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个人偏好是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对某些事物(活动)的喜爱或偏爱。个人偏好不仅广泛存在于社会日常生活中,而且存在于人们的道德实践——慈善活动——之中。慈善活动中的个人偏好既具有合理性与积极性,也具有局限性与消极性;需要得到以为人民服务为中心和根本的社会主义道德原则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和提升。  相似文献   

2.
马云驰 《现代哲学》2008,1(1):104-108
哈耶克认为传统、宗教、道德并非出自任何人的刻意设计或创造,而是自发生成与发展的,且在个人生活和社会进化与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宗教、传统和道德一样,对行为都具有规则性意义.宗教通过影响人们形成观念和选择的过程中对传统和道德起着维护和促进作用.传统、宗教、道德共同维持和扩展社会的整体秩序.  相似文献   

3.
经济行为的道德价值问题王莹道德价值是指人们的道德意识和道德实践活动对于社会、阶级和个人所具有的意义。它属于精神的价值。可以说,凡是有益于他人或社会、促进人类精神文明和人的进步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都是具有道德价值的。那么,经济行为能不能在取得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和调节人们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尽管属于伦理学研究的内容,但它同人的认识活动也是密切关联的。它既凝结、渗透着人的认识成果,是人们对于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观念把握,同时又作为一种既定的社会精神力量,对人的认识活动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因为人的认识活动并非动物式的心理活动,它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性的意识活动,不能不受到包括道德在内的各种社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相似文献   

5.
社会道德与个体道德是依据社会和个体的关系作出的一种道德分类。社会道德也称群体道德 ,指社会实际的道德状况。个体道德也称个人道德 ,指个人实际所具有的道德或品行。社会道德与个体道德既相互区别 ,又相互联系 ;既相互对立 ,又相互统一 ;同时还相互渗透和相互转化。社会道德是由每个人的个体道德有机结合的统一体 ,没有不包含个人、与个人道德不相关联的社会道德。个体道德是社会道德有机体中的一分子 ,没有脱离社会、与社会道德毫不相关的个体道德。现实生活中 ,社会道德与个体道德的许多问题 ,既有历史留给我们需要进一步解读的问题 ,…  相似文献   

6.
道德是劳动者生活活动的产物,并证明是社会主义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方面。新的生活方式的原则和传统,有助于个人道德面貌的形成,也有助于在社会实践中体现道德理想。道德因素存在于个人一切形式的生活活动中,从而形成生活方式的道德基础。在社会主义生活方式中,道德基础的职能作用在于:制定行为的战略方向(社会的、集体的);确定整个行为的主要动机(造福社会);确立社会对作为最高价值的个人的关系(人道主义);决定个人安排和实施道德生活活动的机制(行为的选择和对此承担的责任、道德上的自我控制和自我评价)。  相似文献   

7.
所谓道德评价,就是指人们在道德意识的支配下,依据一定的道德准则,通过社会舆论或个人心理活动等形式,对道德行为所进行的善恶评判。在道德生活中,人们对任何道德行为,总是有着道德评价的。可见,道德评价不仅是一种单纯的道德意识,而且也是道德生活中一种广泛的、基本的道德活动。  相似文献   

8.
想生男孩或女孩,在人口学理论中称为生育性别偏好。我国传统的重男轻女思想在生育方面,实际上指的是偏好生男孩,不愿生女孩的生育观。这种偏好实际上反映了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所形成的一种道德意识。那些迫害、摧残、遗弃女孩的行为就是在这种道德意识驱使下产生的。(一)在道德观念方面,重男轻女者持一种以生男为荣,以生女为耻的荣辱观。特别是在大力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情  相似文献   

9.
道德所由产生和发展的依据存在于人和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它是实践主体根据自己的需要而设立的“为我”的创造物,是人们肯定和表现自己的一种活动方式。就这个意义而言,道德具有手段性,是为达到主体实践活动目的的手段。这表明道德是作为一种次生价值而存在的。作为价值的本源,主体实践活动首先表现为活动主体与对象性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这是行为发生发展的内  相似文献   

10.
儒家传统荣辱观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窦炎国 《哲学动态》2006,39(6):32-35
荣辱观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对于光荣与耻辱及其社会价值的根本看法和基本观点。光荣通常用以指称有益的、值得褒奖的人和事,耻辱通常用以指称有害的、需要贬斥的人和事。因此,荣辱观实质上也是一种道德评价的价值标准:光荣标示肯定的道德评价,即被指认为对于个人、民族、社会具有正价值;耻辱标示否定的道德评价,即被指认为对于个人、民族、社会具有负价值。恩格斯指出:“每个社会集团都有它自己的荣辱观。”[1]在存在利益差别和对立的社会中,这是完全符合事实的。荣辱观作为一种价值标准,归根到底总是以一定的社会利益为基础和出发…  相似文献   

