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忠成 《天风》2014,(2):13-14
作为教牧人员,我们应当明白教会担负的重要使命和事工,包括崇拜、教导、团契、服务和见证。目前,教会信徒流失已成为较普遍的现象,农村教会的中青年信徒很大一部分外出工作或到城市创业,只留下了年老体弱的"留守信徒"。而城市教会从近几年的统计来看,虽然人数不断上升,但在主日崇拜中并没有明显的体现。也就是说,城市教会一方面是信徒不断增加,另一方面也不时有人悄然离开。  相似文献   

2.
李华 《天风》2014,(2):11-12
"功夫"好的牧师,教会需要,但是教会更需要的是能够进入信徒生活,并真心实意关心他们的行动和能力的牧师。基督教活动场所的合理布局,是我们在新形势下做好教会工作的重要保障。如果缺乏基本的活动场所,或者堂、点布局不合理,就无法真正地团结引导信教,大量信徒流失也就不奇怪了。三、提升教会的牧养能力基督教非常注重讲道,因为"信道是从听道而来"。一个教会是否有凝聚力,能不能吸引人,讲台的牧养能力起着很关键的作用,今天信徒的结构悄然发生了一些变化,信徒思想也越来越活跃。  相似文献   

3.
<正>应当在传统中创新,既不失掉教会传统的礼仪精神,又有中国化、地域化和民族化的特点自改革开放以来,基督教恢复聚会己有近40年的时间。在这40年里,教会信徒不断增加,为满足信徒的敬拜需求,教堂数量也随之增加,整体呈现健康有序的发展态势。随着时代的进步,许多新元素为崇拜提供了便利,教会的崇拜形式变得多样化。因不同宗派背景,在推进联合礼拜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保留了原宗派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李华 《天风》2014,(2):11-12
"功夫"好的牧师,教会需要,但是教会更需要的是能够进入信徒生活,并真心实意关心他们的行动和能力的牧师。基督教活动场所的合理布局,是我们在新形势下做好教会工作的重要保障。如果缺乏基本的活动场所,或者堂、点布局不合理,就无法真正地团结引导信教,大量信徒流失也就不奇怪了。三、提升教会的牧养能力基督教非常注重讲道,因为"信道是从听道而来"。一个教会是否有凝聚力,能不能吸引人,讲台的牧养能力起着很关键的作用,今天信徒的结构悄然发生了一些变化,信徒思想也越来越活跃。  相似文献   

5.
王广发 《天风》2006,(23):25
在这秋高气爽、稻谷飘香的季节里,河东教会教堂落成了。信徒从四面八方来到新建的礼拜堂参加庆典。教堂坐落在浑河北岸,水岸绿化长廊显得格外醒目,高高的十字架闪闪发光。占地面积2660平方米,建筑面积2050平方米,总投资199万元。弟兄姊妹济济一堂,引吭高歌,谢主宏恩。来自全市各教会、聚会点的代表近4100多人参加庆典。河东教会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得到了健康快速发展,信徒队伍不断扩大,宗教活动场所不断增加,成为一支声誉很高的宗教团体。原教会只有336平方米,信徒不足300人,发展到现今信徒达到3400多人。原教堂不能满足信徒主日崇拜的需要。为此经请示市政府,并在政府大力支持下,教会扩大了2000多平方米,  相似文献   

6.
谭静芝 《天风》2012,(2):40-41
一般的信徒关心崇拜是出于一颗敬虔的心,到教堂做礼拜是表示神在生命中的重要性。教会的领袖大多关心安排崇拜各环节由谁负责担任,只要“负责人”各就其位——诗班、指挥、领唱、司琴都有了,那么崇拜与音乐就会顺畅自然地发生了!教会诗班可能关心献唱的水平、参加崇拜的信徒是否爱听;司琴关心诗歌有否弹错;指挥可能关心诗班在献诗时表达是否充分反映排练时的修正结果,或信徒会怎样评价自己的表现等。  相似文献   

7.
陈伟 《天风》2018,(9):34-35
如何推进基督教中国化?教会文艺的中国化是可行之路。杭州思澄堂近年来尝试将民乐、戏剧、民族服饰引入教会崇拜生活,深受信徒喜爱2018年6月《天风》"众议苑"栏目的议题是"谈谈基督教文艺的中国化",刊登了来自教会的牧者同工及专家学者的文章,大家纷纷就"基督教文艺中国化"提出了个人的一些思考、方向、思路等。笔者看了颇有感受。基督教中国化是当下中国基督教界的主旋律。从国家层面到基督教全国两会、各省市基督教两会,都在轰轰烈烈地开展基督教中国化的神学研讨和实践.  相似文献   

8.
陈丰盛 《天风》2011,(2):56-57
一、"信徒为本"的危险 将信徒放在服侍的重要地位,是传道者的天职。教会以"牧人"来形容传道人,而将信徒形容为"羊"。身为牧者的传道人,牧养羊群乃是本职所在,但若盲目地将信徒高举,忽略传道者本身应当高举的,则必然面临服侍的危机,也必将教会带到危险的境地。在以人为本的理念驱使下,信徒的需要有时使传道者偏离服侍正道。在民主的原则指导下,信徒的意见左右着传道者的服侍。  相似文献   

9.
正笔者在神学院参与了三期教会音响课程的学习,在课程的实践学习及课间与音响老师的交谈过程中,收获满满。现在绝大部分的教会在崇拜聚会中使用音响。信徒参与教会崇拜,期待在良好的崇拜氛围中遇见神,并与基督的肢体在爱中彼此团契,然而有些教会并非每次都能提供这样良好的环境。部分原因是由于在教会崇拜中时常出现音响方面  相似文献   

