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自璋   《心理科学进展》1992,10(1):42-43
“发散思维”,是心理学,特别是创造心理学讲得较多的一个概念。它是与收敛思维相对的一种思维方式。它是指在思维过程中不受固定的范围和方向的限制,而沿着不同的方向、角度、标准去思考,充分发挥想象力、突破现有知识的范围,从一点向四面八方想开去,由已知探索未知。但是,值得提出的是,诸多心理学论著或心理学教科书、工具书,对思维的“发散性”与“求异性”不作严格区分,言“发散思维”又叫(或“就是”)求异思维,或曰:“Divergent Thinking又译求异思维”,等等。如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辞典(第5卷,教育心理学)》,杨靖主编的《简明心理学辞典》、张念宏主编的《教育百科辞典》、张述祖、沈德立编著的《基础心理学》、J.M.索里等著、高觉敷等译的《教育心理学》等等即如是说。笔者认为,这种提法和译文是不准确的,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2.
“发散思维”,是心理学,特别是创造心理学讲得较多的一个概念。它是与收敛思维相对的一种思维方式。它是指在思维过程中不受固定的范围和方面的限制,而沿着不同的方向、角度、标准去思考,充分发挥想象力、突破现有知识的范围,从一点向四面八方想开去,由已知探索未  相似文献   

3.
梁佩筠 《美与时代》2014,(11):82-82
发散性的思维方式是当前的社会以及个人,都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思维方式。通过发散式的思维方式不只是可以对事物的本质以及规律有所了解,同时还可以就此产生更加具有新颖以及独特性的思维创造成果。  相似文献   

4.
发散性思维的年龄差异及“位置法”记忆训练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发散性思维的年龄差异以及“位置法”记忆训练对发散性思维的迁移作用。训练组为经过记忆训练的青年人24名,老年组20名,对照组为相匹配的青年人24名、老年人19名。结果表明:(1)在图形、符号、语义三方面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上,老年组均很显著地比青年组差。青年组的个别差异较大,老年组的更大,尤其是独特性。(2)青年训练组的图形流畅性、独特性及语义的独特性成绩显著优于其对照组,老年训练组图形的变通性有优于其对照组的趋势(P=.052),说明“位置法”记忆训练对发散性思维有一定的间接迁移作用,尤其是对青年人。(3)发散性思维与想象力、数字符号、训练前和训练后词的记忆以及图形的记忆成绩均有很显著正相关。而词汇成绩只与训练组两项发散性思维有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5.
海德格尔的哲学就是要把人复归母体(世界),恢复人和世界的本源性存在关系。他的这种思维方式与道家“人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思维方式颇接近,二者具有精神上的相通性、可阐释性,具有有效对话的基础。另外,二者又有很大的不同,海德格尔的哲学是西方哲学发展的自然结果,是对主体性哲学的矫正,有着浓厚的、深蕴的理性思辩背景,并非对中古哲学的简单复归。  相似文献   

6.
束晨晔  沈汪兵  赵源 《心理科学进展》2018,26(10):1807-1817
禅修是一种能够对人类心理有广泛影响的训练工具。作为两种重要、相似但又不同的禅修方式, 冥想和正念对创造性思维中的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产生了不同影响。在发散思维方面, 冥想主要通过对注意调控和无意识激活影响以及对解题动机和情绪的有效调控两方面显著增强了发散思维, 尤其是认知灵活性; 在聚合思维方面, 正念和冥想的影响相当复杂, 主要是通过聚合思维所需的执行功能和可能涉及表征重构来促进定势转移或功能固着的消除。就机制而言, 禅修对创造性思维的影响总体上不仅得益于走神时的无意识关联加工, 而且受禅修中诱发的情绪效应的调节。基于这些, 对未来研究的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一、发散思维 广阔的军事领域为指挥员思维的发散提供了丰富的条件和机遇。 发散思维以“流畅性”的特点使指挥员的思维活动灵敏迅速。拿破仑曾说过:“一个司令官每日自问几回,如果敌军在我前方或后方、右方出现,我该如何处置?”就是告诫人们要时时锻炼思维的流畅性,以应付连续不断的意外情况。 发散思维以变通性的特点使指挥员的思维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不受消极定势的影响,从而打破武器上“功能固着”和战术上的“固定模式”。隆美尔把高射炮变成英军坦克的“克星”,以色列人用飞机机翼割断埃军通讯线路,伍德沃德让反潜飞机在空战中出尽风头,都是他们的发散思维在起作用。 发散思维以“独特性”特点使指挥员能用前所未有的新角度、新观点认识事物,产生独树一帜的见解。古德里安的“闪击战”理论,杜黑的“制空权”理论,毛泽东同志的“农村包围城市”理论都是通过突破陈旧的思想约束,让思维发散到一个崭新的境地,产生独特的观念。  相似文献   

