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音》1991,(3)
我是一个佛教信徒,对中国佛教的未来甚为担忧,不过这也是一个佛教徒的本分,佛教兴亡,教徒有责,每个佛教徒都来关心佛教的前途,这样何愁佛法不兴。在此我提一些建议和看法,以洪弘法时参考。一、我们对一些寺院进行修复是很有必要的,不过有的寺院大兴土木、进行扩建;有的寺院请了价格昂贵的玉佛,我看是不必要的。我认为寺院建筑力求实用,也就是说  相似文献   

2.
方广 《法音》1995,(12)
《藏外佛教文献》出版前语方广《藏外佛教文献》第一辑出版在即,朋友们要我写几个字谈谈筹办经过与感想,真是酸甜苦辣,感慨系之。一我是由专攻印度佛教转入专攻佛教文献学的。所以当我进入佛教文献学这一领域后,第一个感觉就是中华民族真可谓是一个具有高度文明自觉的...  相似文献   

3.
正显然,生态或环境主义意识是当下佛教的一部分,有人认为它越来越成为未来佛教的一部分。不过,我并不认为这是过去佛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我会欣然接受对此观点的批评指正,但在此必须承认在前现代佛教中几乎没有发现明确、理性且热切地阐述对自然环境的关注以及对自然内在价值的认识,也没有意识到自然环境受  相似文献   

4.
方广铝 《法音》2004,(1):7-11
人们常说,中国是佛教的第二故乡。我以为,这句话有四重含义。首先,佛教在印度产生后,历史上曾出现部派佛教(小乘)、大乘佛教、密教等三大派系。但后来,佛教在印度衰亡,三大派系都不复存在。而在中国,却保留了承袭印度部派佛教而来的云南南传上座部佛教、承袭印度大乘佛教而来的  相似文献   

5.
池田:金庸先生信奉佛教,且对佛学甚有造诣,先生皈依佛教,是缘于什么呢?金庸:我皈依佛教,并非由于接受了哪一位佛教高僧或居士的教导,纯粹是一种神秘经验,是非常痛苦和艰难的过程。池田:请往下说。金庸:1976年10月,我19岁的长子传侠突然在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自杀丧命,这对我真如晴天霹雳,我伤心得几乎自己也想跟着自杀。当时  相似文献   

6.
程恭让 《法音》2023,(3):59-64
<正>2月13日,我们在大觉寺参加星云大师最后的祭典。心中非常清楚:我们不得不接受大师的离世。同时我们心中也十分清楚:星云大师的离世事实上是一个时代的终结。从佛教思想与历史的角度言,星云大师所推动的人间佛教,毫无疑问是从汉传佛教、中华佛教开创出来的一个具有中国特色及世界意义的现代佛教文化典范。后星云时代的佛教文化将会是怎样,它将是好是坏?一些朋友、读者、好友,这一星期不断向我提出这一问题。作为一个佛教思想的研究者,我时刻提醒自己谨守学者的本分,不要对未来的历史作出任何大而化之的情绪性判断。不过,作为一个佛学研究者,我觉得可以负责任地说出我的一点理解:星云大师的离世,对佛光山及其人间佛教的影响应该不大,但是对于这个世界的佛教的影响可能会非常之大!  相似文献   

7.
读者来信     
绍良大居士:您好: 我是一个佛教青年信徒,对中国佛教的未来甚为担忧,不过这也是一个佛教信徒的的本分。佛教兴亡,教徒有责,每个佛教徒都来关心佛教的前途,这样何愁佛法不兴。第六届全国佛教代表会议准备在今年召开,我想提出几个建议,供讨论参考。我认为今后佛教工作除了强调提高僧尼素质以外,还要提高占教徒总人数大多数的在家教徒的素质。我们现在在家教徒的佛学水平很差,有的连基本常识都不懂;有的缺乏正信;有的因缺乏佛教理论的指导,而盲目修持,走了很多  相似文献   

