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孔家店”里有无可用之材? 六十七年前的今天,在我国政治文化中心的北京,举行了一个惊天地而泣鬼神的新文化运动。当时一个中心口号就是“打倒孔家店”,并要求迎接德、赛二先生登上讲坛。这是我国政治文化历史发展所必然出现的一幕,因而也就把我国的历史进程大大地推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2.
<正>儒学在现代社会到底还能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儒学究竟应当在什么领域发挥自己的作用?目前,人们对儒学的当代定位问题具有不同的看法:自熊十力以来的新儒家,主要关注的是儒学的"心性"层面,所以人们多称之为"心性儒学"。针对"心性儒学",蒋庆提出了"政治儒学"的理论,明确宣布  相似文献   

3.
分配公平是一个历史范畴,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化的。分配公平之所以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制度性特质,一方面是为了维系人之为人的基本权利和尊严;另一方面是基于维系社会合作体系的需要。在现代社会里,实现分配公平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人类财富的日益增多使分配公平的实现具有现实的可能性;现代制度文明也为分配公平的实现提供了制度保障。分配公平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的价值理念和价值准则。  相似文献   

4.
杜维明是公认的现代新儒家的第三代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多年来一直以发掘儒家传统、实现儒学创新和当代发展为志业。他所提出的"儒学的第三期发展"论说,对探讨儒学在新的历史境遇下如何实现创造性转化、实现与当代社会的互动发展具有启发意义。本文对"儒学的第三期发展"的缘起、主旨及其学术前景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以求教于学界前辈和同仁。  相似文献   

5.
6.
正儒学顺应中华民族上古、三代文化的大流、主流发展而来,是中国文化上下五千年连续性与统一性的重要保证与凭借。刘勰《文心雕龙·原道》中指出:人文之元,肇自太极庖牺画其始,仲尼翼其终玄圣创典,素王述训,刘勰的说法承汉人观点而来。《汉书·艺文志》认为,易为大道之源,而易道经过了人更三圣,世历三古的历史演进过程。三圣即伏羲画八卦、文王重卦、孔子作十翼,三古即上古、中古、近古。刘勰认为,易道是中国人文教化的开始,伏羲画卦是开始,孔子作十翼是终结与完成,孔  相似文献   

7.
价值共识是否及如何可能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当今时代,无论是就整个世界还是国内社会而言,价值差异、价值多元化的存在都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一如马克斯·韦伯之隐喻:我们处于一个祛魅(disenchantment)后的诸神不和的时代。无疑,价值差异与多元化是对一种宰制的、同一价值的时代的解构,故与它所反映的社会经济生活的多样化一样,它首先应该被看成是社会开放、进步、充满活力的表现与保障。然而,多元化是否就意味着某些后现代思潮所谓的块茎(rhizome)状断裂?这种断裂是一种真正的事实吗?如果是事实的话,那么这种事实及其所导致的相对主义是天然合理的还是应该被超越的?基于国际社会探求全…  相似文献   

8.
在众多主张儒学发展的论说中,"儒学的第三期发展"是学术界多年来关注较多且又尚存争议的话题之一。通过对杜维明有关儒学发展的五个步骤、面对西方文化的四个回应、尚需解决的三个问题、应予澄清的两个误解以及儒学发展的内在动力等诸多论题予以梳理和解析,可以窥知杜维明儒学发展观的学术理路和实践诉求,为探讨儒学当代发展的可能路径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9.
儒家伦理的现代转换是否可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儒家伦理包括理念和行为两种形态,由此儒家伦理的现代转换就分化为儒家伦理思想的现代转换和以儒家伦理为基调而形成的中国传统伦理的现代转换。儒家伦理思想的转换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0.
儒学是宗教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要解决儒学是不是宗教的问题,要从“究天人之际”的问题开始。儒学所说的天, 是指宇宙自然界,它是一切生命的创造之源,因而具有神圣性,但不是神。天有形而上的超越 层面,但不是超自然的绝对实体。人是天之所生,又是德性的存在,人以完成其德性实现与天 德合一的境界,可说是一种自我超越,但决不是离开现世人生而进入另一个世界。在儒学中 只有一个世界,没有两个世界。儒学有敬天思想,包涵着深刻的宗教精神,但不是神学宗教。 儒学是一种人文主义宗教。  相似文献   

