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速度、步幅与窗口对引导式中文文本阅读工效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水仁德  符德江  李忠平  沈模卫 《心理科学》2001,24(2):141-144,233
引导式显示是在视觉显示终端(VDT)上呈现动态文本的主要方式之一.本研究考察了显示窗口大小、跳动步幅、显示速度等因素对引导式中文文本的阅读工效的影响.实验中采用了3(跳动步幅,被试内变量)×3(显示速度,被试内变量)×2(显示窗口大小,被试间变量)的混合设计,共有18个被试参加了实验.结果发现(1)跳动步幅、显示速度和窗口大小均影响中文文本的阅读工效;(2)达到最佳阅读工效的实验条件在速度和步幅上分别集中于200~400字/分和1~3字/步.最后本文结合中文阅读的相关眼动研究,对这些结果的成因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考察了在自控速度条件下 ,显示窗口、起始速度和文本显示方式等因素对视频显示终端 (videodisplayter minals,VDT)汉语文本阅读工效的影响。结果发现 :(1)在阅读正确率上 ,VDT文本的平滑滚动引导式优于快速系列视觉呈现 (rapidserialvisualpresentation ,RSVP)方式 ;(2 )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成绩相互代偿 ,若注重理解正确率 ,宜采用 15 0字 /分的起始速度 ;若兼顾阅读速度 ,宜采用 75 0字 /分的起始速度 ;(3)起始速度、显示窗口和文本显示方式三者共同影响了阅读绩效 ;(4 )机控速度方式的阅读效率优于自控速度方式。  相似文献   

3.
词切分对日-汉双语者汉语阅读影响的眼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4名日-汉双语者为被试, 采用EyeLink2000眼动仪, 通过两个实验来探讨词切分对日-汉双语者汉语句子阅读的影响。实验一采用四种词切分方式:正常条件、词间空格条件、非词空格条件和字间空格条件。为了确保四种词切分条件下句子的空间分布一致, 实验二采用灰条标记作为字、词或非词的边界。结果发现:(1)在总体和局部分析中, 词间空格条件下平均注视时间显著少于正常条件; 非词空格和字间空格条件下的阅读时间更长、注视次数更多。(2)在总体分析中, 总句子阅读时间和总注视次数在正常条件和词间空格条件中差异不显著; 局部分析中, 词间空格条件比正常条件下的阅读时间更短、注视次数更少。表明日-汉双语者在阅读词间空格文本和正常文本一样容易; 词切分对日-汉双语者汉语阅读的词汇识别有促进作用; 在汉语阅读中, 词是重要的加工单位。  相似文献   

4.
沈模卫  陈新  陶嵘 《心理科学》2001,24(4):393-395,435
本研究在机控速度条件下,考察了显示窗口大小(10字和20字)、显示速度(300字/分和600字/分)和文本显示方式(平滑滚动的引导式和快速系列视觉呈现)等因素对VDT中文文本阅读工效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1)300字/分的显示速度有利于阅读理解;(2)在本实验条件下,平滑滚动引导式的可读性优于快速系列视觉呈现式。最后,作者结合有关中文眼动研究理论,对上述结果的成因进行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5.
词切分对初学者句子阅读影响的眼动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采用EyeLink II眼动仪,以72名小学三年级学生为被试,通过三个实验来探讨词切分对初学者汉语句子阅读的影响。实验一设置四种空格呈现条件:正常的无空格条件、字间空格条件、词间空格条件和非词空格条件。实验二采用灰条标记作为字、词或非词的边界,使不同条件下句子的空间分布是一致的。实验三进一步操纵了学生的阅读技能。结果发现三个实验的结果趋势是一致的。小学三年级学生在阅读有词间空格的文本和正常的无空格文本一样容易。尽管词切分文本对阅读技能高和阅读技能低的学生来说一样容易,但非词空格呈现条件会对阅读技能低的学生产生更大的干扰作用。阅读技能低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更依赖于文本的低水平视觉线索。文章最后讨论了词切分对建构中文阅读眼动控制模型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采用EyeLink II眼动仪,以小学二年级语文学优生和学困生为被试,考察词切分对句子阅读的影响.实验设置四种空格呈现条件:正常无空格条件、字间空格条件、词间空格条件和非词空格条件.研究表明:(1)小学二年级学生阅读词间空格文本、字间空格文本和正常无空格文本效果相同.(2)与语文学优生相比,学困生阅读任何条件的句子需要更多的注视时间和注视次数.非词空格呈现条件对学困生的干扰更大,表明学困生更依赖文本的低水平信息.文章最后探讨了汉语阅读的基本信息单元问题.  相似文献   

