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先秦儒学以圣人为社会秩序建构的主体,主张通过人格力量的示范作用形成凝结整个社会的核心价值,以解决社会危机。圣人在秩序建构中是道德权威和政治权威的统一,圣人之德是秩序建构的主观条件,圣人之位是秩序建构的客观条件。德和位能否结合又取决于时和命,时和命构成先秦儒学圣人秩序建构的限制性因素。因此,对先秦儒学中的圣人之德和圣人之位的理论关联进行探讨,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先秦儒学秩序建构思想重视人格力量的特征及其局限性。一、圣人之德与秩序建构孔子一般不抽象地谈论圣人,但关于尧、舜、禹等被儒学圣化的具体历史人物却有不少…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现代哲学史上,冯友兰是自觉地去解决中国传统哲学与现代化关系问题的卓有成就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运用逻辑分析的方法,不仅发愤创作一个新理学的综合哲学体系,而且在人生哲学方面,继承和发展了儒家的人生价值观念。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客观全面地评述冯友兰的人生价值观,对树立新的人生况仍然是有现实意义的。儒家向来重视人之所以为人,重视人生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在中国古代立德、立功、立言的人生价值和意义思想的基础上,孔子提出了“仁”这一范畴,力图把立德、立功和立言统一到“仁”上来,认为“仁”不仅…  相似文献   

3.
近代哲学之父笛卡尔留给后世的哲学遗产之一,是心灵与身体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至今仍然困扰着哲学家们。当代法国现象学的重要人物马里翁从"感体"概念入手,一改人们对于笛卡尔哲学的二元论理解,提出在笛卡尔的哲学中存在着具有一元论意味的观念,即作为"第一原初概念"的心身统一的"被动思维"。但是对于笛卡尔哲学的这种新诠释不仅是过度的,而且从根本上说也无益于真正解决心身关系难题。相反,坚持笛卡尔哲学固有的构成性旨趣,我们并非不能摆脱笛卡尔哲学乃至一般意义上的哲学在心身关系问题上的困境。超绝发生学正蕴含着这样一种可能性,我们可以禀承笛卡尔的构成性方法论原则,达成对于心身对立的一种内在的超越。  相似文献   

4.
李振纲  张伟 《现代哲学》2012,(4):112-117
"盗亦有道"的历史悖论,揭示了历史发展中出现道德与文明异化的不可避免性。庄子对圣人、仁义道德、工具理性的否定,对儒家等圣人史观的颠覆,对"正义"或"善"的历史必然性的怀疑,从历史批判和价值反叛的维度看,表达了一种非本质主义的历史哲学。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心灵哲学只关注对心灵的求真性研究,而不关注对心灵的价值性研究。美国哲学家弗拉纳根打破常规,基于自己对心灵哲学元哲学问题的反思和理解,把幸福等价值性问题纳入到心灵哲学的研究视野当中,发起并推进了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心灵哲学"转向"。弗拉纳根把他对幸福的自然化研究称作"幸福学",幸福学的研究方法是他所谓的"神经现象学"的方法。他利用"幸福学"和"神经现象学"对当前幸福的脑科学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反思,指出了其中存在的形而上学问题。弗拉纳根的工作是一次"将幸福自然化"的尝试,这既为我们理解幸福提供了新的维度,也为当前陷入困境的自然主义注入了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6.
论管理与伦理的双向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长立  沈建良 《学海》2003,1(1):23-26
科学地揭示管理与伦理的关系 ,不仅具有学术价值 ,而且具有实践意义。现在关于管理与伦理关系的研究 ,大多停留在工具理性的层面 ,没有从理论上解决管理与伦理何以可能结合的问题以及如何结合的问题。本文主要从管理与伦理结合的内在通约性的角度以及它们生成的哲学基础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7.
价值问题,始于传统认识论之内,却超乎传统认识论之外,开创了哲学价值论领域,似还将导出一门“价值认识论”来,这后一概念结构物的第一个较为完善的形态,可能就是“审美认识论”。如果“事实认识”是人类心灵的一翼,那么“价值判断”则是人类心灵的另一翼,人类心灵是拍打着双翼在对象世界中飞翔的。然而,我们的哲学曾把这另一翼遗失了,而且至今还在“事实认识”上揣摩着它的音容笑貌呢!我们应在哲学价值论和价值认识论、首先是审美认识论中把这遗失了的另一翼找回。但本文只能就这种新的概念结构物中的核心要素即价值概念略陈己见,就教于先进。  相似文献   

