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音》2014,(2)
正"香为佛使,香为信使。"入寺燃香敬佛,是广大佛教徒礼敬、供养诸佛菩萨的一种重要礼仪和信仰表达方式。随着佛教的不断发展,敬香不仅成为深植于每个佛教徒心中的宗教习惯,也成为广大民众敬神祭祖的习俗之一。这原本值得尊重,无可厚非。然而由于内受功利、盲从心理的驱动,外受商品经济、社会攀比之风的影响,民间形成了"抢头香"、"烧大  相似文献   

2.
正1月8日,中国道教协会发布《关于在全国道教界开展"文明敬香,文明礼神,建设生态道观"活动的倡议书》,1月12日,"倡导文明敬香,建设生态寺观"新闻发布会举行。2014年马年新春,倡导文明敬香,建设生态道观,成为中国道教界普遍的共识与行动。春节前夕的新闻发布会"敬香礼神是道教基本礼仪,敬香能起到传达心愿、沟通人神的作用。‘道由心学,心假香传’,文明的敬香方式,应以‘清香三炷’或‘心香一炷’为宜;应遵循道教礼仪,诚信敬意;还应有利于自己和他人身心健康。"1月22日,在"倡导文明敬香,  相似文献   

3.
普陀山作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改革开放以后,妙善老和尚就高瞻远瞩提出了"文明三支香"的文明敬香理念。2006年以来,在舟山市民宗局、普陀山管委会的具体指导下,以打造清净佛国为主题,普陀山佛协在全山范围内又掀起新一轮的文明敬香活动热潮。  相似文献   

4.
正(2014年1月22日)新闻媒体的朋友们!今天我们以"倡导文明敬香建设生态寺观"为主题进行新闻发布,意在介绍佛教敬香的正确观念,引导社会大众文明敬香。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传统节日到寺院焚香祈福,表达对美好生活的祈盼,充分体现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贯彻落实和民众信仰需求的不断增长。然而我们也看到并很担忧,一些信众和游客为求功德,热衷烧高香、大香、粗香,烧大把香,  相似文献   

5.
正普陀山作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改革开放以后,妙善老和尚就高瞻远瞩提出了"文明三支香"的文明敬香理念。2006年以来,在舟山市民宗局、普陀山管委会的具体指导下,以打造清净佛国为主题,普陀山佛协在全山范围内又掀起新一轮的文明敬香活动热潮。2014年  相似文献   

6.
《法音》2014,(2)
正2006年6月,普陀山佛教协会在普济、法雨、慧济和南海观音等寺庵张贴了《文明敬香公告》,敬劝香客游人不要自带香棒纸钱入寺院,自觉做到文明敬香。《公告》指出,花、香、灯、涂、果,历来为崇圣奉佛所常备,"烧香拜佛"也早已成为一句尽人皆知的俗语,相沿成习,功德殊胜。然而,观当今普陀山各寺院烟腾火绕,势不可挡,烧头香、烧高香、滥烧香现象较为普遍。大量燃香焚纸不仅不文明和造成火  相似文献   

7.
正雍和宫一直倡导信众按照佛教仪轨文明敬香,宣传供养三宝贵在心诚而非香的贵贱与多寡的理念,提倡改燃香为敬香、献花、献哈达等方式。自2013年12月10日起,实施免费赠香,为每位入寺信众发放环保短香,同时谢绝外香进入寺院。一个月来,我们的做法得到媒体高度关注和社会各界广泛支持。  相似文献   

8.
香炉,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焚香器具,其用途亦有多种,或熏香、或陈设、或敬神供佛。文献记载,人类社会早在数千年前就开始使用各种香料以增香除臭、驱虫辟秽、防治疾病、驱寒取暖,而且无论是帝王将相、文人雅士,还是僧道巫医、平民百姓,对于香料和香炉都无不喜爱。历代用于熏香的器具,质地多种,造型也多样。  相似文献   

9.
简讯一束     
《法音》2016,(4)
正为贯彻《国家宗教事务局关于进一步推动文明敬香、建设生态寺观工作的通知》精神及中国佛教协会关于《文明敬香、合理放生、建设生态寺院的倡议》,4月1日起,中国佛教协会直属寺院北京广济寺向来寺信众、游客免费提供环保香,同  相似文献   

10.
<正>2月8日是丙申猴年大年初一,全国各地的佛道教信众在这一天纷纷走进寺观敬香祈福,表达对新一年美好生活的憧憬和期盼。不同于以往,今年各地寺观的敬香活动显得文明而有序,少了一些抢烧头香、高香、大香的人,多了许多烧环保香、供鲜花、敬水果的信众,不仅净化了道场,肃正了仪轨,更形成了一种庄敬身心、爱护环境的文明  相似文献   

