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的渐进式改革以其初期阶段的巨大成就得到了世人的认可和赞誉,但是它也不可避免地将一系列的难题留在了后面。进入改革中期,在社会生活各个层面已经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我们将越来越触及传统体制遗留的实质性难题,社会的转型实际上进入了关键性的阶段。这时,保持社会稳定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显得重要。本文拟就改革中后期社会稳定的性质和机制进行粗浅的分析。一在传统的计划体制下,以权力、观念、地位及财产占有程度为标准,中国社会的基本结构可以描述为:行政权力是社会控制的主要力量;社会地位主要是由权力大小和政治意识…  相似文献   

2.
知识主体论     
知识主体论汤潮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曾经历了以权力为主体的社会和以金钱为主体的社会,未来社会应当是知识为主体的社会。权力主体社会是强制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合一,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即是如此;资本主义是“金本位”社会,行政权力以金钱为后盾。以知识为主体,财富...  相似文献   

3.
陈军亚 《学海》2023,(1):54-60+93
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建立在中国实践和经验的主体性基础之上。中国经验并非既有知识体系的“注脚”,或者创造性地适应于既有知识体系,而是要在学术研究的知识体系内做出中国经验的自主表达。田野政治学将田野现象和经验作为知识生产或概念建构的来源,“板结社会”是源于中国经验的概念建构,在国家建构的知识体系内,是基于国家权力进入乡村社会所遭遇的乡村社会政治形态做出的中国经验的自主表达。对于国家建构而言,国家权力穿透社会遭遇中间阻隔的一般规律赋予“板结社会”概念在知识体系中的有效性,它为20世纪上半期国家建构遭遇“内卷化”的结局提供了解释力,也为1949年后中国国家建构的实践进程提供了认识依据。  相似文献   

4.
权力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研究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朝晖 《学海》2004,3(4):98-102
由历史的自然演化而形成的权力概念谱系对权力作了如盲人摸象般的描述 ,隐藏在概念中的哲学意蕴是随着时代的上升而发生着底板色彩的转换。从前工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再到后工业社会 ,由于引领社会进步的哲学主题的转变 ,权力的合法性前提和合理性基础也相应发生着断裂和延异 ,形成了统治、法治和治理三种不同的权力观。找到不同社会形态权力合法性、合理性的哲学根基 ,对理解权力和有效治理十分重要 ,使我们能从执政合法性当代诉求的向度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推动社会管理组织的创新  相似文献   

5.
信息权力是网络化社会中衍生的一种新型权力形式,可以直接作用于人们的现实实践中,并由此改变社会事实和社会秩序。网络流行语是信息权力建构的基本元素,这些流行语来自于民间的创造,反应的多为现实的弊端,因此在其目标上是对现实某些方面提出的舆论挑战。信息权力看似一种来自民间的权力建构形式,实际上是对于现实中国家权力过程中诸要素的对话和挑战,信息权力正影响和改变着中国的政治生态。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古代国家的正式权力机构只到县一级,县以下的基层社会是自治的,在这一大环境下产生并发展的大众文化有很强的自主性。但要注意,大众文化与国家权力之间也不是完全脱节的,它要受到国家权力的影响。在中国近代化转型的过程中,国家权力日益深入基层社会力图实现对大众文化的控制,然而这一举动也遭到了大众文化的抵制。一、前言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关大众文化的研究就成为美国学者的一个热点问题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们的研究成果在纠正以往人们对大众文化偏见的同时也考察了大众文化与近代中国  相似文献   

7.
徐洁  蒋旭峰 《学海》2003,(5):88-91
有关媒介权力的理论一直是近年来中国传播学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主要从社会学结构功能主义的角度剖析了大众传媒作为一种社会控制力量的权力来源 ,认为传播使互动成为可能 ,互动使社会交往成为可能 ,这是传媒权力的基础。在此基础上 ,本文分析了媒介权力对社会意识、舆论、思潮的影响和它的异化现象和我们的应对  相似文献   