7.
使用眼动仪记录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正常年龄匹配和能力匹配儿童阅读插入空格文本时的眼动,考察在字、词以及非词间插入空格呈现文本对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阅读加工过程的影响。结果发现,阅读障碍儿童在字间空格条件下平均注视时间减少的程度大于正常儿童,注视次数在字间和词间空格条件下未见显著增加,能力匹配儿童的注视次数在这两种空格条件下却显著增加。结果说明,在字间和词间插入空格能够减少儿童的平均阅读时间,且字间空格文本呈现显著地提高了其阅读效率,说明空格对汉语阅读障碍儿童具有促进作用,这种促进主要是由于空格减少了其视觉拥挤效应所致。  相似文献   

8.
伏干  闫国利 《心理科学》2013,36(2):284-289
采用眼动研究中经典的移动窗口技术范式探讨中学生字词阅读知觉广度。通过两个实验分别对17名初中二学生和12名初中二学生进行了汉语字、词阅读知觉广度的眼动研究。实验1结果表明,初中二年级学生字窗口条件下的阅读知觉广度为注视点左侧1个单字到右侧2个单字的范围;实验2结果表明,双字词窗口条件下的阅读知觉广度为注视点左侧1个双字词到右侧1个双字词的范围。本研究推论汉语阅读过程进行的是词单元加工,而不是单字。  相似文献   

9.
采用眼动追踪技术,通过笔画数多少构成高低不同的视觉复杂性,操纵文本的字间距,来考察视觉复杂性和字间距对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的视觉拥挤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阅读障碍儿童阅读低视觉复杂性文本时,随着字间距的不断增加,字间距增加到一定程度时(+6 pt)阅读时间最长、总注视次数最多,随后在本实验字间距最大条件下(+12 pt)阅读时间变短、总注视次数变少,正常儿童不存在这种现象。结果表明,文本阅读中,字间距和视觉复杂性对阅读障碍儿童的视觉拥挤效应起到调节作用,低视觉复杂性文本可以降低阅读障碍儿童的视觉拥挤效应,阅读障碍儿童的视觉拥挤效应强度和字间距大小的数量关系呈非线性。  相似文献   

10.
摘要:为探讨在无阅读经验时,词切分线索是否促进读者的阅读与词汇识别,本研究操纵了阅读方向、词切分线索与目标词的词频。采用眼动仪记录读者的阅读过程。结果发现:阅读方向与词切分线索的交互作用显著,词切分显著地促进了从右向左呈现文本的阅读,但并不影响阅读从左向右呈现的文本;词切分条件下目标词的注视时间显著地短于无词切分条件。表明词切分线索促进了无阅读经验时的阅读,支持词切分线索的促进与文本不熟悉干扰之间权衡作用的假设。  相似文献   

11.
RSVP显示方式下影响中文阅读效果的主要因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二个实验考察了在采用快速序列视觉呈现(RSVP)显示方式时.影响中文阅读效果的二个主要因素,即每次同时呈现的字数和人为的词切分。结果表明.在RSVP显示方式下.中文的阅读理解正确率不受每次同时显示的字数多少或人为词切分的影响,而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则随每次同时呈现的字数的增加而相应提高;词切分条件下的阅读速度和效率略低于与其字数相当的固定字数显示方式下的阅读速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12.
插图在说明文阅读理解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宝霞  张厚粲  舒华 《心理学报》1996,29(2):154-159
研究的目的在于揭示插图对说明文阅读理解的影响。实验中使用移动窗口技术对阅读过程中插图的作用进行探讨,并考察空间想象能力在其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插图可以改进说明文的阅读理解,提高阅读速度;2.插图可以帮助读者建立文章所描述物体的参照表征,在建立参照表征的过程中,插图有利于重要概念的理解和有关参照表征信息的整合;3.插图有助于空间想象能力低的读者理解重要概念以及整合有关信息。  相似文献   

13.
读词者是指能够流畅地进行字词识别和解码, 却难以很好地理解文本内容的学生。以840名小学一到六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 对其进行阅读速度、阅读理解、语素意识(包括同音语素意识、同形语素意识和复合语素意识)、汉字识别、口语词汇、工作记忆、一般智力等测查, 通过现状描述和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发现:(1)一年级汉语儿童读词者的检出率为0.7%, 二年级之后的检出率在6.5%~10.1%之间; (2)在语言特异性认知因素上, 控制了年龄和智力后, 与其他学生相比, 读词者在汉字识别任务上表现较好, 在语素意识各个任务及口语词汇上表现较差; (3)年龄和智力是造成读词者比率增加的一般因素; (4)同音语素意识和口语词汇是造成读词者比率增加的语言特异性认知因素。  相似文献   

