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习培训     
《天风》2017,(8):59-60
广西壮族自治区基督教两会于2017年6月11日至21日.在南宁市举办了关爱留守儿童师资培训班,来自全区32间基层教会近90名同工参加了培训.课程旨在推进积极关爱乡村留守儿童的事工。  相似文献   

2.
农村留守儿童的同伴关系和孤独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826名小学四、五、六年级的儿童为被试,考察了留守儿童同伴关系与孤独感的发展状况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留守儿童表现出更多的友谊冲突或背叛,双亲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孤独感体验显著高于单亲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但单亲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间差异不显著;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回归比较表明,留守儿童同伴关系对孤独感的预测力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  相似文献   

3.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段成荣  杨舸  王莹 《学海》2005,(6):25-29
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受到高度关注和重视,但全社会对农村留守儿童还知之甚少。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我们在留守儿童现象比较普遍的江西省修水县墨田村开展了专题调查。本文依据访谈资料,对农村留守儿童的产生原因、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留守现象对留守儿童及其家庭产生的影响等基本问题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考察了母子依恋与农村留守、非留守儿童焦虑的关系以及儿童的HPA轴活动(唾液皮质醇日常节律)对这一关系的调节作用。39名留守儿童和70名非留守儿童完成了母子依恋问卷、儿童焦虑量表和连续三天共6次(上午、下午)的唾液采集。结果发现:(1)母子依恋安全性与留守儿童焦虑的负相关程度高于非留守儿童;(2)伴随皮质醇日常变化节律的提高,母子依恋安全性对留守儿童焦虑的保护作用增强,对非留守儿童焦虑的保护作用减弱。结果表明,HPA轴活动与母子依恋安全性的交互作用模式在农村留守与非留守儿童之间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产生了大量的留守儿童,引起社会方泛关注,为了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西部某省两所中学和两所小学,以4~8年级的学生作为被试,共320名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非留守儿童的健康状况好于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在心理问题阳性检出率中占81.8%,而非留守儿童仅占心理健康问题阳性检出率的18.2%;不同类型的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问题在MHT的不同维度上都显著地高于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水平上还存在着学段差异和性别差异;初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得分均显著高于小学留守儿童(p0.05),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性留守儿童显著高于男性留守儿童(p0.05),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见,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留守经历对儿童心理影响具有长期效应,父母外出务工时应当尽量留下一方在家照顾子女。  相似文献   

6.
国内动态     
中国基督教"两会"召开自闭症儿童疗育事工经验交流会7月3—6日,中国基督教"两会"社会服务部在杭州基督教青年会召开了自闭症儿童疗育事工经验交流会,并邀请专家进行培训。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副秘书长傅先伟长老代表基督教全国"两会"参加会议并讲话。在中国基督教  相似文献   

7.
采用公正感问卷,生活满意度问卷和积极/消极情感问卷,选取5-8年级565名留守儿童和640名非留守儿童进行调查,探讨不同留守时间下儿童公正感的特点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消极情感)的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留守时间下,儿童的公正感得分存在边缘显著性差异(p=0.055);(2)总体上,留守儿童的公正感得分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具体讲,留守4年半以下和4年半~10年,儿童的公正感得分均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留守10年以上的儿童公正感得分和非留守儿童不存在差异;(3)各留守时间下,公正感对于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均具有显著地正向预测作用,但对于消极情感仅在特定时间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表明,留守时间是影响儿童公正感特点及其和主观幸福感关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以河南和陕西两省3812名4~9年级农村学生为研究样本, 考察其在抑郁、自尊、问题行为、幸福感、未来压力感知及人际关系方面的社会适应状况, 并运用倾向值匹配方法探讨了父母外出务工对其产生的影响。结果发现, 在倾向值匹配之前, 双亲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在未来压力感知、抑郁和幸福感3方面的适应状况均比非留守儿童差, 在师生关系上得分高于非留守儿童;单亲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感知到的未来压力及抑郁水平也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经过倾向值匹配处理后, 双亲外出留守儿童的幸福感仍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 单亲外出留守儿童的未来压力感知也高于非留守儿童, 但其他方面的差异不再显著。研究结果提示对于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存在的社会适应差异不能完全归咎于父母的外出务工状态。  相似文献   

9.
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诊断量表(MHT)对湖南省1292名留守儿童的焦虑情绪进行施测,并用潜在剖面分析方法探究留守儿童的焦虑情绪问题是否存在异质性,以及留守儿童相关的人口学因素对焦虑情绪异质性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留守儿童的焦虑情绪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可以分为三种潜在类别:“严重焦虑情绪型”、“中等程度焦虑情绪型”和“低焦虑情绪型”;留守男生、小学五年级、高中二年级、留守时间越长、留守初始年龄越小的留守儿童更容易焦虑情绪严重;无论是父亲外出、母亲外出还是双亲外出对留守儿童的焦虑情绪严重性的影响是一致的。由此,应根据留守儿童的性别、年级、留守时长和留守的初始年龄等情况特点,开展针对性的预防和干预措施,缓解留守儿童焦虑。  相似文献   

