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法音》1991,(3)
我是一个佛教信徒,对中国佛教的未来甚为担忧,不过这也是一个佛教徒的本分,佛教兴亡,教徒有责,每个佛教徒都来关心佛教的前途,这样何愁佛法不兴。在此我提一些建议和看法,以洪弘法时参考。一、我们对一些寺院进行修复是很有必要的,不过有的寺院大兴土木、进行扩建;有的寺院请了价格昂贵的玉佛,我看是不必要的。我认为寺院建筑力求实用,也就是说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以文化部民胡鲁拉阁下为团长的斯里兰卡佛代表团一行五人,应中国佛教协会的邀请,于4月11日至18日对我国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友好访问。他们先后在广州、上海、杭州和北京等地,参拜了佛教寺院,游览了名胜古迹,会见了我国佛教界人士,受到了我国佛教徒的热烈欢迎和亲切接待。该团在北京访问期  相似文献   

3.
正燃香敬佛是佛教徒礼敬佛菩萨的一种重要方式。在佛教刚刚传入中土时即有烧香礼佛的现象,据《魏书·释老志》记载:"汉武元狩中,霍去病获毗邪王及金人,率长丈余,帝以为大神,列于甘泉宫,烧香礼拜,此则佛道流通之渐也。"这里所说的丈余金人,即是指佛像。由此可见,自汉代始就开始了燃香敬佛。随着佛教在中国的发展,敬香的风气也普及开来,如今已成为佛教徒最为普遍的敬佛方式。  相似文献   

4.
《法音》2015,(3)
<正>新华网北京2月15日电针对近日某网络拍卖平台举行"2015祈福拍卖大典专场",公开拍卖寺院"头香""头钟"一事,中国佛教协会新闻发言人15日在回答记者询问时表示:不赞成在网络平台公开拍卖寺院"头香""头钟"。这位发言人表示,所谓"烧头香""撞头钟",并非源于佛教,不是佛教本身的内容。烧香是佛教常见的供养三宝的方式,可以使烧香者获得相应的功德。然而,烧香供佛所获功德的大小,不在于时间的  相似文献   

5.
末法到来     
中国净土宗的成立,其背景是末法思想的出现-这是由于人们产生了佛教将要灭亡的危机意识。公元440年至441年中国佛教史上出现了第一次灭佛事件,北魏太武帝镇压佛教,破坏寺院.焚烧经典,逼迫佛教徒还俗。这一事件称为北魏废佛。由此,在佛教徒中产生了强烈的危机意识。  相似文献   

6.
《法音》1985,(4)
青海省一些寺院的喇嘛,积极加植树造林活动,绿化寺院。一九八三年七月,胡耀邦总书记到青海视察工作时,发出“种草种树绿化青海,,的号召,给青海各寺院的宗教人士以极大鼓舞。青海省佛教协会副秘书长龙德海说,绿化寺院是绿化祖国的组成部分。记者到距西宁市一百多里的互助土族自治县的佑宁寺采访,只见群山环抱,依山势而建的寺院里,一棵棵的松柏青翠欲滴,一行行的杨柳乍吐嫩芽。这里的活佛雕知华对记者说:“我们从一九八二年开始植树,到去年底,已植树三  相似文献   

7.
桑吉扎西 《法音》2004,(10):17-21
古印度寺院教育的兴起佛教的寺院教育制度兴起于古印度。大约在佛陀圆寂500年后,随着寺院和石窟寺的不断修建开凿,寺院逐渐成为僧人生活和学修的主要场所。经过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和大乘佛教徒们的不断努力,逐步形成了系统独特的寺院教育体系。寺院的教学内容基本上是佛教经律论三藏。寺院的教学方式,为讲经、诵经、辩经、著述和禅观实修的有机结合。不过不同的寺院在学修方面各有侧重———有的偏重义理学习,有的偏重具体修证,有的则力图学修并重、均衡发展。学僧们除集体和个别听受三藏经典外,获取和验证所学佛法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立宗…  相似文献   

