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琵琶,藏语称之为扎年琴,是藏族地区普遍流传的一种弹拨乐器。"扎"即音,"年"为悦耳。"扎年"原意为悦耳动听的声音,或悦耳的乐器。由于藏区不同的方言,也有记成"扎木念"、"扎木聂"的。有些地方也称为"拜翁"、"拜帛"、"归布"等。因张有六弦,汉语又称为"六弦琴",早期文献中称为"琵琶"。  相似文献   

2.
刘宗周将《大学》八目之一的"诚意"中的"意"解释为一种深微的道德意向,即心的道德主宰,而不是已发的善恶意念。以此为基础,他对阳明的"四句教"进行了系统的批评,并提出了自己的新"四句教"。通过对阳明四句教的批评,刘宗周一方面对阳明四句教潜在的矛盾及可能的流弊进行了揭示,另一方面通过对《大学》前四目的重新解释,将知纳入到意中,力图以此解决阳明后学知而不行、知行分离的流弊。  相似文献   

3.
社会学泰斗费孝通先生在《生育制度》一书中说:刺猬与刺猬如果分得太远,就觉得冷;挤得太近了,又感到扎得慌。其实婚姻之道也是如此。过去人们只强调婚姆中“同”的方面,而完全忽视婚姻中“异”的方面。实际上,婚姻关系中的“同”并不是绝对的,夫妻如果能在大的方面“同”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因此,“求大同,存小异”才是婚姻之道。“心心相印”只是美好的祝愿,夫妻之间绝不可能100%的两心相谐。小两口在相吻时说的情话或山盟海誓,大多数是一些“中听而不中用”的“绣花枕头”,它们可以满足对方的心理需求,而要作为婚  相似文献   

4.
风定落花深     
正偶然读到李清照的词:"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不免心里涌起说不出缘由的细微感动。感动什么?我问自己,是风的无情?还是落花满径的伤怀?是帘外红堆雪的景致诱人?进而推衍开来,感伤春的离去?我摇头,随后,我又点头,心绪徘徊于心底最柔软的部分,我要出去走走,问问风,亲吻落花,再呼唤春的使者。信步郊野,沉寂的心,一下  相似文献   

5.
在苏格兰启蒙思想当中,存在着对现代社会的双重想象:这既是一个商业社会,也是一个文明社会。一个"文明和商业的社会"不是商业关系的简单扩展,维持这一社会的伦理也不仅仅是正义,现代人之间并不是冷漠的,相反,他们彼此之间更为人道或更具同情之心。苏格兰人一方面肯定并强调了商业对文明的巨大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仍然呈现了"文明社会"与"商业社会"之间的差异和张力:文明乃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非单纯商业繁荣的产物;而且商业社会存在着一些背离文明的倾向,如商业社会的劳动分工导致劳动者的野蛮化,商业精神也可能渗透并侵蚀其他社会关系。借助"文明"概念,苏格兰人得以在接受或拥抱商业社会的同时,获得一种对商业社会进行自我审视和自我批判的视野。  相似文献   

6.
紧缩句蠡测     
关于紧缩句,语法学界众说纷云,这给语法教学带来一定困难。有人主张紧缩句是单句;有人认为是复句;有人认为既不是单句,又不是复句,而是一种特殊句型;有人认为紧缩句中既有紧缩的单句,也有紧缩的复句。我们认为要统一对紧缩句的认识,有几点必须首先统一看法。其一,对句子要坚持二分法,即句子分单句和复句。不要在单复句之外给紧缩句另立一个门户。其二,紧缩句只能属于单句或复句,不能“骑墙”,也就是说,不能既是单句,又是复句。  相似文献   

7.
说话人人都会,可要说好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说话不仅仅是表达人的内心,而且也是一门艺术。正如一句俗谚所说:"好话一句三冬暖,恶言一句六月  相似文献   

