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阎树梁 《天风》2011,(11):46-47
今天教会中,似乎刮起了一股“敬拜赞美”风,各个教会争先恐后地在崇拜或团契中增加“敬拜赞美”元素,仿佛没有“敬拜赞美”的教会就是没有属灵生命的教会一样,但现实情况却令人颇为忧心:虽然都是“敬拜赞美”,唱的歌曲也基本一样,但不同的教会,得到的效果却不一样:有的教会通过“敬拜赞美”吸引了更多的信徒,而有的教会则因为“敬拜赞美”流失了信徒。即使同一间教会的信徒反响也不一样:年轻的信徒非常喜欢,而老年信徒则眉头紧锁。更有甚者,有的信徒在形容他们的敬拜赞美时说:“眼睛开着是教堂,闭上眼睛简直像歌厅。”  相似文献   

2.
"敬拜赞美"是近些年来各地教会较普遍采用的聚会形式,较之于传统的礼拜模式,敬拜赞美以其形式活泼、音乐节奏感强等特点而受到一些中青年信徒的青睐。虽然敬拜赞美在气氛等方面比传统礼拜略胜一筹,但也有其神学上过于自我、敬拜主体模糊等不足,需要反思鉴别并提升品质。本期约请几位教牧来分享这方面的感受与看见。  相似文献   

3.
《天风》2015,(9)
<正>美好的敬拜赞美,源于敬拜队与神的亲密关系和正确的侍奉心态,也是美好的团队沟通配合、殷勤的技能操练以及和谐美妙之音响产生的结果。"敬拜赞美"在此定义为由主领(主唱)、和声(助唱)、乐队乐手所组成的以演唱流行曲风为主的现代赞美诗的音乐敬拜形式。现今,国内各教堂不乏这样的敬拜形式,参加此类敬拜队  相似文献   

4.
朱贵金 《天风》2018,(6):33-34
如何选择崇拜中的音乐,是当今教会牧者与圣乐侍奉者必须面对的问题。当今教会中充斥着各种形式的音乐,有敬拜赞美诗歌,有传统圣诗,有以传福音为主的布道诗歌,有新世纪风格的诗歌,也有以民间小调为主的灵歌等,使牧者及圣乐工作者无所适从,眼花缭乱。这些诗歌在丰富教会音乐的同时,也带来了教会音乐牧养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5.
薛静 《天风》2018,(2):22-23
现代的敬拜赞美始于19世纪美国的福音大奋兴,它直接受到美国黑人文化的影响,更注重个人灵性的释放;而这种敬拜赞美形式一经传播,就以雷霆之势席卷全球,甚至在接下来的一个多世纪中,深深影响了当今教会的圣乐事工,对传统的敬拜形式产生不小的冲击,引发不少思考。  相似文献   

6.
刘行 《天风》2013,(9):38-39
“你们要赞美耶和华,在他的圣所赞美他,在他显能力的穹苍赞美他……要用角声赞美他,鼓瑟、弹琴赞美他……”(参诗100:1—6)在福建省南平市,这个小小的山城,有一群爱好音乐的年轻人,大部分是大学生,组成了敬拜赞美团队,吹响了“城市号角”。  相似文献   

7.
郑慧 《天风》2005,(3):38-40
近十年来,"敬拜赞美"开始在中国一些教会盛行,最初是在青年聚会或教会一些节庆的联欢活动上出现,而后有些教会在主日崇拜也采用。在教会传统中,崇拜基本上是庄重、肃穆的气氛,而"敬拜赞美"的热闹、喜庆可以说是对崇拜的冲击,这不是今日中国教会崇拜礼仪的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本文无意探讨个人喜好的赞美方式,而是要思考在教堂这个特定的神圣空  相似文献   

8.
林德桦 《天风》2011,(10):38-40
近年来,很多教会对于崇拜中不同的敬拜方式的讨论,大都纠结于“传统”和“现代”之争。或者说,是对在崇拜中“传统音乐”和“现代音乐”的使用之争。  相似文献   

9.
《天风》2011,(9):34-34
山东省菏泽市青年团契于2011年7月23日下午,在单县基督教堂举行了主题为“神是爱——我们爱让世界不一样”的青年赞美会,20多位青年弟兄姊妹组成赞美敬拜团契。在充满爱、喜乐和颂赞的音乐伴奏声中,全体会众彼此联系在基督耶稣的爱里,让人忘记了夏日的酷热,被带入充满爱与喜乐的赞美敬拜中。菏泽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田素良牧师催人泪下的生命见证将赞美会带入高潮。600多位教会负责人、同工和青年基督徒参加了此次青年赞美会。  相似文献   

10.
吴梓明 《天风》2013,8(8):40-41
我个人是相信胎教的,当我的孩子还在母胎的时候,我的太太就喜欢听音乐,尤其是圣诗。那时候,我们经常在家中播放一些圣诗或柔和的音乐,因为我们希望胎儿可以在一个有音乐感和圣乐气氛的环境中成长。当我们来到圣殿敬拜的时候,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份特别的宁静,并且透过崇拜经历上帝的临在;我们希望胎儿也同样可以在教堂内充满宁静、崇拜的气氛下成长。  相似文献   

