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德国思想家舒尔茨在《生产的运动》一书中确立了物质生产对于分析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地位,将斯密的分工理论推进到社会分工层面上,将分工的发展规律视作生产的运动,并肯定了生产力的进步对于社会、政治乃至思想的推动作用。《生产的运动》构成了青年马克思思想飞跃的重要参照坐标,对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形成以生产范畴为基础的历史唯物主义哲学世界观构成了重要影响。但其思想在根本上异质于马克思的新世界观,因而我们应当全面看待舒尔茨对马克思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学界对"马克思的劳动分工思想源头何在"的争论一直持续至今,争论主要围绕"马克思分工思想源头在于斯密抑或弗格森"的问题来展开。在这个问题上,"斯密源头说"与"弗格森源头说"各执一端,此两种说法均影响深远。回顾斯密、弗格森和马克思对劳动分工的起源、性质、结果的理解,将使我们从"非此即彼"的理解走向一种"综合性创造"的思想史理解,这也是今天勘定马克思思想起源复杂性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3.
强调社会分工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在当代,社会分工主要表现为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为此,本文力求对当代社会专业化分工的涌现及发展态势展开深入分析,同时揭示专业化分工对于知识社会进而当代社会的社会关系结构与消费观念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管仲学派的国家行政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仲学派的国家行政理论沈顺福管仲身相齐桓公,辅佐齐王。"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终身都在追求着自己的政治理想,并在理论上形成了一些自己的行政管理思想。其后学继承了管仲的思想,并结合了历史实际,补充和完善了他的行政理论,建立了一个系统的管仲学派行政管理理...  相似文献   

5.
宫芳 《管子学刊》2008,(1):8-12
《管子》的法律管理思想内容非常丰富,其主要内容既包括春秋时期管仲的法律管理思想,又包括战国时期管仲学派的法律管理思想。春秋时期管仲的法律管理思想主要包括以军法入行政和确立了司法长官的职责及当时相应的人选等两项内容;战国时期管仲学派的法律管理思想则主要有尚法的特性、立法原则、行法程度等三部分内容。《管子》的法律管理思想虽然产生于成文法公布前后的春秋战国时期,但对封建社会尤其是对诸葛亮的治国思想及实践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管仲是中国先秦哲学思想史上第一位思想家,他的王霸学思想既是对前先秦文化思想精神的时代性因革,又是对后来哲学思想的开启。管仲的政治思想是以民为本的刑赏主义法治思想和功利主义治政思想,其赖以支撑的伦理精神是自然主义人性论,思想基础是水本原论哲学。从历史源流看,管仲开辟了中国哲学思想“因人事而自然”的思维道路,是自然人性论功利主义伦理学和政治学的始祖,并以此开辟了“以刑入礼”的刑赏主义实践道路。管仲的思想之源,是夏商周三代所形成的以王道为目标、以天道为根据、以人道为途径的“王官之学”;管仲的思想之流,不仅涌动出法家思潮,而且激励并贯穿了先秦诸子各家学说。  相似文献   

7.
分工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理论范畴。经典作家在一系列著作中,从各个方面论述了社会分工问题,提出了一个完整的分工理论。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分工的论述,是从两个角度展开的:一个角度是历史唯物论和科  相似文献   

8.
程汉 《现代哲学》2023,(2):106-113
亚当·斯密的生活哲学是当前斯密思想研究的新话题,而对“美好生活”内涵的阐释,构成了斯密生活哲学的主要内容。斯密从“财富”“道德”“美德”三重维度阐释了“美好生活”的具体内涵。斯密认为,商业社会中的商品交换和劳动分工所带来的财富的增长和普及构成了“美好生活”的基本物质前提。在此基础上,人们在追求“财富”的过程中,不能偏废“德性”。“德性”具有关于普通品德的“道德”和关于高尚品德的“美德”的双重内涵。鉴于此,“美好生活”既可以是“财富”与“道德”的统一,也可以是“财富”与“美德”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宋金元人论管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管仲的事功和政治经济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至宋金元三朝,管仲和《管子》仍然对社会政治以及士人的思想行为发生重要影响。宋代主张革新、务实尚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志士仁人多崇尚管仲尊王攘夷的事功,尊之为贤相能臣的楷模,赞许孔子对管仲“如其仁”的评论。空谈心性的宋儒既讥讽管仲“器小”,也贬低管仲的事功,孟子对管仲的评判影响了这类宋儒。金元人尊崇管仲合诸侯匡天下的事功,尊其为贤臣之首,对管仲的所谓“器小”几无苛责。金元汉儒多讳言管仲攘夷平戎的功绩。  相似文献   

