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女人活到了30岁,突然变得敏感和伤感起来。那些闪着果冻色的鲜亮的日子,那些可以任意发挥的妩媚和娇艳,突然就像花出去的银子,再也赚不回来了。女人的30岁,是一道摸不着却看得见的岭,把女人的青涩、稚气、任性、骄纵连同青春红颜隔在了岭那边,把女人的成熟、风韵、睿智、丰盈连同不再嫩和能掐出水的皮肤隔在岭这边。30岁的女人突然变得深刻起来,开始总结自己的前半生,进而展望自己的后半生。如果说前半生这本书写得不漂亮,女人会精心写好下一本,逐字逐行用心良苦;如果写得思路不对,女人干脆改弦更张,另起炉灶。这时的生活就像一条河流遇到某…  相似文献   

2.
宗教信仰是宗教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人们一直以来比较关注的问题。狄德罗曾经说过:“上帝是没有的,上帝创造世界是一种幻想。”他还坚信理性终将战胜迷信,科学定能消灭宗教。然而2000多年过去了,科学进步了,社会昌明了,但是宗教却仍然停留在人们的生活之中。面对那些虔诚的宗教信仰者,人们不禁要问,宗教信仰究竟是源于一种什么样的心理呢?西方学者曾对此作过研究。如弗洛伊德认为,宗教是一种虚幻的东西,是建立在人的主观愿望之上的一种幻想。人们之所以信仰宗教,是孤独、恐惧和无能为力之感。他认为宗教阻碍了人的理性能力的发展,宗教…  相似文献   

3.
在人类还未成熟以前,即还没有面对这个普遍 的道德态度的很久以前,对生命危险的恐惧已使他 们把释放那些人们害怕或可能欢迎的自然力量的能 力归于各种无法触知的、想像出来的个体存在物 (personal beings)。他们相信,那些到处控制着他们 的想像的存在,在肉体上与他们自己相似,但被赋 予了超人的能力。这就是上帝观念的原始形式。这 种关于存在着这种存在物及其非凡能力的信仰,首 先产生于人类日常生活中遍布的恐惧,它对人以及 人的行为的影响已经大得难以想像。因此人们开始  相似文献   

4.
王其中 《美与时代》2003,(11):42-44
在当今艺术领域沉渣泛滥之际,返朴归真以现实主义为主体,实事求是,兼收并蓄才是艺术创作应遵循的基本规律。人们向往美,向往真理的心理是不会改变的,真理终将战胜邪恶,先进文化终将战胜邪恶文化。  相似文献   

5.
乡间小戏     
正我的老家流行着一种采茶戏。那是一种乡间小戏,唱时没有太多的讲究——没有专门的戏台,把大门拆下拼在一起就是一个简单的戏台。虽然演员的服装简单、化妆一般,但他们唱得有劲,观众看得入迷,那阵势完全不亚于现在的那些流行歌手的演唱会。那时生活比较困难,人们没有什么可以娱乐消遣的,看戏就成为最主要的娱乐方式。很多村  相似文献   

6.
在当今流行文化盛行的时代里,广告成为我们每天阅读的文化书籍,而青春又成为广告中的一道风景线。繁多驳杂的广告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青春意象,它们尽情地展示着青春的魅力,引发着关于青春的遐想,释放着关于青春的欲望。而广告正是在青春编码与青春出售中,连接着青春、美丽与女性幸福的乌托邦想象。  相似文献   

7.
正有时在课堂上朗诵诗歌时总会有一种仪式感,如若恰好有几个学生瞪大了眼睛盯着讲台,那浸透骨髓的理想主义情怀便迎来了短暂的解放时刻。还好九十分钟后,踏出教学楼的一刻迎面而来的凛冽寒风会重新赋予你踏实。冬日北方的风似刀子的利刃一般,结结实实地让人感受到寒冷的存在。穆旦在诗歌《冬》中写到:"我爱在冬晚围着温暖的炉火,和两三昔日的好友会心闲谈,听着北风吹得门窗沙沙地响,而我们回忆着快乐无忧的往年。人生的乐趣也在严酷的冬天。"漫长的冬季,带给人温暖的莫过于那些纯良的知己,他们似乎和你一样,决定把整副青春都献给公  相似文献   

8.
老鼠与盐     
正有首流行歌曲叫《岁月如刀》,里面有这样两句歌词:"岁月如刀,它刀刀刻我少变老。"这两句歌词反映了在残酷的岁月面前,谁都无法改变青春逝去、衰老终将到来的事实。然而,我们不该忘记的是,伴随着我们生理上的改变的,还有我们的心理、我们的思维方式。清人所撰的《笑林广记》中,有这样一则笑话:有个人娶了一个年老的妻子,坐在床上时,看  相似文献   

9.
正很多人说,谈论青春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容易流于心灵鸡汤。其实,还有一种危险的情况,即谈论青春会引起误会。一般人们认为,青春已逝的人才会谈论青春。可我的青春没有逝去。青春并不是指年轻,而是指一个很好的状态。现在很多年长的企业家去爬山,做一些年轻人做的事情,他们就很青春。村上春树的书中有很多细腻的情感描写,他有一颗敏感的心,他养猫、听音乐,他现在的状态和大学生的状态差不太多,他的这种状态  相似文献   