8.
电影艺术是与社会生活联系最紧密的艺术形态,在特定的社会语境中被创造,同时在创造过程不乏存在着权力因素的影响。权力与电影艺术在一定的社会语境中存在着同构关系。本文以谢晋电影为例,探讨谢晋电影与其特定社会语境的关系,并从权力之于电影艺术的认证与控制和电影艺术之于权力的解构与重建两个方面,来探究谢晋及其电影艺术与权力的同构关系是如何形成的。  相似文献   

9.
在人类社会实践中,权力关系是一类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关系,本文拟从权力关系内部讨论处于权力系统的不同地位者之间的关系及其相应的伦理特性问题。一权力关系,是在社会组织系统意义上或政治制度意义上,处于上下不同的职位、地位的行为主体之间的关系。权力关系由于是组织系统性关系,因而构成上下不同的职位性区别,这种关系,可以简明地称为“主从”关系或“上下级”关系。这里的“主”或“上级”,泛指一切居于领导地位的行为主体,“从”或“下级”,则泛指一切居于被领导地位的行为主体。在中国传统哲学里,这就是君臣关系。君臣关…  相似文献   

10.
倪斌  吴言林 《学海》2012,(2):95-101
现代化的公共治理模式促进了西方近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在这种公共治理模式下,社会发展基础的独立产权、现代化法制以及其它相关技术得以出现和发展。与商业相关的中介组织发展,形成了与政府权力制衡的另一种社会力量。社会权力制衡机制的形成,有效保障公民权益,并逐步形成公民社会,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将西方公共治理模式与经济发展之关系与近代中国比较,能够为中国公共治理模式的改进和促进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原道》2017,(2)
赵鼎新教授《东周战争与儒法国家的诞生》一书大量篇幅是对东周战争的详尽分析,而对社会的结构性条件如何造就国家权力一元独大的最终结果鲜有明确论述,在利用曼的权力类型学说时也忽略了中西语境差别。本文主要针对赵鼎新教授关于儒法国家形成的解释,以具体的历史语境为根据,尝试分析一元独大的儒法国家的权力形成逻辑。赵在《东周战争与儒法国家的诞生》一书中以欧洲中世纪为参照对象,认为从东周战国到秦汉一统的转型中社会多元力量发展薄弱,从而造成了国家权力一家独大的儒法国家的诞生。回到中国的历史语境,本文发现意识形态权力、军事权力、经济权力和政治权力在战争的推动下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但政治权力与其余三种权力之间并不在同一平台上发展,而是以其余三者隶属于政治权力为前提的发展,正是这种隶属关系造成了国家权力的一家独大。  相似文献   

12.
有关成人社会权力认知的研究已有大量的成果及理论, 但儿童的社会权力认知近期才受到关注。社会权力认知是儿童社会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权力经常体现在社会支配及社会地位上的差异。从很早开始, 儿童就能基于不同的线索来判断社会权力, 儿童基于这些线索的认知发展有进化上的适应意义。儿童对社会权力获得方式的认知会随年龄增长而发生变化, 年幼儿童更认可基于支配的社会权力获得方式, 而年长儿童更认可基于声望的社会权力获得方式。儿童的社会权力认知会影响选择性信任、资源分配及亲社会行为。未来研究需要考虑影响儿童社会权力认知发展的内部机制以及儿童社会权力对社会行为影响的过程机制, 并考虑文化因素和早期互动经验对儿童社会权力认知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古代中国是一个严重不平等、彻底身份化的社会。它实行严格的政治与经济分化,崇尚特权,“治人者”与“治于人者”泾渭分明,政治权力被全面垄断,经济机会也被专制统治所牢牢控制,社会严重的利益分化与政治不平等,使古代中国阶级矛盾突出,社会时常笼罩着一种不满、对...  相似文献   

14.
《学海》2016,(2):28-35
历史演化当中的每一轮社会变革都会引发伦理道德方面的思考,从而推动社会伦理形态的建构由隐晦逐渐走向清晰。在意识形态冲撞和激越的社会变革中,近代知识分子之建构中国社会伦理现代形态注定就是一桩无法完成的事业,因为只有在现代社会本身充分展开之后作为形态学意义上的社会伦理范型方才显现出来。当前,财富之恶与权力之罪已经最大限度暴露出来,市场原子主义对权力公共性的侵蚀与权力寻租一道制造了现实社会的"伦理空场",致使社会伦理出现扭曲性生长,伦理普遍性无从体现。对此,可以借重法哲学与精神哲学对财富与权力之伦理本性的揭示来检视现实社会伦理之殇,同时通过揭示韦伯"理想类型"所蕴含的方法论意义来为建构现代社会伦理形态提供一种具有启发性的思考方向。  相似文献   

