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玫瑰心事     
高中一年级的时候,我是学生会文艺部长。为了庆祝国庆节,学校要求各班拿出一些文艺节目届时表演。班主任不知为何选中了这样一个剧本:有一男孩子从小就非常想当军人,他高中毕业那年,国家征兵,男孩子欣喜若狂,便把想法告诉了母亲,这位母亲因丈夫早逝,只留下这一个孩子,心里很矛盾。最后母亲在老师的帮  相似文献   

2.
上世纪80年代纫期的某个夏夜,母亲在地里干完活后,觉得肚子疼痛难忍,但她还是一步一步挪到家里,结果她刚走到卧室门口,便疼例在地上。最终,她撕心裂肺的叫声唤来了左邻右舍,大家七手八脚将母亲抬上床,又找来一个据说经验丰富的产婆,为母亲接生,而后便各自敞开,去忙自己的事情。父亲对于母亲的这一次怀孕,并未太过上心,  相似文献   

3.
爱迪生,1847年2月11日诞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的一个小镇。从小他就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研究精神,是一个“每事问”,什么事都要追根究底。上学时,老师因为无法解答他的“离奇古怪”的问题,便断定是一个无可救药的顽童,当爱迪生的母亲听到老师批评她儿子为“低能儿”时,心中万分难过,于是决定让儿子退学;因为作为母亲她深知自己的儿子是一个“天才儿童”。她决定由自己来教育儿子,这为爱迪生成为世界上第一等的智者打下了坚实基础。爱迪生9岁生日时,母亲买了一本《自然科学大观》作为生日礼物送给他。好多年以后,爱迪生提到这本书时还…  相似文献   

4.
正一我十几岁时,因父母要工作,假期里便由我负责在家做饭。有时母亲会帮我把炉子生好,有时则需要我自己生炉子。那时,生炉子对我来说一直是件很困难的事,往往要费很大力气才能把炉子生好。炉火在母亲手中总是燃烧得很旺,可我用得远没有母亲那样得心应手。尽管知道母亲常念叨的"人心要实,火心要虚"的道理,可依然常常出状况,有时父母回来,不仅饭还没做好,炉火也快被我弄灭了,而我则是  相似文献   

5.
小时候我们姊妹多,家境贫困,经常受人欺负。每次受气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更不是滋味的是,我们吃了亏还要受母亲的责骂。明明我们有理,母亲不去与别人论理反而责怪自己的儿女,这让我们心理很不平衡。母亲说:“人亏亏一时,不会亏一世。好人人欺天不欺。”我非常不解,觉得母亲有点软弱,于是心里暗  相似文献   

6.
品味幸福     
母亲生日那天适逢单位加班,赶不及回去与母亲团聚,便托邻居带了些礼物回去。吃完晚饭后忙里偷闲,打了个电话给母亲,谈了一会儿并致以节日问候。第二天弟从家里出来,我问弟:“妈节日过得怎么样?”弟说妈过得很高兴,虽然我没有回去,但已托人捎了礼物回去,而且还打了电话,所以她觉  相似文献   

7.
居里夫人的女儿绮瑞娜·居里小时候的物理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满满一缸水,任何物体放进水里都会使水溢出来。为什么把金鱼放到水缸里,水却不会溢出来?同学们绞尽脑汁,纷纷提出自己设想的答案。有人说,因为金鱼的身体特别光滑。有人说,因为金鱼的比重小。如此等等,老师都说答得不对。小居里沉思了很久没有作出自己的回答。回到家里,她把情况告诉了母亲。母亲说为什么不把鱼放到水里做一下实验呢?她一次、两次、三次把金鱼放进装满水的鱼缸里,水都溢出来了,终于,她兴奋地叫起来:老师的题出错了。后来,这位小姑娘长大了,也成了一…  相似文献   

8.
小草     
只需一滴露珠便已经知足只要一撮泥土便可站稳脚跟虽有冰雹袭击、大旱煎熬的不幸遭遇但都被化作了奋起的养分虽然自己的能力有限但有一颗染绿无垠大地之心很纤小但很隽美很平凡但很坚韧净化环境默默无闻未忘记大地母亲的养育之恩没有花儿那雍容华贵的外表可有青绿玉洁之体象征着春虽说没有被吟咏的丽章诗句可却有竹的劲节、松的刚劲(编辑焦秀兰文其)小草@杨保成~~  相似文献   

9.
上个学期初,我班转来了一位新同学张伟。他是我多年前邻居张先生的小孩。张伟在许多人的眼里是不折不扣的笨学生。记得他上小学的第一天放学时,他母亲问:“今天老师教什么?”他想了半天说:“脚板印。”母亲不解,便问一起回来的同班同学。同学言辞清晰地回答:“老师要我们脚踏实地,好好学  相似文献   

10.
上个学期初,我班转来了一位新同学张伟。他是我多年前邻居张先生的小孩。张伟在许多人的眼里是不折不扣的笨学生。记得他上小学的第一天放学时,他母亲问:“今天老师教什么?”他想了半天说:“脚板印。”母亲不解,便问一起回来的同班同学。同学言辞清晰地回答:“老师要我们脚踏实地,好好学习。”旁人听到后,都朝他大笑。  相似文献   