10.
王雷 《天风》2018,(1):18-19
我们要切实关注教会健康成长,本着爱的精神帮助他们逐步提高思想觉悟和灵德素质今天人们常常用'吃饼得饱'一词来形容那些信仰根基肤浅、贪图今世利益和肉体享受的基督徒。一、如何看待信徒'吃饼得饱'现象(一)就初信者而言,'吃饼得饱'现象难以避免很多基督徒在信主之初都曾是吃饼得饱者,不过,随着信主时间的增长和信仰经历的增加,有一部分人的信仰状况逐渐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1.
向死而生     
正三月,是一个有力量的月份。树上的嫩芽都被一截一截地拔出来,慵懒地晒在天空下。时间这列车子,拉着那些想离开的,拖着那些不愿意离开的人们一起来到了这个月份。一切是那么安静,鸟儿不动声色地端坐在枝头,花儿不动声色地张扬在树下,年迈的老者看着玩耍的儿童,像看一部小说,期待着某种年轻才有的可能。万物博弈着,也新陈代谢着。年复一年里,我见证着它们从丰饶复归平静,又审视着它们从平静中爆炸出波折。每天都有很多的故  相似文献   

12.
列宁谈性关系和性道德(语录摘登)对于那些文章、论文、小册子等等里的性理论,简言之,对于资产阶级社会肮脏土壤上滋生蔓延的那种特殊著作里的性理论,我抱着怀疑的态度。我怀疑那些象印度的苦行僧注视着自己的肚脐眼儿那样总是注视着性问题的人们。那些性理论多半是假...  相似文献   

13.
道德运气与规范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气"这个词,在日常用语中出现得如此频繁,以致人们很少会仔细思考一下它与那些表面上不相干、甚至相反的日常概念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爱国影片、追星及其他张平旦最近,那些与观众久违了的爱国影片《林则徐》、《青春之歌》、《英雄儿女》等又在不同的电视频道上与我们见面了。昔日被武打片、言情片、影视歌星专题片等一统天下的电视荧屏终于吹来了一股清新、宜人的春风。再看看周围那些曾被刘德华、张学...  相似文献   

15.
做一株碱蓬     
在我居住的村子南面是一片广阔的盐滩。在这片苍凉的土地上,生长得最旺盛的生命就是碱蓬了。每到春天,一场细雨之后,那些肥嫩的、圆柱状的小叶芽,便撑开泛着微小盐粒的碱壤,生机勃勃地冒了出来。  相似文献   

16.
正在美国纽约的街道上,有很多垃圾桶改头换面,它们不仅具备存放垃圾的功能,上面还插有五彩斑斓的鲜花,变成了"花瓶"。色彩艳丽的鲜花吸引着路过的民众,他们纷纷驻足,欣赏垃圾桶上的各色花卉和植物。说到这个漂亮的计划,还得从刘易斯说起。他是一名花卉设计师。在他的牵头下,纽约街头的垃圾桶才得以旧貌换新颜。为实施这个计划,他费了很多时间和心血,让那些垃圾桶成为城市一道靓丽风景线,受到人们的广  相似文献   

17.
岁月的谜题     
正我不知道,别人在回望自己的青春时,当那些年轻的岁月扑面而来,会是怎样的一种感受?十六岁的青草地,闪亮的河流,如水的目光,风中翻飞的洁白衣裳,飘舞成梦想形状的长发,或者月光下的吉他,细雨中的沉默,长夜里的日记,这所有的片段,是否会有一滴落入你遥远的心湖,漾起层层叠叠的思绪?也许你悄悄地告别了一场青涩的情感,蘸着泪和微笑,和着回忆的甜与迷茫的痛,把所有的心绪说给带锁的日记本。  相似文献   

18.
李栋 《天风》2001,(3):10-12
几位“法轮功”痴迷者在天安门广场的“自焚”事件,除了让我们感到震惊以外,就是对受到“法轮功”邪教戕害的生命感到痛惜。好端端的生命,瞬息之间就成了涂炭;本可以有的光明的前景,顷刻之间变得一片黑暗;正值花季年华的青春,就此永远告别了灿烂,在哀其不幸的同时,我们更加痛恨“法轮功”邪教对人们肉体和心灵的残害。  相似文献   

19.
<正>河口镇明清时期的会馆,已完成了它们的历史使命,随着旅居河口镇的商人们隐去,或成为寻常百姓家,或踪迹全无,或仅留一处高大门楼,兀自矗立在"九弄十三街"的某个地方。只有那些曾享用过他们香火与供奉的神灵,仍然在默默护佑着那些心存虔信与善念的人们。  相似文献   

20.
事隔多年,我依旧忘不了当时的那一幕。那是上中学时的一堂自习课。由于接连几天的高温,同学们烦闷得要命,加之老师不在教室,课堂便显得自由散漫。有三五成堆聚在一起闲聊的,有津津有味看武侠小说的,有偷偷对镜挤青春美丽痘的,也有“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我觉得无聊极了,恰巧看到同桌的桌屉里放着一串钥匙,上面还缀着一个“一箭穿心”的小饰品,心想玩个小儿科游戏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