8.
<正>佛教是已经被中国化的宗教文化,这似乎是一个公认的事情。但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什么是中国化?佛教怎么中国化了?为什么说佛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中国化经验?过去,佛教学界讨论这个问题,常常会说,佛教中国化,是被儒化或者被道化。我认为这个说法并不是很确切。佛教传入中国以后,确实跟儒、道发生了许许多多的交涉,中间冲突的东西很多,冲突的时间也很  相似文献   

9.
尊敬的赵朴初会长是当代中国佛教的杰出领导人,是我国佛教四众弟子爱国爱教的楷模,是我国三大语系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带路人、深受全国各民族佛教界人士的拥护和爱戴。赵朴初会长示寂,我和大家一样悲痛万分。在悼念赵朴初会长的过程中,我以极为尊敬的心情缅怀赵朴初会长的卓越功绩,重温赵朴初会长的谆谆教导,学习赵朴初会长的崇高精神,受到了深刻的教育。痛悼大德示寂,牢记会长教导,注重人间佛教,报效伟大祖国──这四句话可以表达我的心意。 赵朴初会长积极倡导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思想,并且指出这是事关中国佛…  相似文献   

10.
1956年 ,我幸运地考取了北京大学哲学系。在学期间 ,我对中外哲学史发生了强烈的兴趣 ,根据我自身的条件 ,确定以中国哲学史为专攻重点。这时 ,我也到历史系选修课程 ,还自学了中国文学史等课程。从北大毕业 ,来到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史教研室工作。这是我人生旅途上的又一个转折点。我选择了魏晋南北朝隋唐时代的哲学作为重点研究的对象 ,把中国哲学和中国佛教作为自己的专业研究方向 ,成为我学术活动的基本内容。我之所以选择佛教而又矢志不移 ,主要考虑了以下几点 :一、从佛教的内容来看 ,佛教是人类历史上最庞大的唯心主义思…  相似文献   

11.
《法音》2014,(10)
正尊敬的大会主席,诸位大德高僧,各位嘉宾:我非常荣幸能够参与这次盛会,内心无比欣喜,因为在这特殊的一刻,我们从世界各地汇聚到这殊胜的宝地,讨论佛教徒如何为他们身处的社会谋福祉,为和谐作出更多贡献。这次大会的主题是:"佛教与公益慈善"。以我个人的愚见,在很多受佛教影响的国家史上,杰出的佛教人物是社会的瑰宝。这些人物在他们所服务的各个社会层面作出巨大贡献:作为文化使者、革新的先驱、和平的推动者。在早期佛教传播  相似文献   

12.
佛教艺术的魅力民族感情的吸引──八度赴藏写生观感爱新觉罗.赵凤琴藏语系佛教,博大精深,是我国佛教三大语系(汉语系、巴利语系)之一;藏传佛教艺术,丰富多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这个酷爱佛教艺术的青年来说,西藏这座佛教文化艺术宝库,无疑具...  相似文献   

13.
正本次论坛是中、加、美三国佛教界和佛教学术界第二次聚会交流的论坛,这对三国佛教及学术交流无疑是一件足以载入史册的盛事。本次论坛再次开启了中、加、美三国佛教界同心同德、同愿同行、共同发展的序幕,必将对三国佛教特别是北美汉传佛教的传播和发展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我高兴地看到中、加、美三国佛教界和佛教学术界能再一次交流合作,共享共荣,携手弘扬佛陀伟大的智慧,传播优秀的佛教文化,意义深远,前景光明。当然,这也是我们全球佛教徒的共同目标和愿望。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集中精力对宋代儒士关于佛教的认知、理解和评价方面的文献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搜集、整理和研究。经过对文献的反复阅读和深入研究,感觉到儒士佛教观是一个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课题。我也希望我的这份心得能与学界同仁分享,并希望得到高明的指教,故权将我的一些想法略陈于此。一、选题上的开创性所谓儒士佛教观,是指儒士对佛教的认知、理解和评价。具体而言,是指儒士对佛教常识的认知、佛教教义的理解和佛教功用的评价。在以往的佛教与儒学关系研究中,主要涉及这样两个方面:第一,以高僧为中心的佛教与儒学关系的研究。就是研究高僧对…  相似文献   

