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灵宝派是中国道教传承绵远的道派,灵宝派历来重视众生性命,以济世度人为立教宗旨。灵宝派奉三国道士葛玄(164-244)为祖师,道门人士尊称为太极葛仙公。葛玄早期居天台山修道,曾漫游括苍、南岳、罗浮诸名山,后选择江南名胜皂山建庵传道。葛洪(284-363)为葛玄再传弟子,葛玄、葛洪祖孙二人并称为葛家道,皂山因有葛仙公修道灵迹,成为天下灵宝派道士所信向的祖庭。一、早期灵宝派的传承系谱道教经典中有关于灵宝经传承的记载,《云笈七签》卷三《道教所起》宣称:道教的灵宝经初传于天真皇人,天真皇人于峨眉山授轩辕皇帝,天真皇人还于牧德之台授帝喾…  相似文献   

2.
灵宝派是中国道教传承绵远的道派,灵宝派历来重视众生性命,以济世度人为立教宗旨。灵宝派奉三国道士葛玄(164-244)为祖师,道门人士尊称为太极葛仙公。葛玄早期居天台山修道,曾漫游括苍、南岳、罗浮诸名山,后选择江南名胜閤皂山建庵传道。葛洪(284-363)为葛玄再传弟子,葛玄、葛洪  相似文献   

3.
灵宝派     
道教教派之一。始创于东晋末年。道教中,“灵宝”一词最早见于《太平经》,原仅为神灵宝贵之意。晋安帝隆安(397—401)中,葛洪族孙葛巢甫附会引伸,造作《灵宝经》30余卷,并胪列一个上自元始天尊,下至葛玄及其后嗣的传经系统。至南朝宋时,陆修静“更加增修,立成仪轨,于是灵宝之教,大行于世” (唐闾丘方远:《太上洞玄灵宝大纲钞》)。灵宝派受上清派的影响,在存  相似文献   

4.
<正>"二葛",即葛玄和葛洪。葛玄(163-244),字孝先,丹阳句容人(今江苏句容)人,是三国东吴最著名的方士,因修道得仙,号为太极左仙公。  相似文献   

5.
閤皂山概述     
閤皂山俗称閤山,又名葛岭,因山中树木苍郁,如同墨染,得名“閤皂”,取其“形閤色皂”之意。左有閤水,右有感溪,环山合抱,形如双龙护珠。閤皂山位于江西省樟树市东南面,是武夷山西延的支脉。有九十九峰,绵延二百余里,在历史上与江苏茅山、江西龙虎山并称为江南三大名山。其主峰凌云峰海拔807.5米。“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它以其独特美丽的风光深为广大游客和信士们向往,被称为“神仙之府”。 閤皂山早在汉晋时期,即有道教灵宝派始祖葛玄和其孙葛洪在山中采药炼丹,布道行医,  相似文献   

6.
有些学者据陆修静《灵宝经目序》认为灵宝经的“元始系”和“仙公系”在主神、思想等方面有明显差异,陆修静在元嘉十四年作“灵宝经目”时“元始系”经仅十或十一部存世,敦煌本“灵宝经目录”反应的是陆修静泰始七年目录的面貌。但他们对《灵宝经目序》存在严重误读。《灵宝经目序》中“仙公授文于天台”等语是指葛玄接受“十部妙经”,而不是“仙公新经”;“出者三分”是指葛玄将灵宝经分成三份流传,而不是说已出经的比例。敦煌本“灵宝经目录”中的“伪目三十五卷”是指伪的目录,而不是伪经的目录,“三十五卷”仅是数字崇拜的把戏。陆修静两部目录关于灵宝经的记载应该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受亨 《中国道教》2006,(4):61-61
应香港道教蓬瀛仙馆邀请和资助,各地负责宫观管理事务的中国道教学院历届毕业生、在校生和教师代表共29人,于7月9日-30日在香港中文大学进行短期研修。研修班由中文大学道家与道教研究中心和蓬瀛仙馆共同主办。研修的主要目的是学习香港的管理知识,交流两地道观成功的管理经验。三周的研修课程共分三部分,包括管理知识和宗教理论学习、香港道观(主要是蓬瀛仙馆)管理模式和经验介绍、宗教场所参访考察。课堂学习内容主要有:管理学、宗教理论研究、香港道教发展概况、宗教与生命价值教育、文物保护与修复、旅游文化与开发、博物馆概说等;道观…  相似文献   