8.
寺院管理是一个古老的课题。自从寺院诞生的那一 天起,就存在着管理问题。当然,在不同的历史年代,寺院管理有着不同的环境、组织、形式和内容。在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今天,如何加强寺院的规范化管理,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崭新课题。 寺院是僧人修学、住持、弘扬佛法的道场,是保存、发扬佛教文化的场所,是僧人从事服务社会、造福人群活动的基地,是联系团结国内外佛教徒的纽带。加强寺院规范化管理,既是寺院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时代发展对寺院管理的必然要求。加强寺院的规范化管理,我认为当前重点要…  相似文献   

9.
办公室 《法音》2020,(2):15-15
本刊讯2020年2月4日上午,时逢立春。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王作安到中国佛教协会、中国佛学院和广济寺、法源寺指导检查疫情防控工作,并慰问佛教人士和干部职工。王作安副部长详细询问了解佛协、佛学院和寺院的僧众情况,深入学生宿舍、寺院五观堂查看各项防控措施,提出明确工作意见和要求。  相似文献   

10.
张应龙 《法音》2002,(2):39-41
马来西亚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佛教是马来西亚第二大宗教。全马来西亚现有七百多所寺院庵堂、三千多位僧尼、两百多万佛教信徒。华人佛教徒占佛教徒人口的大部分,其它泰、缅、锡等族的佛教徒只占少数。当代马来西亚佛教团体比较多,具全国性与代表性的团体主要有马来西亚佛教总会、马来西亚佛教青年总会、马来西亚佛教弘法会、马来西亚泰裔佛教徒总会、锡兰佛教会等。马来西亚佛教青年总会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团体。马来西亚佛教青年总会(简称马来西亚佛青总会),成立于1970年7月29日,同年12月28日获准注册。秘书处设在槟城。1…  相似文献   

11.
《法音》1995,(5)
关于加强省、自治区、直辖市佛教协会建设的若干意见省、自治区、直辖市佛教协会(以下简称省级佛协)是所在省、区、市佛教徒联合的爱国团体和教务组织。省级佛协肩负着协助政府贯彻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维护佛教徒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和佛教团体、寺院合法权益的重任;...  相似文献   

12.
《法音》2002,(6):39-40
佛教寺院在广大佛教徒和老百姓的心目中一直是修行解脱的道场、积德行善的圣地,其清净庄严的形象历来受到人们的尊重和维护。虽然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各地存在大量“文物寺院”、“旅游寺院”和“园林寺院”,这些寺院没有僧人住持,不由佛教团体管理,但毕竟体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凝聚了广大信众美好的信仰追求,理应得到妥善运用和保护。可是有相当一部分这类寺院的管理部门,或是由于缺乏必要的佛教知识和宗教政策法规知识,或是出于借佛敛财的目的,却在包庇纵容种种亵渎佛教的行为:如在寺庙内开设荤食餐厅或肉食摊点,现场宰杀鲜活,严重背离佛门戒杀护生的宗旨;开设歌舞厅、赌场、靶场,设签筒,摆卦摊,兜售冥币等民间迷信用品,将清净庄严的道场搞得乌烟瘴气,成为藏污纳垢之所;甚至违反宗教政策,在非宗教活动场所的寺院内私设功德箱、化缘簿,聘用职工或社会闲散人员假冒僧尼,公然欺骗游客和信众。这类现象如不能得到及时遏制,势必严重玷污佛门清誉,增加社会人士对佛教的误解,助长各种迷信活动和邪教势力的泛滥,甚至损害中国政府和中国宗教界的国际形象。  相似文献   

13.
刘峰导师于1923年1月7日出生在今安徽省萧县的一个佛教家庭。父亲刘学易、母亲刘丛氏皆是虔诚的佛教徒。弟兄五人,刘峰导师排行第五。从小由于受到父母的影响和家庭的熏陶,对佛教怀有极深的感情,9岁时因身体有病而送到寺院。  相似文献   

