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果说以罗素,维特根斯坦(Wittgenstein 1889~1951年)为代表的分析哲学家对日常语言的逻辑分析直接导致了“语言逻辑”这一术语的诞生,那么萨默斯(Sammers)、卡尔纳普(Carnap 1891~1970)、斯特劳森的工作则分別从传统逻辑、人工语言和日常语言的角度开始了语言逻辑研究的尝试;如果说现代指号学奠基人莫里斯(Moris)的“指号三分法”(语形、语义、语用)为语言逻辑描述了一个大致轮廓,那么转换生成语法创始人乔姆斯基(N.Chomsky),及其弟子生成语义学创始人莱柯夫(George Lakoll)和蒙太格语法的创始人R、蒙太格(R、Montague)的工作则分别从语法学、语义学和内函语义语境的理论方面大大充实了现代语言逻辑的内容。而在其  相似文献   

2.
1994年Gabbay等论证了时态逻辑的公理化系统和证明论方法不适于时态数据库推理建模,因此目前主要使用非公理化的时态逻辑做推理。然而非公理化的时态逻辑缺乏公理化性质约束,形式晦涩,无直观性与运算性,因而一般不用于知识推理。另一方面,1983年Allen提出了13种时态关系运算,并使用区间逻辑对时态关系进行表达,但这些运算只能表示时间本身的运算关系,未能体现时间与属性之间的映射关系,不能表达时态数据库属性间的推理与运算。此外,时态数据库中仍存在着许多开问题,例如在做属性推理与运算时出现的Now语义的不确定性问题。基于此,我们提出一种基于时态数据库属性推理的类型逻辑系统,其主要思路为将属性映射为类型,将类型映射为时间向量子集,以时间向量集为逻辑语义模型,在推理中从句法逻辑系统剥离对时间的表示,减少逻辑算子,与时间相关的运算单纯由语义模型支持,从而降低复杂性,提高运算能力。并且由于该类型逻辑系统是基于构造性语义的,能直观解释Now的不确定性问题。文中给出了相对该系统的时态数据库属性推理的应用示例,从技术可操作性上介绍了根据该类型逻辑设计的时态推理中间件原型及工作流程,最后从元理论范畴证明了系统可靠性与完全性的逻辑性质及切割消除与判定性的证明论性质。  相似文献   

3.
在英语中,动词有时态形式。对于包含时态动词的语句以及以这种语句为基础的推理,原有的逻辑(有人称之为“标准逻辑”)未加研究,也没有提供足够的工具。因此,从六十年代以来,一些逻辑学家着手建立时态逻辑,现已创造了时态逻辑的许多系统,取得了很多成果,从而开拓了逻辑的新领域。时态逻辑的基本目的就是把时态语句形式化,并且把包含这种语句的推理系统化。  相似文献   

4.
在可理解的前提下,人们总是趋向用尽可能少的语言符号来提供尽可能多的语义信息。这就是语言使用的经济性。它常表现为省略。不了解这种语言表达的经济性,从而不能恰当把握这种经济的语言表达式的语形与语义的关系,那么就不可能对语言表达式的语义作出正确的逻辑分析。比如有人认为,“他的北京话比我好”不合逻辑。因为话怎么能跟人比较呢!应该说“他的北京话比我的好”,才合乎逻辑,可是很少人愿意加上这个“的”字。(吕叔湘、朱德熙著《语法修辞讲话》第179页)按这样的理解,“他的北京话比我的好”也还可以挑剔,因  相似文献   

5.
思维四律不能表述为重言式陈波近年来,有一种见解在我国逻辑学界十分流行:传统逻辑的四条思维基本规律即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只不过是现代逻辑演算系统中的重言式或普遍有效式(简称永真式)并不具有特殊的地位。但在实际处理时,很多逻辑教材又在此种观点和传统观点之间折衷:一方面承认思维四律是逻辑演算的重言式,另一方面又仍然给予它们以基本规律的特殊地位。我认为,上述见解和处理并不正确,其中隐藏着一个根本性的理论错误。对于元逻辑来说,在构造和研究逻辑演算系统时,作出下述区分是至关重要的:对象语言和元语言,内定理和元定理,以及内定理和元规则等。这里,对象语言是被刻画和被研究的逻辑演算系统内所使用的语言,内定理是用对象语言表述的该系统所肯定和接受的命题;而元语言则是用以刻画和研究对象语言的语言,它本身可区分为语形语言和语义语言,例如,“肯定”、“否定”、“可证”、“定理”“证明”等是典型的语形概念.而“真”、“假”、“重言式”、“普遍有效”等是典型的语义概念。元定理是用元语言表述的关于该演算系统的定理,它们刻画着该系统的某种性质或特征。元规则也是用元语言表述的,它指导着人们如何在该系统中从公理推演出定理。如果套用上  相似文献   

