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雷 《天风》2018,(1):18-19
我们要切实关注教会健康成长,本着爱的精神帮助他们逐步提高思想觉悟和灵德素质今天人们常常用'吃饼得饱'一词来形容那些信仰根基肤浅、贪图今世利益和肉体享受的基督徒。一、如何看待信徒'吃饼得饱'现象(一)就初信者而言,'吃饼得饱'现象难以避免很多基督徒在信主之初都曾是吃饼得饱者,不过,随着信主时间的增长和信仰经历的增加,有一部分人的信仰状况逐渐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
丁建岭 《天风》1995,(3):11-11
本期“今日教会”栏发表一组教会举办灵修、培灵、培训等活动的报道,从中可见各地教会致力于办好教会的种种努力。办好教会不仅要解决组织制度问题,更要面对大量信徒做大量具体而实在的工作。一个教会要充满生机,必须注入灵性的活力,而抓住具体带领信徒的教牧同工的灵修尤为重要,盐城等地教会从这一首要问题入手开展教会圣工,值得其他地方教会借鉴。  相似文献   

3.
本期“今日教会”栏发表一组教会举办灵修、培灵、培训等活动的报道,从中可见各地教会致力于办好教会的种种努力。办好教会不仅要解决组织制度问题,更要面对大量信徒做大量具体而实在的工作。一个教会要充满生机,必须注入灵性的活力,而抓住具体带领信徒的教牧同工的灵修尤为重要,盐城等地教会从这一首要问题入手开展教会圣工,值得其他地方教会借鉴。  相似文献   

4.
《天风》1994,(8):25-28
“治好教会大家谈”迄今已连续发表4期,即将告一段落,由于篇幅关系,本期我们再从来稿中摘登一些有一定代表性的观点与大家见面,供参考。 这几期所发表的文章,围绕“民主办教”,就今天教会治理的各方面问题进行了探讨。综合起来看,似可在下列问题上形成共识: 一、民主办教是今天教会治理之路,表现在充分组织信徒参与并监督教会圣工,反对在教会中搞“一雷堂”、“家长制”的做法。 二、发挥地方自治的教会治理方式,包括完善地方教会规章、组织、人事,同时有效地发挥各级两会的监督、指导、服务功能(两会不是教会的太上组织),使教会治理形成两会——教会——信徒群众三者相互协调的有机体。 三、民主治教,但必须彰显神主,即各方面都追求“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谦卑寻求圣灵的引领,而不以人意取代神旨。这就要求教会的治理要从灵性上根本解决问题,把治好教会建立于个人与团体灵性素质的提高之上,使教会的治理能始终保持教会特征,杜绝种种为信徒所反对、为教会性质所不容的做法。 四、治理教会在具体的实施中,应当使教会的各项事工有明确的分工,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分工合作,分层负责,消除“挂职的多,尽职的少”的现象,使教会各方面事工井井有条、蒸蒸日上。 《天风》今年开展的治好教会的讨论受到读者广泛?  相似文献   

5.
詹海烈 《天风》2002,(11):28-29
汕头教会自从80年代初期复堂以来就一直重视查经。随着查经时间的延续,参加查经人数的增加,以及查经后分小组交通分享所显示出的良好效果,我们感觉到教会的整体素质在提高,信徒对真理有进一步的认识,灵性生命得到长进。一、查经栽培的重要性和具体操作教会不但要重视对广大信徒群体的牧养,同时  相似文献   

6.
知识和信仰     
周兴陆 《天风》1996,(1):38-39
感谢神,教堂里英姿勃发的青年朋友越来越多。许多城市教会都是如此情景,令人喜悦。从年轻人身上我们看到教会的前途和希望。对青年信徒的灵性栽培便成为教会工作的重要部分,有许多教堂组织青年团契会等聚会活动。  相似文献   

7.
范成斌 《天风》2014,(10):44-45
每一个传道人在牧养教会的过程中都有一个期盼,那就是每一个信徒都能够在生命的属灵天空中展翅飞翔.然而,期盼中有时却不免留有伤感和遗憾——信徒害怕祷告.这害怕使信徒生命僵化,于是整个生命就一损再损,迷茫、软弱、冷漠、不义、悖逆、放纵……灵性的贫穷如同被强盗洗劫一空,最终成为了魔鬼蹄下被蹂躏的猎物.  相似文献   

8.
江苹 《天风》1994,(1):28-28
《天风》是彰显真理、支持公道,并使信徒灵性得到交流、造就的刊物,我们看到无不拍手称快。我们教会多年来存在着几个问题,尤其使广大信徒伤心、头痛,我们多么希望信徒心中的寒冰能融化。 我们教会在经济上是很困难的,却又是出了名的对外“大手大脚”的教会。成立两会以来,教会房屋开始向外出租,每月房租近300元。可是从始至今租房者并没有向教会交过房租,偷跑者先后已高达八户,房租加电费约有3000余元。  相似文献   

9.
教会是耶稣基督的身体,是充满万有者所充满的,基督的身体是道成肉身,所以教会的使命乃是显明道、传扬道。教会在道上的基础形态,必反映在信徒灵性生命的层面,信徒按照圣经以弗所书4章所分的等次有四类:①在主里面为婴孩的,②像小孩子,③长大成人,④满有基督长  相似文献   