11.
《法音》2014,(2)
正中国佛教协会于1月8日发出《关于在全国佛教界继续大力开展文明敬香建设生态寺院活动的倡议书》,并于1月22日与中国道教协会在京联合召开"倡导文明敬香建设生态寺观"新闻发布会后,各地佛教界和主要寺院纷纷响应,在春节期间积极开展文明敬香活动。现根据新华社、中国新闻网、《杭州日报》等媒体的报道,将各地佛教寺院文明敬香活动开展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祭祀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继承和发展了传统的祭祀文化。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参加了多种祭祀礼仪活动。中国共产党人的相关实践说明,对于传统的祭祀礼仪文化可以取其精华、古为今用,服务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神岳中岳庙承担的国家祭祀进行系统梳理,就中特别探讨道教在中岳庙的国家祭祀中的重要作用,指出由道教渗入中岳庙的国家祭祀仪典一事,可以看出道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涉个体宗教信仰,而且也体现在国家政治文化等礼制层面。  相似文献   

14.
宋代的宗族祭祀和祖先崇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古代中国普遍的宗教即是家族社会之宗教”,宋代作为宗族组织的奠基阶段 ,在宗族祭祀方面逐渐形成并确立了适应当时社会世态的新体系。主要表现是 ,祭祀对象重在始迁祖以下的历代祖先 ,祭祀方式则以祠祭和墓祭为主。宗族祭祀的核心是祖先崇拜 ,祖先崇拜决定了宗族祭祀 ,宗族祭祀又加强了祖先崇拜观念。因而 ,宗族祭祀具有收族的功能 ,起着强化族权的作用。同时 ,宗族祭祀还对宗族文化产生重要的影响 ,从而也是影响中国传统社会基础文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师公是甘肃中部地区民间傩坛的组织者,他们游走于庙宇、家宅与田野,开展祭祀活动,对地方民俗文化的形塑产生重要影响。民间傩坛包含多宗教文化元素,祭祀对象以宗法性传统宗教和道教为主,仪式建构依托道教斋醮科仪与宗法性传统宗教祭祀礼仪,在中原傩文化的基础上又嵌入藏族传统宗教及其傩文化元素,傩坛中的黑神则是藏传佛教阎摩护法与六臂大黑天护法。甘肃中部地区民间傩坛的师公与傩仪,成为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与中国宗教文化多元通和特质的重要见证。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祠神信仰是地方传统的一部分,带有深刻的地域性。它是人群地方认同构建的纽带之一,它将人与地方联系起来,成为人们地域身份的表达,形成地方认同。基于长期聚居形成的小尺度民间信仰祭祀空间有着天然的血缘性内涵,这是小尺度民间信仰祭祀空间认同构建的基础。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族聚居地认同与以地缘为纽带的祭祀空间地方认同并不相同,这其中有一个转变并构建的过程。在传统祠神信仰的视角下,以地缘为纽带的祭祀空间认同达成并构建起来,地方作为集体身份整体概念的构建就有了可能。本文以泉州小墌村为例,探讨了传统村落角头祠神祭祀空间由血缘认同到地方认同的构建过程。本文认为,单姓角头祠神祭祀空间认同是在天然血缘性内涵的基础上,由信仰行为注入地方传统的内涵,进而构建起地缘性的祭祀空间认同,同时参与地方传统构建,并与之互动,成为大尺度民间祠神祭祀空间的地方认同构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佛教协会、中国道教协会积极倡导全国佛教界、道教界引导信众有序有度文明敬香,如理如法合理放生,建设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良好寺观。全国各地寺庙、道观积极响应,在文明敬香、合理放生、建设生态文明寺观方面采取了很多实际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效。为了进一步推动"文明敬香",2017年新春佳节来临之际,《中国宗教》杂志采访组一行实地走访中佛协、中道协在京直属寺观,分别采访了中国佛  相似文献   

18.
正为了抵御商业化的侵蚀,清净寺院宫观,经过与全省佛教道教界充分协商,近年来浙江省民宗委在全省各大寺观推行以"三支清香"为标志的文明敬香工作,开展佛教道教商业化、世俗化和庸俗化治理。在2016年取得阶段性进展的基础上,经过多年持续不断的推进,目前浙江省以"三支清香"为标志的文明敬香工作已实现全覆盖,全省各大佛教道教寺院普遍实现了"三支清香",烧高香、烧大香等现象得到有效制止。各  相似文献   

19.
正燃香敬佛是佛教徒礼敬佛菩萨的一种重要方式。在佛教刚刚传入中土时即有烧香礼佛的现象,据《魏书·释老志》记载:"汉武元狩中,霍去病获毗邪王及金人,率长丈余,帝以为大神,列于甘泉宫,烧香礼拜,此则佛道流通之渐也。"这里所说的丈余金人,即是指佛像。由此可见,自汉代始就开始了燃香敬佛。随着佛教在中国的发展,敬香的风气也普及开来,如今已成为佛教徒最为普遍的敬佛方式。  相似文献   

20.
卞景 《中国宗教》2018,(1):72-73
佛教文化博大精深,不仅融入到中国文化之中,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容,而且也扎根到中华大地上,对中国人的精神信仰和生活习俗都影响深远。春节的习俗,也加入了许多佛教的元素。人们在春节里去寺院撞钟、敬香礼佛、燃灯祈福、逛庙会等,寄托了对新年的美好愿望,净化了心灵,增添了生活乐趣,能够领略到佛教带给人精神上的安定祥和,也丰富、深化了春节的内涵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