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音》2014,(2)
正"香为佛使,香为信使。"入寺燃香敬佛,是广大佛教徒礼敬、供养诸佛菩萨的一种重要礼仪和信仰表达方式。随着佛教的不断发展,敬香不仅成为深植于每个佛教徒心中的宗教习惯,也成为广大民众敬神祭祖的习俗之一。这原本值得尊重,无可厚非。然而由于内受功利、盲从心理的驱动,外受商品经济、社会攀比之风的影响,民间形成了"抢头香"、"烧大  相似文献   

2.
《法音》2014,(2)
正2006年6月,普陀山佛教协会在普济、法雨、慧济和南海观音等寺庵张贴了《文明敬香公告》,敬劝香客游人不要自带香棒纸钱入寺院,自觉做到文明敬香。《公告》指出,花、香、灯、涂、果,历来为崇圣奉佛所常备,"烧香拜佛"也早已成为一句尽人皆知的俗语,相沿成习,功德殊胜。然而,观当今普陀山各寺院烟腾火绕,势不可挡,烧头香、烧高香、滥烧香现象较为普遍。大量燃香焚纸不仅不文明和造成火  相似文献   

3.
明生 《法音》2014,(10)
正"宗教是慈善之母",慈善是佛教的本质属性和要求,是佛教徒的内在价值理念和取向。释迦牟尼佛设立佛教的本怀是为了利益众生,帮助众生脱离苦恼。对佛教徒来说,弘法的目的在于利生,一切修行的目的也在于利生,给众生幸福是每个佛教徒的使命。慈悲观是佛教教义的核心,佛教提倡"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正缘于此,中国佛教慈善理念特别丰富,并在当代慈善事业中积极践行,取得了国家  相似文献   

4.
《法音》2014,(10)
正首先向为成功召开第27届世界佛教徒联谊会大会而付出辛劳的中国佛教协会表示衷心的祝贺与感谢。世界上佛教徒最多的区域是中国内地,然而世界佛教徒联谊会大会至今才第一次在这里召开,本人对此稍感遗憾。今天,世界各地佛教领袖访问中国后,亲眼目睹了它的发展盛景,更加坚定了佛教世界化的信念和自信。从这一点上来看,本届"世佛联"大会在中国召开对佛教世界化有深远  相似文献   

5.
《法音》2014,(10)
正尊贵的同仁、诸位大善知识:我代表"世界宗教和平会议"向在陕西宝鸡举办的第27届世界佛教徒联谊会致以最深切和真诚的祝贺。这次大会是佛教悠久的历史和未来发展道路上重要的里程碑。它确定了佛教徒在全世界各社会层面中承担推动和平的决心。佛教的修习在各层面推动和谐:在修习者内心、社会与大自然。"世宗和"一直荣幸地视世界佛教徒联谊会为备受敬重的国际伙伴。"世佛联"为联系世界佛教徒  相似文献   

6.
《法音》2014,(10)
正金秋十月,第27届世界佛教徒联谊会大会在供奉有佛指舍利的法门寺所在地陕西省宝鸡隆重举行,场面宏大,万众瞩目,内容丰富,好评如潮,大会取得了圆满成功。世界佛教徒联谊会创立于1950年,64年来已发展成为最具影响力的联系和团结世界各国佛教徒的国际组织,是联合国承认的国际非政府组织(NGO)。中国近代高僧太虚大师的"世界佛教运动"的理念,启发了斯里兰卡马拉拉博士创立"世佛联"的伟大构想;太虚大师高足法舫法师更参与了"世佛联"的筹备工作,并代表中国佛教界出席了在锡兰(斯里兰卡)科伦坡举行的"世佛联"成立大会,因而中国成为"世佛联"的创始会员国。经过各方的  相似文献   

7.
《法音》2014,(2)
正到寺院上香是佛教徒表达信仰感情的方式之一,成为佛教徒走进寺院、亲近三宝的重要途径。但多年来,到寺院烧香的信众或热心人士由于缺乏引导,对烧香的真实意义一定程度上存在盲目性,对属于文保单位的古建筑群寺院造成安全隐患,并对空气质量有很大的破坏作用。成都文殊院自2004年以来,一直倡导来寺烧香人士"文明敬香",提倡鲜花供佛。近10年来,此  相似文献   

