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沐恩 《天风》2014,(2):36-38
2013年12月30日《财经天下》周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为《中国的基督徒商人》,打破了基督教在中国社会中的相对边缘之地位.之后,《时代周报》267期又发表了一篇署名为"沈阳"的文章,题目则是一个大大的问号:《中国基督徒商人,真有那么美?》,对当今基督徒商人团契提出了一些质疑.本刊接续这个话题,约请一位长期侍奉工商团契的同工对此进行思考,虽是个人观点,但不乏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2.
周云鹏 《天风》2014,(6):13-14
<正>让团契承受祝福,也让团契成为教会、社会的祝福!为何做基督徒工商团契事工起源于1930年世界经济大衰退时期,工商业界的基督徒运用圣经真理帮助了许多处在危难中的商人、业界人士,使他们重新振作。继而工商团契事工不断延展到世界各地,同时在成长过程中不断成熟。中国的基督徒工商团契事工开始于二十一世纪初,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工商业界人士财富的不断增长,他们也同样面临着对金钱的片面追求和个人信仰乏力所导致的道德迷茫和心灵空虚。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就全国来看,基督教发展的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是经济实力强的人在逐渐地增加,即所谓"老板基督徒"群体的出现,并自发组成"企业家团契"(或"商人团契"),对基督教自身建设和经济社会环境都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也引起了各方的关注。通过对浙江省杭州市基督徒企业家团契情况的调查,基督徒企业家团契种类庞杂、活动频繁、形式多样,并且在当前呈现出了构成更加复杂、影响日益广泛以及与境内外其他相关组织纷繁交织。在经济社会转型期,应当更加重视对企业家群体的精神关怀,进一步加强党对基督教工作的领导。  相似文献   

4.
知然 《天风》2021,(2):64-64
[问]教会里有一个使用频率相当高的词叫"团契",牧者鼓励信徒过主内"团契"生活,基督徒中也有依据年龄、职业、性别等而形成的不同"团契"小组;可在各种汉语词典里找不到该词条.我们为什么要有教会团契生活?我想深入了解"团契"的意义,希望您予以解答.  相似文献   

5.
何文波 《天风》2017,(5):8-9
<正>你们不可停止聚会,好像那些停止惯了的人,倒要彼此劝勉。经文:来10:25《希伯来书》在传统上被认为是写给当时对基督信仰动摇的犹太基督徒。从这节经文可知,他们中间有很多人停止了聚会,没有了教会的团契生活。其实,我们在教会生活中也会发现有弟兄姊妹经常不来聚会的情况。圣经教导我们不可停止聚会,那么,作为一个基督徒,我们为什么要参加教会的团契生活呢?  相似文献   

6.
岳清华  林超群 《天风》2012,(10):28-29
近日,笔者在福州专门采访了拥有多家矿业公司(合资)的老板、福州基督徒工商团契会长、福州花巷堂信徒王峰弟兄。他见到笔者讲的第一句话是:"我不算成功人士,却在不认识神和不知道神的恩典的时候已经蒙了神多而又多的恩典。"一、一切都是神的恩典王峰弟兄的外婆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在王峰六七岁的时候,她就带着他东躲西藏地参加聚会(当时还不能公开聚会),  相似文献   

7.
《中国宗教》2022,(4):77-77
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是中国基督徒在新中国成立后,为摆脱教会的半殖民地洋教形象,实现“自治、自养、自传”,团结全国基督徒在爱国主义旗帜下积极参加国家建设的爱国爱教运动。1950年7月,在吴耀宗倡导下,基督教界发表了《中国基督教在新中国建设中努力的途径》宣言,简称《三自宣言》,号召基督徒拥护《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相似文献   

8.
正基督教是歌唱的宗教。唱赞美诗是基督教宗教仪式的重要内容。赞美诗包括歌词和音乐。早在20世纪初,随着民族意识的觉醒,基督教赞美诗就已经开始了中国化的历程。最初是以歌词的中国化为开端。1908年出版的《青年诗歌》是最早由中国基督徒独立编译的歌集。此后又陆续出版了一些歌集,其中1931年出版的主要由赵紫宸翻译的《团契圣诗》,被称为  相似文献   

9.
张磊康 《天风》2022,(5):59-59
一次团契活动结束之后,我与团契里的一位弟兄交流,他向我讲述了 自己在家庭、信仰以及服侍中的疑惑与挑战.当我听到他分享自己经历的时候,我想到身边也有一些弟兄姊妹正在经历人生的低谷,面对极大的挑战.每一个基督徒都有自己的十字架,都有自己要承受的环境与苦难.很多基督徒在 自己的信仰经历中或是安慰别人时,常祈求上帝带领他们摆脱这样的困境,却忽视了重要的一点:应当如何面对当下的困难与挑战?  相似文献   

10.
王艾明 《金陵神学志》2000,(3):13-18,34
中国基督教的发展表明,三自原则中的自治原则将成为中国教会未来的神学体系中有关教会论理解中的实践原则。教会性的欠缺是中国基督徒的团契目前较为紧迫的问题,也是正在进行中的神学思想建设很快就要遇到的课题。如何理解中国基督徒的团契,即日常口语中的中国教会这样表述的内在本质并对之作出有效的界定,构成了本文的意图。从表象上来看,自治原则并非艰涩话题,但是,若要阐释出其中的实在之意且使之具有实践性,那就必须从教义学入手。  相似文献   

