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方绿色思潮以马尔萨斯的"人口论"中关于"自然的极限"和对"技术运用与经济增长限制"为基础,把历史唯物主义看作是否定"自然的极限"、片面追求生产力发展的"生产主义",进而把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同生态学对立起来。生态学马克思主义通过分析历史唯物主义如何看待自然的极限、生产力发展理论、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以及与生态思维方式的关系等问题,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现代性质展开了系统辩护,并论证了历史唯物主义与生态学的一致性。这些辩护无论是对于建构中国形态的生态文明理论,还是对于历史唯物主义创新研究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和有机马克思主义是目前在生态研究方面值得重视的两种思潮。它们在对当代资本主义和生态危机的评价方面有共性,同时,在哲学基础理论、生态问题实质的理解、价值取向等方面有区别。它们对于理解当代生态问题,建构新的生态文明,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要发展马克思主义,首先必须构建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基点和平台。实现马克思主义与生态学的结合,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点之一。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试图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揭示马克思主义与生态学的关联,揭示资本主义的反生态性质和社会主义与生态发展的兼容性,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试图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尝试。  相似文献   

4.
作为当代生态危机意识的一部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以其对现代性生产-消费体系的批判性观点,在当代生态理论和社会思潮中占据重要地位。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较为深刻的地方在于,将当代生态危机的本质引导到特定的生产方式中,因而其主要的理论成绩是:通过异化劳动概念对当代生产-消费的总体结构进行多重的批判性分析,并通过这种分析提出相应的变革性方案。由于缺少社会现实的基础定向,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缺陷表现为其批判性观点的主观主义和浪漫主义倾向,致使其变革方案往往局限于主观构造中。探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产-消费观并把握其基本得失,对于我们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生态政治哲学的突出特点,在于它是以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通过分析当代西方生态危机产生的社会制度根源,力图整合西方其它绿色政治思潮的理论主张,提出了以社会结构变革和环境道德价值观建构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政治战略,形成了以实现社会正义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核心的生态社会主义理想。分析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生态政治哲学上的理论运思过程,对于我们认识和把握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质,深入地了解当代西方的生态政治运动,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和传统西方政治哲学“主要关心政治价值,为社会…  相似文献   

6.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作为哲学形态何以可能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什么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①?这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前提性问题。对于这一问题,我国学术界通常从内容上进行定义,认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思考和解决当代的生态问题。我们认为,这个定义只触及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表层,并未切中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实质。因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在思考和解决当代生态问题时,首先必须建立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才能把生态问题纳入其研究视野。因此,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不止是内容,同时还是形式。事实也是如此。20世纪90年代,北美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们在着手创立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时…  相似文献   

7.
《学海》2021,(3)
保罗·伯克特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提出了生态价值形式理论。资本主义社会的两类环境危机、对自然资本的批判、马克思的热力学思想和社会再生产的生态辩护,构成了这种生态学的基本内容。伯克特重新考察阐释了马克思的自然观,为马克思的生态思想进行辩护,强调从马克思主义内部来挖掘其生态基础。他的生态学思想对第二、第三代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的逻辑延续和当代表达。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点,我们有必要关注马克思主义生态学思想的问题域和历史逻辑,即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生态批判以及人类社会发展中具有开创性的、秉承绿色发展理念的论断:其一,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的方法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密切相关,为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分析当代生态危机和社会转型的独特视域。其二,马克思主义阵营的分裂集中体现在辩证法对自然界的适用性以及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这一问题上的不同立场。其三,马克思立足资本积累展开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生态批判,《资本论》同时还可以被理解为生态经济学批判。其四,空间的边界乃是福斯特提出的人类安全空间问题,是对马克思新陈代谢断裂理论思想的推进。其五,在人与自然的持续和谐相处中,推进全球绿色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9.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论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 70年代初以来形成的一个“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分支学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威廉·莱易斯和加拿大的本·阿格尔。随着全球问题 ,尤其是生态问题的日趋严重和突出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普遍兴趣和研讨。1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有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资本主义发展到 6 0年代初 ,并没有出现某些社会学家在 5 0年代所预料的理想状况 ,社会矛盾错综复杂 ,经济发展问题异常突出 ,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同时 ,东西方紧张对峙、军备竞赛、霸权主义、新殖民主义 ,所有这些使得人们对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经历了从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转换到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发展过程,并对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产生了极大影响。为了论述的方便和论题的集中,本文拟从研究范式、研究主题、价值立场的转换和理论效应等方面来回顾和反思我国学术界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和逻辑,在把握研究中的理论和方法论得失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我国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本文所说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主要是指从卢卡奇到阿尔都塞的经典西方马克思主义和新产生的生态学、分  相似文献   

