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一、读书与听书 曾几何时“上学读书”已被“上学听讲”所取代,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是将教材中的内容“掰开了,揉碎了”讲给学生听,对学生的“读书”却有所忽视。久而久之,教师的“讲”代替了学生的“想”,从根本上剥夺了学生的“思维”,剥夺了学生“读书”的“乐趣”,抑制了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从长远看,一个人不可能终身依靠教师,教师“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终身学习是时代的发展对我们每一个人提出的要求。因此,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基本前提是要学会“读书”自学。  相似文献   

2.
遍布街头巷尾、屡禁不止的所谓“专治性病”的非法小广告,常有“一针见血”、“一次见效”、“无效退款”等含混笼统之词。其实“效”有好坏大小的不同。用语含混笼统,便于随意诡辩。 上海一美容霜生产厂家的广告说,用了他们的防皱美容霜,“第二天就会有一副新面孔”。这里“新面孔”一词含混笼统。某种意义上每人每天都“会有一副新面孔”。希望自己面孔更漂亮的女顾客小梅,为这一广告词所可能具有的美好含义所吸引,使用了这种美容霜,脸上却长出了脓疱,她不愿再照镜子,看这样的“新面孔”。 含混笼统的谬误,由语言的意义与所指模…  相似文献   

3.
读书似品茶,如喝酒,若弹琴,像下棋。读书是一种享受,一种乐趣。戚继光有句名言:“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读书的乐趣只有沉浸其间方可体味得出。  相似文献   

4.
郭沫若曾说:“静坐这项工夫在宋、明诸儒是很注重的。”(《王阳明和赞》,《郭沫若全集》(历史编),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3卷,第300页)宋明诸儒有一种独特的观点,认为读书学道与静坐养生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所谓“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善养生者,学道读书亦为养生;善治学者,养生静坐均可治学。从根本上说,两者是一回事。所以,理学大师朱熹对学生说:“用半日静坐,半日读书,如此一二年,何忠不进!”(《朱子语类》卷一百一十六)明儒高攀龙《水居》诗云:“兀兀日跌坐,忻忻时读书。”清儒梁章矩更是…  相似文献   

5.
虽然“美容”这个词变得越来越时尚,但“心理美容”却少为人知。其实,可能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初见某人时感觉其外表迷人,但随着接触的增多,则越来越发现其魅力一般;而有的人相貌平平,但你会觉得她(他)越来越可爱,好像长相也越来越漂亮,这就是所谓的心理魅力。如何增加自己的心理魅力就是我所说的“心理美容”了。对于讲究生活品质的现代人来说,一般意义的美容可以美化自己的形象、增加外在的魅力、加强自信,而心理美容则可以加快人格的成长、张扬个性的发挥、促进自我实现从而同样增加外在的魅力。外在的美容和心理美容是相辅相成的,外在…  相似文献   

6.
论美容医学专业教育发展的必然性与可行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正处在学科分化与重组的科学发展新时期。我国的美容医学学科及其教育事业就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诞生、成长和壮大起来的。因此 ,因势利导地稳步发展美容医学教育事业是适时的。笔者及国内广大同道学者大都认为 ,根据当代我国美容医学学科及其事业发展的现状和国情需要 ,在医学教育专业目录方向中增设“美容医学”方面的专业是必然的、必要的和可行的。1 美容医学学科已经确立1989年 7月 ,中华医学会第 2 0届理事会第 3次常委理事会议研究决定 :批准筹建“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会”(近年改称“分会”)。经过 1年多的筹备 ,该学术…  相似文献   

7.
读书三境界     
做事欲专精,岂可无境界?即如读书之事,不能入境界.又何能陶性情,拓胸襟,增见识,长才干?读书之境界,古人阐述良多,今借佛家“山水”之论.一表略识之感慨。  相似文献   

8.
肢体延长与美容增高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容医学持续升温,“美容增高”即“肢体延长术”被越来越多的爱美男女所尝试。纵观其发展经历了许多挫折与失败,并发症多且严重,应慎重认识其实际效果。如不加选择地运用美容医学,是对医学核心价值体系的扭曲和嘲弄。只有坚持运用正确的哲学思维进行引导,肢体延长术才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爱好,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读整本的书,不仅可以练习精读、速读,有利于养成好的读书习惯;还可以进行各种文学知识与文体阅读的训练;学生阅读的心理会更加专一,阅读效果也会更好。它可以收‘一石多鸟’之效。”可见,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爱好,就要指导学生读整本的书。  相似文献   

