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单信 《天风》2008,(21):44-45
甲:2008年,不寻常的一年!乙:12月25日,不寻常的一天!甲:圣诞节,普天同庆的节日。乙:平安夜,万众静候的夜晚。甲:各大饭店推出"圣诞大菜",大伙吃了起来!  相似文献   

2.
(1)张或者是文豪,或者是音乐家;(2)张是文豪;所以(3)张不是音乐家。它的形式:(1)甲或乙;(2)甲;所以(3)不是乙。从前提(1)、(2),能否推论出结论(3)?首先,我们澄清“或”的用法。试看“甲或乙”(1)。当甲、乙一真一假时,(1)真;当甲、乙皆假时,(1)假。到此为止,这是“或”一词的标准用法。谁不依循,准便违反约定俗成,犯了“曲解词义”谬误。可”是,当甲、乙皆真时,(l)是真还是假呢?这时,“或”的使用是不能确定,落入“或”的“混含”地带,而可分成下列三派:肯定派认为(l)真。他们采取包容的…  相似文献   

3.
旅途闲话     
乙:这是一次名符其实的旅途闲话,因为它不仅是人生旅途中的闲话,而且是在一辆车上进行的。对话的两个人只有这样一段因缘,车到了目的地,下车互道“再见!”却不知是否还有再见到的缘……。甲(出租车司机):你在那儿工作?乙:就在这儿,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甲:哟!那你是个高级知识分子!乙:(笑)为什么呢?甲:不是高级知识分子怎么能搞文化工作。乙:这样说也对也不全对,知识和文化并不完全是一回事的。甲:这我就不明白了。乙:现在不少人很重视知识,但不一定重视文化。一般人总认为读书多,知识多就是有文化的人,而没读过…  相似文献   

4.
甲、乙两人赶着去看电影。甲是个长腿,乙是个矮子。乙好不容易才能跟上甲,没有拉下距离。甲发现乙已是气喘吁吁、汗流满面,就赶快打招呼,抱歉地说:“对不起,我走得太快了!”不料乙却风趣地回答甲说:“不,是我走得太快了!”甲很纳闷,没有听懂乙的话是什么意思。一位在场的第三者丙,听了他们的对话不禁哈哈大笑,插上去说:“别客气了,你们二位走得一样快!”——亲爱的读者,你能从逻辑与语言的结合上分析一下,甲、乙两人究竟谁走  相似文献   

5.
旅途闲话     
莫子 《佛教文化》1997,(6):20-21
甲:人生烦恼都因贪、瞑、痴!我想,贪只要认识到无常,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可以克制;痴只要亲近善知识明白事理也可以明白。推独我的烦恼是天生性格所致,没有办法。乙:你有什么烦恼呢?甲:我不贪名利,愿为他人多做功德;也肯努力学习,使自己读书明理,但是瞑心难抑,与人相处不易,实在烦恼啊!乙:你认为你没有贪、痴的毛病吗?甲:不能说没有,但不是主要的。乙:(摇头)不对吧,要知道瞑心的根源还是贪与痴呀!甲:我不同意,你说说理由看。乙:好,你在什么情况下会起瞑心呢?甲:随时随地都会。乙:(笑)为什么事呢?甲:现在…  相似文献   

6.
旅途闲话     
莫子 《佛教文化》1997,(2):10-11
甲:今天我想谈的话题来自上一期贵刊的一封读者来信,那题目是《佛教啊,你的“界面”在哪里?》谈话之前我先提一个问题,“界面”是什么意思?乙:(笑)这道名词解释题可不太好回答。不过,上期的《主持寄语》已经说了,“界面”来自于流行的电脑语言。那么在这里作何解呢?我试着答一下吧!“界面”是从英语的interface翻译过来的。inter表示在一起,交互之意,face即面。在电脑中有“用户界面”,“字符中端界面”等…。“用户界面”(userinterface)是很直接的,可用“所见即所得”来说明。而有些“字符中端界面”则不能达到这样的…  相似文献   

