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生归因训练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韩仁生 《心理科学》1997,20(5):461-463,470
1问题归因训练与归因理论的其它研究一样主要是在成就领域内进行的.归因训练的基本原则是:归因的变化可以引起动机的变化.动机的变化则对行为又有直接影响。那么,归因上的变化就应引起行为上的相应变化,而这种新的行为又舍改变归因.根据归因理论,在成就背景中,学生舍利用各种信息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归因,这种归因会引起期望和情感方面的心理变化,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而影响其成就行为。新的行为又会引起新的归因,从而形成一种良性或恶性循环。由此可见,有必要也有可能通过归因训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归因倾向.提高学习动…  相似文献   

2.
归因理论是学习心理适应性研究的重要方面之一,运用归因理论帮助学生正确对待测试要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自主学习影响因素的中介效应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大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从社会认知学派的理论出发, 结合国内外自主学习的已有成果, 本研究通过501名大学生被试考察了自我概念、学习归因、学习环境适应对自主学习的影响。结果发现, 学习归因对自主学习有直接回归效应; 学习环境适应通过学习归因这个中介变量影响自主学习; 而自我概念对自主学习不仅有直接回归效应, 同时还通过学习环境适应和学习归因的部分中介作用影响自主学习。本研究通过结构方程建模, 理清了三个变量对自主学习的作用路径, 并据此对如何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4.
动机归因理论在成人学习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我国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进程的推进,成人学习者的继续学习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学习障碍,成人学习者在遇到学习困难时的归因倾向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率。本文以韦纳的动机归因理论为基础,将着重阐述成人学习动机特点、成人学习动机归因中的现状及问题,并从成人教育者出发提出促进成人学习者恰当归因的建议,从而促进他们学习动机的增强。  相似文献   

5.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习归因成为教育心理学、学习心理学领域的热点课题。本文通过回顾我国十年来有关中小学生学习归因方面的研究,归纳了我国中小学生学习归因的倾向、归因的前提条件、归因的后果、归因的作用机制、归因模式及归因训练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进行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6.
归因疗法——一种重要的心理治疗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归因疗法是心理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迄今为止 ,人们已经发展了运用归因理论于治疗实践的两种一般模式 :“真归因疗法”引导患者用准确的归因代替错误的归因 ,“误归因疗法”引导患者用不准确而有益的归因代替准确而有害的归因。归因疗法受到了其他心理治疗理论的怀疑和批评。  相似文献   

7.
社会心理学中的归因理论,在教育、法律、商业和医学等等领域中得一广泛应用。本文着生分析了归因理论在押郁症治疗中的理论基础,以及认知重新评价策略、归因重新训练等用于抑郁症的归因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中小学生交往范围内归因训练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韩仁生 《心理科学》2003,26(4):735-737
1 问题提出 归因理论是西方心理学界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并逐渐成为社会认知理论的主流。近年来,心理学家认识到,归因理论要增强其活力,就要充满实践性。于是,归因心理学家开始将视野转向归因理论的应用研究,尤其是归因训练的实验研究。其中主要的研究是在成就范围内的,有关交往范围内的研究比较少。  相似文献   

9.
组织管理中的归因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管理中的归因研究对于组织绩效评估、领导成员关系、控制领导过程、组织成员的工作态度和行为等问题均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文章回顾了工作领域中的归因理论研究历程,对领导归因理论、职业归因风格、管理中的归因偏差等一系列研究进行了梳理。最后分析了该领域发展的不足,提出了今后的研究趋向。  相似文献   

10.
归因取向理论建构及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尝试用一种新的视角—— 取向研究视角, 对以往归因理论进行整合研究, 建构一种与社会情境结合更紧密, 更具概括性的归因取向理论。归因取向理论的假设建构模型包括四种归因取向维度:社会取向, 个人取向, 积极取向和消极取向。根据理论模型编制归因取向量表, 以1301名被试为研究对象, 运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方法对该理论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证明了该理论建构的存在, 理论建构中各维度的因素负荷和拟合指数良好, 归因取向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建构效度。检验归因取向维度和8个社会心理变量的关系, 证明了四种归因取向维度具有概括性、普遍性、稳定性和评估有效性特征。  相似文献   

11.
人际归因是归因研究的一个新领域。现代归因与行为责任推断研究除了关注动机归因理论的构建之外,还十分重视将该理论运用于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并初步建立了归因与行为责任推断的理论模型,近年来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对于更好地了解人类的社会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代表了现代归因研究发展的一个新趋势。  相似文献   