11.
宗教生态学自从20世纪60年代提出以来,学界多有关注,在宗教与生态研究方面涌现了诸多成果,但作为"宗教学"的分支学科却并有受到足够重视。宗教生态学是借鉴现代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对宗教系统的生成与变化、宗教系统与周围环境的互动状况、宗教之间互动共存、个体与宗教组织的关系以及宗教中的生态思想等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研究的一门交叉学科。"整体观""动态观""层次观"和"协同进化观"是宗教生态学研究遵循的基本理论和原则。宗教生态学是理论性和实践性有机统一的学科,重视和促进宗教生态学符合宗教学研究领域学科多样化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科学无神论研究》是近年来国内出版的一部比较系统研究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的理论著作。该书主要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为文本,从经典作家的论述中去寻找科学无神论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轨迹.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对历史和现实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该书分上下两篇,上篇题目为“科学无神论的历史发展”,下篇题目为“科学无神论与现时代”,全书共分九章。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际环境及生态危机问题日益严峻,人类通过对自身的反省并逐渐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对于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自我关系的重大意义。高校建设是国家软实力不断提升的重要保障,是社会生态大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高校生态文明长足发展离不开生态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理论的现实指导。在国内建设生态文明的大背景下,从生态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自然和文化两个维度出发,结合江苏大学的实际发展需求,构建以生态文明为价值指向的和谐校园环境,营造以生态化思维方式为主导的民主平等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利于切实推进高校生态文明的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4.
威廉·莱易斯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其在对控制自然的人类传统观念的分析中、对资本主义社会中过度生产与过度消费和对科学技术的资本主义使用的批判中、在对未来的理想社会的建构中呈现出了丰富的伦理思想.威廉·菜易斯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对我国当代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十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中是统一的。历史唯物主义明确反对从“抽象的人”、“人的当下存在”出发理解人生的有关问题,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坚持历史唯物论就要排斥从个体生命的视角研究人生的问题。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作,应重视对马克思主义人生观理论的发掘和整理,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和谐社会的构建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正卓新平著,中华书局2013年出版。《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探究》全书共315千字,319页。该书是作者近10年来系统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宗教的论述而完成的一部力作,正文部分共五章,"研究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定位和方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主要表述""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理论""当代世界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回应""当代中国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正确理解与科学发展"。该书追本溯源,深入探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基本理论体系,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基本思想和思路,以指导、启迪我们今天对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与无神论研究》是田心铭教授最新出版的专题论文集。该著围绕“马克思主义与无神论研究”这一主题,收入了作者近十年来发表的27篇文章,涉及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历史发展和基本原理,澄清了围绕无神论的种种错误或模糊观点,提出了共产党员要坚持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无神论。该著的鲜明特点是直面问题、解疑释惑,体现了作者提倡的坚持问题导向和矛盾分析的方法,反映了作者敏锐的问题意识和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养。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了国外马克思主义空间转向的缘起、过程以及空间转向与其资本主义理论的关系,揭示了国外马克思主义空间批判与其解放政治学演变的内在逻辑。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空间批判对于我们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丰富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基于对人类命运的关照,立足人道主义,反对以单纯保护生态为目的的生态中心主义和企图转嫁生态矛盾的生态帝国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的生产、分配和消费方式是引发生态危机的根源;要想摆脱已经上升为人和自然之主要矛盾的生态危机,不仅需要建立“无增长的”经济模式,倡导“劳动闲暇一元论”和日常生活的“简朴主义”,根除虚假需求,克服异化消费,使生产过程分散化、民主化和管理科学化,变控制自然为解放自然,提倡技术为全人类服务,使生态学充满人道主义,而且需要根除资本主义生产的利润动机,杜绝独裁主义的政治和生产逻辑,反对技术法西斯主义,最终废除资本主义制度,建立非极权的、更易于生存的、以实现生态与社会和谐发展为目标的“稳态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恩格斯基于对19世纪西欧工业化进程中生态问题的研究,形成了他们的生态理论。这个理论在马克思主义人的彻底解放学说的理论结构中,是一个有着重要地位的支柱性理论。这个理论和基本观念包含有: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是人与自然物质代谢关系的自觉调节者;消除资本主义造成的人与自然"物质代谢的断裂";创造条件实现"人与自然和解";等等。这些基本观点可按逻辑顺序加以展开和获得说明。科学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生态理论及其重要地位,对全面系统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精神和当代发展走向,以及促进人类生态文明事业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