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文化观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小平的文化观,是指邓小平关于文化的一系列基本观点。它批判地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一文化观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先期属于毛泽东思想的范畴,后来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历史时期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间始终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一、依据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 (一)确立物质文化建设的优先地位 人类社会是…  相似文献   

2.
在文化的“古今中西”之争问题上,不同于“全盘西化派”,也不同于“东方文化派”,张岱年系统阐发了“综合创造”的文化主张。早在20世纪30年代,张岱年就明确地提出了“综合创造”的文化观。“综合创造”的文化观既反对全盘西化,也反对复古,认为在文化问题上,正确的态度是把中国固有的卓越的文化遗产同西洋文化有价值的精良的贡献融合为一,进行一种创造的综合。[1]从理论上说,“综合创造”的文化观不能回避一个前提性的问题,那就是,文化的综合创造何以可能?张岱年在批判全盘西化论及东方文化派的文化主张的基础上,对这一问题做出了自己的回答…  相似文献   

3.
文章认为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从根本上讲是一个如何认识和处理现代化和民族化的关系问题,而问题的实质是走什么样的现代化的道路问题,我们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就必须坚持批判继承和超越创新的辩证统一,这才是对待传统文化应有的理性精神和科学态度。文章论述了要实现这一辩证统一绝不只是一个纯思辨的问题,更重要的乃是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努力培养新生的社会主义文化主体,树立广阔的文化胸怀和理论视域,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就是十分重要和非常现实的主体条件,也是走出在如何对待传统文化问题上各种误区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4.
论毛泽东的“文化扬弃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扬弃论”是毛泽东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毛泽东思想中~个相对独立的科学的文化思想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丰富和发展。学习、研究毛泽东的文化扬弃论,对于今天我们正确对待中外历史文化遗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一、文化扬弃论的提出及其基本内涵文化扬弃论,是毛泽东同志根据人类社会一切文化形态在发展中不断扬弃自身,实现其新质对旧质不断超越的客观规律所建立的一套系统的科学理论。所谓文化自身的扬弃,是指文化形态的发展具有否定之否定的普遍形式,它体现了随着社会生活实践的发…  相似文献   

5.
纪念马克思逝世110周年理论座谈会纪略本刊记者为纪念马克思逝世110周年,学习和研究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中国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于3月12日在中央党校联合召开理论座谈会。北京地区近40位专家学者与会。现将座谈会上发言的主要内容概述于后。一、认真学习、深入研究、准确宣传马克思主义与会学者回顾了马克思辉煌、战斗的一生,高度评价他对人类社会所作的巨大贡献。他所创立的马克思主义,一个半世纪以来,引导世界进步人类和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它是人类社会巨大的精神财富,当今,仍然是我们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我们理论界对马克思最好的纪念,就是要认真学习、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有的与会者指出,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贵在坚持,重在发展。”坚持就是要准确地掌握、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世界观和方法论;发展就是要有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理论勇气,把马克思主义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在解决实践不断提出的新问题中丰富马克思主义,正如毛主席过去所说的,马克思主义与实践相结合这个命题本身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发展。还有的与会者谈到,我们要“超过马克思,三个不停留。”。“超过马克思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爱国主义思想的形成是针对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出现的种种新情况新问题而作出的马克思主义理性思考,其基石是主张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基本主题是围绕民族复兴而主张弘扬中国精神、陶铸中国品质,精神实质和本质特征是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而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论述更彰显出宽阔的国际视野和人类担当。习近平爱国主义思想既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构成,也是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思想的新发展,具有独特的气质、神韵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需要信仰而又能够具有信仰,是人之为人的一个重要表征和内在规定性。在数千年的信仰发展史上,人类产生了诸多不同的信仰形式。宗教是信仰存在的最主要形式,但信仰绝非宗教所独有,马克思主义就是一种完全不同于宗教的科学信仰形式。我们必须以真理性与价值性相统一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信仰,既要在理论上重视,更要在行动中努力践行,不断把信仰的力量转化为持续推动人类趋向更高境界的强大物质力量。  相似文献   

8.
十五大报告指出:“对待马克思主义,有个学风问题:究竟是从本本出发,还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和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在学风上,毛泽东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他批读30年代苏联哲学教科书就是一个生动的实例。今天,重温这段历史,对于端正学风,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线路,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建立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有益尝试把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哲学思想用一种纯粹的理论形态简明而又系统地表现出来,这是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客观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  相似文献   

9.
“十六大报告”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的政治宣言 ,其精髓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 ,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内在要求。它只有在如下意义上才能得到正确理解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反对以教条主义和机会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要善于把握客观情况的变化 ,在同各种错误倾向的斗争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一个重要内涵就是要正视马克思主义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2 0世纪初 ,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失败 ,马克思主义运动一度处于低潮。革…  相似文献   