8.
他宣扬的思想不仅打通了中外佛教之路,也真正把大乘佛法传遍于世。他通晓中、梵、巴、英、日、藏六种语言。他为"人间佛教"思想的弘扬出力至巨,三度主编《海潮音》杂志,并襄佐太虚大师设立世界佛学苑研究部。他曾参与创立世界佛教徒联谊会,并代表中国佛教界参加首届"世佛联"大会,成为中国首位"世佛联"执委会成员。他曾两度出国讲学,在东南亚和南亚弘扬大乘佛教,享有盛名。他是国际弘法讲学的先驱,是推动现代佛教国际化的一代名僧。  相似文献   

9.
正世界佛教徒联谊会(又称世界佛教徒友谊会,简称"世佛联")成立已有65年,第27届"世佛联"2014年来到中国陕西省宝鸡市举行,真是可喜可贺!追溯"世佛联"成立的因缘,不能不提到"世佛联"的首倡者太虚大师及其高足法舫法师。本文试就"世佛联"成立以及法舫法师对创建"世佛联"的贡献展开论述。一、太虚大师首倡建立"世佛联"并派遣法舫法师出国参与创建(一)太虚大师与法舫法师对创建世界性佛教组织的理念与实践  相似文献   

10.
佛足迹崇拜是早期佛教对佛陀崇拜的一种重要形态,反映了那个时代佛教徒与佛陀之间的关系,体现了早期佛教的佛陀观与实践方式。而佛足迹石崇拜又是一种独具个性的崇拜类型,不但在佛教崇拜中具有支撑与引领的作用,而且在早期的佛教信仰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学术界过去对佛足迹崇拜的研究非常薄弱,尤其是对印度佛足迹石崇拜的渊源与特色等问题不甚明晰。通过分析《大唐西域记》中关于佛足迹石的记载,对印度佛足迹石的尺寸、图纹、崇拜方式及神通等问题进行了探索,在此基础上对佛足迹崇拜从印度向周边国家尤其是向中国的传播进行了简要梳理。  相似文献   

11.
佛足迹崇拜是早期佛教对佛陀崇拜的一种重要形态,反映了那个时代佛教徒与佛陀之间的关系,体现了早期佛教的佛陀观与实践方式。而佛足迹石崇拜又是一种独具个性的崇拜类型,不但在佛教崇拜中具有支撑与引领的作用,而且在早期的佛教信仰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学术界过去对佛足迹崇拜的研究非常薄弱,尤其是对印度佛足迹石崇拜的渊源与特色等问题不甚明晰。通过分析《大唐西域记》中关于佛足迹石的记载,对印度佛足迹石的尺寸、图纹、崇拜方式及神通等问题进行了探索,在此基础上对佛足迹崇拜从印度向周边国家尤其是向中国的传播进行了简要梳理。  相似文献   

12.
《法音》2014,(10)
正尊敬的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长老,尊敬的世界佛教徒联谊会秘书长攀洛·泰阿利先生,各位贵宾、各位代表:首先我谨代表越南佛教僧伽会与越南佛教信众,并以个人的名义,热烈祝贺第27届"世佛联"大会在中国陕西宝鸡成功召开,向出席本次大会的各国佛教代表、嘉宾表示诚挚的问候,祈愿在佛陀慈光加被护佑下,各国佛教高僧大德、代表嘉宾及热爱世界和平的人士,团结一致,共同为建设世界永久和平与人类幸福而努力精进。对于世界佛教信众而言,世界佛教徒联谊会是  相似文献   

13.
末法到来     
中国净土宗的成立,其背景是末法思想的出现-这是由于人们产生了佛教将要灭亡的危机意识。公元440年至441年中国佛教史上出现了第一次灭佛事件,北魏太武帝镇压佛教,破坏寺院.焚烧经典,逼迫佛教徒还俗。这一事件称为北魏废佛。由此,在佛教徒中产生了强烈的危机意识。  相似文献   

