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简讯一束     
《法音》2016,(4)
正为贯彻《国家宗教事务局关于进一步推动文明敬香、建设生态寺观工作的通知》精神及中国佛教协会关于《文明敬香、合理放生、建设生态寺院的倡议》,4月1日起,中国佛教协会直属寺院北京广济寺向来寺信众、游客免费提供环保香,同  相似文献   

2.
正(2014年1月22日)新闻媒体的朋友们!今天我们以"倡导文明敬香建设生态寺观"为主题进行新闻发布,意在介绍佛教敬香的正确观念,引导社会大众文明敬香。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传统节日到寺院焚香祈福,表达对美好生活的祈盼,充分体现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贯彻落实和民众信仰需求的不断增长。然而我们也看到并很担忧,一些信众和游客为求功德,热衷烧高香、大香、粗香,烧大把香,  相似文献   

3.
<正>2月8日是丙申猴年大年初一,全国各地的佛道教信众在这一天纷纷走进寺观敬香祈福,表达对新一年美好生活的憧憬和期盼。不同于以往,今年各地寺观的敬香活动显得文明而有序,少了一些抢烧头香、高香、大香的人,多了许多烧环保香、供鲜花、敬水果的信众,不仅净化了道场,肃正了仪轨,更形成了一种庄敬身心、爱护环境的文明  相似文献   

4.
《法音》2014,(11)
正本刊讯9月30日下午,杭州市佛教协会以"美丽杭州、从我做起、文明敬香、共享蓝天"为主题的"百人赠香、千人引导、万人签名"活动启动仪式在杭州灵隐寺隆重举行。杭州市民宗局党组书记杨志刚,杭州市佛教协会会长、灵隐寺住持光泉  相似文献   

5.
中国佛教协会、中国道教协会积极倡导全国佛教界、道教界引导信众有序有度文明敬香,如理如法合理放生,建设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良好寺观。全国各地寺庙、道观积极响应,在文明敬香、合理放生、建设生态文明寺观方面采取了很多实际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6.
速览     
正[公益慈善]中国道教协会向全国各地道观发放"文明敬香、合理放生、建设生态道观"宣传海报和宣传册在新春佳节来临之际,中国道教协会印制了"文明敬香、合理放生、建设生态道观"宣传海报和宣传册,发放给全国各地道观。此次印制的宣传海报共三款,分别旨在引导信众文明敬香、合理放生和保护道观生态环境。宣传册则分别从道教教义、中国道教协会的有关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佛教协会、中国道教协会积极倡导全国佛教界、道教界引导信众有序有度文明敬香,如理如法合理放生,建设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良好寺观。全国各地寺庙、道观积极响应,在文明敬香、合理放生、建设生态文明寺观方面采取了很多实际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效。为了进一步推动"文明敬香",2017年新春佳节来临之际,《中国宗教》杂志采访组一行实地走访中佛协、中道协在京直属寺观,分别采访了中国佛  相似文献   

8.
<正>寺观是修道的场所,信众的精神家园。通过文明敬香,让寺观回归到修行、向善之地。1月26日,中国佛教协会"文明敬香、合理放生、建设生态文明寺院"宣传海报发布仪式在北京广济寺举行。据了解,此次共发布三张宣传海报,中国佛教协会希望各直属寺院、各级佛教协会、各地寺院特别是全国重点寺院积极行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厦门佛教界响应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积极开展文明敬香活动,收到了明显效果,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2009年起,厦门南普陀寺在全国率先实施"文明敬香"。将寺庙香炉移到天王殿前,寺庙各殿堂不设信众香案香炉,提倡鲜花礼佛,坚持一人只烧一枝香,彻底改变了原来佛教节日、节假日敬香旺季和高峰时段寺庙烟雾缭绕的场景,使寺庙环境更加整洁清新和安全有序。南普陀寺制定了成立日常治安管理小组等十项管理措施,要求香客、游客共同配合遵守十项规定,  相似文献   

10.
正1月8日,中国道教协会发布《关于在全国道教界开展"文明敬香,文明礼神,建设生态道观"活动的倡议书》,1月12日,"倡导文明敬香,建设生态寺观"新闻发布会举行。2014年马年新春,倡导文明敬香,建设生态道观,成为中国道教界普遍的共识与行动。春节前夕的新闻发布会"敬香礼神是道教基本礼仪,敬香能起到传达心愿、沟通人神的作用。‘道由心学,心假香传’,文明的敬香方式,应以‘清香三炷’或‘心香一炷’为宜;应遵循道教礼仪,诚信敬意;还应有利于自己和他人身心健康。"1月22日,在"倡导文明敬香,  相似文献   

11.
正敬香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传统。据有关史料记载,早在周朝就以香敬天祭神,开展祭祀活动,之后在宗教领域和祭祖敬神时更是普遍用香,香自然也就成为我们生活中重要一部分,不仅成为祭祀祖先、拜佛敬神的必需品,也成为养生静心的常用品,而敬香传统也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促成中国、日本、韩国等国形成  相似文献   