15.
桑吉旺珠 《法音》2006,(5):26-27
对于受邀参加聚集了世界各地佛教尊贵领导人的首届世界佛教论坛,我深感荣幸。首先,我想向论坛组织者表达我深挚的感谢,感谢他们为举办这次世界佛教盛事所做的所有努力。相聚在杭州和舟山这两个美丽的城市,是相互了解学习对方不同经验的一个绝佳机会。我希望能向大家学习如何增进佛教徒的团结与合作,以及不同的佛教传统如何在今天的挑战面前进行合作。我想起了佛陀说过的话:“僧伽和合,快乐吉祥。”我们已经证实了佛陀这句话中的真理,因为我们——属于不同国家和不同佛教传统的佛教徒,今天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在这里团结、聚集在一起。不同传统…  相似文献   

16.
陈星桥 《法音》2000,(5):11-13
中国佛教协会在历史悠久的南普陀寺和近代著名的佛教学府闽南佛学院举办“佛教在二十一世纪的使命”这样一个演讲会,很有意义。我能参与这一盛会,深感荣幸。 当前我们正跨入21世纪。这将是一个以和平与发展为主流的世纪,是一个各种宗教由对立走向对话、多元文化相互交融、并驾齐趋的世纪。而佛教一向崇尚和平,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作为三大世界性宗教之一,佛教在这一世纪,无疑负有许多神圣的使命。其中一个重大的使命、也是我们完成其它使命的重要前提,就是要大力发展佛教教育。 佛教教育分为广义与狭义两种。就广…  相似文献   

17.
《法音》2002,(10):29-29
法轮功邪教盗我佛教“法轮”以为其名号,窃我佛祖诞辰以作李洪志“生日”,篡我佛教术语名相以充其邪说,诬我佛教而自称“最高佛法”,恶紫夺朱,欺骗、蒙蔽了无数的海内外民众,祸国、祸教、祸民,其罪业、其危害罄竹难书,一时世人因谈“法轮”而色变,佛子因言“佛法”而蒙羞。这真是佛教亘古未有的大耻辱,天地不容之大邪恶。  相似文献   

18.
今天,掀开了斯里兰卡历史上光辉的一页,斯里兰卡国际佛教大学正式成立了!这是世界上第一所国际性的佛教大学。这所大学将对发扬佛教、宏传佛法发挥巨大作用。很久以来,斯里兰卡僧俗各界就有成立这样一所大学的呼声。为了满足这一社会需要,J·R·迦耶瓦尔达纳总统和R·普瑞玛达萨总理请我负责这个大学的筹建工作,我欣然同意,立即从国外赶回,分别征询了三派大德长老的意见,又请了三十七位大长老到  相似文献   

19.
卷首语     
《佛教文化》改版了!从第81期改起,从狗年之初改起。《佛教文化》从创刊至今已经十多年了,十多年来都是学者在编;从这一期开始,改由教内人自己编了。这其中会有什么不同吗?我想,或许是有的。佛教文化是由“佛教”和“文化”组合而成,“文化”可以没有“佛性”,但“佛教”一定具有“文化性”。这是从佛教诞生之日便注定了的,只是当时人没有从文化层面去关注这一特性。随着佛教的  相似文献   

20.
我与佛教音乐有缘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回顾从1960年起的四十年来,我从事收集民间音乐〈包括佛教音乐〉的前前后后,真是令人欣慰、也心酸。俗话说:“有缘千里来相会”。60年代初,中央文化部提出要以收集民间音乐,70年代初,中央文化部提出要收集民间音乐,70年代末,国家要出版十大集成,其中包括《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集成》,有幸这两次任务,在新乡市都落在了我的肩上,说起来,这是由于领导对我的信任和重用。有关佛教音乐的收集,第一次通过摸底调查,并在北站区文化部门的协助下,找到了该区东张门大队的佛教音乐组,他们在六十年前曾师承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