8.
盖光 《管子学刊》2004,(4):59-63
“无”的本体存在状态,体现着人类本有的思维品性,并深层次地呈现着系统整体化的生态思维的特性。“无”呈现着自然本然性的存在,以及人在自然世界中生命体验的根本旨归,它是在超越和消融现实的“有”中,动态性地还原人与自然同生共长的生态化存在机理。“无”的内在韵味既蕴涵着中国人审美体验与审美理解中求“味”与“韵”的独有方式,更在体现生态审美意蕴的内在机理中审美化的运演生命活动的运动节律。  相似文献   

9.
程黎  施建农  刘正奎  徐琴美 《心理科学》2008,31(6):1389-1393
研究者以239名10岁、11岁和12岁的儿童为实验对象,采用四种作业时间(2分钟、4分钟、6分钟和8分钟)和两种指导语导向(无导向、导向独特性)为实验条件,考察了这些条件对儿童发散性思维的影响.结果发现,作业时间和指导语导向对儿童发散性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均有明显的影响.在该实验条件下,发散性思维的三个指标随作业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有导向组儿童的发散性思维作业成绩显著高于无导向组.另外,在各实验条件下,儿童的作业成绩都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创造性思维是运用独特且新颖的观点解决问题的思维形式,发散与聚合思维是两种常见的类型。体育运动对发散与聚合思维具有不同的影响,且受到运动强度、方式、时长以及个体差异等因素的调节。目前解释体育运动如何影响创造性思维的理论有情绪假说、执行功能假说与身心隐喻理论。未来的研究需要在进一步重视研究规范性的基础上,加强神经科学研究并拓宽群体覆盖面,关注体育运动与创造性成就的关系,为开具创造性思维运动处方提供有力的科学支持。  相似文献   

11.
中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以初中一年级学生为被试 ,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 ,探讨培养中学生创造力的可行性及有效措施。研究结果表明 :对中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是可行的 ,学生在流畅力、精进力、变通力、独创力等方面都有所进步。另外 ,实验还考察了发散思维训练对推理能力和学习成绩的影响 ,结果未发现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2.
知识与发散思维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研究抽取小学四年级到高三397名学生,采用言语和图形任务探讨知识经验对发散思维的影响.以及两类任务条件下发散思维的年级和性别差异.结果显示:学生的知识水平对两类任务条件下发散思维产生不同的影响作用,知识经验与发散思维呈现倒U型变化关系;研究只在言语任务条件下发现小学四年级创造力低谷;两类任务条件下发散思维警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言语任务条件下,发散思维随着年级的升高呈现出曲线上升的趋势,而在图形任务条件下,发散思维呈现随年级升高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两类任务条件下都发现发散思维存在性别差异,但是不同任务条件下性别差异存在维度上差异性;女生在发散思维某些方面好于男生.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的考察,发现求异思维在生命科学探索中起着至关重要、不可忽视的作用.重点探讨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的发散求异思维和转换求异思维.发散求异思维体现为多向求解、多级发散、交叉发散和侧向发散,转换求异思维体现为转换思维视角、方向、依据和方式,对求异思维的应用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学以集中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课本上的题目和材料的呈现过程大都循着一个模式,学生习惯于按照书上写的与教师教的方式去思考问题,用符合常规的思路和方法解决问题,这对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是必要的,但对于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激发、智力能力的发展,特别是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显然是不够的.而发散思维却正好反映了创造性思维“尽快联想,尽多作出假设和提出多种解决问题方案”的特点,因而成为创造性思维的一种主要形式.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在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5.
易学与中医学的会通问题历来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本文从一个特定的层面即思维方式的层面探讨了这一问题,提出“象”思维是医易学共同的思维方式,是医易会通的交点。“象”思维包括“象”思维方法和“象”思维模型,本文认为“象”思维方法是一种模型思维方法,“象”思维模型有卦爻模型、阴阳模型、易数模型,五行模型、干支模型等多级同源、同质、同构的子模型。文章进而探讨了“象”思维具有整体性、全息性、功能性、关系性、超形态性、时序性以及重直觉、体悟、程式、循环的特征,指出这一特征正是中医学理论的本质。中医学与西医学的本质差别就是“模型论”与“原型论”的差别,两者各有优劣。文章还从“象”模型角度提出了“修补”中医思维方式、促进中医学术发展的中医未来观。  相似文献   

