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道德治理问题,是当前伦理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议题。对于构建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能力而言,中国古代社会有着丰富的道德治理的相关经验可资借鉴。舆论评价和风俗维系,作为古代社会国家治理运行机制中两种最为基本和较为常见的道德治理机制,肩负着国家治理的底色功能,承担着社会成员之间达成利益共识、实现价值认同和沟通道德情感的精神纽带作用,是维系古代社会秩序的内在道德维度。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宋代学人良好的道德风操从七个方面做了简要的介绍和评析 ,并对其形成和评价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认为研究宋代学人的良好风操 ,是研究古代道德生活史和批判继承民族优秀道德传统的一个方面 ,重视和积极评价宋代学人的良好风操 ,对于加强道德修养、提升道德人格与思想境界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社会道德践行机制及其当代价值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优秀道德文化蕴含着现代道德建设的丰富营养,它能为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提供一种道德文化资源。如何将传统优秀道德文化价值最大化,并建立优序良俗的社会秩序提供道德层面的基础,关涉到中国传统优秀道德在当代如何践行的问题。传统优秀道德文化的现代传承需要稳定的道德规范践行机制。古代社会道德规范的践行机制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道德合法性的论证说明机制;有教无类、立德树人的道德教育和考核机制;崇贤明、举孝廉的道德推举评价机制。古代社会的道德践行机制为传统优秀道德文化的现代传承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的“武德”范畴,涵盖着一切与“武道”相关的道德现象和道德问题。广义的武德,包括属于领域型道德现象的军事道德(亦即古代所谓“武备之德”),属于组织行为型道德现象的军队道德(亦即古代所谓“武旅之德”),属于个体行为型道德现象的军人道德(亦即古代所谓“武夫之德”)。狭义的武德特指军队道德,因为军事道德的领域是通过军队的道德实践所开创的,军人道德是军队道德在军人个体行为中的具体表现,军队道德则是贯通于军事道德和军人道德的中介和枢纽。中国古代的武德理论形成于先秦时期,其主要思想  相似文献   

5.
朝鲜古代道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朝鲜民族从古代起,无论家庭生活中,还是社会生活中,都有着较为丰富的道德实践和道德传统。但古代朝鲜民族伦理道德方面的理论著作却很少见。因此,要研究古代朝鲜道德,首先必须找出古代朝鲜民族的道德事实,从而由此综合、分析、归纳出道德思想。本文拟从一些与朝鲜古代道德相关的习俗和事实着手,初步探讨朝鲜古代的道德。 一、堂拜先祖 先祖崇拜指奉谢祖先恩德,祭尊先祖,承继先祖之愿,至今也是家族道德的一个内容。古代  相似文献   

6.
人与自然的和谐有着道德基础。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为我们从道德的视角研究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建构现代生态伦理观提供了一定的帮助。从道德的意义上,人与自然的和谐中人是道德主体,承担着全部道德责任,其行为是道德评价的对象。人对自然的适应与改造、尊重与利用是辩证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论道德评价中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评价是人们依据一定社会的道德价值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对他人或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善恶价值判断,以表明褒贬态度的道德活动。道德评价所形成的社会舆论直接作用于行为主体的思想和行为活动,对行为主体的道德行为选择将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如何科学、客观地对人们的行为活动予以道德评判,必须澄清几个基本的理论问题:一是关于道德评价的标准问题;二是关于道德评价的依据问题;三是关于道德评价的权重问题;四是关于道德评价的方法问题。  相似文献   

8.
我国古代伦理学,特别是孔、孟伦理学,对于人的主体性在道德领域中的表现,不乏精彩之论,其理论上的失足之处亦颇值得后人借鉴。今天,人们在探讨主体性及其在道德领域中的表现问题,回顾一下古代著名伦理学家在探讨这些问题时的理论得失,应该说也是一件有意义的工作。 一 在我国古代伦理思想史上,孔子第一次将道德从超越个人之外并且超越人类之外的天命、神意等宿命论和宗教信条下解脱出来,成为人们自主选择和自我决定的产物,从而充分地肯定了人在道德生活中的主体能动性。  相似文献   

9.
<正> 人生问题始终是中国思想史的中心内容,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几乎没有一位思想家不讨论这个题目。而探究人生问题,当自孔子始。一、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论孔子十分重视“仁”的观念。认为“仁”是评价人们行为的最高道德标准,因此,具有“仁”的品德,是人生的目标。他说:“君子去仁,恶乎成名?”(《里仁》)“人而不仁,疾之已  相似文献   

