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邵珊 《天风》2018,(9):18-19
教会论所决定的教会牧养模式是一种教会处境化的产物,同时这样处境化的教会牧养模式才能更好地促进实现教会本质。现今,我们正处于为中国教会"质"的腾飞而努力的时期。因此,探讨为教会带来质的提升的教会牧养显得格外重要。1.中国教会的牧养模式需要中国化我们首先要清楚何为教会牧养?教会牧养是指为了促进实现"教会作为教会之本质"而使用的综合性教会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五旬节上,圣神降临之后,宗徒们都遵照耶稣的训令,分行天下,各自去传扬福音。在他们的福传下,各地建立了很多教会,如哥林多教会,安底约基教会,厄弗所教会,耶路撒冷教会,格罗森教会,斐理伯教会等等。这些教会都因地适宜,符合当地之特点和风俗习惯。如耶路撒冷教会,依然采用犹太  相似文献   

3.
以勒 《天风》2007,(4):40-41
通常我们把教会历史分为四个部分:古代教会;中世纪教会;宗教改革时期;近现代时期。其中第一部分古代教会的时间是从主耶稣与使徒建立教会开始到六世纪末格列高利一世(Gregory 1540-604 A.D.)结束。本刊将首先以初期教会的宣道、受迫害的初期教会和初期教会的生活等几个部分来具体介绍古代教会。  相似文献   

4.
谈自办教会     
基督教会从初建到今天已经跨入了第三个千年,从小小的巴勒斯坦发展到成为分布世界各地,融入世界各地文化,进入世界各种民族的世界性的宗教。可每当我们谈论独立自主,自办教会时,还有为数不少的教会中人,自觉这样的教会是变调的教会,是走样的教会,是不纯的教会。更有些人认为自办教会是亵渎教会的至一、至圣、至公,从宗徒传下来的教会的大公性,认为教会本应该是外来模式的教会、千篇一律的教会,中国教会也不可例外成为中国化的独立自主、自办的爱国教会等等。 其实,只要我们少许研读一下圣经,尤其是四福音、宗徒行传和书信,以…  相似文献   

5.
王雷 《天风》2009,(3):20-21
由于地理位置、经济条件、人文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我国各地的教会尚存在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即便在同一地区(市、县)范围内的各教会,也由于种种原因而存在着不平衡倾向.比如,有的教会人才济济,有的教会却人才缺乏,有的教会福音兴旺,有的教会却信仰淡漠;有的教会经济实力雄厚,有的教会经济却捉襟见肘……如何克服诸如此类的问题,实现教会共同发展呢?开展教会之间的互助与合作是解决此类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天主教是由耶稣基督所建立,基督是宇宙性的基督,他的奥身──教会,根据圣保禄宗徒在厄弗所书中的教会观,教会也是宇宙性的,且包罗万象。教会历经两千年的漫长旅程,在历史中默默地起着光和盐的作用。天主教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在圣神的领导下,对教会自身作了彻底的反省,寻求教会的根,教会的真精神,教会的真本质。因此梵二在圣神内给我们指出了教会的真面貌,正如教会宪章第一节所说:“教会在基督内好象一件圣事,就是说教会是与天主亲密结合,以及全人类彼此团结的记号与工具。” 梵二称教会为圣事,一般称之为基本圣事,因为…  相似文献   

7.
沈承恩 《天风》1995,(10):12-14
7月11日至20日,我和编辑部的包智敏同工去东北辽宁与吉林两省的朝鲜族教会进行了采访。在辽宁,我们访问了沈阳的西塔教会与沈阳郊县浑河站朝鲜族自治乡的前鲜(村)教会、满融(村)教会、金家湾(村)教会,也专程到抚顺访问了那里的教会。在吉林,我们主要在延吉,访问了延吉教会与延吉的兴安教会。  相似文献   

8.
<正>奥古斯丁曾说,离开了教会,人就无法相信。奥古斯丁这样说的目的,是强调基督徒与教会之间紧密的联属关系。在他看来,信仰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更是在教会中发生的,与教会密切相关。离开了教会的教导和牧养,人就无法真正相信。为了强调教会与信徒割不断的生命关系,加尔文坚称教会是信徒的"母亲"。"母亲"的类比,不仅说明教会对信徒的重要性,也暗示基督的教会  相似文献   

9.
亚非拉美原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的基督教会,为使基督教教义、教规、礼仪和神学等与本国的文化和传统相结合的运动,称为本色教会运动。 教会是天主的基督奥迹在每个地方教会中的历史性体现,普世教会不过是各地方教会的共融体。新约中的教会是多种多  相似文献   

10.
天主教是由耶稣基督所建立,基督是宇宙性的基督,他的奥身——教会,根据圣保禄宗徒在厄弗所书中的教会观,教会也是宇宙性的,且包罗万象。教会历经两千年的漫长旅程,在历史中默默地起着光和盐的作用。天主教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在圣神的领导下,对教会自身作了彻底的反省,寻求教会的根,教会的真精神,教会的真本质。因此梵二在圣神内给我们指出了教会的真面貌,正如教会宪章第一节所说:“教会在基督内好象一件圣事,就是说教会是与天主亲密结合,以及全人类彼此团结的记号与工具。”  相似文献   