10.
采用问卷法对971名农村儿童进行入户调查,以考察生活压力与留守/非留守儿童孤独感、幸福感的关系以及心理资本在此关系中的作用。结果显示:与非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童的生活压力与孤独感较高,心理资本与幸福感较低;生活压力对留守/非留守儿童的孤独感有正向预测性、幸福感有负向预测性,心理资本对此起部分中介作用,且在两群体中的中介过程一致;心理资本仅能有效缓冲生活压力对留守儿童孤独感、幸福感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1.
自尊和心理控制源对留守儿童社会适应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郝振  崔丽娟 《心理科学》2007,30(5):1199-1201,1207
本研究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依据,采用量表法,对农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在自尊、心理控制源以及社会适应性上都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在该研究结果上,深入分析了高自尊和内控归因这两种积极心理品质作为心理弹性的保护性因子对留守儿童社会适应性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初中留守儿童社会支持与问题行为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问题行为问卷对112名初中留守儿童和132名对照组儿童进行测查,探讨初中留守儿童社会支持与问题行为的基本状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初中留守儿童的支持利用度低于对照组儿童,其违法和违纪行为则高于对照组儿童。(2)在社会支持的三个维度中,主观支持对于初中留守儿童的违法、欺骗和违纪行为均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支持利用度则对危害健康的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3)与较低社会支持水平下的初中留守儿童相比,较高社会支持水平下的留守儿童的四种问题行为相对较少;无论社会支持水平高低,初中留守男生均比留守女生存在更多的危害健康的行为。  相似文献   

13.
金灿灿  刘艳  陈丽 《心理科学》2012,35(5):1119-1125
使用问卷法对4279名流动、留守和农村普通儿童的亲子、师生和同伴关系、社会负性环境和问题行为的调查发现:(1)小学流动儿童的轻度问题行为得分显著高于留守儿童和普通儿童,小学流动和留守儿童的重度问题行为显著高于普通儿童;中学流动儿童的轻度问题行为得分依次显著高于普通儿童和留守儿童;(2)普通和留守儿童的亲子、师生关系和社会环境显著好于流动儿童;(3)亲子关系在社会负性环境对流动和普通儿童的问题行为的预测中起调节作用;同伴关系在社会负性环境对留守和普通儿童问题行为的预测中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孙彰道 《天风》2009,(12):30-31
基督教社会服务机构如何在社会服务事工中实践使命。我的体会是:以信仰为根基,以服务为使命,努力前行,为主作美好的见证。下面我以“浙江圣爱自闭儿童康复中心”在社会服务事工实践中的心路历程与大家分享几点感受:  相似文献   

15.
为考察家庭功能与留守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关系及其内部机制,采用家庭功能量表、长处与困难问卷、人际反应指数量表对530名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家庭功能显著正向预测留守儿童亲社会行为;(2)观点采择和共情关注在家庭功能和留守儿童亲社会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幻想和个人忧伤的中介效应不显著。本研究揭示了家庭功能与留守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关系及其内部机制,为培养留守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李伟健  李锋盈 《心理科学》2005,28(3):584-590
以1147名双亲外出儿童和父亲外出儿童为被试,采用追踪研究设计,探讨了农村留守儿童歧视知觉和学业成绩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抑郁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业成绩显著负向预测其随后的歧视知觉,但是歧视知觉不能显著预测其随后的学业成绩;(2)抑郁在留守儿童的学业成绩和歧视知觉之间起着纵向中介作用。这表明,学业成绩是降低留守儿童歧视知觉水平的重要资源,良好的学业成绩不仅可以直接降低农村留守儿童的歧视知觉,而且还能通过降低其抑郁水平来降低农村留守儿童的歧视知觉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从亲子关系的角度来研究留守儿童的安全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对进一步认识留守儿童问题发生发展的心理规律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调查法,选取湖南、广西、四川、云南四省共660名农村初中学生被试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573份。结果: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安全感与亲子依恋安全性上均有显著差异;一年中亲子相处的时间,替代养育方式,分离时间对留守儿童安全感及亲子依恋安全性的发展有着显著的交互影响;亲子依恋安全性对留守儿童安全感具有一定的预测性。  相似文献   

18.
以1147名双亲外出儿童和父亲外出儿童为被试,采用追踪研究设计,探讨了农村留守儿童歧视知觉和学业成绩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抑郁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业成绩显著负向预测其随后的歧视知觉,但是歧视知觉不能显著预测其随后的学业成绩;(2)抑郁在留守儿童的学业成绩和歧视知觉之间起着纵向中介作用。这表明,学业成绩是降低留守儿童歧视知觉水平的重要资源,良好的学业成绩不仅可以直接降低农村留守儿童的歧视知觉,而且还能通过降低其抑郁水平来降低农村留守儿童的歧视知觉水平。  相似文献   

19.
通过问卷调查探索不同人群对留守儿童问题行为的认知差异。对五个年级的265名学生及其班级任课教师、监护人及社会一般人群进行问卷团体施测。结果显示:不同人群对留守儿童问题行为认知差异极其显著,其中教师与家长评价最低,一般人群评价次之,学生自评最好;不同群体均认为留守儿童男性问题行为严重于女性;对留守男性儿童,教师评价最低,对留守女性儿童,儿童自评最好;年级主效应极其显著,即随年级增高,问题行为评价越严重。  相似文献   

20.
采用问卷法对河南省44所中小学2171名留守儿童进行调查,考察了自我控制在父母拒绝和留守儿童网络成瘾间的中介作用,同时检验留守儿童领悟到的同伴支持对该中介路径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在控制了年龄、性别和留守类型之后,父母拒绝对留守儿童的网络成瘾具有正向的预测作用;(2)父母拒绝不仅可以直接地预测留守儿童的网络成瘾,同时能够通过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间接预测网络成瘾;(3)同伴支持在父母拒绝对自我控制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当同伴支持水平较高时,留守儿童的父母拒绝对自我控制的负向预测作用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