8.
“面向事物本身”不仅是现象学的主要精神 ,而且也是庄子哲学的主要精神。“面向事物本身”要求我们直接诉诸于经验事物 ,庄子哲学则要求我们“六合之外 ,圣人存而不论” ;“面向事物本身”要求我们对“自然观点”进行悬置 ,庄子哲学则要求我们对“成心”予以去蔽 ;“面向事物本身”导致了物我的合一 ,庄子哲学则推出了天人不相胜的理论 ;“面向事物本身”提出了内在于人的经验中的超越 ,庄子哲学则从人的现实生命活动中揭示出了宇宙造化的自由精神。  相似文献   

9.
“事实”与“价值”的关系问题不仅从表面上看表现为强调价值的中国哲学与强调事实的西方哲学之间的差异,②从学理上表现为有关西方哲学如何从“事实”出发推论出“价值”的问题,而且就作为当代西方哲学发展缩影(参见陈奎德,第255页及以下部分)的怀特海过程哲学而言,也表现为如何使过程哲学的研究视角从静态发展到动态,从对“过程”的平面化静态描述发展到对“生成”的立体性动态描述,从竭力把“价值”客观化发展到充分重视“价值”的主观性社会文化维度。③形象地说,怀特海的过程哲学就像一只正在蜕皮的蝉——在没有完成这个蜕皮过程之前,…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代意识理论中,约翰·塞尔的心灵理论具有典型性。他的生物自然主义理论既坚持了当代心灵哲学中科学自然主义的基本纲领,又表现出企图保留意识的主观特性、因果作用等传统精神哲学内容的折衷论倾向。同约翰·塞尔的心灵理论相比,马克思意识理论与约翰·塞尔在唯物主义哲学立场、实践与实证的哲学精神以及意识主观性和因果作用等方面有一定联系与共性,但在诸如哲学座架、方法论、人文主义精神等深层次的理论范式、研究路径方面又存在着根本的区别。借助马克思主义意识理论与约翰·塞尔心灵理论的比较研究,既能为当代心灵哲学克服唯技术论、片面强调语言分析等偏颇指明路径,也能为马克思主义意识理论在当代科学技术背景下不断与时俱进、丰富理论内容和发展理论体系发挥积极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论传统哲学的中庸求和思维模式高晨阳中庸作为传统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反映的是儒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但它不仅是属于儒家的,而且也是属于我们民族的。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流播,中庸观念对中国国民的心灵和传统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构成了我们民族所特有的一种思维...  相似文献   

12.
从文字及文献的分析来看,圣的本意是指与神沟通的特殊能力,后发展为凡一事精通均可为圣.具体而言,圣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能够事神,预测吉凶;二是道德崇高,人格完善;三是具有聪明才智,建立不凡的功业.春秋时期的圣人主要是这三种含义,只不过事神义后来转化为对天道的理解、把握.孔子不以圣人自居,他理解的圣是指"博施于民而能济众",是济世安邦的政治功业.同时他从人性论的角度对人与人的差别做出探讨,但还没有对圣人的产生做出明确说明.郭店竹简中的圣人主要是指理想的君王,突出的是圣人的智慧和才能及制作礼乐等事功的内容,但《五行》篇则将圣视为重要的德目,《成之闻之》则从人性论的角度探讨了圣人如何及圣人与常人的差别问题,填补了孔子到孟荀之间的空白.在此基础上,孟子、荀子分别提出侧重道德人格、作为师者与重视智慧才能、作为王者的不同的圣人观.  相似文献   

13.
评判《哲学的贫困》的价值意义理应将其置于同时代的思想图景之中。同斯密、黑格尔和蒲鲁东等同时代的思想家一样,马克思创作《哲学的贫困》也是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理论宗旨,力图完成哲学与政治经济学的内在整合。但在哲学和政治经济学之间关系的认识、资产阶级社会及其经济生活的理解、社会未来发展图景与实现途径的展望等方面,马克思不仅给出了与上述三位思想家根本不同的答案,而且还深入批判了他们的论点,彰显出他在这一时期所实现的思想变革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4.
王阳明从心本体论出发,进一步拉近了圣凡之间的距离。而王艮的"满街人都是圣人"说,则不仅在理论上为"圣凡平等"奠定了基础,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为由凡转圣和由圣转凡提供了最便捷的通道。他不仅把庶民的日常生活升格到圣域的高度,而且把圣人的道德属性降格为庶民的标准;使凡人成为圣人,又使圣人成为凡人;让精英化与世俗化同步,教化目的与平等理想共存。相对于宋儒"圣人可学而至"的精英教育理念,"满街人都是圣人"可以说是一种世俗社会的政治理念。  相似文献   

