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教服饰,亦简称"道服",是指以"道"为核心理念而构设的服饰类型。历史上,道教不仅把道服规定为"中华之衣"(《洞玄灵宝千真科》)、"黄帝之衣冠"(《天皇至道太清玉册》),而且确实从服饰的类型、形制、服色等方面,进行了中国化的美学伦理设计,充分彰显出中华文化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2.
程轶 《中国宗教》2022,(11):80-81
对道教服饰的制度规定开始于南朝宋,此后不同朝代道服的规格略有不同。总体而言,道教服饰延续了中国古代汉族服饰的传统,汲取了儒家礼制文化,反映了道教自然、朴素的美学思想,是道教伦理思想最直观的体现,是对道教哲学“服饰化的表达”。一、道教服饰的发展过程道教服饰是指道教徒的衣着穿戴,又称“法服”“道服”“道装”等,属于汉族传统服饰系统。道教服饰保留、延续了中国古代传统服饰的传统,同时又结合道教思想元素,体现了一种独特的服饰文化。  相似文献   

3.
通过周王朝对齐国丝绸服饰色彩的影响、崇尚“阴阳五行”的齐国丝绸服饰色彩文化、紫色在齐国丝绸服饰中的开创性使用三个方面,阐述了齐国丝绸服饰色彩文化的历史传承性与自身的独特性,以此寻找齐国丝绸服饰色彩文化产生、流变的动因与源点,进而探求丝绸服饰色彩语言的发展轨迹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从我国文化底蕴深厚的近代汉族民间服饰植物纹样为着手点,将近代和当代服饰设计理念相结合,很好的体现了当今人们对独特艺术风格和质朴生活情趣的追求与向往。通过服饰植物纹样的发展与形式美特征,着重对近代汉族民间服饰植物纹样在现代童装设计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民族服饰最能表现一个民族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传统。中华民族众多,其服饰多种多样,体现出各自的民族审美特质。文章从多方面审美特征加以引导论述,以便保持民族传统服饰设计文化的原真性和多样性,对于传承和维护中华民族服饰文化多样性具有重要的表达意义。  相似文献   

6.
哈萨克族的服饰及其装饰图案、色彩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艺术特色,在世界服装史上可谓不可或缺。服饰的款式、图案和色彩的搭配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很强的民族文化特征。哈萨克族服饰图案艺术与其它各个民族精美的服饰图案艺术一样,都是把艺术与生活紧密相连,反映出不同时期人民的生活状况,同时也反映出不同的时代内容和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7.
在历史的发展中,服饰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当然服饰的起源与发展早于文学,而文学的兴起和繁荣又极大地推动了服饰的发展。在古代中国,诗歌是文学的主流,是最富于想象的艺术,充满了虚幻和空灵的美;而服饰是物质性的,首先它要完成为人遮身护体的职能,在超越物质层面的功用之后,服饰也就具有了精神审美的功能,这就使文学与服饰有了彼此互映、相得益彰的融合可能。在这方面,中国古典文学与传统服饰达到了默契的呼应。  相似文献   

8.
云南楚雄州双柏彝族女性服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楚雄州双柏县彝族女性服饰的多样性不仅与其传统文化和习俗有关,更与当地的特定气候、环境有关。如今,居住此地的黑彝族和傈僳族虽都是彝族的支系,但是其服饰不论在样式、颜色、构成上差异都很大,同一个村寨里的彝族女性也因其年龄与角色的不同而穿着不同的服饰。  相似文献   

9.
审美与伦理是人类把握对象性世界的两种不同实践方式,具有矛盾的斗争性和统一性。作为审美与伦理的共同存在,服饰一直沿着"共同价值的满足"这一尺度来实现审美与伦理的矛盾统一。近代以来,因为伦理的变易,审美与伦理的关系发生了本质性的改变,服饰迎来个性审美的春天。针对当前服饰审美中所出现的极端个性化倾向,本文从伦理的角度对极端个人主义展开了批判与反思,以期为当前服饰伦理建设提供借鉴参考,为提升民族文化自信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民族风格的服装一直是现代服装设计主要潮流,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服饰文化历史,一些民族的元素或多或少地也出现一些现代设计中,但总的来说,不是很系统。服装设计的继承不能只停留在形制的模仿上,而是要从文化的层面上融会传统服饰的精髓,用神似的手法进行设计。本文分析了中华服饰的色彩文化的形成和色彩文化的哲学基础。从先民对色彩的认识、色彩的运用和染色技术等方面论证,显示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服饰文明,同时也给我们在现代服装设计中色彩的运用提供了很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贵州苗族服饰艺术以其绵延不断的艺术魅力、特有的地域文化形态生存和发展,蕴涵大量的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历史信息。其服饰艺术中的刺绣图形、服饰形制、色彩搭配等视觉符号,折射出千百年来苗族族群的生存方式、风俗人情、神话传说、宗教信仰、图腾崇拜及其文化变迁的历史,体现出贵州苗族独特的审美特征,反映了贵州苗  相似文献   