10.
孔子的伟大思想,集中体现在《论语》一书中,在《论语》中,孔子用了相当的篇幅介绍了管仲的为人,孔子的许多思想观点也与管仲的相同。管仲早于孔子180年,是齐鲁大地影响极大的人物,他作的《管子》一书深入人心,笔者大胆地认为孔子的思想吸取了管子的思想成分,现在提出来与大家讨论,接受大家的批评。  相似文献   

11.
李增洪 《学海》2003,1(1):148-152
社会分工是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且没有达到完全社会化的时候 ,推动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手段。职业分工是社会分工的突出表现形式 ,史学家作为职业分工中的一个社会阶层自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在强调发展经济的时代 ,史学职业似乎被人们所忽视 ,但史学家自身的人格不能降低 ,这既是时代所要求的 ,也是史学家的职业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2.
刘向领校群籍,遵循了以人名书的命名方式。以人名书,仅指其书为一家之学,非指其书为某人所作。以《管子》论,则仅指《管子》为管仲一家之学,并无《管子》为管仲所作之意。后世学者不明白以人名书的学术意蕴,惑于既以人名书则书必为其人撰的错误认识,纷纷展开《管子》中是否存在管仲思想、在多大程度上存在管仲思想、有哪些思想与管仲本人相对应的古籍真伪之辨。虽然真伪之辨稍有"辩乎其所不必辩者"的徒劳倾向,但从"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角度看,却代表了《管子》研究的深入。为了坐实《管子》的作者,当代学者提出管子学派说。此说虽有合理性成分,但比起《管子》为管仲一家之学的说法来,仍有逊色。《管子》以管仲为名,衍生出诸多可探讨的学术问题,这些均是《管子》托名管仲的历史意蕴在《管子》研究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13.
早在晏子以前的政治家管仲就十分重视发挥外交活动的作用,《管子·中匡篇》载:“管仲会国用,三分之二在宾坐,其一在国。”就是说管仲把国家财政中的三分之二的款项用来搞外交活动,并且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管仲这一重视外交活动的思想被晏子继承和发扬下来。当然,晏子重视外交活动的目的同管仲不完全一样,管仲进行外交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更加扩大齐国的势力和影响,而晏子则不同,由于“晏平仲之在  相似文献   

14.
论管仲的政策和策略应永深春秋时代,齐国执政者管仲属什么性质的政治家,史学界有不同看法。有的学者笼统地称管仲为政治家;有的学者认为管仲是法家。本人认为,管仲治理齐国,在国、鄙中实行传统政策,也甲新的经济政策,其治齐策略用恩威理论,并倡导尚刑思想,是有法...  相似文献   

15.
管仲是我国历史上齐国的名相,他的以法治国的思想对齐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从管仲的制治到以法治国的内容进行了论述,并阐述了对后来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管仲和孔子都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他们都十分重视人才的作用,都有丰富的人才思想与论述。但作为政治家和思想家的管仲与作为教育家和思想家的孔子,他们的人才思想也有许多区别。作为管仲思想记录与发挥的《管子》的人才思想是管仲治国实践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孔子的人才思想只不过是他以仁义治国、实现其改良社会政治的一个保障而已。  相似文献   

17.
管仲法律思想的核心是“修旧法,择其善者而业用之”(《国语·齐语》)。这里的“旧法”,指旧礼法制度,既包括礼,也包括法。“业”,即改造创新的意思。这是管仲在齐国进行内政改革的指导思想。一、管仲的法律思想1、“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西周时期,经过周公制礼...  相似文献   

18.
在斯密的道德哲学体系中,德性和品格是两个重要的主题。斯密并不相信仅凭制度或者竞争就可以保证在任何情况下都使对私人利益的追逐有助于公共利益。相反,他认为自我掌控这一德性对于商业社会来说是必需的。它能够起到调和个体内心分裂和社会分裂的作用。斯密曾乐观地认为商业社会的典型处境可以内生出混杂了利益动机的自我掌控,但是商业社会的演化证明,该社会结构本身也包含着极端不平等、劳动分工、沉重的劳动负担等诸多削弱自我掌控之形成的因素。这构成了斯密道德哲学体系中一个尚未被发掘的困境。  相似文献   

19.
管仲是齐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其从政方略、治国之道对今天的为政之道仍有积极的借鉴意义。本文从管仲对法治在治国中的作用、立法的原则、执法的原则等方面对管仲的法治思想进行分析,以求对今天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管仲是春秋时期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其思想主张和所建事功,不时吸引着后代治国能臣和学者士人的目光。明代士大夫指斥管仲的"霸术",却高度评价管仲所建立的事功,尤其是其"攘夷"的伟大功绩,这与当时明王朝替代蒙元政权有很大的关系,还与汉民族"华夷之防"狭隘的民族观相关联,及明代士大夫所受到的文化教育即理学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