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齐文化对孔孟思想的影响刘斌齐文化的远源是太吴伏羲氏文化和炎帝神农氏文化,史称"羲炎文化"或"羲农文化"。羲炎文化或羲农文化为八卦、阴阳五行等学说,即儒、墨、道德、阴阳五行等多家学说所自出,因而有"下论孔墨,上述羲炎"(司马光《温国文正公集·稷下赋》)...  相似文献   

2.
主要由先秦时期齐国人民创造的,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齐文化是一支开发较早、发展水平较高、对我国早期文化的发展繁荣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形成产生过巨大影响,作出重大贡献的地方文化。在齐文化的发展史上,曾涌现出姜太公、管仲、晏婴、孙武、孙膑等照耀中国文化史的伟大人物,创造出“中国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郭沫若语)稷下学宫,留下了《管子》、《晏子春秋》、《孙子兵法》等一大批宝贵文化典籍,开掘研究齐文化对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具有很强的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邱文山 《管子学刊》2013,(2):48-51,73
先秦时期,齐国历时800年之久,在此基础上产生的齐文化,既是时代变迁在思想领域的反映,又是推动时代变迁的重要力量。透过对齐文化中的和谐价值观念产生的时代背景分析,可以得见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齐文化中的天人和谐、君臣和同、经济和谐、和合偕习、社会和谐等方面主张与要求,是齐文化和谐价值观念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4.
齐文化中具有“以民为本”的思想传统,这一思想传统由开国之君姜太公发其端,经由管仲、晏要等继承和发展,至稷下学官进一步发扬光大。齐文化中的“民本”思想,不仅是齐国富强的指导思想之一,而且对中国古化民主精神的形成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齐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地域文化,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块瑰宝,而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源头之一和重要组成部分.齐文化的鲜明特色可概括为明世务合时变的革新、务实、开放精神和文化的多元形态,齐国能作为中国春秋时期五霸之首,战国时期七雄之一,与其以革新、务实,开放的方针发展经济密切相关,与其“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因地制宜的大力发展手工业和商业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齐文化体育是我国传统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在我国传统体育中独树一帜.体育的发展离不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研究齐文化体育的特点和产生基础.分析齐文化体育产生发展的时代背景.对于当今现代体育的发展和全民健身运动的普及.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颜文姜祠作为一种礼制祭祀性建筑,是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的一大特殊现象,由来已久,其建筑的形成必然与传统地域文化渊源至深。在千百年的发展历程中,齐文化以一种独立的地域文化登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殿堂。它作为一个开放的文化体系,以广收博采,融合汇通之特点以及丰厚的思想内容和润物无声的文化穿透力对颜文姜祠的建筑形态的构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也影响了当地的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8.
试论齐文化的流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齐文化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本文中的齐文化是指狭义的齐文化,即先秦时期的齐文化。齐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全面整合之后的流变,表现为两种方向:其一,齐文化与秦汉时期的经学合流。形成了齐派经学;同时又与谶纬学说融合,形成了谶纬神学。齐派经学、谶纬神学可以说是齐文化的流变对封建上层社会的影响。其二,由方仙道演化而来的道教,成为中国历史上的正统宗教。这可以说是齐文化的流变对封建下层社会的广泛影响。本文拟从齐文化与经学、谶纬、道教等方面来观照齐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全面整合之后的流变。  相似文献   

9.
梅馨 《管子学刊》2014,(2):125-126
齐文化、鲁文化是两个既有区别又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地域文化。山东被称为齐鲁之邦,这说明这两种地域文化有诸多共同之处。然而细分之下,齐文化与鲁文化又具有各自的特点,“齐文化以务实性、尚变性、开放性、兼容性等鲜明特征著称于世,鲁文化则以其勤俭质朴、注重传统、恪守礼乐、重德尚恩等显著风格深刻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1]。以往学者研究齐、鲁文化,或关注于齐文化与鲁文化的个性特征,或关注于齐文化与鲁文化如何由优秀的地域文化演变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而从地域文化的视阈下研究齐文化与鲁文化则比较少见。邱文山著《地域文化视阈下的齐文化与鲁文化》(北京燕山出版社2013年版)则是这一研究角度下的新著作。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东部的齐文化,系在传承东夷原始文化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经过西周,至迟在春秋时期已经形成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齐地也是在20世纪开展考古工作较早的地区之一,发掘出土的大量丰富的文物资料,为齐文化的全方位深入研究提供了大量新的信息。张光明先生自北京大学考古专业毕业后,在齐地长期从事文物考古调查发掘和研究工作,多有所获,《齐文化的考古发现与研究》一书就是他多年研究的成果。  相似文献   

11.
竹雨 《管子学刊》2007,(2):124-126
一学术探索的实践证明,无论何种文化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是由精神和物质等不同层面的客观存在所组成的一个复合体,任何单一的学科都难以真正探明这个复合体,需要我们以不同的学科、从不同的角度全方位地去研究这种客观存在。齐文化正是这样一个复杂的复合体,随着齐文化研究的深入,学科交叉和学科渗透现象越来越多,如何综合多学科的方法,以多维的视野来探讨齐文化这样的综合课题,是每一个齐文化研究者都必须面对的问题。由齐鲁书社出版的山东潍坊市博物馆研究员孙敬明先生所著的《考古发现与齐史类征》,就是以交叉学科的学术视野,将多学科的方法途经结合起来探讨齐文化的一部好书。  相似文献   