12.
杨柳 《美与时代》2016,(4):105-106
服饰是人类文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服饰的演化变迁是人类文明进化的一个鲜明写照。我国女性服饰经历了"男尊女卑""无性化"到"回归女性"这几个变化阶段,这直接反映了女性的历史地位和社会价值。如今,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女性为了追求自我解放和个性自由,服饰已逐渐作为可以当做炫耀身份以及确定社会地位的社会文化产品和商品,成为展现时代风貌的镜子。在服饰的演变过程中,女性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性别权利关系得到了改变,男女平等的实现已不再只是一个梦想。  相似文献   

13.
《中国道教》2001,(4):36-36
福建闽东地处山区 ,经济落后 ,各宫观都以务农和手工业加工自养。为此 ,福安市棠发洋鹤山道观陈幼英道长和柘荣县城郊下村灯火山清阳观林美菊道长 ,近年来组织道众开办清鹤道教服饰厂 ,为海内外道教宫观制做传统服饰。经过几年的实践 ,现可制做大袍、大褂、小褂、红法衣、十方鞋、白袜、混元巾、汉装、灯笼裤、八卦旗、四象旗、八卦袋等二十多个品种。各地宫观如有需要服饰 ,具体事宜请来函与福建省福安市城北棠发洋鹤山道观廖信杰联系闽东道众开办道教服饰厂  相似文献   

14.
崔璨 《法音》2021,(1):67-70
僧衣,是有着较为严格的制式规定的。纵观历代的佛教服饰,从形制到穿着方式均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演变,这其中所蕴含的思想内涵,非常值得探讨。关于僧衣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佛教造像的服饰,而缺少对现实中僧人服饰的研究。本文从现代设计的角度,结合图像学、文化史、艺术史来研究北宋这一时期僧衣的形制。北宋时期社会的包容性和对人本身的重视在僧衣上亦有特殊的体现,这其中所蕴含的设计思想对当下的服装设计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儒家伦理的民族特色与现代意义李春秋儒家伦理,是在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土地上,在先秦时期形成、发展起来,以汉民族为主要载体的道德现象和道德关系。它既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儒家伦理,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产生了伟大作用,对东方乃至人类文明...  相似文献   

16.
服饰色彩对形象设计产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服饰形象设计是现代新兴的一门学科,它服务于现代文明,体现了不同社会地位人的审美能力,展示出不同的审美效果和艺术欣赏水平,呈现人们的文化价值观。色彩作为服饰中最抢眼的亮点,在服饰和形象设计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魏晋时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分裂、大动荡的时期,也是民族融合和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转型时期,人们的社会意识、伦理准则、价值观念、审美品味等方面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魏晋玄学与人物品藻风气的兴起,促使人们超越了既有的社会伦理规范,发现和肯定了自我,并且对当时审美文化和审美意识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这一时期美学的发展提供了形而上和方法论的基础。在绘画艺术中,这一时期人物画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绘画精神上尤其注重人物精神气质(即"神")的刻画,这在顾恺之的名作《洛神赋图》中有着最集中的体现,这足以表明了绘画在艺术上的彻底觉醒。  相似文献   

18.
深衣是华夏民族传统服饰中最具影响力的一种上下连属的袍服,深衣所代表的是以儒家思想为精髓的传统华夏文化,后世亦称儒服.作者依据文献资料,首次对深衣的形制变化分为四个时期进行分析,并对深衣款式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分类.通过对儒服深衣的形制变化与款式特征研究,给更多的人一次亲近华夏民族传统服饰的机会.  相似文献   

19.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服饰设计与大众流行文化及各种流行现象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服饰流行文化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20.
通过实地考察云冈石窟佛像的服饰,发现主要有印度风格、希腊风格、中国风格三种基本类型,具体表现为印度风格斜披络腋式、袒右肩式、偏袒右肩式;希腊风格通肩式;中国风格褒衣博带式。追溯了云冈石窟雕凿前印度佛像服饰的类别和形成原因,并分析了云冈石窟雕凿的时代背景,认为褒衣博带的佛像服饰不仅是印度佛教中国化的表现,也是拓跋鲜卑文化自信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