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王永跃  祝涛 《心理科学》2014,37(6):1455-1460
通过对379名企业员工的问卷调查,探讨伦理型领导对员工不道德行为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伦理型领导与工具主义伦理气氛显著负相关;组织伦理气氛在伦理型领导与不道德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内部人身份感知调节了组织伦理气氛在伦理型领导与不道德行为关系的中介作用。内部人身份感知水平越高,组织伦理气氛的中介作用越强。  相似文献   

2.
采用249对领导与员工的配对数据,考察了威权领导对员工沉默行为的影响,以及情感信任的中介作用和权力距离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1)威权领导对员工沉默行为有正向影响;(2)员工对上司的情感信任在威权领导与沉默行为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3)员工权力距离导向对威权领导与情感信任之间关系具有调节作用,权力距离导向越高,威权领导对情感信任的影响越低;(4)进一步地,权力距离导向还调节着情感信任对威权领导与沉默行为的中介效应,即存在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3.
研究以333名国企员工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研究探索了仁慈领导对员工沉默行为的影响以及组织内自尊的中介作用和员工面子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发现:仁慈领导负向预测员工沉默行为,组织内自尊在此过程中起中介作用;面子正向调节组织内自尊和员工沉默之间的关系,即面子意识越高,两者之间的负向关系越弱,不光如此,面子意识还调节组织内自尊对“仁慈领导—员工沉默行为”之间关系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整合理性判断与道义公正模型,聚焦非伦理行为实施者被同事攻击的现象,提出员工的非伦理行为导致同事道义不公正,进而引发同事的攻击行为。并且,这个过程分别受到伦理领导的正向影响和任务互依性的负向影响。通过分析265组来自浙江省一家大型制造企业一线员工的双点数据,结果表明同事道义不公正在员工非伦理行为与其被同事攻击之间起到了中介作用;伦理领导正向调节了非伦理行为对同事道义不公正的影响,即伦理领导增强了员工非伦理行为对同事道义不公正的正向作用,从而导致同事攻击行为的产生;任务互依性负向调节了同事道义不公正与攻击行为之间的正向关系,并且减弱了同事道义不公正在员工非伦理行为与攻击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为控制和预防职场非伦理行为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5.
亲组织非伦理行为(UPB)作为一种非利己型的非伦理行为正逐渐受到学界的关注,当前研究大多围绕UPB的前因和形成机制展开,但缺乏对UPB结果变量的探讨。本研究通过对92名主管与399名员工的数据进行跨层次分析,探讨UPB对职业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UPB显著正向影响职业发展,上下级关系在UPB与职业发展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伦理型领导负向调节上下级关系对UPB与职业发展关系间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与纯粹的私利性非伦理行为不同,亲组织非伦理行为是个体为了组织利益而实施的非伦理行为。探讨了伦理氛围对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影响以及道德辩护的中介作用。实证研究结果发现,自利型、关怀型伦理氛围分别对亲组织非伦理行为具有正向影响,规则型伦理氛围对亲组织非伦理行为具有负向影响,道德辩护分别在三种伦理氛围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关系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邢志杰  贺伟  张正堂  蒋旭婷 《心理学报》2022,54(9):1093-1105
基于工作场所中具体积极情绪的理论模型和内隐领导理论, 探究了伦理型领导对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机制, 具体是检验了崇敬感的中介作用和员工伦理型领导原型的调节作用。通过对一项问卷调查研究(193份上下级配对数据)和两个情境实验获得的实证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 伦理型领导能够正向影响员工的崇敬感; 崇敬感能够中介伦理型领导对组织公民行为的积极作用, 但对任务绩效的中介效应并不显著; 此外, 员工的伦理型领导原型会强化伦理型领导与员工崇敬感之间的正向关系, 即相比于拥有低伦理型领导原型的员工, 拥有高伦理型领导原型的员工更容易对伦理型领导产生崇敬感; 崇敬感能够中介伦理型领导与员工伦理型领导原型的交互作用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由问卷调查获得的323个配对样本的数据,探讨伦理型领导对员工帮助行为的影响机制.发现:伦理型领导与互动公平显著正相关;互动公平在伦理型领导与帮助行为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亲社会动机调节了互动公平在伦理型领导与帮助行为关系的中介作用.结论:伦理型领导通过互动公平激发员工帮助行为的发生,且员工的亲社会动机会增强伦理型领导的效力.  相似文献   

9.
对42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考察了感知环境不确定性对认知变化的影响,环境扫描行为的中介作用以及认知闭合需要与认知需要对两阶段中介模型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感知环境不确定性能够正向预测认知变化水平,并且环境扫描行为的两个维度都起到中介作用;(2)认知闭合需要能够负向调节中介模型的前后两个阶段;(3)认知需要对环境扫描有直接正向作用,并且对关注程度的促进更大,但是负向调节扫描频率和认知变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汤敏慧  彭坚 《心理科学》2005,(6):1478-1484
随着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如何鼓励和引导组织中的绿色行为已逐渐成为领导者的使命。本研究检验了绿色变革型领导对团队绿色行为的影响,并从社会认知的视角探索团队绿色自我效能的中介作用和集体主义气氛的调节作用。对104份团队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发现:绿色变革型领导与团队绿色行为呈正相关,团队绿色自我效能在上述过程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集体主义气氛正向调节了团队绿色自我效能与团队绿色行为的直接关系,以及绿色变革型领导与团队绿色行为之间经由团队绿色自我效能的间接效应。本研究的结果能为如何管理团队绿色行为提供启发。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通过整合自恋双元理论和特质激活理论, 探讨欣赏型自恋、敌对型自恋对员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机制, 深入分析了员工关系趋近型动机和关系回避型动机的中介作用以及任务相互依赖性的调节作用。通过对来自员工-同事二阶段配对的235份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发现: 欣赏型自恋对员工亲社会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敌对型自恋对员工亲社会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关系趋近型动机在欣赏型自恋与员工亲社会行为之间发挥着中介作用, 关系回避型动机在敌对型自恋与员工亲社会行为之间没有发挥中介作用; 任务相互依赖性不仅正向调节欣赏型自恋与员工关系趋近型动机的直接效应, 而且还正向调节着欣赏型自恋通过关系趋近型动机对亲社会行为的间接效应。  相似文献   