15.
宇宙构成论、宇宙发生论和本体论是三种相互不同的学问,应注意加以甄别。王弼哲学的特点是不讲宇宙发生论,继承前人的宇宙构成论和本体论,实现了两者的融合。而王弼易老两注对宇宙构成论和本体论的融合又有不同,其《老子注》成书在先,可能受了何晏的影响,持“圣人无情”说,在继承汉代宇宙构成论的基础上追、究其构成的终极原因,把这原因归结为“道”或“无”。其《周易注》成书在后,持“圣人有情”说,在讲宇宙构成论的基础上探索不同时世分殊的形式,将这形式称为“义”或“理”。他的老学与何晏哲学的共同点较多,同属于正始玄学的初创期;他的易学对唐代理事说和宋代理一分殊说影响颇大,属于正始玄学的成熟期。  相似文献   

16.
刘欢 《孔子研究》2023,(6):66-80+158-159
在儒家所设计的人间秩序中,圣、贤、君子、仁(者)、士、大人、成人都具有理想人格的意义,圣人是最高理想人格,君子是次级理想人格,其余则反映了成就理想人格过程中的不同侧面和程度,故而理想人格也属于一种价值体系,具有多层次和多维度的结构。孟子的“圣人”观,整体上属于儒家的范畴,但亦表现出注重差异和多样性独特面向,这点可由孟子对“四圣”的评价、作为理想人格普遍化的“君子”所反映的不同人群的价值差异以及“圣”之不同层次区分等三个方面加以体现和证成,由此孟子寄寓在“圣”之理想背后的精神实质上是平等与超越并存。揭示这一张力,有利于开显孟子哲学尤其是与其有关的人或“自我”观念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17.
王国富 《哲学动态》2007,(11):69-70
由《哲学动态》编辑部与辽宁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联合举办的“鲍德里亚与消费社会”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8月18~19日在辽宁大学召开。会议围绕着鲍德里亚的思想演进逻辑、鲍德里亚哲学的多重性影响及其意义展开了探讨。现将会议综述如下:在当代市场逻辑全球化的背景下,鲍德里亚从消费主义出发,揭示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发生的新变化。他认为西方社会在商品充裕以后,由于电子媒介的参与,导致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不仅原本从属于生产的消费变成独立的生活方式;而且消费越来越表现出脱离使用价值的符号主义倾向,符号消费成为当代资本主…  相似文献   

18.
拉里·劳丹(Larry Lauday,1941— )是当今西方科学哲学界颇有影响的后起之秀。七十年代以来,他发表了一系列论著,全面阐述其科学哲学思想,不仅使西方哲学界评论蜂起、褒贬不一,而且在中国哲学界也引起了一定程度的重视和注意。总的说来,对劳丹科学哲学思想的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关于劳丹的科学进步论问题科学进步问题一直是科学哲学界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劳丹本人把解决科学进步问题看作  相似文献   

19.
杨小刚 《现代哲学》2017,(3):88-100
奧古斯丁的思想向来被视为现代哲学之先声,他的自身认识理论也常常成为笛卡尔以降的相关讨论的重要比较对象。首先,在对新学园派的反驳中他从认识论上证明了感知呈现的确定性,确立了处理自身认识问题的内向性基础。其次,他不仅早于笛卡尔发展出类似于"我思故我在"的普遍怀疑论证,而且推演出心灵作为精神实体的核心结构。最后,他了解塞克都斯·恩披里克对自身认识可能性的反驳,在前述探究基础上有意识地区分了两种自身认识以应对这一难题,而其中可解释为前反思的直接性自身意识的概念也可以在德国唯心论的自身意识理论中找到回声,后者正是用这一概念来解决反思模式导致的难题。  相似文献   

20.
从政治角度的转向——妇女问题的哲学探讨舒可文(一)人文哲学一直在努力澄清各种人际关系。通常的理解结构总是有一个“我”,再有一个与“我”相对的某一方。“我与别人(theoth-er)”只是最一般抽象的关系。这一关系主要用于知识论问题上的思考,只有知识论才讨论这种“无个性的心灵”之间的关系。而人际关系中的生活性质在“我与别人”这一抽象结构中是无法表现出来的。生活具有着存在论的性质,因此,人际关系的生活性质必须由存在论的角度去揭示。列维纳在人际关系中还区分了“我与他”和“我与你”,这确实有助于澄清许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