15.
程平源 《学海》2005,(3):206-208
<文化、权力与国家>一书以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为背景,旨在揭示对20世纪前半期的乡村社会,国家如何竭尽全力,企图加深并加强其对它们的控制,以及这种国家权力的扩张对华北乡村社会权力结构的影响.杜赞奇以"国家内卷化"这一概念来说明20世纪前半期中国国家政权的扩张及其现代化过程,考察了这种权力扩张的渗透过程.  相似文献   

16.
论权力分化的启、承、转、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权力是社会治理活动赖以展开的必要支持力量,一切社会治理活动都离不开权力,然而,在不同的社会治理模式中,权力的状况是不同的.农业社会统治型社会治理模式中的权力是一种混沌的权力,没有实现分化.到了工业社会,建立起了管理型社会治理模式,社会分工在社会治理领域中也表现为权力的分工一协作关系,从而进入了一个权力分化的进程.与之相对应,出现了三权分立与相互制衡的理论规定.但是,权力的分化并不仅仅表现为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的并立,在权力现实地发挥其功能的过程中,也分化为了抽象权力和具体权力,并通过职权而把抽象权力和具体权力统一到了一起.这一点是"三权学说"没有认识到的,"三权学说"所看到的只是抽象权力的三种形态.管理型社会治理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建立在"三权学说"的基础上的,如果我们看到抽象权力与具体权力的分化,将会导向服务型社会治理模式建构的方案.  相似文献   

17.
许叶萍  石秀印 《学海》2011,(1):115-123
本文提示了与农民工有关的双层级差现象,认为马克思的"资本-剥削"概念不能对此提供足够的解释。根据马克思关于东方社会的论述,基于东方社会的现实,提出了"权力-剥夺"概念,认为这是双层级差现象的原因。"权力-剥夺"也可以延伸到对中国社会越来越大的其他社会差别的解释。  相似文献   

18.
由权力阶层和资本阶层彼此互动形成的政商关系,对当代中国社会格局产生的影响十分巨大且极其深远,无论是二者之间的对立冲突还是精英结盟,都会成为中国社会改革、发展、稳定的最大障碍和风险。要真正实现政商之间的良性互动,就必须遵循一些基本性伦理规则,包括权力对资本运营过程的规制、引导与服务;资本对公共权力运行体制的改革、创新与划界;特别是要符合三利(利己、利民、利国)三公(公开、公正、公平)的道德要求。  相似文献   

19.
张超陈冰  赵玉芳 《心理科学》2022,45(6):1428-1435
亲群体行为在个体的成长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适应价值。三个研究探讨了社会排斥对亲群体行为意向的影响以及权力感的调节作用。研究1采用问卷法考察社会排斥与亲群体行为意向的关系,发现社会排斥能够正向预测亲群体行为意向;研究2与研究3采用实验法操纵社会排斥,并分别通过回忆法启动个体状态权力感(研究2)、测量特质权力感(研究3),发现在社会排斥下,相比于低权力感者,高权力感者的亲群体行为意向更高,结果证实了权力感能够调节社会排斥对亲群体行为意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姚琦  吴章建  张常清  符国群 《心理学报》2020,52(12):1421-1435
基于高成本价值信号理论, 本文探究了权力感对炫耀性亲社会行为的影响。5个实验的结果表明:权力感促使个体更愿意从事炫耀性亲社会行为, 高(vs. 低)权力感个体更倾向购买炫耀性亲社会产品, 更愿意进行炫耀性捐赠且捐赠金额较高, 也更愿意参与炫耀性善行, 其机制在于高权力感者具有较高的自我矫饰动机。本文对理解权力感对个体行为的影响、丰富权力感与亲社会行为的研究文献有理论贡献, 对有效引导高权力感者从事亲社会行为具有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