6.
李竟泉同志在《也谈逻辑与语法的关系》(载《逻辑与语言学习》85年第2期)一文中说:“搭配的实质是语义搭配,也就是要符合逻辑的问题”。对此,笔者不敢苟同,特提出来与李竟泉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7.
语义悖论是逻辑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对语义悖论的研究是人们获得逻辑和语言新观念的丰富源泉。语言分层论就是基于对语义悖论的深入分析所获得的崭新成果。它的主要思想是,为了正确使用和了解语言,必须区别语言的不同层次,语义悖论就是由于语言在语义上混淆层次而产生的。 1.语义悖论何谓悖论?何谓语义悖论?简单地说,悖论是一种逻辑矛盾,其中含有一个命题,由它的肯定可以推出其否定,而由它的否定又可以推出其肯定。语义悖论则是指一种与真假、意义等语义学的概念有关的悖论。例如,著名的说谎者悖论:说谎者说:“我在说谎”。试问他是在说真话,还是在说假话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一种最常见、最复杂的社会现象,按照李先焜教授的观点,语言具有符号性、指谓性和交际性三个最重要特征。(参见李先焜:《语言、逻辑和语言逻辑》,载《哲学研究》1986年第8期)与此相应,现代语言问题的研究涉及到语形、语义和语用三个方面的问题。传统语言问题研究的重点是语形问题,特别是语法问题。本世纪以  相似文献   

9.
刘新文,祝瑞,可能世界的名字,2017年,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混合逻辑(hybrid logic)是模态逻辑中一个十分活跃的分支,它为模态逻辑的许多经典结论都提供了良好的改进方法。混合逻辑的基本观点,即“对命题变元分类”和“词项用作公式”,来自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逻辑学家普莱尔(A.Prior)在时态逻辑领域中所做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语义学与证明论的角度研究了时态德摩根代数所对应的逻辑DMt。一方面,基于时态德摩根代数的表示定理,本文给出了时态德摩根逻辑的关系语义,并证明了DMt相对于该语义是可靠且完全的;另一方面,本文构造了DMt的保守扩张显示演算系统D.DMt,并证明了D.DMt的切割消除定理与子公式性质。此外,本文还简单讨论了基于时态德摩根逻辑的显示条件刻画定理。  相似文献   

11.
孙立新同志在《关于结果补语的分析方法》一文(载于1986年第1期《逻辑与语言学习》)中认为,“他喝醉了酒”和“他笑破了肚皮”的结构形式不同,前者是“代词 动词 补语 时态助词 宾语”(简称A式),后者是“代词 动词 补语(这个补语是动宾式词组)”(简称B式),用符号法表示就是:  相似文献   

12.
逻辑(这里指的是传统的形式逻辑)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思维形式及其规律性。思维与语言(这里指自然语言)是不可分割的。人们的思维活动以及思维成果的表达都离不开语言,“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没有语言材料、没有语言的‘自然物质’的赤裸裸的思想是不存在的”。既然是这样,逻辑就不可能撇开表达思维的语言去研究“赤裸裸”的思维形式。而语言总是有其语境的。任何一种语言中的一个同、一句话表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60年代左右Kripke等人引入关系语义后,许多常见的模态逻辑的完全性得到证明,以致Lemmon和Scott(1977)猜测所有的逻辑都框架完全。然而,Thomason(1974)首先给出了一个不完全的时态逻辑,从而否定了这个猜想;稍后,基本模态语言上的反例也被发现。而Blok(1978,1980)使用代数技术则证明,框架不完全在模态逻辑中并不罕见,有不可数多的框架不完全的模态逻辑。自此,模态逻辑的研究从对单个逻辑的讨论向对逻辑类的探讨过渡。代数的方法不甚明显,以后又逐渐发展出其它的方法。Chagrov和Zakharyaschev(1997)介绍了一种能得到一大批有某种性质…  相似文献   

14.
§1.多义结构句法结构有其语义基础或逻辑基础,一定的句法结构表现一定的语义。但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又存在着多种联系,如主谓结构可以和“施事·动作”、“受事·动作”、“工具·动作”等多种语义结构相联系,述宾结构可以和“动作·受事”、“动作·施事”、“动作·结果”等多种语义结构相联系。同时,句法结构是语言的表层结构,语义结构是语言的深层结构。有的语义成分是显性的,存在于表层结构之中,有的语义成分则是隐性的,存在于深层结构之中。这些隐性的语义成分,有的可以通过对表层结构的分析得出,有的则要靠非语言的语境(话语的特定情  相似文献   