8.
简讯     
浙江省温州市道教协会于一九八六年十一月廿五日在温州市市郊雪山紫霄道观正式成立。来自各地的七十二名道教界人士,代表一千多名道教徒出席了首届代表会议,中共温州市委统战部季部长、市宗教事务局局长莅临会议并讲了话,中国道教协会发了贺电。(同昌) 陕西省原有全国重点道教宫观五座。最近,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佳县白云山、户县重阳宫、陇县龙门洞等三座道教宫观被  相似文献   

9.
始建于北宋元佑七年(1092)的江西葛仙山宫观,是道教第二十八代神仙葛玄修道飞升之处,山上有佛教慈济寺同在,山峰奇秀,云生幽谷,林木葱笼,环境幽雅,名扬海内外。宫观管委会为进一步扩大葛仙山知名度,意向海内外征集墨稿,兴建“葛仙山碑林”。此一举措得到铅...  相似文献   

10.
峨眉山纯阳殿原名吕仙祠,是山中著名道观,修建最晚,是道教在蛾眉山上的最后一个踞点。它是明万历乙酉年(公元1585年)信仰道教的四川巡抚赫卫赢游蛾眉山时,亲自择地捐资委托峨眉县令宜训修建的.这个时候的峨眉山已成普贤道场,遍山是菩萨金像。缁流熙攘,黄冠迹渺。山中道观,名存实亡,道教已临绝境,赫卫赢建殿的目的是为复兴峨山道教,故明人龚懋贤在所撰《纯阳殿记》(《蛾眉山志·艺文》)中说:“皇人去今远,纯阳继皇人,而仙距今才千余年,人耳目皆知之,祠纯阳则皇人为不泯。”“皇人”即天真皇人,也就是道教教主李老君.传说老君是神王之宗,飞仙之主,千变万化,故其名亦常变换,以应各种时势,住峨眉山时,则名天真皇人。晋人所  相似文献   

11.
道教节日     
三清圣会道教信仰的最高尊神为“三清”。道教相信“三清尊神”是从混洞太无元化生出天宝君;从赤混太无元化生出灵宝君;从冥寂玄通元化生出神宝君。三清都是元始天王所化法身。《列仙传》说: “元始天王在天地末分时之一元精气,在大罗天上,化身于三清。一化无形天尊(今称元始天尊),常住清微天之玉清境;二化无始天尊(今称灵宝天尊),常住禹馀天之上清境;三化梵形天尊(今称道德天尊),常住大赤天之太清境。亦即元始天尊常住的境界,是三十五天之上的玉清境;灵宝天尊常住的境界,是三十四天之上的上清境;道德天尊常住的境界。  相似文献   

12.
上海道教及其道观文化丁常云上海道教历史悠久,其渊源相传可追溯到三国时代。但从有关史书记载来看,道教最早传入上海的痕迹,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葛玄和葛洪活动的传说。晋安帝隆安五年(401)孙恩攻打沪读,天师道始传上海。唐宋以后,上海道教初具规模。元代以后,随...  相似文献   

13.
灵宝派是与正一派、上清派鼎立的三大道派之一,灵宝授箓是道教授箓制度的重要环节。论文以閤皂山灵宝派及元始宗坛授箓活动为中心,考察辨析灵宝授箓的历史及其宗教内涵。认为道教三山符箓中的灵宝授箓,充分体现了灵宝派的教义思想,灵宝经戒法箓具有济世度人的功能。历史上道士有参受正一、灵宝、上清法箓的传统,閤皂山灵宝派的元始宗坛授箓,是灵宝派道法传授系统的象征。  相似文献   

14.
上章是向三天太上呈送章文的仪式,章文是模仿世俗公文格式书写的仪式文书。上章作为早期正一道主要的祀神仪式,在东汉张陵、张衡、张鲁时期颇为流行。论文详细考察正一上章与道教经法制度的关系,正一上章仪式在社会上的影响,指出早期正一上章为上清派、灵宝派所汲取,正一上章已融入灵宝斋法和正一醮仪之中。传统科仪史认为道教斋醮的灵宝斋法始于三国时期的葛玄,论文从斋醮科仪史的宏观视野考察分析早期正一上章的内涵与功能,认为道教斋醮科仪的源头应追溯至东汉张陵创教时期。  相似文献   