7.
座位     
邓声镭 《天风》2001,(7):17
礼拜天,来参加崇拜的弟兄姊妹,早早就来到了教堂。时间还早,甲姊妹把书包交给邻座,出去一下。进来乙姊妹刚刚落座,邻座几位姊妹不让她坐在那里:“有人坐。”“不是空位吗?”“你怎么不讲理,她会回来。”“我怎么不讲理?”这时甲姊妹回来:“这是我坐的。”乙姊妹气愤愤喃喃地找别处座位去了。  相似文献   

8.
理诤 《佛教文化》1997,(1):32-33
一、时逢除夕,三个和尚与几位居士小坐闲谈。居士甲说:“学佛数年,颇有心得,但不知如何能达尽善……。”二、居士乙插言:[生于婆婆世界欲求尽善万不可能,但作一好人足矣!].三、甲:“何谓好人?”乙不能答转而求教于三个和尚。四、胖和尚笑道:“还请小师弟说一故事,士。何?”小和尚说:“古有一婆罗门名叫种德,自恃出身高贵,才貌俱优,傲视众人。”五、佛陀前去拜访,问种德说:“如何方可称谓标准婆罗]刁?”种德道:“血统纯正,学识丰富,五官端正,严守戒律,智慧通达。”也不丰合田就不符标准吗?*错,只是血统并不纯正…  相似文献   

9.
甲:读了上一期的旅途闲话,也引出了我的一些问题。我觉得我的问题比较难解决,不是一下说得清的,请你耐心听我说。乙:我一定认真听。不过,如果问题比较复杂我也不一定回答得了。甲:这些问题我是逐渐出现的,我得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说。乙:好的。甲:你知道我学佛已经多年,这几年来一直在弘扬佛法。我自己认为我对佛是真诚信仰的。比起那些不理解佛的教义当居士的人与佛更亲近。我追求的是智慧,没有必要执著于形式,所以我没有想到过皈依的事,可是日子久了,问题渐渐来了。乙:是什么问题呢?甲:常有人问我:“你信佛吗?”我回答:…  相似文献   

10.
恩惠 《天风》2011,(11):I0001-I0001
“及至时候满足,神就差遣他的儿子,为女子所生……”(加4:4—5)即将来临的圣诞节常被称为普天同庆的日子,可是有谁知道,当年基督降生的时机,是上帝特别安排的。圣经用“及至时候满足”这一句话来表达,那是为了满足什么样的时候呢?  相似文献   

11.
旅途闲话     
甲:有人告诉我香港好几位著名影星、歌星都是居士,这是真的吗?乙:(点头)据我知道是的,这有什么问题呢?甲:(摇头)我不大想得通。乙:你为什么觉得影星、歌星不可能是居士呢?甲:我觉得居士对生活的要求不应该很高,更不会过多地注意外貌的打扮。居士是很严肃的,不应该太活泼,而演艺圈的人总离不开生活中对外貌虚名的追求,这不矛盾吗?乙:居土在人间生活,他们追求佛教的真谛,这并不妨碍他们在生活中有所追求。甲:追求真谛就应该超凡脱俗。佛教讲空,追求时髦,置身于娱乐圈中怎么能看破红尘?乙:释迎佛祖创立佛教是为度众…  相似文献   

12.
旅途三人行     
君冈 《佛教文化》2011,(5):120-121
甲:二位……? 乙、丙:我们是《佛教文化》的读者,对《旅途三人行》很有兴趣,特来拜访。 甲:欢迎,欢迎。  相似文献   

13.
乙:我们分、,完“中庸之道”之后,回头再去讨论阿人”做媒”的问题。丙:阿婆是“?道者”,认为“中庸是最适中的”,观.她又否定‘“中间人”,这样不是自相矛尼/自打嘴巴吗?乙:不会的3壬。果解作“中间”碰壁的话,她马上“转I二”而解作“适中”便可以了。甲:但是,胎地里把“中间”改为“适中”,是“偷换概念”‘“偷天换日”的手法。况且,说句空洞无物的话有什么用呢?乙:有“瞒天过海”的特别用途!甲:利用文字魔术做成的障眼法,的确可以骗过很多人。乙:很多“中道者”自己也不意识到“空无内容”而自/。;欺人。自…  相似文献   