8.
《天风》2020,(2)
正"合一"这个词听起来就像是美好灵魂的温柔相遇。只不过在此之前,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经历许多的操练,直至我们的心在保持独立的同时,也可以基于上帝的旨意,恰如其分地去感知他人的存在、冷暖、孤独与否,触摸到彼此的柔软。原来合一,我们并不是彼此的中心待人友善是修养,独来独往是性格。我是典型  相似文献   

9.
忙碌在滚滚红尘中,面对一个小小的过失,常常一个淡淡的微笑,一句轻轻的歉语,便会获得包涵与谅解,这是宽容;在人的一生中,常常因一件小事、一句不经意的话,使人不理解或不被信任,但不要苛求他人,以律人之心律已,以恕己之心恕人,这也是宽容,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是寓理于此。  相似文献   

10.
心论与命论是《心是谓中》的两大主题,但以心论为主,命论是心论统摄下的命论。作者强调身心关系、君民关系中"心"对"四相"、"君"对"民"予以统帅、主宰的重要性,可能暗含有五行意识。《心是谓中》既突出心君同构又强调认知功能的心论可能对《荀子》、马王堆帛书《五行》产生了影响,但《心是谓中》的心论并不具备伦理指向,又有强烈的现实政治关怀,因此可能也影响了后世突出君权的黄老道家与法家。《心是谓中》提出每个人都不能把命运完全交给鬼神与天,人也可以操纵自己的死生,这种改变命运的思想倾向与《命训》较为相近,并影响到《荀子》。此文的撰作时代有可能在战国前期到战国中期之间。作为一种没有特定学派倾向的政治思想,《心是谓中》对于促进战国中晚期君权的隆升、对于促进个人身心的解放,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学会宽容     
穿梭于茫茫人海中,面对一个小小的过失,常常一个淡淡的微笑,一句轻轻的歉语,带来包涵谅解,这是宽容;在人的一生中,常常因一件小事、一句不注意的话,使人不理解或不被信任,但不要苛求任何人,以律人之心律己,以恕己之心恕人,  相似文献   

12.
一般来说,祖师提示学人的言句不是像哲学命题或宗教教义那样含有什么意味或者规定、确定什么概念及结论的"实法",而是使学人消除思量分别的一种空荡荡、"没滋味"的随立随扫的"虚言"。尤其在看话禅,这种虚言性的公案及话头,是一边搅乱动摇衲僧的分别、一边又要将衲僧的分别反转为疑情的明眼宗师的手段。换言之,公案与话头就是要把衲子引到"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言亡虑绝)的境界(疑情状态或顿悟见性)。为此,在作家宗师句下,衲僧如果当场不能顿悟,那么应当就其言句起疑情,用其疑情的火焰彻底烧掉一切妄情妄识(思量分别),不应把"虚言"误认作"实法"而进行理性的理解或追求逻辑的解答。  相似文献   

13.
人生三病     
正明代陈继儒的《小窗幽记》是我很喜欢读的一本书,里面的每一句话,都包含着丰富的人生感悟和哲理,深长思之,可以启迪人的心智。比方说"讳贫者死于贫,胜心使之也;讳病者死于病,畏心蔽之也;讳愚者死于愚,痴心覆之也"一句,愈琢磨愈感到其理之深刻。或许,这就是古代经典永久的魅力所在:典雅、  相似文献   

14.
忠斐 《天风》2011,(5):65-65
<正>西方人有句谚语很有意思:"问题的中心,是心的问题!"其实这与箴言中"一生的果效由心发出"一样,都是强调"心"之重要。人有恶行必先因其先有恶念,法律只审判外在行为,难察人心之意念。故社会种种问题,尤其是媒体时常曝光之罪恶问题,皆因人"心的问题"。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色馒头"等事件,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显明,诚信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浩如烟海的联语中,一些用了加、乘运算的数学联,趣味横生。五百罗汉渡江,岸畔波心千佛子;一个美人映月,人间天上两婵娟。此联不仅遣词造句巧妙,而且还有数学运算在内。上联"千"是"五百"的二倍,下联"两"也是"一个"的二倍。特别是"人间天上两婵娟"一句,想象奇特,堪称传世绝句。二万里山河,伊古以来,未闻一朝一统二万里;五十年圣寿,自今以往,尚有九千九百五十年。  相似文献   