14.
宏度 《法音》2000,(1):5-5
本刊讯应中国佛教协会邀请,以越南佛教会副会长善超法师为团长、顺德法师为副团长。真善法师、清绕法师、善仁法师、陈俊敏居士、武友记居士为四员的越南佛教代表团一行7人于1999年12月10日至20日访问我国。越南面积近33万平方公里,人口7600万,其中佛教徒约4000万。越南佛教分南传和北传两部分,南传佛教徒约占五分之一,北传佛教徒的占五分之四。越南现有3所佛教大学、25所佛教中学;寺院14000所,僧尼28000人。代表团在京期间拜会了国家宗教事务局和中国佛教协会,分别受到国家宗教事务局杨同祥副局…  相似文献   

15.
善缘     
善缘康正果我并不是正式皈依的佛教徒,只不过在感情上更亲近佛门,喜欢经常到寺院里转悠一下而已。那里的环境一般都比较幽静,或坐在大树下的青石台阶上歇歇脚,或站在光线暗淡的佛殿中感受一下庄严的气氛,总会有一种呼吸到了几口新鲜空气的感觉,由不得叫人想在其中多...  相似文献   

16.
《法音》1993,(12)
前言寺院是僧人修学、住持、弘扬佛法的道场,是保存、发扬佛教文化的场所,是僧人从事服务社会、造福人群活动的基地,是联系团结国内外佛教徒的纽带。寺院须保持清净庄严,树立纯正的道风学风,正常开展法务活动,运用其多方面职能,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以利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7.
中国佛教协会为了铭记菅原惠庆长老生前为中日友好事业和复兴玄中寺作出的贡献,表达中国人民和佛教徒对长老的怀念,决定在山西玄中寺建塔安奉菅原惠庆长老的部分灵骨。我受山西省佛教协会的委托,承担了菅原长老灵骨塔的设计任务。僧人的墓塔,多建在寺院附近的山坡上或寺院周围的开阔地带,形成塔群;玄中寺的墓  相似文献   

18.
读者来信     
净慧法师: 我是一个《法音》期刊的忠实读者,见到贵刊92年12期中演翔写的一篇《古今寺院与搞活经济》(以后简称古今)文章中主张寺院应该搞活多创收入,认为僧人经商是符合佛所提倡的“五明兼学”,是在弘扬佛法,又以海内外香港、台湾及东南亚国家的一些寺院经商办厂——作为成功经验向读者介绍。对此,我不敢苟同。首先,我认为《法音》期刊是弘扬佛法的一个有力工具,它是指导广大佛教徒启迪智慧、净化人生,但《古今》  相似文献   

19.
《法音》2014,(2)
正2006年6月,普陀山佛教协会在普济、法雨、慧济和南海观音等寺庵张贴了《文明敬香公告》,敬劝香客游人不要自带香棒纸钱入寺院,自觉做到文明敬香。《公告》指出,花、香、灯、涂、果,历来为崇圣奉佛所常备,"烧香拜佛"也早已成为一句尽人皆知的俗语,相沿成习,功德殊胜。然而,观当今普陀山各寺院烟腾火绕,势不可挡,烧头香、烧高香、滥烧香现象较为普遍。大量燃香焚纸不仅不文明和造成火  相似文献   

20.
普陀山位于浙江省舟山市,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之称.优质的旅游资源以及深厚的佛教文化积淀,使这里别有一番迷人之处.浙江人有一句老诲"行一善事,比到南海普陀去烧香更好."可知南海普陀去烧香是一大功德.每逢过年,普陀山僧侣、村民以及舟山本岛的市民、去此朝圣的香客开始忙碌.当然忙碌的同时,寺院的僧侣也还是处世不惊,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