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听到这个名字,您可能会觉得好奇而可笑,一次庄重的演讲怎会和QQ扯上关系?一个为人师表的老师又怎么会用QQ来表达爱呢?别急,请听我慢慢道来……我们五年级有一名叫东东的孩子,父母经常吵架,家庭暴力也时有发生,教育孩子更是不得其法,非打即骂,对这个原本就成绩不好的孩子造成了深深的伤害。  相似文献   

2.
李曜安 《大众心理学》2020,(4):31-33,14
幼儿英语启蒙,我们着重针对0-5岁的孩子。英语启蒙实践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1)到底多大开始英语启蒙比较合适?2)小宝宝中文还不会说,又加上英语,会不会把孩子搞糊涂了?反而影响孩子的语言发展?3)启蒙是不是先教字母,然后教单词,这样比较好?4)有个孩子从3岁开始英语,学了两年了,单词会很多,但是只能说单词,学英语是不是就这样的?5)有的孩子看了两年原版动画磨耳朵,英语却没有一点进步。  相似文献   

3.
谈起孩子的早期教育,英语绝对是个热门话题。在孩子未来的求学、工作道路上,英语是个标配。我们在国际化都市大上海,也要培养世界公民啊!各大公众号上都有推荐各种形式的英语学习,可以从小学到老!充斥着各种学习方法,各种江湖秘笈!1.5-3岁之间的托班竞争,3-6岁的幼儿园竞争,比的就是谁家有外教,谁家有英语课。  相似文献   

4.
儿童什么时候都可以学习电脑和上网,但不同年龄的孩子,电脑网络活动有所不同,父母的指导也不同。可将2~18岁的孩子分为6个年龄段。2~3岁:不要让孩子自己玩电脑和互联网,但可以看父母使用电脑。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接触电脑的主要内容是:看动画片和适合他们兴趣的电子出版物。父母操作电脑时,可向孩子]示鼠标的用法,并让他们尝试使用键盘。4~5岁:让孩子使用电脑完成学习任务是不适宜的。这个年龄段,孩子最适合玩电脑游戏及使用教育娱乐软件,或学一些最初步的计算机知识。6~9岁:父母或许发现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会很快熟悉网络,而父母不能让孩子…  相似文献   

5.
正儿子贪玩,下课的时候往天空中抛书,落下时碰到了一位同学的眼睛。班主任说:"最好带那孩子去医院看看。"赶到学校时,孩子的爷爷、奶奶已经在了,看上去年岁都大了。一问,孩子的爷爷七十九岁,孩子的奶奶七十六岁,一个不停地咳嗽,一个浑身不停地微抖着。孩子的爷爷见了我,不停地说抱歉,说他们年纪大了,现在上个医院又要填单,又要刷卡什么的,自己实在搞不明白,真是麻烦你了。我说:"不是你给我添麻烦,而是我儿子给你们添麻烦了。"两位老人一听,说:"小孩子又不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因琐碎的家庭矛盾,导致绝望的母亲带着孩子自杀的事件频发。如2021年3月,安徽合肥一位29岁的母亲杨某因夫妻感情不和及其他家庭矛盾,携年仅4岁的女儿和2岁的儿子跳楼自杀身亡。2020年7月,四川成都一位母亲带着2岁的儿子跳楼,母子二人当场去世。2020年5月,湖南长沙一位37岁的海归女博士带着5个月大的女婴跳楼身亡。2019年4月,  相似文献   

7.
对300名6个月至3岁的儿童进行了抓物的实验。发现1岁以内儿童的左、右手率在50%上下,随年龄增长,右手率逐渐增加:1—1(1/2)岁为69.4%,1(1/2)—2岁为71.3%,2—2(1/2)岁为76.9%,2(1/2)—3岁为81.5%。男、女存在差异,男孩右手率较女孩高。实验中出现双手抓物现象,但1岁半后此现象迅速减少。父母双方或一方为左利者,其孩子的左手率比那些父母为右利者高。此外,孩子抓物时对不同颜色物品和玩具则呈现选择性倾向。  相似文献   

8.
80年代以前,我国偏僻乡村的孩子大都起着土得掉渣的名字:铁柱、二牛、三丑、狗娃、傻蛋……80年代后则变成:婷婷、莉莉、东东、露露……虽然还是土,但毕竟是朝气蓬勃的“土”,不至于土得那样“没文化”.但是奇怪得很,我们有知识有文化的作家  相似文献   

9.
绘丹 《思维与智慧》2007,(13):25-25
他5岁时,就进了妈妈单位的托儿所。妈妈的单位是一家小厂,托儿所不大,很简陋。他在家门口常听到别的孩子介绍他们所在的幼儿园多么多么大,有多少玩具,阿姨讲过哪些故事。而他所在的托儿所只有七八个孩子,一个阿姨,几乎什么好玩的东西都没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正>当小宝宝第一次举起白白嫩嫩、胖胖乎乎的小手,晃晃悠悠地放进小嘴,不亦乐乎的啃起来时,相信每个父母都会露出欣喜的笑容:宝宝开始学习控制小手,大动作的发展近在咫尺;孩子智力发育迈出一大步!一岁以内,手是宝宝最好的玩具,孩子通过吃手可以满足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需要,获得快感。可当一个五、六岁的孩子还含着大拇指或不断啃咬手指时,  相似文献   