11.
一位西方作家说:一个人的智慧不是一个器具,等待老师去填满;而是一块可以燃烧的煤,有待老师去点燃。 在我们的身边,我们最常听到这样的话,一个父亲或者一个母亲在训斥自己做了错事的孩子:你真是蠢得不能再蠢了,你能够做成什么事情!人家哪个孩子不比你强!  相似文献   

12.
从出生到懂事,他眼里看到的总是母亲为工作忙碌的身影。他和同龄的人一样,非常渴望母爱,但母亲每天除了工作还是工作,根本无暇顾及他,他对母爱渐渐失去了希望,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便把母爱的渴望深深埋在心底,以致后来连他自己也找不到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有一个孩子,在上中学时,父母为他选择了文学这条路,可是,他只读了一个学期,老师就在他的评语中写下了如此结论:该生读书很用功,但做事过于拘泥和死板,这样的人即使有着完善的品德,也绝不能在文学上有所成就。后来,一位化学老师得知语文老师对他评定的缺点后,认为这种不适应文学的缺点用在化学上也许很适合,便建议他改学化学,他高兴地答应了。他的改行,  相似文献   

14.
10岁生日那天,母亲送他一份特别的礼物,那是一把红棉吉他,母亲是位乡村音乐老师,她轻轻拨动琴弦,流淌出美妙的乐曲。他听得着了迷,缠着母亲教他识谱,教他弹唱。  相似文献   

15.
点滴集     
人有头脑,能思维,便有逻辑。然而自发的思维并不就是自觉的“逻辑”。逻辑工具是一门学问,人们须得下点功夫才能掌握它。思维和语言是一母双胎。人类大脑皮层中的第二信号系统,正是思维和语言共同的“母亲”。思维失掉语言,便没有自己的地位;语言没有思维,也不会有自己的存在。因此“母亲”让  相似文献   

16.
有一个很有趣的有奖征答题目:在一次乘船游览中,母亲、妻子和儿子同时落水,应该先救谁?有人说先救母亲,因为妻子没了可以再娶,儿子没了可以再生,唯有母亲今生今世只有一个;有人说应该先救妻子,因为有了妻子便会有儿子,至于母亲已近人生之途的尽头,死也无憾;还有人说应该先救儿子,因为儿子年龄最小,尚未体验人生的乐趣,而母亲、妻子则不然。三种答案各有其理,但都未获奖。获奖的竟是一名8岁小孩,他的答案是:应该先救离自己最近的人。由此想到另一个同样有趣的有奖征答题:在一个充气不足、开始下降的热气球上载着三位科学家…  相似文献   

17.
母亲的忍让     
世人的性格多有差异,母亲属于最能忍让的那种,在母亲的为人处事中,考虑更多的是别人的感受,别人的利益,而非自己。记得小时候,我们要是在外面受了委屈,跑回来哭诉时,母亲总会说:“一个巴掌拍不响,想想你自己,或者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来思考这件事,你觉得自己有没有错?”说实在的,这话听起来不中听,但事过一想又不得不承认母亲的话很有道理  相似文献   

18.
一口皮箱     
亲爱的朋友,如果我对您说,仅仅因为一口皮箱,许多年来我一直不敢正视母亲的那双眼睛,忍受着自己良心日复一日深深地自责,您也许一定不会相信。那么,就让我来告诉您这个关于一口皮箱的真实故事吧。17岁那年,我正在县城读高中,乡下的母亲来学校看我。她提了一口很精致的皮箱,箱里装满了我爱吃的东西。看着那精致的皮箱,我先是有些惊异,继而便明白是我的那封信起了作用。在那封信中,我一再要求母亲来的时候要收拾得体面一些,免得让同学笑话。想不到她还真将这当回事,可我知道家里的经济情况是不可能有那么一口皮箱的。母亲看出了我的疑惑,悄悄…  相似文献   

19.
清醒     
西方著名的剧作家成尔德的剧本《我的家乡》中,有一个年轻的母亲死了,她变成了鬼魂,再回到人间重新检视自己的一生。生时的一幕幕经历重新在她的眼前一一掠过,她敏锐地发现,自己本来是生活的主人,可是自己对于每一件事情竟然并不在意。甚至很多时候,当重大的事情发生时,自己也是在很随意地应付了事。自己的一生当中,很少有头脑清醒的时候,大部分时候都是浑浑噩噩。她非常后悔,心想要是自己活着的时候能够清醒地对待每一天每一件事情,自己的一生绝对不会是这个样子的!  相似文献   

20.
母亲最尊贵     
我的学生说:老师,你别只描述你贵族的母亲,你也写一些世间平凡的妇人吧。你知道,有一些母亲没有美丽的面容,没有丝质的衣服,没有学识,没有地位,甚至没有娱乐,整天只有那无休无止的工作。跋涉在山间的小径上就如同跋涉在人间的长路上一样,有些很困苦的母亲,在走着很困苦的路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