14.
On the segmentation of Chinese words during reading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iven that there are no spaces between words in Chinese, how words are segmented when reading is something of a mystery. Four Chinese characters, which either constituted one 4-character word or two 2-character words, were shown briefly to subjects. Subjects were quite accurate in reporting the 4-character word, but could usually only report the first 2-character word, demonstrating that word segmentation influences character recognition.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even with these simple 4-character strings, there is an element of seriality in reading Chinese words: processing is initially focused at least to some extent on the first word. We also found that the processing of characters that are not consistent with the context is inhibited, suggesting inhibition from word representations to character representations. A simple model of Chinese word segmentation and word recognition is presented to account for the data.  相似文献   

15.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relationship among word reading efficiency, text reading fluency, and reading comprehension for adult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EFL) learners. Data from 185 adult Chinese EFL learners preparing to take the Test-of-English-as-a-Foreign-Language? (TOEFL®) were analyzed in this study. The participants completed a computer-based test battery of word reading efficiency and text reading fluency in addition to TOEFL iBT (Internet-Based Test) reading comprehension. The findings showed a stronger relationship between text oral reading fluency and reading comprehension than between word reading efficiency and reading comprehension. The authors recommended that attention be paid to text oral reading fluency in adult EFL reading research and instruction.  相似文献   

16.
移动窗口条件下阅读过程中字词识别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移动窗口”技术对中文阅读过程中的字词识别进形了初步的探讨。被试是8名大学生,阅读材料为8篇科学文章。结果发现,在移动窗口条件下,词的注视时间受词频、词中字数等词本身特性,词在理解文章中的重要性以及句子界限效应、文章难度等来自阅读理解的高级过程的影响。移动窗口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较真实地探讨阅读中字词的连续加工过程。  相似文献   

17.
对196名小学二年级儿童进行为期三年的追踪测查,使用交叉滞后模型检验了儿童字词阅读流畅性和篇章朗读流畅性等不同层面口语流畅性与阅读理解的关系。在控制了一般认知能力、汉字识别、口语词汇知识、快速命名和自回归效应之后发现:(1)模型比较的结果支持字词阅读流畅性对阅读理解作用的单向预测模型,儿童二年级时字词阅读流畅性对三年级的阅读理解,以及三年级时字词阅读流畅性对四年级的阅读理解均有显著预测作用;(2)模型比较的结果支持篇章朗读流畅性与阅读理解的双向预测模型,前一个测量时间点的篇章朗读流畅性可以稳定地预测后一个测量时间点的阅读理解,同时,前一个测量时间点的阅读理解也可以稳定地预测后一个测量时间点的篇章朗读流畅性。结果表明在排除了自回归效应和其他变量的作用后,只存在字词阅读流畅性对阅读理解的单向预测关系,而篇章朗读流畅性与阅读理解之间存在双向预测关系,这一发现支持了认知资源和自动化理论,并对阅读的交互-补偿模型进行了一定的补充。  相似文献   

18.
以382名小学一、三、五年级学生为被试,进行为期一年的追踪研究,通过分层回归,探索了词语结构意识在儿童阅读理解中作用的发展性变化。结果发现:(1)在控制了性别、瑞文推理、汉字识别、口语词汇以及快速命名和语音意识之后,在三年级T2、五年级和五年级T2发现了词语结构意识对同期阅读理解有独特解释作用,而在一年级、一年级T2和三年级均未发现词语结构意识对同期阅读理解的独特贡献;(2)在控制了性别、瑞文推理、自回归效应以及其他相关变量的作用后,三年级和五年级时的词语结构意识分别对一年后的阅读理解具有独特的预测作用。结果表明,在小学低年级阶段,词语结构意识在阅读理解中的作用还未显现,在小学中高年级阶段,词语结构意识对儿童阅读理解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9.
研究采用消失文本范式考察中文阅读中双字词汇视觉信息编码的过程特点。实验一操控词n+1上字词消失方式及其延迟时间,结果发现,注视词n时,词n+1上不同位置的汉字及时消失(延迟时间为0 ms)都影响总阅读时间,且影响程度与消失汉字的具体位置与消失汉字的数量有关;延迟时间为60 ms时,词n+1上的左侧字消失不再影响总阅读时间,而词n+1上的右侧字消失仍会影响总阅读时间。实验二操控词n上字词消失方式及其延迟时间,结果发现,注视词n时,词n上不同位置的汉字及时消失对总阅读时间的影响程度完全一致,说明词n上汉字视觉编码不受消失汉字的具体位置与消失汉字的数量的调节;延迟时间为60 ms时,各消失条件都不影响总阅读时间,说明词n上不同汉字的视觉编码同时完成。基于两项实验结果可得出,在预视阶段内中文读者以汉字单元编码内双字词汇的视觉信息,在注视阶段内以整词为单元编码双字词汇的视觉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