11.
12.
13.
儒学是人类中心主义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儒学主张“以人为中心”,是指以人的问题为中心,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不是以人的利益为中心,主宰、掠夺自然的人类中心主义。儒学提倡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为特征的德性主体,不是提倡以人与自然分离、对立为特征的认识和价值主体。儒学承认自然界的内在价值,同情、尊重一切生命的生存与权利,以“万物一体”为最高追求。  相似文献   

14.
2002年6月13日,应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价值理论研究室之邀,美国德鲁大学哲学系主任、《价值探讨》(Value Inquiry)杂志主编托马斯·麦格内尔(Thomas Magnell)教授来到哲学所,就全球联邦的构想问题与价值理论研究室的同行们进行了一次深入的学术座谈。参加座谈的学者有李景源、李德顺、马俊峰、朱葆伟、章建刚、孙伟平、周文华、熊在高等。现将要点摘录如下,期望能引起读者的兴趣和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15.
<正>近段时间,你是否看到被刘畊宏女孩、王心凌男孩们的视频刷爆了各大视频网站?或许你也已经被这些刘畊宏女孩和王心凌男孩们感染,而对着视频开始跟练这些充满活力的健身操或者舞蹈?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你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模仿这些动作,并不断练习加深记忆。为了能够跟上视频里刘畊宏和王心凌的舞步,你对着镜中的自己不断完善动作细节。我们不禁好奇,为什么我们具有能够模仿他人的能力呢?这种能力是否与生俱来?日常经验、教科书、大众媒体和一些科学论文似乎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16.
本文所要讨论的主要有三个大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方法论的法则问题,换句话说,亦即作为非洲任何哲学论争中的立论基础的准则问题。这些法则以这种或那种形式被那些致力于制定它们的哲学家所接受,也被那些将自己  相似文献   

17.
教育是否属于上层建筑的问题,并不是一个新的问题。早在五十年代初期,苏联理论界就对这个问题开展过讨论,并于一九五二年被介绍到中国来。粉碎“四人帮”以后,我国理论界在讨论、研究科学是生产力问题的同时,也提出了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问题。有的同志在论述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中,认为“教育的主要属性不是一定社会形态的上层建筑”,“教育是现代化的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引起了教育是不是上层建筑的争论。争论中大体可以归纳为三种不同意见,争论主要围绕着教育是由什么决定的?教育与生产力有没有直接联系?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什么?等等问题。现将几种不同意见的主要论点和论据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8.
在探讨自然科学究竟属于什么的问题中,讨论了自然科学是否属于社会意识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大致上有以下三种不同的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是属于上层建筑中意识形态领域的东西,它们反映的是经济基础(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生产方式)的不同方面。自然科学反映着生产力发展的状况,反映着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发展的  相似文献   

19.
"气韵"与"传神"从出现到现在一直作为品评绘画作品的标准,也是一件作品的最高要求。但是两者的内涵和关系存在很多争议。其中,有一部分人认为谢赫的"气韵"就是顾恺之所说的"传神","气韵"等同于神韵等;也有部分人认为它们并非同一个概念,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在总结叶朗、周积寅、葛路等先生观点的同时,探讨"传神"与"气韵"的本质含义,并做以比较。  相似文献   

20.
神经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为决定论提供了科学依据,由此推断没有自由意志和恒定不变的自我.而传统生命伦理学中我们对其它生命体的伦理义务乃是基于这个生命体具备自由意志,即有自我的精神生活.神经科学技术对自由意志和自我的挑战不会对我们的伦理实践产生重要影响.只有在实践生活中人们采用了科学研究结论,从神经科学的发现到影响我们伦理实践的范式转换才会发生.从相容性与非相容性、物理系统自身的识别、神经科学的其它证据等方面探讨了怀疑的内在原因,认为不会因为神经科学家的新发现而否认自由意志和恒定自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