12.
通过随机取样的方法选取大连市三所幼儿园553名3~6岁幼儿为测查对象,采用问卷方式探讨了家长教育价值观、父母教养方式、儿童气质以及儿童人格之间的关系。本研究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即父母教养方式在教育价值观和儿童人格间起中介作用,这一中介作用受到儿童自身气质特点的调节。结果表明:(1)教育价值观关系性维度正向预测了儿童人格的智能特征;教育价值观好行为维度正向预测了儿童人格的情绪稳定性;(2)教养方式不一致性维度在关系性与智能特征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教养方式溺爱性维度在好行为与情绪稳定性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3)气质的情绪性维度和反应性维度分别调节了教养方式不一致性和溺爱性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青少年攻击行为量表、青少年攻击信念量表、亲子关系量表和儿童感知父母冲突量表对506名青少年进行测查,结果表明:(1)父母冲突对青少年攻击信念和攻击行为均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青少年攻击信念在父母冲突与攻击行为之间起着中介作用;(3)青少年攻击信念与攻击行为的关系(中介效应的后半段路径)受到亲子关系的调节,即父母冲突对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影响是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32家企业156个工作团队568名员工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建模等统计分析方法,对中国文化背景下团队气氛与团队心理授权的关系,以及团队信任的作用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团队气氛对团队信任、团队心理授权有正向影响;(2)团队信任对团队心理授权有正向影响;③团队信任在团队气氛和团队心理授权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其中,情感信任在团队气氛和团队心理授权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认知信任在团队气氛与团队心理授权之间的中介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基于情感事件理论,通过3个实验考察了同伴辱虐管理对旁观者行为的内在机制和边界条件。结果发现:同伴辱虐管理可能通过道德愤怒正向影响维护者行为,负向影响局外人行为;也可能通过幸灾乐祸负向影响维护者行为,正向影响局外人行为。同伴关系正向调节同伴辱虐管理与道德愤怒的关系,负向调节同伴辱虐管理与幸灾乐祸的关系,并分别调节了道德愤怒、幸灾乐祸的中介作用。研究对扩展旁观者视角的辱虐管理研究及减少其对员工的负面作用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手机成瘾对其拖延行为的作用机制,本研究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重点考察了注意控制在二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以及意志控制的调节作用。以1212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对其手机成瘾、注意控制、意志控制及拖延行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在控制性别、年龄、年级后,手机成瘾对拖延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注意控制能够在手机成瘾与拖延行为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3)手机成瘾对拖延行为的直接预测作用及注意控制在二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均会受到意志控制的调节。研究结果不仅有利于从注意控制理论及自我调节失败理论的视角理解手机成瘾与拖延行为的关系,而且对引导大学生合理使用手机为其心理社会适应服务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850名大学生为被试,探讨日常环境中的暴力暴露与攻击行为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考察攻击性信念的中介作用和人际信任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日常环境中的暴力暴露对攻击行为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攻击性信念在日常环境中的暴力暴露与攻击行为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攻击性信念的中介作用会受到人际信任的调节。对于低人际信任个体,攻击性信念起部分中介作用;对于高人际信任个体,攻击性信念的中介效应不显著,日常环境中的暴力暴露对攻击行为只有直接作用。  相似文献   

18.
卢红旭  周帆  吴挺  严进  邵闫  刘艳彬 《心理学报》2019,51(12):1375-1385
以往研究普遍从建言行为的建设性意图特征出发, 探讨其关键前因、产生机制和情境因素, 但却较少关注建言行为的工具性目的。基于资源保存理论, 本研究构建了有调节的中介模型以探讨工作压力影响员工建设型建言和防御型建言的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通过对某建筑企业386名员工进行两阶段调查, 结果表明:工作压力与防御型建言存在正向相关关系, 与建设型建言存在负向相关关系, 自我损耗在其中起中介作用; 另外, 领导开明性正向调节自我损耗和建设型建言的负向相关关系, 并正向调节工作压力通过自我损耗影响建设型建言的间接效应。  相似文献   

19.
采用负性生活事件量表、自我批评量表、亲子关系量表和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问卷对333名初中生进行测查,探讨负性生活事件对初中生自我伤害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负性生活事件对初中生的自我批评和自我伤害行为均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自我批评在负性生活事件与初中生自我伤害行为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3)负性生活事件和自我批评的关系(中介效应的前半段路径)受到亲子关系的调节,即负性生活事件对自我批评的正向影响随着父子关系和母子关系的增强而减弱。因此,负性生活事件和初中生自我伤害行为之间存在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20.
王永跃 《心理科学》2015,(2):420-425
基于认知评价理论,以配对的328组员工为样本,探讨了伦理型领导与员工创造力的关系,及心理安全感、上下级关系在这一关系中的作用。结论:伦理型领导与员工心理安全感正相关;上下级关系与伦理型领导的交互作用强化了员工的心理安全感;心理安全感中介了伦理型领导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上下级关系调节了心理安全感对伦理型领导与创造力关系间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