10.
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要求,需要我们宗教研究工作者认真开展学术研讨,研究共产党员如何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我认为.首先要研究解决两个基本问题:一是如何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二是如何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正确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指导地位.为此需要破除“过时论”、“流派论”和“不同论”。正确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应该着重把握三个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唯物论和无神论的基本原则,二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三是坚持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统一体系。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古代“和而不同”的文化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代思想史常常涉及“和”、“同”。“和而不同”是一种作人的道理,也是一种文化观,这种文化观要求思想家既不能同前人思想雷同,又不同他人思想绝对对立,而是既有所继承和吸收,又有所创新和发展。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就是“和而不同”文化观的具体体现。当时的大思想家大多兼综百家,同时又有创新精神,这种精神为后世思想家所继承。文化思想的创新关键在于独立思考。中国古代有成就的思想家都对独立思考非常重视,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化思想的发展。今天我们应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继承古代“和而不同”文化观的优秀传统,并增加新的内容,以利于批判继承中国古代文化思想遗产。  相似文献   

12.
从马克思主义立场出发对待宗教现象,就是在理论和实践上,根据阶级斗争观点,把宗教现象看作是一种在整个社会思想意识领域的阶级斗争。宗教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课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种世界观,从它的种种假设和推论出发,不能不同宗教相竞争。但是马克思主义对待宗教之积极的、社会政治的态度的基本标准,并不是关于宗教本身的这一种或那一种科学知识,也不  相似文献   

13.
如何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宗教问题上一个关系到能否正确回答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大问题。本文认为:正确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大问题,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本质和特性,即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科学无神论本质,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作为历史唯物主义宗教观、科学社会主义宗教观、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宗教观、中国共产党的宗教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组成部分和理论基础等基本特性,否则很容易走到"打着马列主义旗号反对马列主义"的邪路上去。  相似文献   

14.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通过口传心授,世代相传的无形的、活态流变的文化遗产。它鲜活地扎根生存于民族民间,主要表现为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是一个民族的生命记忆和活态文化基因,是人类创造力、想象力、智慧和劳动的结晶,是文化多样性的生动展示。  相似文献   

15.
黄凯 《美与时代》2006,(2):31-33
正确树立设计艺术教育发展的文化观,强调创造性思维与能力和应用性的结合,突出个性发展的教育观念,强化绿色设计意识,整合利用相关学科的优势,充分发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理论对设计艺术学科的重要作用,已成为现代设计艺术教育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16.
论正确对待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唐凯麟正确地对待民族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文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继承的方针,这是关系到能否真正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人类文化的传承是一个文化自身的客观延续性和人(一定阶级、社会...  相似文献   

17.
一、理解了文化也就理解了人按照人们对文化的传统理解方式,文化是与政治、经济相并列,并由政治、经济所决定的一个社会领域、社会现象,一般是指意识观念和思想方法。这种狭义的文化观在特定的范围内对社会现象的解释是有道理的。但是,这种解释框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往往不能充分地展示出主体的创造性,对许多社会现象也不能做出全面合理的解释。故而,人们现在大都倾向于一种广义文化观,即把属人的一切,无论是器物的、行为方式的,还是意识观念的、思想方法的,都称之为文化。这种广义文化观同狭义文化观一样,在一定意义上是正确的,但是也有明…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分析中国文化问题,认为近代以来面对文化复古主义、全盘西化论和教条主义等错误的文化思潮,中国人迫切需要树立文化自信。毛泽东从文化的人民性、时代性、民族性、创新性和生活化等角度,对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如何可能"问题给出答案。毛泽东关于文化自信的丰富思想启示我们:树立文化自信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要立足现实、面向未来。  相似文献   

19.
王晓升 《哲学动态》2007,1(11):3-11
在很长时间内,文化仅仅被看做是一种意识形态,是政治斗争的工具,而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文化又被不少人看做是可以出售的商品,并名之为要产业化、市场化。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来看待文化领域呢?认真回答这个问题,对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对于重新厘清文化体制改革的思路,对于中国未来社会的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一文化研究中的两个思路的批判不能正确地理解文化领域的性质和特点,就不能有正确的文化观。《哲学研究》2006年第11期《科学发展观与新文化观》一文(下称“新文化观”)的作者认为:“文化是一种通过塑造人的心灵而影响整个人…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们在深入研究“社会主义的宗教论”时,还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努力探究我国当代宗教现象的本质特征,客观审视其内蕴的历史规律,理性分析我国宗教文化与世俗文化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宗教本质观、宗教历史观、宗教文化观。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努力探究我国当代宗教现象的本质特征,理性思考马克思主义宗教本质观在辩证唯物主义者看来,宗教现象与宗教本质的关系是辩证的。宗教现象是宗教的外在方面,是表面的、多变的、丰富多彩的,而宗教本质则是宗教的内在方面,是深藏的、相对稳定的、比较深刻、单纯的。宗教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