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淄是周代齐国故都,两汉齐国王城,历史悠久,古文化遗址遍布境内。历史文化的丰厚堆积,使每一处古迹都熠熠生辉。临淄中国古车博物馆就是坐落在后李文化遗址之上,依托90年全国考古十大发现之一的后李春秋殉车马建起的,是目前中国唯一的以车马等陆上交通工具为内容...  相似文献   

2.
在世界三大宗教中,伊斯兰教是最年轻的宗教,也是信教群众增加最快的宗教。公元651年,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后,迅速融入中国文化并逐步为全国10个少数民族所普遍信仰。虽然它是外来宗教、异质文化,却没有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强力抵制,相反,随着伊斯兰教的“儒化”,不断被中华文明吸纳从而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内容,充分显示了伊斯兰教的灵活性和它对中国社会的适应性。元明时期的大诗人萨都刺,元大都的设计者伊黑尔丁、明代大思想家李贽等这些名垂青史的中国穆斯林的杰出人物就是这种“适应”的代表。由于伊斯兰教在它创立时吸收了犹太教、…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城市与文明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的城市,具有明显的政治特征,它不是商业发展的产物,不是市场中心,严格地说,应称之为“城”,而非“城市”。我们认为城是一种以高墙围绕起来的具有防御功能新型的聚落形态。城的出现,主要是英雄时代掠夺战争的产物,并不意味着文明的形成。但城又是文明形成的要素之一,具有其他因素不可比拟的作用。我们认为.文献中的五帝时期,相当于由野蛮向文明转变的过渡时代,也就是考古学上的龙山时代。中国文明形成于夏禹之时,二里头文化是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正当前国内学术最热门的一个话题就是"三大体系构建",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构建。关于道教学术研究与文化自信的关系,笔者认为是个大问题,我们现在提倡文化自信,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找寻到文化根基,铸造文化魂魄,即所谓寻根铸魂,并把文化自信建立在这个根基之上,这才会逐渐形成富有内涵的不可动摇的自信力。通常所谓的文化自信就是要彰显中国本土文化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5.
《中国著名乡镇文化通》简评张浩文化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其深刻的内涵乃是历史创造。就人类社会发展过程而言,文化也就是人化、社会化。这就是何畏主编的《中国著名乡镇文化通》一书给文化下的定义。该书前不久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紧紧抓住人的这种创造性...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先进文化的指导下诞生、发展和壮大的 ,中国共产党的 80年 ,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 ,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 80年。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就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两大历史性成果 ,就中也形成了富有民族特色的中国现代文化的两大主导形态———新民主主义文化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从而对中华文化在现代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一、走自己的路 ,重建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近代以来 ,中国文化的形态以及走向是与中国近代社会的命运紧密相关的。各种文化思潮都试图回…  相似文献   

7.
中国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延绵不绝,至今闪耀着夺目的光辉,是人类文化史上令人惊叹的奇迹。究其原因,是中国文化具有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气度和雅量,中国人早就懂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博取众长、以为己善的道理,使中国文化始终富有生机和活力,一直处在发展进步中。中国传统文化既是域内各民族文化、同时也是中外文化交汇和不断融合的结晶。道教是从中国文化沃土中生长起来的,其义理主要肇源于诸子百家中的道家,本身就是中国文化的原质,对中国人民的精神生活产生了持久深刻的影响。其它主要宗教都是外来的,相对于中国文化属异质…  相似文献   

8.
古典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之一,古典舞蹈最大的特点就是延续了中国传统的典雅之美,所以,古典舞蹈具有历史感和时代感。由于,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所以,在经过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化,而古典舞蹈正是对历史和文化的传承,从而更好地让人们认识历史、理解历史。  相似文献   

9.
金蔚 《天风》2011,(12):6-7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一个紧迫、具有现实及深远意义的时代命题。这个命题使我们联想到的一个词组就是"文化软实力"。国庆期间,我有幸随中国基督教代表团前往美国参加"中美基督教领袖论坛",并顺访美国教会,其间对美国社会观察所得的一个强烈的印象就是"文化软实力"在美国社会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持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法音》1998,(8)
印度佛教传入中国,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矛盾斗争、融摄协调,相互影响,相互适应,已经深深扎根于中国人思维的深层,被包容、改造成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地地道道的中国佛教。这一过程,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佛教的中国化。佛教的中国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明了“两个结合”的重要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本文通过梳理分析“两个结合”的历史发展,分析了“两个结合”的意义、判准与演变中的不同理解模式,探索了“两个结合”的基本关系。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今天所确定的历史方位,就是中国化时代化的当代马克思主义;“两个结合”所确定的,就是明确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品格和中华文化主体性。  相似文献   

12.
努力实践“三个代表”,不仅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行动指南,也是新时期做好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三个代表”之一是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全面提高各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3.
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的当代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如何理解中国化?当今中国哲学不可能离开两大实践背景,这就是:方兴未艾的全球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在日趋全球化的今天,要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高度重视民族文化,把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作为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根本途经,为推进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伟业提供精神动力和支持。而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灵魂。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可能脱离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历史的文化传统,而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是儒家文化。古典儒学中那些强化神权、君权、父权、夫权的“天命”理…  相似文献   

14.
今年是孔子诞辰2550周年,正值世纪之交。我们隆重纪念这位世界文化名人,研究他的思想学说,尤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在世纪之交,中国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既植根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又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明确地把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看作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渊源所自。这就告诉我们: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尊重历史,必须把研究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承继其珍贵的遗产作为这一文化建设的…  相似文献   

15.
《西藏密咒巫术研究》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密咒巫术研究》序●黄心川世界文化主要由地域性文化所组成,世界上最有影响的是东方的印度文化、中国文化、伊斯兰教文化和西方基督教文化,在这些大区域文化下,还有一些具有各自明显特征的小区域文化。例如,有些学者根据地理环境、民族分布及历史传统,把中国文...  相似文献   

16.
张杰 《管子学刊》2004,(2):93-94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热的兴起,传统地域文化的研究也蔚然成风。楚文化、吴文化、越文化、鲁文化、齐文化、晋文化、秦文化以及巴蜀文化的研究如火如荼、方兴未艾。作为传统地域文化的一支一一赵文化,在众多学者的辛勤耕耘下也结出了丰硕的成果。其标志之一就是辛彦  相似文献   

17.
季羡林先生作为东方文化的专家,中国文化的权威,他有两大著名文化思想。一是“文化取代论”,即,认为21世纪是东方文化的时代,以中国文化为中心的东方文化将取代西方文化,发挥主导作用。二是“天人合一论”,即,认为“天人合一”思想是东方思想的特点和精华,是“...  相似文献   

18.
春秋时代思想文化具有从天命神学向诸子学说过渡的性质,老子学说和孔子学说的诞生是过渡完成的标志。老子和孔子所处的社会背景、文化背景基本相同,但两人的致思方向不同,创立了两个不同的思想体系,成为两位各有不同贡献的思想巨人。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民众宗教意识》一丁梁漱溟在其《中国文化要义》中指出:"几乎没有宗教的人生,为中国文化一大特征。"钱穆的《现代中国学术论衡》也说:"中国自身文化传统之大体系中无宗教。"由此看来,中国似乎没有经过童年梦幻期和英雄史诗期的文明,它一出现在历史舞台上便...  相似文献   

20.
过论道教中国化,一个重要的问题是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大传统来理解道教,正确认识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我个人的研究.恐怕也是最占老的那部分。众所周知,关于这点,中国传统上本来就是这么主张的。中国古代讲儒释道“三教”,这个“教”与西方对宗教所理解的“教”有所不同,意思主要是“教化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