成瘾之间的关系。所以,焦虑和消极应对方式在压力与大学生网络成瘾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问卷法对湖北省两所中学共3219名初一至初三的中学生进行调查,建立结构方程模型来考察在家庭环境中由于父母使用科技设备而产生的科技干扰对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1)科技干扰不仅能直接正向预测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还能通过情绪症状的中介作用间接预测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2)环境敏感性在情绪症状对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的影响中起显著的调节作用,具体而言,较高的环境敏感性能够缓冲情绪症状对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66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Flanker效应和工作记忆的双任务设计来探讨手机位置、认知负荷在智能手机成瘾与抑制控制能力之间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在低认知负荷下,无论是否智能手机成瘾,手机存在视线之外比手机在视线之内时抑制控制能力更差;(2)在高认知负荷下,智能手机成瘾与手机位置交互作用显著:当手机在视线之内时,智能手机成瘾者的抑制控制能力显著差于非成瘾者;而当手机在视线之外时,两者没有显著差异。结果表明,智能手机成瘾大学生的抑制控制能力不仅会受到手机位置的影响,还会受到任务本身所带来的认知负荷的调节。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以66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Flanker效应和工作记忆的双任务设计来探讨手机位置、认知负荷在智能手机成瘾与抑制控制能力之间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在低认知负荷下,无论是否智能手机成瘾,手机存在视线之外比手机在视线之内时抑制控制能力更差;(2)在高认知负荷下,智能手机成瘾与手机位置交互作用显著:当手机在视线之内时,智能手机成瘾者的抑制控制能力显著差于非成瘾者;而当手机在视线之外时,两者没有显著差异。结果表明,智能手机成瘾大学生的抑制控制能力不仅会受到手机位置的影响,还会受到任务本身所带来的认知负荷的调节。  相似文献   

14.
为考察自然联结与大学生抑郁的关系,采用问卷法对中部地区6所高校四个年级共72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自然联结显著负向预测大学生抑郁;(2)生命意义感在自然联结与抑郁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自然联结对大学生抑郁的直接效应和生命意义感的中介效应均受到了感恩的调节,且这两种效应均在感恩水平较高时更为显著。在前半路径中,感恩增强了自然联结对生命意义感的影响;在直接路径中,自然联结对抑郁的影响在感恩水平较高时更强。研究结果对于预防大学生抑郁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张锦涛  陈超  王玲娇  刘璐  刘凤娥 《心理学报》2014,46(10):1521-1533
通过整群取样的方法选取北京市某所高校2250名大一新生为测查对象, 采用问卷方式探讨了大学新生网络使用时间、网络社交使用占网络使用总时间的比重、网络使用的背景性渴求以及网络成瘾程度之间的关系。基于网络使用满足的相关理论以及渴求的条件反射理论, 本研究构建了一个有中介的调节模型, 即网络社交使用比重在网络使用时间与网络成瘾之间起调节作用, 而且这一调节作用通过网络使用的背景性渴求这一中介变量得以实现。结果显示:(1)大学新生每周上网时间为13.58 ± 8.94小时, 网络社交使用占全部上网时间的比重为27.18 ± 18.15%; (2)网络使用时间、网络社交使用比重、网络使用背景性渴求与网络成瘾的五个维度及总分呈显著正相关; (3)网络使用时间以及网络社交使用比重均能够直接正向预测网络成瘾, 同时网络社交比重在网络使用时间预测网络成瘾这一关系中起调节作用, 即相比较少使用网络社交的被试, 较多使用网络社交的群体表现出更高的网络成瘾程度, 且网络使用时间对网络成瘾程度的预测作用相对较低; 而且网络社交比重的调节作用部分通过网络使用的背景性渴求这一中介变量实现。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提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考察了社交焦虑在心理韧性与汉区少数民族预科生手机依赖间的中介作用,及该过程是否受感觉寻求的调节。采用心理韧性问卷、社交焦虑问卷、感觉寻求问卷和手机依赖问卷对622名汉区少数民族预科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心理韧性对汉区少数民族预科生手机依赖有负向影响;(2)社交焦虑对心理韧性与汉区少数民族预科生手机依赖的关系具有部分中介效应;(3)汉区少数民族预科生感觉寻求对社交焦虑的中介作用具有调节作用,调节了中介过程的后半路径。因此,心理韧性对汉区少数民族预科生手机依赖的影响是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7.
为考察手机成瘾、自我控制、核心自我评价和学习投入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手机成瘾量表、自我控制双系统量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以及学习投入量表对62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手机成瘾可以负向预测大学生学习投入;(2)控制系统和冲动系统在手机成瘾与学习投入的关系中起并行中介作用;(3)手机成瘾对学习投入的直接预测作用受到核心自我评价的调节。研究结果揭示了手机成瘾对学习投入的作用机制,拓展了核心自我评价的研究视角,对于学习投入的干预工作有一定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父母忽视与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关系及其中心理机制,本研究以全国七个省的八所中学共805名初二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了父母忽视与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关系及希望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并检验了该过程是否受到性别的调节。在控制了每周上网时间和网龄后,结果发现:(1)父母忽视对网络游戏成瘾具有正向预测作用;(2)希望在父母忽视和网络游戏成瘾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3)性别调节了中介模型的前半段路径,具体表现为相对于女生,父母忽视对男生希望的负向预测作用更显著。结果表明父母忽视会明显降低初二学生的希望水平,进而增加其网络游戏成瘾风险,并且在男生群体中的作用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9.
Wilson’s (1984)biophilia hypothesis predicts that people’s psychological health is associated with their relationship to nature. Two studies examined associations among nature connectedness, well-being, and mindfulness in samples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s while socially desirable responding was controlled. Significant associations emerged among measures of nature connectedness and indices of well-being (in Study 1 and Study 2) and mindfulness (in Study 2). Results are discussed in relation to possible mediators and moderators of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nature connectedness and mental healt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