12.
普陀山作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改革开放以后,妙善老和尚就高瞻远瞩提出了"文明三支香"的文明敬香理念。2006年以来,在舟山市民宗局、普陀山管委会的具体指导下,以打造清净佛国为主题,普陀山佛协在全山范围内又掀起新一轮的文明敬香活动热潮。  相似文献   

13.
正普陀山作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改革开放以后,妙善老和尚就高瞻远瞩提出了"文明三支香"的文明敬香理念。2006年以来,在舟山市民宗局、普陀山管委会的具体指导下,以打造清净佛国为主题,普陀山佛协在全山范围内又掀起新一轮的文明敬香活动热潮。2014年  相似文献   

14.
《法音》2014,(2)
正2006年6月,普陀山佛教协会在普济、法雨、慧济和南海观音等寺庵张贴了《文明敬香公告》,敬劝香客游人不要自带香棒纸钱入寺院,自觉做到文明敬香。《公告》指出,花、香、灯、涂、果,历来为崇圣奉佛所常备,"烧香拜佛"也早已成为一句尽人皆知的俗语,相沿成习,功德殊胜。然而,观当今普陀山各寺院烟腾火绕,势不可挡,烧头香、烧高香、滥烧香现象较为普遍。大量燃香焚纸不仅不文明和造成火  相似文献   

15.
《法音》1994,(12)
本刊讯1994年10月23日(农历九月十九),位于南通市中心的千年古刹天宁禅寺钟鼓齐鸣、梵乐悦耳、香火燎绕,在一派祥和安宁的气氛中,隆重举行佛像开光和月朗法师荣任该寺方丈、育校老法师荣膺该寺名誉方丈的庆典活动。如皋定慧寺方丈恒岳法师、南通鲁贤寺住持定一法师主持了佛像开光仪式,江苏省佛协名誉会长、南通市佛协会长育校老法师为月朗法师送座。一百多名僧尼和前来敬香的千余名信众参加了这一盛典。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江苏省佛协会长茗山法师、江苏省宗教局发来了贺电。南通市政府、人大、政协、统战部有关领导到寺祝贺,正在天…  相似文献   

16.
正为了抵御商业化的侵蚀,清净寺院宫观,经过与全省佛教道教界充分协商,近年来浙江省民宗委在全省各大寺观推行以"三支清香"为标志的文明敬香工作,开展佛教道教商业化、世俗化和庸俗化治理。在2016年取得阶段性进展的基础上,经过多年持续不断的推进,目前浙江省以"三支清香"为标志的文明敬香工作已实现全覆盖,全省各大佛教道教寺院普遍实现了"三支清香",烧高香、烧大香等现象得到有效制止。各  相似文献   

17.
《法音》2014,(2)
正到寺院上香是佛教徒表达信仰感情的方式之一,成为佛教徒走进寺院、亲近三宝的重要途径。但多年来,到寺院烧香的信众或热心人士由于缺乏引导,对烧香的真实意义一定程度上存在盲目性,对属于文保单位的古建筑群寺院造成安全隐患,并对空气质量有很大的破坏作用。成都文殊院自2004年以来,一直倡导来寺烧香人士"文明敬香",提倡鲜花供佛。近10年来,此  相似文献   

18.
《法音》2014,(2)
正"香为佛使,香为信使。"入寺燃香敬佛,是广大佛教徒礼敬、供养诸佛菩萨的一种重要礼仪和信仰表达方式。随着佛教的不断发展,敬香不仅成为深植于每个佛教徒心中的宗教习惯,也成为广大民众敬神祭祖的习俗之一。这原本值得尊重,无可厚非。然而由于内受功利、盲从心理的驱动,外受商品经济、社会攀比之风的影响,民间形成了"抢头香"、"烧大  相似文献   

19.
常正 《法音》2005,(7):33-39
人类社会早在数千年前就开始使用各种各样的香料以增香除臭、驱虫辟秽、防治疾病,无论是帝王将相、文人雅士,还是僧道医巫、各界百姓,对于各种香品无不喜爱,与之相应的香具也是林林总总,由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香道、香文化。一、我国用香的历史与香品的分类1、我国用香的历史人类使用天然香料的历史极其久远,在古代四大文明的发源地,最早使用香料的时间,其有据可考的历史都可以溯及3000至5000年之前。从现有的史料可知,中国对香料植物的利用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开始了。由于地域所限,中土气候温凉,不太适宜香料植物的生长,所以春秋时期所使用…  相似文献   

20.
常正 《法音》2005,(8):42-46
三、香与佛教袅袅香烟,灵动飘逸,上通苍穹,感格鬼神,下怡性情,净化环境,因此香在大多数的宗教和各种祭祀活动中都是必不可少的供品与用品,在佛教中更是有着特殊的意义与作用。佛教创立于印度,印度属热带气候,不仅盛产各种香料,而且民间广泛采用香料来增香除臭、驱虫辟秽、防治疾病。也因此,佛经关于香的记载非常之多,如《佛说戒德香经》、《阿含经》、《华严经》、《楞严经》、《悲华经》、《六祖坛经》、《瑜伽师地论》、《玄应音义》、《大唐西域记》以及许多密宗经典等等。佛经中所记载的香品的种类难以计数,现今使用的绝大多数香料在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