10.
《天风》是彰显真理、支持公道,并使信徒灵性得到交流、造就的刊物,我们看到无不拍手称快。我们教会多年来存在着几个问题,尤其使广大信徒伤心、头痛,我们多么希望信徒心中的寒冰能融化。 我们教会在经济上是很困难的,却又是出了名的对外“大手大脚”的教会。成立两会以来,教会房屋开始向外出租,每月房租近300元。可是从始至今租房者并没有向教会交过房租,偷跑者先后已高达八户,房租加电费约有3000余元。对如此不负责任严重失职的会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教会历史上涌现出一些被信徒拥戴为灵性楷模的杰出人物,他们在教会中的深远影响往往不单是因为其学识渊博,而是因为其灵性经验的丰富和读经亮光的独特,而这却与其灵修功夫有关。他们因为对生于斯长于斯的这块沃土情深意厚,深受中国文化的熏陶、浸润和滋养,他们的神学思考或灵修默想总是散发出厚厚的中国味道。  相似文献   

12.
姚增谊 《天风》2010,(3):26-27
<正>多年来,湖南基督教两会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认识到教会在引领信徒丰富灵性、敬拜上帝的同时,参与社会服务也是加强教会自身建设的重要方面。服务社会、关爱人群是教会与社会增进相互了解,提升教会形象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文革 《天风》2022,(6):31-33
1.引言 一般来说,大多数中国基督教会继承了宗教改革传统,即高举圣经权威,并以上帝之道为信仰的基础.因此,这些教会也自然会把讲道看做是崇拜的中心环节.然而今天有一些信徒受到市场化思维的影响,把教会的讲员当做灵性产品的供给者.他们认为自己到教会花了时间和路费,就应该得到令自己满意的灵性"供应".不然,自己或是慢慢不来这间教会了,或是按自己的灵性需要开始"追星"——只挑选那些符合自己灵性"品位"的牧师所讲的道来听.  相似文献   

14.
吴志福 《天风》2016,(10):18-19
正教会所提供的信息绝对不可能比网络上的更丰富,这就要求教会合理利用现有资源,提供纯正有用的属灵信息。在当前教会里,有这么一群信徒,他们越来越少参加团契、查经班,有的甚至连主日崇拜也很少去了。问其原因,常会听到"教会的讲道太贫乏"、"这种‘大锅饭'的牧养吃不饱"、"现在网上信息那么丰富,在网上听  相似文献   

15.
弥撒(Mass),又称“圣餐”(Eucharist),拉丁语missa的音译,为基督宗教纪念耶稣基督牺牲的宗教仪式。其形式虽从简朴到精致繁复不尽相同,但弥撒的核心内容却都是领受面包和葡萄酒(在新教教堂,则为未发酵的葡萄酒)。一般而言,历史上东西派教会的弥撒皆有其鲜明的特点。西派教会(包括后来的天主教)用拉丁语,圣餐用无酵饼,神父领圣体和圣血,信徒只领圣体;东派教会(包括后来的东正教会)则因地而异,圣餐用语为希腊语、古斯拉夫语或其他民族语言,圣餐用有酵饼,信徒则可同领圣血。“梵二”会议之后,天主教内部推行礼仪改革…  相似文献   

16.
李华 《天风》2014,(2):11-12
"功夫"好的牧师,教会需要,但是教会更需要的是能够进入信徒生活,并真心实意关心他们的行动和能力的牧师。基督教活动场所的合理布局,是我们在新形势下做好教会工作的重要保障。如果缺乏基本的活动场所,或者堂、点布局不合理,就无法真正地团结引导信教,大量信徒流失也就不奇怪了。三、提升教会的牧养能力基督教非常注重讲道,因为"信道是从听道而来"。一个教会是否有凝聚力,能不能吸引人,讲台的牧养能力起着很关键的作用,今天信徒的结构悄然发生了一些变化,信徒思想也越来越活跃。  相似文献   

17.
李华 《天风》2014,(2):11-12
"功夫"好的牧师,教会需要,但是教会更需要的是能够进入信徒生活,并真心实意关心他们的行动和能力的牧师。基督教活动场所的合理布局,是我们在新形势下做好教会工作的重要保障。如果缺乏基本的活动场所,或者堂、点布局不合理,就无法真正地团结引导信教,大量信徒流失也就不奇怪了。三、提升教会的牧养能力基督教非常注重讲道,因为"信道是从听道而来"。一个教会是否有凝聚力,能不能吸引人,讲台的牧养能力起着很关键的作用,今天信徒的结构悄然发生了一些变化,信徒思想也越来越活跃。  相似文献   

18.
单渭祥 《天风》2012,(1):15-17
我们教牧人员在教会中服侍,信徒把我们看得很高,视作“领袖”,尽管自己觉得有点不好意思,因为我们潜意识里总是把“领袖”与“伟大”相联系。但无论如何信徒一定会把你看成他们“灵性上的带领人”或者是一位“走在前面的弟兄”。  相似文献   

19.
洪天凑 《天风》2017,(2):18-19
教会讲台是真理的喂养,探访则是爱心的牧养探访是教会事工中的重要环节,通常由教会指派专人(牧者、义工或信徒骨干)对罹患重病,常年躺卧在床,家庭婚姻遭受挫折,灵性麻木后退甚至有离开教会念头等的主内肢体,结合圣经真理和信仰实际,用劝勉、帮扶、教导等方式,引导他们重新回到神的面前(参彼前3:1 8),  相似文献   

20.
《天风》2020,(9)
正造就一个具有神学上讲得通、信徒能理解的教会观,借着基督将上帝的爱彰显在世间"大国里的小教会"~1是中国基督教访问团于1984年访问澳大利亚教会期间,丁光训主教在澳大利亚教会欢迎会上演讲时提出的观点。"大国"指的是中国,是中国教会所植根的土壤,"道"在这里成为肉身;"小教会"则是说基督徒占中国全国人口的极少数,这意味着中国教会初长成,是弱小的,需要寻求灵性生命的更新,以及在处境中的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