10.
清心 《天风》2018,(8):31-32
善于倾听,尊重老人,理解老人,同老人建立相互信任的亲密关系,帮助老人走出困境教会里老年人多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即使近年来城市教会有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但总体而言,老年人依然是信徒中比例最高的一个群体,"银发族"是教会的主流。许多老年信徒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状况每况愈下,面临着如何养老的难题。  相似文献   

11.
阎树梁 《天风》2011,(11):46-47
今天教会中,似乎刮起了一股“敬拜赞美”风,各个教会争先恐后地在崇拜或团契中增加“敬拜赞美”元素,仿佛没有“敬拜赞美”的教会就是没有属灵生命的教会一样,但现实情况却令人颇为忧心:虽然都是“敬拜赞美”,唱的歌曲也基本一样,但不同的教会,得到的效果却不一样:有的教会通过“敬拜赞美”吸引了更多的信徒,而有的教会则因为“敬拜赞美”流失了信徒。即使同一间教会的信徒反响也不一样:年轻的信徒非常喜欢,而老年信徒则眉头紧锁。更有甚者,有的信徒在形容他们的敬拜赞美时说:“眼睛开着是教堂,闭上眼睛简直像歌厅。”  相似文献   

12.
李燕峰 《天风》2014,(2):5-7
<正>如何构建一个既有教会传统,又融合时代元素的整全的教会文化,将成为教会在当下的最大挑战。自二十世纪80年代教会复堂以来,中国教会,尤其是城市教会,信徒人数快速增长。这是众肢体所喜闻乐见的,但随之而来的一个挑战便是:当教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出现了"瓶颈"——明明有很多新的信徒加入教会,可信徒人口基数增长却并不显著。由此,不少人戏称教会是"铁打的牧师,流水的信徒"。可见,现今的教会出现了非常严重的信徒流失问题。而对于信徒的流失,农村教会和城市教会的影响因素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3.
洪天凑 《天风》2018,(8):29-30
主日招待工作,是教会对教内外展示良好形象的窗口,也是检验事工成效的关键一环主日招待,即主日聚会时,教会分派一些热心的弟兄姊妹(义工),接待进堂人员(信徒或慕道友)并维持崇拜过程中的良好秩序。在发生意外的时候,招待人员要能从容应对,发挥稳定人心、减少损失的作用。他们默默地奉献,挥洒汗水,秉持"施比受更为有福"的信念,用实际行动为一场平安顺利的聚会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4.
严必林 《天风》1995,(9):41-43
“你们要追求爱,也要切慕属灵的恩赐,其中更要羡慕的,是作先知讲道。”(林前14:1) 近年来,我们常发现某些地方教会的信徒,在崇拜聚会当中,特别是在听道时,不能安静。教会虽然花出人力来维持秩序,但效果不大。有时候讲道人还在台上批评信徒不能专心听道,甚至有斥责信徒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天风》1997,(2)
各地教会普庆九六圣诞 1996年圣诞节期间,全国各地教会像以往一样,进行了隆重而又热烈的庆祝。在各个堂点,音乐崇拜、圣剧表演吸引了众多的弟兄姊妹和非信徒群众,而各地乡村教会自编自演的富有乡土气息的文艺节目也受到广泛的欢迎。各地教会庆祝圣诞还  相似文献   

16.
王冬昀  吴新望 《天风》2014,(9):F0002-F0002
纪念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成立60周年感恩崇拜于2014年8月4日19时,在上海圣三一堂举行。加纪念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成立60周年暨基督教中国化研讨会的代表和嘉宾,以及上海教会教牧信徒约600人参加了感恩崇拜。  相似文献   

17.
佚名 《天风》2009,(4):54-54
教会祷告会的出席人数往往是教会活动中最少的。香港教会更新运动所作的调查中,提到在港信徒参与祷告会的人数比例只是崇拜人数的10%。个中原因有许多:对祷告会缺乏认识,或有错误的认识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8.
肖安平 《天风》2018,(7):10-11
在崇拜礼仪中体现中国基督徒的特点、角色和身份,认同本国、本民族和人民,把崇拜礼仪与中国文化真正融合。崇拜礼仪在教会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初期教会,敬拜生活是以"祷告、唱诗、聚会、交流分享、掰饼"为主,之后崇拜礼仪逐渐完善起来。尽管崇拜内容不变,但崇拜礼仪形式并非一成不变,在不同时期、不同处境中都有风格、方式、特点等方面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北京高校大学生家庭教会信徒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督教家庭教会近年来在高校校园传教十分活跃,家庭教会大学生信徒不断增多。课题组以定量调查与定性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北京高校的家庭教会大学生信徒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家庭教会大学生信徒对基督教的信仰更多带有终极追求的成分,对教会活动表现了很高的热忱。他们加入教会的途径多为传教的结果,入教与排遣不良情绪有关。他们的价值观深受基督教的影响,显示了比较多的消极倾向。从差异性的角度看,男生信徒、教育、心理类专业的大学生信徒最值得关注。对于家庭教会的大学生信徒应当区别不同学生,给予正确的思想引导。  相似文献   

20.
谢炳国 《天风》2007,(5):24-25
最近,一些不法分子,小偷,心有企图的人混入教堂,他们瞄准奉献箱的钱和信徒的包。教会一定要采取一些办法制止这些被窃事件,以免教堂和弟兄姐妹在经济上受损失——最近几期《天风》,好多篇文章提到教堂奉献箱被窃,或者奉献里有信徒用信封包起来的奉献款不翼而飞,或者信徒在参加礼拜时钱包被盗,或者信徒在崇拜时发现手机突然不见了,等等。读了这些文章之后心情很沉重,这必须引起教会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