14.
《法音》2016,(10)
正本刊讯9月25日至29日,以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心澄法师为团长、国家宗教事务局一司李寒颖副司长为顾问的中国佛教代表团一行10人出席了在韩国首尔举行的第28届世界佛教徒联谊会大会及第88次"世佛联"执委会会议。本届大会的主题为"日常生活中的佛教·佛教徒的日常生活"。心澄团长代表中国佛教协会、中国佛教界对东道主的热情接待和周到安排表示感谢,对大会的祥和气氛表示高度赞赏。  相似文献   

15.
法界春秋     
《法音》1991,(8)
全国佛教界隆重举行“佛吉祥日”法会公历每年五月月圆日(农历四月十五)是世界佛教徒联谊会所定的世界佛陀日,南传佛教国家及我国藏、蒙、傣等族的佛教徒均在这一天纪念佛陀的诞生、成道、涅槃。经赵朴初会长倡议,汉传佛教寺庙将五月圆日定为“佛吉祥日”,举行庆典,以体现佛法的庄严性和一致性,从而促进各国各地各族佛教徒之间的友谊和团结。今年是此项庆祝活动的第二年,全国汉传佛教寺庙均在这一天  相似文献   

16.
《法音》2014,(10)
正国际在线(宝鸡10月16日电)第27届世界佛教徒联谊会(简称"世佛联")大会16日在中国陕西宝鸡隆重开幕,这是世界佛教徒联谊会大会首次在中国大陆召开。来自中国、尼泊尔、印度、斯里兰卡、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韩国、日本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佛教代表、高僧大德、宗门领袖、佛教居士,以及中外嘉宾4000多人云集供奉佛指舍利的佛门圣地法门寺,欢庆世界佛教界这一  相似文献   

17.
正本刊讯4月16日至20日,应世界佛教徒联谊会潘·瓦那密提主席的邀请,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学诚法师率领由中国佛教协会、第27届"世佛联"大会陕西省筹委会和宝鸡市组委会组成的中国佛教代表团出访泰国,赴"世佛联"总部出席"世佛联"第82次执委会议,并就第27  相似文献   

18.
正世界佛教徒联谊会是第一个最有影响力的世界佛教徒组织,简称"世佛联",于1950年由斯里兰卡著名的马拉拉塞克拉(Malalasekera)博士倡议成立,在斯里兰卡任教的太虚大师高足法舫法师代表中国佛教界参加了第一届"世佛联"大会,并与马拉拉塞克拉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马拉拉塞克拉博士是一位著名的巴利语学者,他在1948年斯里兰卡佛教会召开的第28届年会上提出,希望邀请世界各国的佛教代表于1950年  相似文献   

19.
在公元前后,佛教开始传入中国,佛教美术亦随之在中国发展。《后汉书》卷八十八说:“世传明帝梦见金人,长大,顶有光明。以问群臣,或曰:西方有神,名曰佛,其形长丈六尺而黄金色。帝于是遣使天竺问佛道法,遂于中国图画肜像焉。”晋袁宏《后汉纪》的记载与此略同;又《佛祖统纪》等书也记其事。传蔡情于明帝永平初遣赴大月氏,至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一说永平九年),偕沙门迦叶摩腾、竺法兰东还洛阳,当时以白马驮经及白毡裹释迦立像,因在洛阳城西雍关外建立白马寺,并在寺中壁上作千乘万骑三匝绕塔图。  相似文献   

20.
圣严 《法音》2006,(9):26-31
在家居士是佛教的基础,在释迦牟尼佛的时候,就非常重视家庭生活,重视夫妻之间、亲子之间,如何彼此相待。甚至还有经典讲到结婚之后,怀孕、生子的事。例如《善生经》、《玉耶女经》,均对夫妻亲子有明确的伦常原则。《长阿含十六经》明文说:为子求善婚娶是父母的义务。《中阿含一三五经》亦明言:“夫当以五事爱敬供给妻子。”“妻子当以十三事善敬顺夫。”并说:若人慈愍妻子者,必有增益,则无损耗。由此可知,佛教并不是与世隔绝的,应从佛教徒的立场、从将来要踏入人生另一境界的立场来认识婚姻和家庭。建立佛化家庭的意义1、以宗教信仰来促进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