11.
《天风》2020,(11)
正崇拜是个人以情感在圣灵引导中按真理敬拜上帝神圣崇拜,是神向人发出邀请、与人相会;是人向神做出回应,在他面前俯伏敬拜、祈祷赞美。崇拜上主,是在圣灵的引导与圣道的启示中进行,最终使神的名得荣耀,使神的子民受益。现实中的崇拜礼仪,因着教会传统有别、牧者带领不一而有诸多不同,有的过于严肃沉重,失去敬拜的热情与活力;有的过于松散随意,失去敬拜的神圣与庄重。  相似文献   

12.
《天风》2009,(10):F0004-F0004
洪启元是华人基督教界知名的敬拜主领及创作人,也是著名“赞美之泉”音乐事工的创始人之一。他所写出并已经发行的两百多首创作,已广为华人教会所使用,有许多是我们已耳熟能详的,如《让赞美飞扬》、《爱我愿意》、《耶和华祝福满满》等。  相似文献   

13.
徐牧 《天风》1994,(8):35-36
圣诗是教会圣工中不可缺少的,她是圣殿中赞美的声环。凡属重大的圣礼、节日、礼拜及平素的聚会,都要赞美属灵的恩典,都要赞美阿爸父神,因此不论城市乡村大小教堂,有条件的,都可建立圣诗班。  相似文献   

14.
马家雄  陶光琴 《天风》1996,(12):38-38
1995年《天风》第10期发表了“圣诗之乡”一文,热情地赞扬了我们苗族教会“用圣诗统帅生活”的典型事迹,我们作为酷爱圣诗的青年信徒,从中分享了很大的快慰。文章发表后,引起一定的反响。不少外地教会向我们来信来函,购买我们的录音磁带,也有不远千里来我处参观圣诗表演的。当年《天风》第12期还发表了上海潦水同道的文章,在热情赞扬我们这一“  相似文献   

15.
戴娜 《天风》2010,(10):39-40
<正>基督徒礼拜或聚会时总要齐唱圣诗,到底会众唱诗的价值何在?本文对此作一些探讨。一、表达敬拜的虔诚敬拜是人们对神爱的回应,而音乐是人们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圣经中常有这样的事例,就是当人们难以用言语表达自己丰富情感时,往往以音乐和歌唱来表达。当年撒迦利亚哑巴重开  相似文献   

16.
吴耶乐 《天风》2005,(6):18-19
“万王之王,万主之主,唯有你配得敬拜和赞美……”2005年5月5日9点30分,在熟悉的赞美歌声伴随下,杭州基督教会崇一堂新堂落成典礼暨《爱的人生》首发式正式拉开序幕,丁光训主教,中国基督教两会咨询委员会主任韩文藻同工,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季剑虹长老,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  相似文献   

17.
毛颂赞 《天风》2018,(9):39-40
"基督教是歌唱的宗教"一、基督教是歌唱的宗教敬拜,是上帝与他子民的相遇。敬拜,是一种交流,上帝向我们说话,我们向上帝回应。敬拜是从人对上帝尊贵、大能、荣耀的叹服和谦恭的态度中产生出来的。敬拜包含了赞美,赞美里有敬拜。赞美是爱上帝的表现,是信徒的本分,是生命的流露,是信心的记号,是被上帝召聚的会众在上帝面前最具体的认信。音乐是上界的语言,是创造主赐给人类的宝贵礼物。音乐的使命就是侍奉上帝。音乐和敬拜常是连在一起的,从旧约时代一直到今天,在敬拜中诗班和会众常用诗歌来回应上帝的恩典,歌唱上帝的荣耀.  相似文献   

18.
吴志福 《天风》2018,(9):52-53
有个聚会点为了吸引年轻人,采用了现代的赞美方式。每次主日礼拜时总是鼓声震天,导致有些信徒难以安静地祈祷、敬拜。这个聚会点的敬拜方式引起了巨大争议,有些信徒认为这样的方式难以让人静下心来敬拜主,对于生命成长毫无益处,希望教会能够恢复传统的礼拜仪式。  相似文献   

19.
“自然”是理解与阐释程颢仁学的重要观念。程颢仁学的理论基础是“生之谓性”与“天理自然”。性与天理皆为自然之存在,程颢以性之自然与天理之自然阐发仁之自然,将仁视为合人道与天道为一的自然本体,同时也将“识仁”作为体仁的自然工夫。基于自然的视域,程颢的仁学展开为二重面向:一是“明觉”,即通过仁心的自然呈现来沟通物我,实现生命的贯通和一体之境;二是“生生”,即通过仁体的自然流行以创生万物,实现天地生生之德。以“明觉”与“生生”为导向,仁的自然品格得到了具体的展现,而万物一体的价值取向亦因此得到确立。  相似文献   

20.
《天风》2015,(6)
<正>5月的杭州市基督教崇一堂,花团锦簇,焕然一新,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气氛。5月1日晚至3日晚,崇一堂举行以"活出使命,多走一里"为主题的献堂十周年感恩庆典暨感恩培灵聚会。广大弟兄姊妹怀着激动和感恩的心,齐聚教堂,一起用敬拜赞美,感谢上帝十年来对崇一堂的带领;用圣乐歌唱,赞美伟大的神在崇一堂的奇妙作为。5月2日上午8点30分,崇一堂举行献堂十周年感恩礼拜。"你们要赞美耶和华!在神的圣所赞美他,在他显能力的穹苍赞美他。"崇一堂圣歌团、敬拜团齐声合唱《诗篇》150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