10.
对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道德价值评价,之所以众说纷法,其根本原因是在两大问题上的分歧和不同。一是道德价值评价标准的分歧,二是探讨经济与道德之间关系的方法论不同。道德价值评价,是道德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所凝结抽象而成的道德价值评价标准对道德客体的道德价值进行认知、判断和评定的一种道德活动。因此,直接影响到道德价值评价质量的重要因素主要就是道德价值评价标准和道德价值评价方法。什么是道德价值评价标准?道德价值评价标准,是道德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所凝结抽象而成的一种价值尺度。在现代社会,以人为本、以…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哲学的生态伦理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哲学博大深湛,其中道德思想和实践的久远和深刻的传统,不仅对当代人际道德建设有重要价值,而且对环境道德建设也有重要价值.学术界重视古代伦理思想对当今人际道德建设的积极影响,已经整理了系统的资料.但是从环境道德的视角对古代伦理思想进行整理和发掘至多也仅仅是起步.我们相信,如果从我国古代传统伦理思想中发掘出更多对环境伦理有价值的思想,那么中国文化对现代环境伦理学就会作出越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唯喜 《中国道教》2014,(2):60-61
正河北省保定市易县唐开元年间道德经幢,又称唐玄宗御注道德经幢、龙兴观道德经幢,是现今存世的数通古代道德经幢中保存最完好者。河北省保定市易县唐开元年间道德经幢,又称唐玄宗御注道德经幢、龙兴观道德经幢,是现今存世的数通古代道德经幢中保存最完好者,1961年、1996年分别被列为河北省和全国重点文化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13.
崔昆 《世界哲学》2023,(3):5-15+160
“塔克-伍德命题”提出了“马克思主义评价”问题,即“马克思是否对资本主义作道德评价;是否有非道德评价方式;这些评价方式的地位与关系”。经典理论在资本主义道德评价上呈现出矛盾态度,这应从“唯物史观内部本质与非本质层次划分”角度解释。按此,道德评价的可能是在一个特定意义上被承认。但通过对经典理论中具体价值评价的性质甄别表明,其中的价值评价主要是历史评价,道德评价既不占数量上的主导,其功能也主要是服务于历史观的巩固。故总体意义上,“不作道德评价”是经典理论对资本主义的主要理解。这一评价状况的深层原因是经典理论中“科学与道德”两种基本思维关系问题即两种思维是分开的,且科学思维是主视野。就此而言,以往反驳“塔克-伍德命题”的道德主义立场,其论证走向了另一极端,导致马克思主义科学思维的遮蔽。  相似文献   

14.
一、东西方两种伦理观特征的比较在东西方的古代社会里,几乎都非常重视道德在统治管理民众中的作用,无论是孔子的《论语》还是亚里斯多德的《尼各马可伦理学》,美德都是关注的核心问题。这是因为在古代社会,无论东方还是西方,生产力都比较落后,社会经济关系比较简单,商品交换的频率和规模相对较小,社会经济利益的冲突还远未成熟到以意识形态的形式出现,道德这种从原始社会的风俗习惯和行为规范自然长入文明社会的、对社会人伦关系以最基本最简单的善恶评价方式进行调节的社会意识形式就成了统治者进行政治统治的最便利最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15.
关于市场经济基础上制度性伦理道德秩序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市场经济基础上的道德建设问题,是当代中国最为重大的社会生活问题之一。本文力图从制度性伦理道德这一范畴入手,探究市场经济基础上伦理道德的特点和规律,以及建设过程中所应着重注意的几个问题。一从道德实践的角度,我们可以把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大致地划分为两个层面,即制度性的道德体系和日常生活的道德体系。所谓制度性的道德体系,是指存在于社会基本结构和通行为社会制度如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中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的总和。制度性道德体系由来已久,如盘子所言的行“仁政”,这“仁政”便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伦理体系的核心,但…  相似文献   

16.
试论道德评价标准的层次结构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伦理学界长期存在的种种分歧背后 ,道德标准问题的悬而未决是症结所在 ;社会生活中人们时时处处所面临的判断、选择的艰难和所产生的道德困惑 ,几乎都与道德评价标准缺乏相对的统一密切相关 ;现实生活中人们实施道德评价活动时所发生的若干偏差 ,也往往是由于难以找到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可操作性的道德评价标准。本文以“道德评价标准的层次结构系统”为题 ,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古人云: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古代道德家就是在立德、立言(道德言论)方面表现杰出的人物。他们的嘉言懿行在当时和后世产生了影响。当然,“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对待古人更应该是这样,古代道德家们难免有其时代的和阶级的局限性。他们所达到的道德境界只具有历史的高度,而不可能具有现实的高度,也就是说,它同共产主义道德所展现的精神境界不能同日而语。然而,尽管如此,他们既是道德家,那么,在道德方面毕竟有一些可供借鉴、甚至值得学习的地方。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礼义之邦,古代道德家完全可以写出上百个,乃至更多。  相似文献   

18.
书讯     
《伦理学原理》(王兴洲著)已于1988年7月由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15章,42万余字。在伦理学的基本问题、道德的本质和结构问题、道德遗产批判继承问题、共产主义道德原则问题、道德评价问题等方面的深入论述和发挥,为本书之特色。  相似文献   

19.
论西方伦理学的道德论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西方伦理学的道德论证,指西方伦理学对人类道德生活的论证方式。作为一门哲学的基本学科,两千多年来,随着西方社会从古代经中世纪直到现、当代的发展,西方伦理学的道德论证方式也经历了相应的变化。这一演变不仅形成了西方古代和现代的两种伦理学范式,而且还反映出西方古代和现代道德生活的不同。了解这一过程,不仅对于我们深入理解西方伦理学的发展线索,而且对于我们合理地组织当代社会的道德生活,都是十分有益的。因此,本文拟根据德语的相关文献,从古代的幸福论和现代的义务论、客观的宇宙论论证和主观的人类学论证、最高的价值是不可…  相似文献   

20.
论企业管理制度伦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企业管理制度伦理在本质上不是对员工个人的道德要求或道德评价,而是对企业管理制度或管理体制的道德评价,它所探求的是一定管理制度和管理体制的道德性问题,是一种公共意志的体现,其出发点是企业组织的公平与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