10.
一提起“学习”,许多学生就会想到“读书”、“练习”、“做习题”和“考试”等等。在一定程度上,学生学习方式存在着单一、被动的问题。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而如何掌握知识才是至关重要的,这个道理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相似文献   

11.
关于“读书”的一次问卷调查潘允康,汪洁“读书”是个古老的话题,在当今物质文明高度增长的商品社会,与建构精神家园联系在一起,就有了新的意义。最近,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与《天津日报》理论部共同进行了一次关于“读书”的问卷调查,短短几天,就收回了三千多份...  相似文献   

12.
彭彦华 《周易研究》2023,(4):96-110
朱熹理学和陆九渊心学的思想分歧可以概括为四点:一是由于对“理”的理解不同,朱陆在“为学之方”上存在分歧——朱“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陆“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朱谈“穷理”(“道问学”),陆说“明心”(“尊德性”);在为学目的上也有分歧——朱以穷理修身为读书之目的,陆把读书为学归结到实理实事上。二是由于对“气”的理解不同,朱陆在为学宗旨以及修养方法上存在分歧:陆讲“尽我之心”“易简工夫”,朱讲“存天理灭人欲”“格物居敬”。三是朱陆对“心”的理解不同,朱熹有“道心”(义理之心)、“人心”(物欲之心)之分,象山认为“本心”既是道心也是人心,二者合一。四是朱陆关于本体的争论,即世界的本原是无极还是太极、阴阳是形器还是道。  相似文献   

13.
古人说:“与有肝胆人共事,于无字处读书。”如果上天给我机会,跨越时空,广交古今中外名士为友,我会不遗余力“高攀”这样九位朋友,以他们为师,为他们自豪,以能与其交往为荣。  相似文献   

14.
李白“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孟浩然“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朱敦儒“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唐伯虎“问渠勾当乎生事,不弄纶竿便读书”;郑板桥“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鱼竿”……千百年来,骚人墨客留下了不少妙趣横生的钓鱼诗词,有着经久不衰的艺术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临夏创办“你读书屋”1994年12月6日,临夏市韩家寺青年阿訇马学明筹办的"你读书屋"在老华寺门口正式开业,这是临夏首家田个体经营的免费阅览室。阅览室可容纳15人同时阅读,整个书屋以伊斯兰格调为王。书屋购置的书籍有5,000多册,其中有《古兰经》、《...  相似文献   

16.
学法与兵法     
读书治学,其法往往军某些兵法相通。北宋苏东坡就从“八面授敌”的兵法里,悟出了独特的“八面授敌”的读书治学方法。正是靠了一这重要方法,他才成了学问渊博的全才──既是散文、诗词、书画大家,又知音律,通晓园林艺术,更精于鑫石鉴赏,从而彪炳千秋。“八面授敌”是个军事术语。《孙子兵宏》中有个重要的军事原则,叫“我专而敌分”。其含义是:如果众多的敌人分兵从八面来包围攻打我军,我们则不画从八面出击,而要集中优势兵力,以质击宴,一衷一买地愕敌人分割包围,以达到西个击报、彻愿消灭2目的。苏东校把这一原则化为他的读…  相似文献   

17.
最近我收到一个河南女孩李玮的来信,说她老师教大家在读书时留心其中的“优美词语”,而且要写下来、背下来,表示这样才能提高作文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古人提倡‘学贵有疑’,认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只有从有疑到不疑,才能真正掌握所学知识。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培根说:“如果一个人从肯定开始,必以疑问告终。如果他准备从疑...  相似文献   

19.
古代庐山文人与道教王宪章东晋以来,庐山成为佛、道两教的胜地,也是高土逸民逃避乱世,保全气节,岩栖谷隐,专心读书的佳境。在晋宋时期,庐山高士以“翟家四世”、“浔阳三友”最为有名。“翟家四世”,是指浔阳郡柴桑人翟汤、翟庄、翟矫、翟法赐,一家四世隐迹庐山。...  相似文献   

20.
催人奋进的读书联李春碧,李洪金近日重读江泽民同志“学习学习再学习”的讲话,深感读书学习意义重大。由此令笔者想起些许内涵深遂、富有哲理、催人奋进的读书对联来。中华民族历来以崇尚读书著称于世。古时有这样两副烩炙人口的对联:“祖宗传克勤克俭;子孙法唯读唯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