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1世纪,是中华民族实现全面复兴,走向共同繁荣的世纪。在实施西部大开发的进程中,要繁荣和发展民族地区的经济和文化事业,要缩短东西部的发展差距,加快西部发展的进程,至关重要的一条就要从西部地区的民族文化教育入手。西部地区绝大部分是少数民族地区,民族地区的发展速度是由文化教育素质的高低来决定的,而民族地区的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又受制于民族地区语言文化障碍的大小,民族语言文化使用程度的高低和传播的效果,在很多时候依赖于妇女,也即是说她们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少数民族妇女在语言文化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绝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2.
教会,特别是地方教会需要为生存和发展进行神学思考和探索。因时代的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国情与教情等诸多因素,探索的角度也不一样。天主是人类的主宰,祂在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中用不同的方式与人交流,使人愈来愈认识天主。虽然教会只有一个,但因为在不同时代、不同文化和不同地区信友要面临很多不同的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靠他们自  相似文献   

3.
《天风》2003,(10):32-35
现今的时代是需要青年人奋斗和作为的时代,青年人要担负起历史的重托。对青年教牧人员的培养是肘代赋予教会的重要任务,它直接关系到信徒的信仰生活;直接关系到教会的发展和未来 怎样作好青年教牧人员的工作,北京李永红牧师认为:青年人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支生机勃勃、积极向上的重要力量。他们是祖国的希望,是民族的未来。人类已经进入21世纪,在新的形势下,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跨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关键靠人才,希望在青年一代的身上。在教会中对青年教牧人员的培养更是关系到教会的发展和前途,青年同工自身的教牧水平决定了教会整体的信仰水平。那么,作好青年教牧人员的培养工作是重中之重,是当务之急。我认为应该从三个方面作好这项事工。  相似文献   

4.
2014年10月15号,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文艺工作座谈会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繁荣兴盛,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从总体要求、构建学科的美育课程体系、大力改进美育教育教学、统筹整合学校与适合美育资源、保障学校美育健康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国家已经把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艺术教育不单单指的是某一门课程,也是民族素质的体现,它关系到一个人的思想、思维、情感等多方面。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背景下,文化建设是社会主要矛盾的一部分,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新时代,艺术的作用、影响、使命更加突出。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国家政策的扶持和帮助下,我们更应以此为基石,重视艺术的发展。"立业先立德,为艺先为人"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艺术的作用和影响将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5.
文化自觉、民族复兴与生态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中国发展的历史表明:当今中国要想真正实现民族复兴,不是经济上的第一,也不是军事实力的第一,而是文化的自觉和自强。为了能达到文化自觉,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不仅要反思我们的现代化历程,而且要反思源自欧洲的启蒙运动的现代性。我们所要的自觉的文化必须是与中国传统文化血脉相连的文化,是体现人类未来发展方向和要求的文化,即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6.
《天风》2020,(11)
正中国教会需要巩固联合礼拜,并且探索取得更广泛深入的合一;中国教会需要持久、稳定地发展,这都需要教会论支撑,这个教会论的神学依据、圣经依据、文化和历史依据等必须来自中国教会自主意识的反省,而不再是重复境外教会的经验总结。中国教会必须认同这一社会和政治现实,认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中国,认同实现中国梦的目标,并且使自己融入这一社会和政治现实。政治认同的实践就是基督教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相似文献   

7.
宗教工作是一个涉及贯彻政策和依法行政,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群众工作、统战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有效开展国际斗争,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和构建民族复兴的“文明依托”的系统工程。这就启示我们,在今天的条件下做宗教工作,就不仅仅是一个对宗教事务管理的问题;在今天的条件下做宗教工作,就一定要有“风物长宜放眼量”的宽广眼界,要有“懂全局、议大事、管本行”的崭新思路。何谓“全局”?一般来讲,全局由两个层面所构成:一个是世界大势,一个是国内形势。所谓“懂全局”,就是既要懂世界势,又要懂国内形势。从世界大势来看,我们要懂得: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旺和强盛,不是经济繁荣,必有一定的文化、文明为依托。而宗教文化在构成这种文化、文明依托上,起过要的历史作用。从国内形势来看,我们要懂得:“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其中还包括抓住当今世界“文明依托”错乱的契机,立足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实践,发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构建中华民族复兴的“文明依托”。何谓“大事”?当前我们面临的最大的事情,就是要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宗教工作者议大事,就是要议宗教工作如何为构建和谐社会尽职  相似文献   

8.
董元静 《天风》2018,(6):17-18
他们穿着传统的苗族服装,带着泥土的气息,却能用四部和声,完美地演绎顶级音乐,用生命本真来抒发,"唱出属于自己的声音"。如果说,圣经真理是基督教的领航旗帜,那么教会文艺就是我们信仰不可忽视的软实力。而教会文艺的中国化,已成为今天教会发展的迫切课题,是实现"文化融合"的重要途径。第一,教会文艺中国化的首要形态,是优秀的布道文学。  相似文献   