14.
旅途闲话     
甲:以上两期和你对话的都是挺有知识的人,他们想得很多,顾虑也很多。我是一个没上过多少学的人,以前从来没有多少想法,现在看看、听听,反到是有点糊涂了。我想提些问题,又怕你觉得太幼稚……乙:不会的,在佛面前我们都是有惑、有烦恼的人,惑与烦恼是没有高低之分的。甲:那我就放心了。乙:我想先问您一下,您说以前没有多少想法,那时对信佛也没有想法吗?甲:有的,不过很简单。我觉得佛慈悲,能包容我的各种对错。我做善事他会保佑我,给我添福;我做错事他会让我在报应中知错。信了佛我就知道怎么做人了。乙:怎么做呢?甲:不…  相似文献   

15.
今年的全国高考作文题目之三是:铭记与忘记。说是甲、乙两个好朋友吵架,乙打了甲一拳,甲在沙地上写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拳”。又一次外出时,甲不小心掉进河里,乙把他救了上来,甲在石头上刻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乙问甲为什么要这样记录?甲说:“写在沙地上,是希望大风帮助我忘记;刻在石头上,是希望刻痕帮助我铭记。”看了材料与作文题目。我不禁浮想联翩。  相似文献   

16.
悔改     
去年欢庆圣诞节演出的节目,其中有一弟兄根据真人真事说了段山东快书。随后有一个姊妹上台忏悔地唱:“我跪在主的面前,低下头来仔细思念,当我正在犯罪作恶面向地狱,主啊你来把我救赎。……”使在  相似文献   

17.
老师在黑板写个“或”字,问:你们懂得它吗?全班都投以疑惑的眼光。一学生自言自语:简单的小学生问题,却用来问大学生!师:你懂得它吗?生不置可否。师:人们都轻视它,但每天都用上它。虽然不少时候用对了,但不时仍会产生误解。我们稍作分析,以后一辈子可省却许多麻烦。设甲、乙两句,如果甲真、乙假,那么,“甲或乙”是真呢?还是假呢?生:我从没上过逻辑课或读过这类书!师:也应该懂得啊!你刚好用上“或”呢!你有小弟弟吗。生:有。师:你曾否对他说过:明天我送你一支笔或一本书。生;当然有。师;那正好又是“甲或乙”。当…  相似文献   

18.
旅途闲话     
莫子 《佛教文化》1997,(3):22-23
甲:今天的谈话除我之外还有另一位朋友(指丙)行吗?乙:行啊!一块谈嘛!甲:我俩的看法可是有矛盾的,看你怎么说了。乙:(笑)有啥说啥呗。甲:好!我们的话题来自贵刊谢慈悲先生的《客行悲故乡》,我为他描述的那种情景、担忧、悲哀,可是地(指丙)却认为这是必然的发展!丙:本来嘛5物质文明总是要发展的,难道我们能永远厮守在山野之中么?山川早晚要被高楼大厦代替的。谢慈悲先生自己不是也到了北京么?他还有外婆家的回忆怀念。他的孩子是说什么也不会愿意回到他父亲所怀念的故乡去生活的甲:难道物质文明的代价就是青山绿水变…  相似文献   

19.
为失败而笑     
有一个笑话,甲问乙:“为什么这么愁眉苦脸?”乙说:“我的朋友被火车轧死了。”甲说:“难怪。你一定很痛苦。”乙说:“我当然很痛苦了啊,他穿的是我的西装。”这个笑话有它深刻的一面,那就是,这个乙倒是个实际的人。他虽然无情却很实际。碰到意外,他先检查实际的损失,就是极端小市民的境界。我们再来看看孔夫子。  相似文献   

20.
旅途三人行     
《佛教文化》2011,(3):125-126
甲:二位好!怎么了?好像很不高兴嘛!乙:不是高兴不高兴的事,是想不通。丙:是的,我不明白现在的人心怎么变得那么坏,出现的一些事简直匪夷所思。甲:那么严重啊?什么事?乙:别的不说了,就讲几个生活中的问题吧,喝奶有三聚氰胺、吃菜有蔬菜污染、吃蛋有苏丹红、吃食油有地沟油、吃馒头还要防染色、吃肉要防瘦肉精……,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