15.
(4) 语义方面的论证 语义方面的论证提要: 亚里士多德根据语言有确定的意义,来证明事物不能既是如此又不如此,来证明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或判断)不能都是真的也不能都是假的。 一个语句中的联系词“是”与“不是”,谓词如“人”与“非人”,联系词与谓词联合起来,如“是人”、“不是人”、“是非人”,都各有确定的意义。根据这些语词的意义与定义,我们就不  相似文献   

16.
存在逻辑(logic of existence)是哲学逻辑的一个分支领域。它不像传统的本体论(存在论)那样,回答什么是存在这一类问题,而是要阐明存在的逻辑意义。 存在逻辑的核心问题是对存在“E!”的解释,即对“E!”的定义问题。这也是整个哲学逻辑的核心问题。由于对存在“E!”的不同理解,而形成了存在逻辑内部的不同流派。 “存在”是一个极普通的概念。初看起来,理解“存在”的含义并不困难,正如评判一个  相似文献   

17.
幸强国 《哲学动态》2003,30(8):40-44
语义是语言研究的重要方面,也是哲学关注的一个焦点。哲学思想的诠释与语义分析的相关,导致了语义之源的持续争论。而从哲学的视角或者从语言学的视角去理解语义,分歧更是不可避免。普特南(HilaryPutnam)和乔姆斯基(NoamChomsky)在各自的领域颇有建树,对语义问题各有独到领悟。下面就两位大师关于语义思想的出发点做一分析。1 语言天赋乔姆斯基认为,人类具有天赋的语言能力,称为“focultyoflanguage”,简称FL。FL是人类独具的本性,并深入到人类生活、思想和交流的每一个方面,在乔姆斯基看来,“语言天赋有理由被视为‘语言器官’,就像科…  相似文献   

18.
在含糊性问题研究领域,多值语义解释和超赋值语义解释是两个经典的研究进路。相较多值语义中的经典三值解释和基于概率赋值的模糊逻辑解释,范启德(1975)给出的超赋值语义由于引入了基于可能世界语义的可精确化结构,具有更强的表达力,能够弥补三值和模糊逻辑处理的很多不足。距离超赋值语义发表40余年后,秋叶研(2017)给出了同样满足可精确化结构条件的一个布尔多值解释。由于超赋值语义一直被当作典型的内涵语义处理方式,而在含糊性问题研究领域,布尔多值方法却在大多数时候被认为是模糊逻辑这个基于概率处理的典型的外延语义的复杂版本,内涵语义与外延语义的殊途同归,非常值得仔细思考和探究。本文将结合含糊性问题研究领域的多值语义解释和超赋值语义解释的演进过程,以内涵语义和外延语义的区分为切入点,最终指出,(当下主流定义下的)内涵语义与外延语义的界限是模糊的,而在原有界定基础上,对内涵语义增加“内涵语义要可以表达非线序的偏序结构”这一限制,能够进一步对内涵语义和外延语义进行区分。  相似文献   

19.
不同的时态逻辑能够适应不同的推理任务。为了符合应用,关于时间的模型从离散的自然数和整数,延伸到稠密的线性实数,甚至扩展到区间代数和树代数。如果简单的时态连接词的表达力已经足够,就只需使用这些简单的时态连接词来构造的时态逻辑。在能够承担降低运算速度的风险下,我们可以为实现更强的表达力而使用更多的连接词,也可以加上度量信息或者固定点。作者近期提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结论:建立在实数时间上的具有足够表达力的语言和基于自然数离散时间流的传统简单算子,它们推理的计算复杂性是一样的。在这篇论文中,作者试图对建立在标准时态连接词和线性时间流的普通类上的时态逻辑中所有决策问题的计算复杂性作新的说明。尤其是,文中指出,所有标准逻辑在PSPACE中都存在决策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三分析哲学:罗素与维特根斯坦(上)分析哲学是一个概称,指的是由于本世纪初数学、逻辑学和物理学等学科的重大突破而兴起的一种哲学运动,但其中的各个流派的主张是不同的,其共同点是方法上而不是内容上的。分析哲学认为哲学是“语言分析”的活动,通过语言分析,澄清哲学问题。就它强调“科学”并承袭经验主义的传统来看,它是实证主义思潮的延续和发展;在认识论上,则表现为物理主义、心理主义、通过语言上的逻辑演算对思维进行定量分析和精确化的倾向。将认识问题归结为语言和逻辑判断问题,康德就已经开始做了,但直到本世纪才由于同数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