12.
从"道"的高度来考察战国时期思想文化的发展趋势可以发现,从重道体向重道用的转向是这一历史阶段思想文化发展的重要特征。有鉴于战国时期思想文化所呈现出的宏阔博杂之态势,本文主要以《管子》四篇为文本依据与考察重点,围绕《管子》四篇中的精气说、心说、名与礼法思想等方面展开行文。最后,文章认为,从重道体到重道用的转向以及对于后者的日渐重视,经历了整个战国时期乃至秦汉,而对于道用的愈加重视与探讨则是一种必然的历史潮流。  相似文献   

13.
齐文化拥有丰富的内涵,今之公共财政是一个全面、完整的体系。古老的齐文化与今天的公共财政体系建设有很多关联之处。本文主要从齐文化的合时主变精神、民为邦本思想、富国裕民方略、和合能谐理念等方面探讨了齐文化在当今公共财政体系构建中的现实作用。认为发展经济、增强国力是构建公共财政体系的物质基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构建公共财政体系的思想基础,全面小康、社会和谐是构建公共财政体系的目的,凡此是齐文化在当今公共财政体系构建中,给予今人的主要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4.
试论齐文化的初步形成宣兆琦齐文化的形成是齐文化研究领城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试从齐文化形成的契机、形成方式和初步形成三个方面,对该课题作一尝试性的探讨,以就正于方家。一、齐文化形成的契机世间诸多事象往往表现为这样一种情形:当一个新事物产生之前,产生该...  相似文献   

15.
张越 《管子学刊》2010,(4):F0003-F0003
<正>最近,张光明先生的《齐地考古与齐文化研究》一书,已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该书是光明先生的文集,也是他长期从事文物考古工作所取得的重要学术成果。该书主要由"齐地考古与东夷文化研究"、"齐地考古与齐文化研究"、"齐地考古与陶瓷文化研究"、"齐地考古与文物博物馆学研究"四大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主要包括海岱地区文化进程的研究,淄博地区先秦文物考古  相似文献   

16.
近年考古新发现及材料的刊布,使齐文化的形成、始封地和时空演变等基础研究取得了新进展,资源、技术、意识形态等专题研究也获得重要成果,在此基础上多维度探讨了齐文化的经济、社会、发展及融合交流,深化了齐文化的内涵和外延研究。以期进而探讨齐鲁文化形成、中华传统文化的形成过程与机制。同时指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阐发、弘扬与传承,考古学应该发挥其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7.
齐、鲁文化及其交融与整合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邱文山 《管子学刊》2002,(3):45-50,96
山东号称齐鲁,齐鲁之称是源于先秦时期在海贷之间曾经孕育出两支优秀地域文化,即齐文化和鲁文化。齐文化以其务实性、尚变性、开放性、兼容性等鲜明特征著称于世;鲁文化则以其勤俭质朴、注重传统、格守礼乐、重德尚恩的风格深刻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本文对齐文化和鲁文化的形成及主要特征,齐文化和鲁文化通过交汇融合并最终走向整合进行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8.
刘示范 《管子学刊》2005,(4):118-121
由淄博市人民政府、中国孔子基金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山东理工大学和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淄博市临淄区人民政府和淄博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具体承办,淄博市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协办的,以“齐文化中的‘民本’思想”为主题的第六届齐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2005年9月11日至13日在淄博市隆重召开。来自日本、韩国和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以及北京、天津、河南等地的专家学者80余位到会参加讨论,会议收到学术论文与专著50多篇(部)。与会的专家学者以“继往圣,开来学”为新时期人类谋求最大福祉的历史文化慧命为己任,紧紧围绕“齐文化中的‘民本’思想”这一时代命题,密切结合我国当今坚持“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9.
王阳明心学是对人类第一次轴心时代春秋战国时期最高文明成果即齐文化心术智慧的原创性会通。文章从宇宙万物生命创生论、宇宙终极纯正能量论、宇宙生命精气神三元一体之周易智慧及宇宙九宫七阳大周天自然精神诸方面,对王阳明心学与齐文化心术智慧的契合关系做了初步而较为系统的考析。因此,对于王阳明心学的历史定位,超越了学术界仅滞于从儒佛老庄角度透视所带来的片面性,而更加贴近历史的本面。  相似文献   

20.
过去读《论语》每至《雍也》:“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辄惑不解。近几年研读秦汉历史,纵观前汉齐、鲁门户纷争,后汉今古派系对立,考其线索头绪,复以夫子“齐→鲁→道”之变较之按之,幡然似有所悟,于是不揣谫陋,命笔遂成是篇,以期与同志切磋,以求于大家指教。 先秦的齐学与鲁学 中国古代学术,于先秦言是为子学,于两汉言则在于儒家之经学,这种学术一般特征也反映在当时的地域文化之中,齐、鲁之学亦复如是。 齐、鲁地虽毗邻,俱为周初泱泱封国,但是由于一些地理的和人文的差异,造就出两种风格迥异的地方文化。反映在学术思想上,便形成了齐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