11.
几乎所有的父母都有同样的感受:孩子太喜欢看动画片了。小到只有几个月的婴儿,大到十几岁的青少年,许多孩子痴迷于动画片,有时甚至可以为看动画片而放弃其他一切活动。有不少家长为此大伤脑筋,怕因此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发育,也有的家长只要孩子不吵闹就听之任之。这两种做法都缺少其合理性。其实,动画片对孩子许多方面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关键在于我们要正确理解孩子喜欢动画片的原因,才能积极正确地加以引导。一般认为,孩子喜欢动画片,是因为动画片具有丰富奇特的想像、奇妙大胆的夸张、快节奏的动感等特点。但是,在其他文学作品中丰富奇特…  相似文献   

12.
3岁时,她进入一所幼儿舞蹈学校,6岁时出演歌舞片《起立欢呼》,大获成功。随后一年中,她相继出演了《新群芳大会》《小安琪》等多部影片。1935年,年仅7岁的她就获得了第7届奥斯卡特别金像奖,成为有史以来获得奥斯卡奖的第一个孩子。  相似文献   

13.
朋友访美归来,没有和我谈及美国华尔街的繁忙景象、纽约夜晚的璀璨灯火,也没有对我描述华盛顿、西雅图、迈阿密、芝加哥的都市风光,而是特别向我提到一位两岁的美国孩子和一位93岁的女士。我的朋友应邀到一位美国友人家中做客并探望其可爱的孩子小约翰。朋友到访时,年仅两岁的小约翰正坐在大水盆中玩水呢。他一边往身上撩水,一边欢快地叫着,玩得很惬意、很投入。朋友忽然感叹:做孩子真好啊,能永远做孩子就好了,那样便能永远与开心快乐不分离。  相似文献   

14.
为了一件不相干的事情,我骑车到迎江去找退居的老僧皖峰方丈。路过邮局的时候,见到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正追在两个年轻的姑娘后面,伸出一只脏兮兮的小手讨要钱。姑娘厌恶地举手做出要打的样子,孩子嘻嘻地笑着,接着又去追另一个中年人。那个中年人被缠不过,只得从腰里掏出一只角子扔进孩子的小手里。孩子得了钱,举着小手快活地往回跑去。邮局的台阶上,孩子的母亲,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女人笑迷迷地迎向她的儿子。在她的身后,孩子的父亲正蹲在一个角落里,那是一个看上去极其憨厚的青年农民,他的手里,还抱着另一个约二三岁的孩子。目睹…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个不健全的家。某公司的女工林风美,是一位要强的女人。她教育两个孩子3岁习字,5岁学画。孩子上学后,课堂上老师讲一课,回家她给讲两课。丈夫酗酒、打人,她怕孩子学坏,毅然同丈夫离了婚,咬咬牙,一人挑起抚养两个孩子的重担,她凄惋地对孩子进行着以个人前途为中心的教育:“妈是个普通工人,没权没势,没一分钱外快,没钱送礼给你们打通前途,就靠你们自己奋斗,好好学习,考上大学,找个好工作,免得像你妈这样一辈子受苦受穷,被人瞧不起。”  相似文献   

16.
现实生活中,老师和家长会发现一些“问题孩子”屡教不改,而且形形色色的“问题孩子”似乎有增无减,他们在对待这些孩子时,往往只想到教育和感化,或者是责骂与惩处,绝少有人想到这些孩子或多或少存在心理疾病,更不会想到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和药物的治疗。一、“笨小孩”实为孤独症在心理门诊中,一个年仅3岁的病人小明很特别。据小明的父母回忆,孩子在1岁之前一切都正常,到1岁后好像什么都停止了,到了3岁还不能叫“爸爸”、“妈妈”,只会发一些无意义的声音。进入幼儿园后,表现独来独往,常常独自一人做自己的动作。小明饿了,就要吃;困了,就要…  相似文献   

17.
正1929年,冰心和吴文藻结婚后,租住在燕京大学附近一座二层小公寓的底楼。后来,二楼搬来一个四口之家,孩子大的七八岁,小的五六岁,天天吵闹,有时候半夜里还要翻板凳、跳房子,吵得冰心和吴文藻根本无法投入写作。吴文藻让那对夫妇多管管孩子,他们表面答应得挺好,  相似文献   

18.
意雯 《天风》2013,8(8):59-59
[新华网]据报道,武汉的一位妈妈,从儿子半岁开始,在5年的时间里先后为孩子报了1 7个培优班,包括英语、数学、识字,声乐、画画、表演、手工等,累计花费近1 2万元,被媒体称为"最着急"家长。  相似文献   

19.
在积极心理学视野下探讨特殊教育教师情绪智力对工作家庭冲突与工作投入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采用工作家庭冲突量表、情绪智力量表和工作投入量表,通过整群取样选取河南省7所特殊教育学校共256名教师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特殊教育教师工作家庭冲突和工作投入在性别、有无孩子及年龄方面差异显著。就工作家庭冲突水平而言,女教师显著高于男教师,有孩子的教师显著高于没孩子的教师,30-40岁的教师冲突水平最高,30岁及以下教师次之,41岁及以上教师最低;在工作投入水平上,女教师显著低于男教师,有孩子的教师显著低于没孩子的教师,41岁及以上教师投入水平最高,30岁及以下教师次之,31-40岁教师最低。(2)特殊教育教师工作家庭冲突与情绪智力、工作投入均呈负相关;情绪智力与工作投入呈正相关。(3)特殊教育教师情绪智力对工作家庭冲突与工作投入之间的关系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
玫瑰送给谁     
写《我儿子一家》时,孩子刚5岁。从那时到现在,随着孩子的成长,我陆续写了不少与他有关的文字。有时孩子跟我开玩笑:妈妈,我是你的摇钱树。儿子生长在鼓浪屿,高中以后才到厦门去,那不过是比鼓浪屿稍大一点的岛屿罢了。学校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