16.
王阳明"四句教"围绕善恶问题而展开,其理论前提为"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心体作为无限感通的一体之仁,超越善恶的相待性,此即"无善无恶心之体";心之应物起念处即是意,一体之仁遂有感通与阻隔之别,此即"有善有恶意之动";而一体之仁的感通或阻隔,皆能为良知所自然明觉,此即"知善知恶是良知";行事上磨练之工夫,涤除私欲执着之障蔽,以恢复心体之感通,此即"为善去恶是格物"。可见,"四句教"对于"恶"之问题有着完整而清晰的阐明:心体无恶,表明"恶"为非本体性的存在;意动有恶,表明"恶"具有因缘和合的性质;良知知恶,表明"恶"能为主体所明觉;格物去恶,表明"恶"能为工夫所破除。其间涉及道德本体之确立、伦理责任之承担、自由意志之可能、道德行为之价值等问题。由此,王阳明不但构建起了融本体与工夫为一贯的修证体系,亦构建起了心学之道德形上学。  相似文献   

17.
景健美 《天风》2016,(8):38-39
正1999年,主赐我一颗渴慕圣道的心,开始了我的信仰之旅。我学会了一些赞美诗,印象深刻的有一句:"神的殿荒凉,守望的人在哪里?"当我唱到这句诗时,心里非常感动,内心的祷告是:"主啊,如果教会需要,我愿意做一个守望的人,我愿意做你的工人,而不是一名雇工。"我在金陵协和神学院接受了四年的神学装备,记得毕业晚会上,班里的同学制作了一个PPT,结尾呈现了一幅中国地图,  相似文献   

18.
最美的见证     
正这一生最美的祝福是认识主耶稣,那么这一生最美的见证是什么呢?是喜乐,基督徒每日的喜乐就是为主做的最美的见证。喜乐是神赐给我们的美好应许。不必说"喜乐的心,乃是良药;忧伤的灵,使骨枯干"(箴17:22),也不必说"在你面前有满足的喜乐,在你右手中有永远的福乐"(参诗16:11),单单圣经中包含"喜乐"一词的经文就有126条。在这一句句的经文中,我们看到神期望我们能够依靠他过喜乐的日子,  相似文献   

19.
张圆圆 《现代哲学》2017,(5):135-140
黄宗羲作为王门后学的一名得力干将,同时也是与王夫之、顾炎武齐名的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他集"王门后学"与"明末启蒙思想家"的身份于一身,对明代阳明心学有着特殊的情感和定位,这一定位即"立心学为圣学"。在尊崇与维护阳明心学的基础上,黄宗羲不仅对阳明心学和释老之学做了区分,而且还努力为"王门四句教"辩难,试图从"心即理"的命题出发,划分儒释之界限;也试图通过重新理解"四句教"的涵义、置疑"四句教"的出处,以剔除"四句教"对阳明心学的负面影响。黄宗羲对阳明心学的定位,不仅充分显示出其本人的学术好尚,同时也反映出其作为一名学术史家在一定程度上对明代学术领域中阳明心学、程朱理学和释氏之学的论断和评价。  相似文献   

20.
简单人生     
正人字两笔,一撇为天,一捺为地;人生两步,一步为阳,一步为阴;人世四季,生老病死。人字好写人却难做,心字简单却难懂。做人难,难做人。一句话,很轻,也很重,普通,也很珍贵,很多时候,一句同情理解的话,能给人很大安慰,增添勇气。而一句不合时宜的话,就如一把利剑,刺伤人们脆弱的心灵。"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所以说话也要心中有尺,口中有度。不要图一时痛快、信口开河,要动脑子,敏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