16.
不同学业成就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采用创造力量表对990名不同学业成就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高学业成就组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显著高于低学业成就组.(2)高低学业成就组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表现出年级差异性.(3)高低学业成就组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都随着年级发展而上升,但是两组的高峰期却出现差异,高学业成就组创造力高峰出现在初二和高二,而低学业成就组出现在高一.(4)发散思维的发展趋势上,高学业成就组呈现出曲折上升的趋势,而低学业成就组整体的发展趋势平稳.(5)高低学业成就组中学生聚合思维的发展趋势相似,都呈现出在初中阶段上升到高中阶段趋于稳定,并且在高中阶段两组的水平接近.  相似文献   

17.
探讨认知控制在发散性思维中的作用是当前创造力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目前一致认为认知控制包括工作记忆、抑制控制和认知灵活性三个核心成分。工作记忆对个体在发散性思维中维持任务目标、提取和操作信息发挥重要作用; 抑制控制, 包括优势反应抑制、分心干扰抑制和对潜在相关信息的低抑制, 分别压制对常规观点的提取、确保对内在注意状态的维持和提供更多观念的组合, 进而促进个体的发散性思维表现。此外, 流体智力作为一种高级认知控制能力, 可通过增强策略使用的灵活性从而利于发散性思维。近来神经科学研究表明, 发散性思维不同阶段需要执行控制网络和默认网络的动态协同加工。未来研究应澄清认知控制各子成分间的关系, 探讨认知控制影响发散性思维是否受到其他因素(如动机和情绪)的调节, 以及探索执行控制网络和默认网络的动态协作是否受到任务要求和个体差异(如人格和智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探究体验在这里特指引导探究体验,是指学生借助教师提供的(或自己搜集的)材料,根据某种观点或理论,围绕一定的历史问题,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用“再发现”的方式去学习和掌握知识获得感悟的过程。探究的过程实际也是由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思维、发散式思维发展到聚合时思维、常规思维向创造性思维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发散思维好     
发散思维又叫求异思维。这是一种寻求变异,从多方面探索答案的创造性思维。它能拓展我们的思路,让我们从中获得和体验多种答案的乐趣。在逻辑教学中,我们就曾有过这样的感受。  相似文献   

20.
1 现代科学思维古代科学思维方式以直观猜测性、朴素整体性、模糊综合性为特色 ;其方法论特点是宏观思辩、以外揣内 ;其认识论特点是“天人合一” ,“形神合一”的大宇宙医学模式。现代科学思维并非扬弃古代科学思维 ,而是如何进一步发挥古代科学里的内涵 ,更新思维理念 ,古为今用 ,使中医的思维得到进一步升华 ,辨证论治更加透明。1 1 系统综合性认为整体不等于部分的简单总和 ,而是大于部分之和。通过对事物“实体属性关系”的把握 ,使人们从整体性、相关性、结构功能性、层次性、有序性等方面深刻认识复杂的事物。1 2 动态开放性即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