9.
21世纪,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来讲是一个崭新的世纪,大规模的战争杀戮将被和平与发展所替代,意识形态的残酷斗争与搏击将为人类文化的交融与竞争所削弱,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的长期竞争将主要凸显各自文化的生命力。有不少学者预言,21世纪将是东方文化重放光辉、凸现优势的世纪。无论从继承发扬人类文明的精神财富角度,还是从国家民族伟大复兴、强盛繁荣的角度,普及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都是历史文化研究者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10.
正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2014年9月24日,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孔子诞辰2565周年会议上指出,"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  相似文献   

11.
正《求是》杂志2019年第12期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章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章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  相似文献   

12.
实现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逆转之潮流,因此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也必将顺应这一历史潮流。新疆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只有坚持现代文化引领其传承和弘扬工作,才能保持各民族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保持各民族的发展与繁荣,推进实现新疆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文化“和”的内涵与民族复兴的“文明依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构建和谐社会,要有“和”的内涵。实现民族复兴,要有“文明依托”。一、关于“文明依托”纵览世界发展史,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旺和强盛,不仅是经济繁荣,必有一定的文化、文明为其依托。而宗教文化在构成这种文化、文明依托上,起过重要的历史作用。中国的盛唐以儒释道文化、文明为依托。中世纪阿拉伯帝国以伊斯兰文化、文明为依托。近代西方之所以强大,除了经济、政治的原因,还有文化的原因。文化的原因很多,其中不可忽视的一点是,在西方的大众文化中往往有一个全民的宗教(基督教)作为其联络民众情感精神的核心。因此,康有为曾主张,中国要…  相似文献   

14.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历史、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和地理环境的特点在意识形态的反映,是该民族智慧的结晶,凝聚着该民族的感情、意志和追求,体现民族精神,构成该民族的要素,成为一个民族的标志,对民族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一个民族,如果有了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似可以说这个民族文化繁荣了。民族文化的繁荣与该民族在政治上的平等、经济上的发展一起,构成民族繁荣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5.
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了文艺工作座谈会,就党的文艺方针政策,文艺的地位、作用,文艺的正确发展方向等诸多问题,和与会代表进行了座谈.作为文艺理论工作者,我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学习贯彻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 第一,顶层设计:规划文艺工作的战略地位.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这一论述启示我们,首先,要认清“中国梦”的具体内涵、奋斗目标、总体布局、实现路径.就其精神内涵而言,在众多国内国际场合,他指出“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1].  相似文献   

16.
《天风》2008,(23):48-50
贵阳教会与南宁教会首次联合举行圣乐文化交流晚会2008年9月20日晚7时,贵阳教会与南宁市教会唱诗班、芥菜种诗班、灵感乐队以及瞽目诗班,共同举办一场以"促交流、构和谐"为主题的圣乐文化交流晚会。这是贵阳市基督教会为了响应十七大关于繁荣文化的号召,丰富教会信徒的信仰文化生活,提高信徒的综合素质,适应社会进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后,中华民族进入了伟大复兴运动的新时期。一个民族的复兴首先是文化的复兴。齐文化的变革精神、开放精神、民本思想等优秀特质有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建设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塑造。发展经济既是中华民族复兴的物质基础,又是民族复兴的内核。在文化经济到来的今天,齐文化产业、尤其是齐文化旅游业的兴起,促进了山东、尤其淄博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并且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起到一定的积极推动作用。齐文化的学术交流与对外传播,齐文化的国际化发展趋势,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并赢得了海外华人华侨和国际友人的支持。在这场伟大的民族复兴运动和过程中,齐文化发挥了并且必将继续发挥其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教会复兴、改革,不仅要改革规范教会的制度、结构和形态等外在的东西,更要通过圣经真理、神的道洁净人心、改变人心,更新信徒的生命。任何组织,都需要严明的纪律制度。那么,该如何使教会的制度日趋完善又行之有效呢?第一,需要教会领袖有异象与超然的看见,使制度合法、合理,具有操作性,同时在执行上要做到公正无私。  相似文献   

19.
<正>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1月在山东考察工作时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要求山东"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山东重大责任和使命。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要充分发挥齐鲁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推动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努力打造山东  相似文献   

20.
李伟 《孔子研究》2023,(5):68-74+158
“文”“儒”会通的文化基础在于对“人”的价值肯定与“人本”精神,这不仅是以儒学为主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实质,也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价值底蕴。因此,其必然成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文化基础。强调“文”“儒”会通,一方面可以促使我国文学艺术的繁荣发展更加贴近“人民性”与“时代性”,进一步指明文艺创作的价值方向;另一方面则是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两创”开辟更为深广的实践道路,从文化传承、创作精神与人本价值等方面,真正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参与到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与时代实践中。更为关键的是,立足于当代中国的“时代性”,坚持“人本”精神的“人民性”,贯穿文艺创作研究实践中的“创新性”,将这三者统一起来,才能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更加高远的时代精神推动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和实践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