11.
龙尚勇 《天风》1996,(1):29-31
泸州教会在四川教会中规模不算最大,各项事工的开展和其他教会一样,也没有什么独特的地方。但谈到教会青老同工同心合意兴旺福音的见证,在全川教会中却是有口皆碑的。 去年8月,我们因事顺访了泸州教会。  相似文献   

12.
许圣义  李新武 《天风》2001,(2):20-22
容人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崇高的思想道德修养.你能容别人,别人才能容你,这是一个浅显的辩证法.教会负责人是基层教会工作具体的领导者与组织者,负责人的素质是决定基层教会工作的关键.一个善解人意、知人善任的教会负责人,必然会使教会群体和睦,同工和信徒心情舒畅,教会管理事半功倍;而一个心胸狭窄、嫉贤妒能的负责人,必然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同工和信徒的心理失衡,极易引发教会班子内讧,或者将这种不正常的心态转嫁给信教群众.教会一旦发生些许混乱,教会在社会上的反响不好,教会形象怎能不受影响?这种现象一旦产生,同工和信徒的团契精神失调,天怨神怒,教会管理质量无从谈起,教会管理事倍功半.  相似文献   

13.
《天风》1994,(8):48-48
世基联接纳三个新会员 世界基督教联合会最近批准了三个教会的申请,接受它们为世基联成员教会,从而使世基联教会成员的数目上升到324个。这三个教会分别是:布隆迪圣公会,卢旺达圣公会和阿尔巴尼亚正教会独立教会。  相似文献   

14.
从圣经启示、信仰传统和教会历史实践来看,中国教会的"三自原则"都具有很强的教会性、教义性和神学性。这表现在:三自原则是上帝的启示和教会历史实践的统一,是教会地方性与普世性的统一,是教会现实性与终极性的统一,是办好教会与教会性的统一,是爱国与爱教的统一。只有坚持三自原则,中国教会才能迈向荣耀的教会。  相似文献   

15.
张克运 《天风》2003,(3):16-17
我国地缘广阔,教会遍布全国城乡各地。尽管各地教会各自的基础条件有所不同,互有差异,但办好教会似乎都离不开对教会管理工作的重视。各地都在积极探索适合本地教会的管理模式。教会管理是一项重要而现实的事工,有效管理的途径是加强教会制度建设,通过制度建设实施,规范管理一,实现长效管理。  相似文献   

16.
李燕峰 《天风》2014,(2):5-7
<正>如何构建一个既有教会传统,又融合时代元素的整全的教会文化,将成为教会在当下的最大挑战。自二十世纪80年代教会复堂以来,中国教会,尤其是城市教会,信徒人数快速增长。这是众肢体所喜闻乐见的,但随之而来的一个挑战便是:当教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出现了"瓶颈"——明明有很多新的信徒加入教会,可信徒人口基数增长却并不显著。由此,不少人戏称教会是"铁打的牧师,流水的信徒"。可见,现今的教会出现了非常严重的信徒流失问题。而对于信徒的流失,农村教会和城市教会的影响因素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介绍了团契教会论在普世教会运动中的神学地位、以及对它的基本定义和神学理解。团契教会论既是一种新的教会论的理论尝试,又是一个教会在探索自身本性和使命过程中的具体实践,更是一个推动教会向前发展的远象。本文的目的在于指出团契教会论也能给联合中的中国后宗派教会带来一些建设性的思考。在推进基督教中国化的过程中,团契教会论不仅可以建立对教会的本性和共同信仰生活的一种共识性理解,也能为中国教会担当社会责任、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18.
<正>曾有教会的姊妹讲到她在教会事工中所遇到的事情:在征求教会领袖的意见之后做的事,后来却被教会领袖严厉批评,并且说出让其离开的话。这让她十分不解和难过。也有教会领袖对待在教会负责某项事工的义工时,因其不按他的有违原则的要求做事,而将其解除工作。这样的事存在于教会,对教会的合一无疑  相似文献   

19.
丁建岭 《天风》1995,(3):11-11
本期“今日教会”栏发表一组教会举办灵修、培灵、培训等活动的报道,从中可见各地教会致力于办好教会的种种努力。办好教会不仅要解决组织制度问题,更要面对大量信徒做大量具体而实在的工作。一个教会要充满生机,必须注入灵性的活力,而抓住具体带领信徒的教牧同工的灵修尤为重要,盐城等地教会从这一首要问题入手开展教会圣工,值得其他地方教会借鉴。  相似文献   

20.
刘若民 《天风》2002,(8):56-57
一、导言教会论探讨的内容主要包括什么是教会,教会有什么样的特征,我们应有的体制,教会的圣礼等内容。对于现今的中国教会来说,重视教会论的探讨是必要的,它是关乎中国教会发展的方向大事。二、教会的定义教会是基督的宝血所救赎之人的团契,是基督事工在地上延续;是信仰耶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