12.
杨英 《四川心理科学》2014,(10):170-170
采用文献资料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归因训练的具体手段。探索在田径技术教学中运用归因理论对学生的成败归因的影响、对成就动机的影响和对学业成绩的影响。归因理论的应用有利于学生的成就动机水平的提升,具有推动挖掘学生潜力的作用;学生积极归因,进而提升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13.
初中生学习归因、学习策略与学习成绩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综合考察了学习归因、学习策略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①学习归因与学习策略存在着显着的相关关系;②学习归因与学习成绩之间的相关关系微弱而不稳定,其间需要学习策略作为中介;③学习策略和年龄对学习成绩的解释为21%,学习归因与性别对学习策略的解释为6%.  相似文献   

14.
领导领域中归因理论的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领导领域中的归因研究对于把握领导过程、组织绩效评估以及领导成员关系等问题均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文章回顾了自领导归因理论提出以后,领导归因领域中包括有关模型构建、验证与发展、内隐归因在内的相关研究;同时,对归因偏差、归因风格、领导成员关系、人格特质、领导类型、情绪、文化及相关人口学变量等因素与领导归因的关系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最后,分析、总结了该领域以往研究的不足及今后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5.
初中数学学习中教师归因与学生自我归因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徐速  朱燕 《心理科学》2001,24(1):35-38
本文研究了初中数学学习中教师的信念与归因.学生自我的信念与归因以及师生归因的比较,得出如下几点结论:(1)在教师和学生的信念中男生在数学学习中更占优势。但在归因领域里却没有发现显著的性别差异。(2)对最好的学生,教师倾向于努力归因;对最差的学生,教师倾向于基础归囚。(3)最好的学生自我归因时倾向于基础和方法归因,最差的学生倾向于努力和方法归因。(4)师生归因维度上的一般趋势:造成数学学习成功的原因比较稳定、内源、可控;造成数学学习失败的原因也倾向于内源,但比较不稳定,不可控。(5)师生特定归因中的差异广泛存在,建议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6.
所谓归因,乃是人们关于行为(包括他人和自己的行为)和事件的原因的知觉和判断。归因理论就是研究这种归因活动的一个社会心理学领域。归因理论认为,人们都是根据行为的原因解释行为的,这种解释在决定人们对行为的反应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近年来西方归因理论日益受到我国心理学界的重视。在心理学报刊和心理学教学工作中时而有人提出美国归因理论为什么只着重研究能力、努力(内部)和任务难度、运气(外部)等四个原因,并对美国当代著名归因理论心理学家韦纳只研究这四个原因提出质疑。关于这个问题韦纳在其近著《动机和情绪的归因理论》一书中已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18.
归因理论重视社会对人的影响,认为如果忽视社会的影响,对人类行为的预测就不可能。同时,归因理论的研究已发现了个体行为的前因和原因对个体情感和行为的影响规律。这就使得从个人的归因(原因推理)预测其情感和行为,以及从人的情感和行为反推人的归因成为可能。然而,这些理论和规律是否适用于我国大学生,却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本研究的目的是初步探讨韦纳归因理论的主要内容对我国大学生成就归因和教育工作的适用性,以便为进一步的研究奠立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赵银 《四川心理科学》2014,(16):224-224
本文总结了情绪对归因影响研究的历史、理论发展及最新研究进展三个方面。探讨不同情绪状态下认知加工方式和注意范围的差异对归因的影响。结果说明,注意和因素显著性可以调节情绪对归因的影响,对当前归因理论的发展必须考虑情绪因素、注意资源和信息显著性因素。  相似文献   

20.
1研究的理论基础1.1理论依据归因是指根据行为或事件的结果,通过知觉、思维、推断等内部信息加工过程而确认造成该结果之原因的认知活动。归因理论是关于人们如何解释自己或他人的行为以及这种解释如何影响他们情绪、动机和行为的心理学理论。它试图根据不同的归因过程分析及过程中各事件间作用关系的分析来阐述归因的原理和操作规律,从而达到理解、预测和控制各类身边事件的目的。用琼斯、卡努里、凯利、尼斯贝特、瓦林斯、韦纳等归因理论大师们的话来说:“归因理论是同一般人试图推论可见行为起因所利用的规则打交道的。”197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