11.
在纳粹行将就木前夕被盖世太保秘密处决的潘霍华是没有殉道者时代的殉道者。神学家潘霍华对于今天的教会来说,不仅仅是一重要的历史人物,他的神学遗产仍然对于现今的神学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他的生平与他的思想是一致的——他所活出来的正是与他所领受、所坚持的信仰与神学是完全一致的。本文以潘霍华的《追随基督》中的神学要点作为研究的内容,概略性阐述了潘霍华写作该书的历史背景与写作目的。文中分析了潘霍华驳斥当时在德国基督教中广为流行的"廉价的恩典",提倡"重价的恩典"的神学理念,理清其背后重要的神学思想的出发点与基础——基督论的教会论。展开分析潘霍华在《追随基督》中有关"基督作为教会团契存在"、"基督界定基督徒与基督徒团契的生活"、"十架神学"、"基督徒的生活",以及"重价的恩典",这几方面重要的神学思想。  相似文献   

12.
王峰 《天风》2014,(9):32-33
福建省福州市基督徒工商团契于2010年6月30日在福州中洲基督教堂正式成立,至今已4年。感谢神的带领,团契从成立之初的十几人,发展到现在聚会人数约200人,分为多个细胞小组(每个小组人数控制在15-20人之间)。团契共设有五个不同部门,各司其职。1.事工祷告部:对新进会员做栽培、牧养的工作,为福音事工以及团契所有事工项目代祷。  相似文献   

13.
严锡禹 《天风》2018,(12):18-19
来自普鲁士的郭实腊(K. F. A.Gutzlaff, 1803-1851)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传教士。一方面,他从事传教工作,创办刊物介绍西学,把中国基督徒组织起来,训练他们传教;另一方面,他又为商人、政客、英国侵略军甚至鸦片贩子提供服务,助纣为虐。1833年8月1日,郭实腊在广州出版了一份中文月刊,名为《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简称《东西洋考》)。  相似文献   

14.
张存信 《天风》2014,(2):21-21
2013年年底,中央印发《关于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有关事项的通知》,将"禁烟"推向又一新高潮。此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要求,中国卫生部修订《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于2011年5月1日起实施,各地"禁烟办法"亦相继出台。对此,基督徒怎么看?目前,基督徒中对吸烟问题认识不一:有的认为吸烟就是犯罪,应严厉禁止;有的认为吸烟危害健康,要规劝制止;有的认为圣经无"禁烟"明训,可以宽容等。  相似文献   

15.
《天风》2010,(12)
<正>中国基督教两会代表团访问日本本刊讯(顾梦飞供稿):中国基督教两会代表团一行5人应日本基督教协议会邀请,在傅先伟主席带领下,于2010年11月2日至9日访问了日本。访问进一步增进了中日两国教会和基督徒之间的互相理解和团契友谊。  相似文献   

16.
兴文 《天风》1995,(9):18-18
中国基督徒有光荣的爱国传统。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基督徒作出了自己应该作出的一份贡献。中国基督徒为抗日救亡作出的贡献得到了社会的承认,也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充分肯定。1938年7月12日党在汉口办的《新华日报》  相似文献   

17.
徐文喜 《天风》2006,(3X):32-32
马可是《马可福音》的作者,马可的全名叫马可·约翰。他是耶路撒冷城女信徒马利亚的儿子,也是教会早期使徒巴拿巴的外甥。有记载说:主耶稣“最后的晚餐”的餐厅和后来圣灵降临的楼房以及初期教会门徒聚会的地方就在马可的家里(徒1:13、12:12)。他从小就经历着基督徒团契的生活,随着他灵命的成长,马可把耶稣的事迹留下来,写下了全世界最有价值的一本书《马可福音》,也从他身上看到基督仆人的精神。  相似文献   

18.
利剑 《天风》2004,(3):14-15
回顾二十世纪中华民族走过的历程,中国人民深切地认识到,维护社会的稳定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保证,没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会付之东流。当中国人民正满怀豪情地奋斗在各条战线上,中华民族的真正腾飞已成为包括中国基督徒在内的所有炎黄子孙共同的心声,人民迫切需要稳定的社会环境。但是,近来“东方闪电”(实际神)的所作所为,严重干扰了中国基督徒的日常生活,直接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广大基督徒对此深恶痛绝。本刊编辑部收到读者来信,要求《天风》揭露和报道“东方闪电”(实际神)的卑鄙行径,提醒广大基督徒擦亮属灵的眼睛,与恶势力作斗争。为此,本刊发表警惕“实际神”残忍一文作回应。  相似文献   

19.
会议报道     
《天风》1999,(1)
1950年9月23 B,《人民日报》发表了由吴耀宗先生等爱国基督教领袖联名发起的《中国基督教在新中国建设中努力的途径》(即《三自宣言》),号召全国基督徒热爱新中国,割断中国基督教与帝国主义的关系,实现独立自主,自治、自养、自传。它使中国基督教改变了“洋教”的形象,得到了社会和人民  相似文献   

20.
编者按:1950年7月28日,以吴耀宗为首的40住基督教领袖,联名发表了《中国基督徒在新中国建设中努力的途径》(自称为“三自宣言”)。宣言发表后,得到了广泛的响应和支持。这一爱国创举为中国基督教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成功的道路。本文回顾了三自不平凡的历程,总结了50年的基本经验。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已经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光辉历程,作为这一伟大运动的亲身参加者和历史见证人,我们深深感到,三自爱国运动不仅是中国基督徒在历史转折关头的一项伟大创举,也是中国基督教融入自己的文化和社会,实现自身进步的成功之举和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