11.
张容南 《哲学动态》2008,68(4):46-52
在西方传统中,个人自主性是现代发展起来的一种基本的道德和政治价值.给予个人以自我管理的能力,使他独立于形而上学秩序或在社会等级制中的既定位置,并对这种价值加以道德的权重,是启蒙的人本主义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道德修养论是罗国杰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三个最基本的起点,即重视自我反省的道德修养方法、坚持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追求奉献社会和国家的理想人格。罗国杰道德修养论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优良道德传统,致力于引导人们在实现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宏图大业中,知行合一,充分发挥个人的道德自觉性和道德能动性,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  相似文献   

13.
论道德价值     
论道德价值孔润年:道德价值是价值现象的一部分,它既体现着主体与主体之间道德上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又体现着一定的社会道德现象(客体)对于个入、群体和社会(主体)的意义。对个人来说,道德是自我肯定、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必。要形式。从根本上说,道德对个人的价...  相似文献   

14.
道德进步标准是用来评价道德自身进步的尺度,人们用它来判断一个社会道德的先进与落后、高尚与卑下、上升与衰败,从而揭示人类在道德这一特殊领域完善的前景,为社会和个人的道德建构提供科学的价值取问  相似文献   

15.
考试制度是考试活动应遵循的规章制度,是国家选拔和甄别人才的制度,是个人身份和地位晋升的通道。考试制度关乎人才选拔的公正合理,关乎社会资源的公正分配,关乎国家利益和个体利益的正当性,考试制度应以伦理和道德精神为底蕴,指向社会共同体的善。我国现行考试制度面临着正当性、价值合理性、功利性和公平性的道德批判。通过对我国现行考试制度的道德审视和道德批评,可以看出,考试作为人们的一项重要社会实践活动,其在人们的伦理期待中应具有公平、正义、高效、科学等特征。好的考试制度应凸显公平和效率,符合科学和人文的价值理念,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拔标准。  相似文献   

16.
试论道德评价标准的层次结构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伦理学界长期存在的种种分歧背后 ,道德标准问题的悬而未决是症结所在 ;社会生活中人们时时处处所面临的判断、选择的艰难和所产生的道德困惑 ,几乎都与道德评价标准缺乏相对的统一密切相关 ;现实生活中人们实施道德评价活动时所发生的若干偏差 ,也往往是由于难以找到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可操作性的道德评价标准。本文以“道德评价标准的层次结构系统”为题 ,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道德社会学     
道德社会学研究的悬道德同法律、政治、艺术、宗教及社会管理相互联系的基本规律。它把道德必要性的表现和发挥作用的不同层次、作为社会必要性的反映来研究。它的任务之一,是研究个人和社会集团的道德行为的社会制约性。道德社会学即注意研究道德同整个社会关系体系的相互联系,也注意研究道德同社会关系体系个别组成部分的相互联系。可以把道德社会学的对象表述为‘社会及道德’体系中直接联系与反馈联系的总和。这门学科对象的结构包括:①具体社会条件对道德的这种或那种阶级及历史形态的产生和发挥作用的影响;②这些形态(首先在它们的发展过程中)对现有社会关系的反作用;③道德同社会调节人们行为的其他形式的相互作用的社会学规律;④人的社会主义化‘机制’和社会主义化最终结果的道德方面,即通常所说的个人的道德面貌;⑤各社会集团的道德特征;⑥道德在具体生活活动环境(家庭、非正式团体、劳动集体等)中发挥作用的特点;⑦社会主义社会道德生活中社会及集团异常的各种形式(消费主义道德、市侩道德、偏向行为道德等)。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古代伦理学,特别是孔、孟伦理学,对于人的主体性在道德领域中的表现,不乏精彩之论,其理论上的失足之处亦颇值得后人借鉴。今天,人们在探讨主体性及其在道德领域中的表现问题,回顾一下古代著名伦理学家在探讨这些问题时的理论得失,应该说也是一件有意义的工作。 一 在我国古代伦理思想史上,孔子第一次将道德从超越个人之外并且超越人类之外的天命、神意等宿命论和宗教信条下解脱出来,成为人们自主选择和自我决定的产物,从而充分地肯定了人在道德生活中的主体能动性。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世界文明摇篮之一,有将近四千年文字可考的历史记载。在漫长的文明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也不断认识、改造自身,认识和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各种关系。在浩瀚的文化典籍中,在大量生动的民间故事和传说中,记载和描写了我国古代人民的理想、追求、感情、情操,生活观念和价值观念。透过历史上各种文化载体和民族道德——心理意识的积淀,可以看到我国民族具有特色的优秀道德遗产。它们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廉洁奉公。我国传统道德意识特别强调  相似文献   

20.
道德是什么     
60年代的苏联伦理学者们都把施士金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伦理学原理》中的道德定义作为经典定义,认为道德“通常是指人们的行为的原则或规范(规则)的总和,这些原则或规范调整人们彼此间的关系,以及他们对社会,对一定阶级、祖国、家庭等的关系,并且受到个人信念、传统、教育,整个社会或一定阶级的舆论力量的支持。”到了70年代,由于苏联学者把价值哲学方法应用于伦理学,对道德的本质,道德的范围,道德的特征、功能和结构等问题的研究深入了,道德定义的表述发生了变化。在1976年季塔连科主编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中,把道德界定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