15.
地处云南大理州巍山县境内的巍宝山 ,道教传入时间早 ,历史悠久 ,山中方圆数十里道观林立 ,是中国西南地区著名的道教名山。道教传入巍宝山的时期和宗派道教传入巍宝山在汉末。东汉顺帝时(1 2 6——— 1 44 ) ,天师派祖师张陵在四川鹤鸣山(今四川省大邑县境内 )正式创立了道教 ,接着巴蜀设置了二十四个传道教区 ,称二十四治 ,置祭酒以领道民 ,使整个四川成为道教的基地和大本营。云南紧邻四川 ,而当时鹤鸣山的地理位置又正是西南各少数民族流移迁徙频繁之地 ,现今属于云南、广西的彝族 ,其先祖原分布在秦陇一带 ,秦汉魏晋时期 ,一部分彝族先…  相似文献   

16.
冯鹤 《中国道教》2011,(3):14-14
5月10日至11日,第一届中华道教灵宝文化学术论坛暨閤皂山祖师殿奠基典礼在江西省樟树市閤皂山隆重举行。本次活动由中国道教协会道教文化研究所、江西省宗教文化交流协会主办,江西省道教协会、江西樟树市閤皂山灵宝文化学术论坛组委会承办。  相似文献   

17.
灵宝派为中国道教三山符箓之一,是道教史上传承绵远的道派,随着道教在台湾的发展演进,灵宝派也传入台湾并逐渐发展。本文梳理台湾灵宝道坛的兴起、分布与传承延续,通过灵宝道教会团体组织在台湾地区的创立与推广历程,道教灵宝派法脉在台湾社会的传承,说明道教有联系大陆、台湾民众的特殊功能。  相似文献   

18.
位 于 江 西 上 饶 铅山 县 境 的 葛 仙 山 , 方圆 十 余 平 方 公 里 ,海 拔1096.3米 , 主 峰 群 山环 抱 ,诸 岭 绵 延 ;九 脉汇 聚 ,飞 瀑 流 泉 ;烟 雨晴 岚 ,云 海 变 幻 ;林 木蓊 郁 ,翠 黛 无 际 ;因 东汉 葛 玄 修 道 于 此 , 羽化 登 真 于 峰 巅 , 魏 晋时 乡 人 即 辟 筑 石 庵 祭祀 奉 礼 。 《葛 仙 山 志 》概 括 山 中 历 史 人 文 ,称 谓 “山 不 在 高 ,有 仙则 名 ”, 而 此 山 不 仅 丹台 耸 云 ,山 川 灵 毓 ,且神 仙 威 名 灵 响 四 方 ,古 今 称 颂 形 成 有 “斋期 ”开 山 门 、关 山 门 的宗 教 活 动 方 式 , 传…  相似文献   

19.
江至霖老道长,现为四川青城山常道观著名高功,也是四川全真道观中一位颇有影响的道教音乐传人,他在道教音乐方面的造诣以及对全真道音乐的继承和发扬,都有一定的贡献,深得研究道教和道教音乐的专家、学者的好评。江至霖对全真道音乐的掌握非常全面,他在“唱、念、做、打、写”五个方面都很出色。尽管他已是八十一岁高龄,但他的功夫仍不减当年。四川青城山以及成都青羊宫的许多  相似文献   

20.
陇县药王洞     
在陕甘交界的陕西省陇县城北一里多的北坡村后,有一座青竹翠柏掩映着幢幢殿宇的道观,这就是久负盛名的陇县药王洞。陇县药王洞始建于唐代,原名谷神观。“谷神”是“道”的形容之称,“谷”象征空虚,“神”有变化莫测之意。《老子》中即有“谷神不死”之说。宋、金时,名医马钰(1123—1183)曾隐居于此。马钰擅长针灸,于金大定七年(1167)师事全真教创始人王重阳,后开创道教全真遇仙派。元世祖赐号“丹阳抱一无为真人”,世称马丹阳,谷神观随之改为丹阳洞。大定二十年(1180),道教龙门派鼻祖丘处机云游到陕西,初在宝鸡磻溪隐居,后栖居陇县龙门洞,发展道教龙门派。为扩大教派,发展道徒,丘真人又在与古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