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建立教会与传福音的二者关系,十分重要,如果没有摆好位置,就很难成就神完全的工作。 然而,在有些教会一些人则注重传福音,而轻建立教会,甚至有人走得更远,强调福音高过或等于一切,另有个别人则干脆脱离教会,做一个自由天下的所谓“福音使者”。  相似文献   

2.
李鑫 《天风》2022,(7):40-42
<正>近年来,笔者每年都会带领青年团契的肢体拜访不同的教会,比较欣喜地留意到各教会开始有意识地培养、接纳和使用神学生,有些地方还积极为青年神学生搭建平台,为他们提供更为包容的侍奉空间。然而,笔者在与这些神学生沟通时,却感到初踏教会岗位的他们,在被使命激励的同时,同样有着各自的迷茫和困惑,  相似文献   

3.
林孔华 《天风》2011,(6):10-11
经文:约2:1-11多么盼望教会能重新反思所开展的各项事工,看看是否已经成为"没有酒"的徒有形式的空壳;多么盼望传道人能清醒面对自己真实的灵性光景,看看是否已经因为"没有酒"而疲乏软弱、力不从心;多么盼望神在教会兴起众多为教会和传道人警醒守望的弟兄姊妹,及时堵住教会的破口。  相似文献   

4.
刘行 《天风》2007,(5):28-29
弟兄姐妹亲密契合,在主耶稣基督里,用他的爱结连起来的深厚、恒久和稳固的关系——随着教会各项事业的不断健全和拓展,越来越多的教会成立各种不同形式的信徒团契。彼此相爱,是团契生活的精髓,是与神与人建立良好关系的秘诀所在,是今天教会在团契生活中必须要遵守的原则。“彼此”不是单方面的,是双方面或与整体都有关系。可以说如果彼此关系不和,必将直接影响整个教会团契生活的和谐与合一,健康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张姚 《天风》2016,(10):38-39
正旧约时代,上帝给以色列人颁布了十条诫命。十诫是以色列人与神、与人、与物等的根本关系准则。后世无论是以色列的613条律法以及摩西五经中留下的诸多戒律,还是犹太人的《塔木德》,都是建立在摩西十诫的基础之上的。可以说,摩西十诫是这个民族得以生存与卓越的根本。健康的生活与关系一定是建立在正确的关系原则之上的,根据摩西十诫的原则,也借鉴了教会中先人的启发,按照圣经所启示的夫妻亲密关系的秘诀,我们规划出"夫妻十诫":  相似文献   

6.
渊声 《天风》2012,(5):60-60
问:我是一个多年在教会服侍并即将步入中年的牧师,由于教会工人少而每日忙碌,根本没时间顾家,常常忽视对妻子和孩子的照顾。为此,妻子十分不悦,时有怨言,甚至说:"你不好好管理自己的家,怎能管理好神的教会?"(参提前3:5)而我整天劳累后筋疲力尽回到家还要受太太的"数落",心里也非常委曲,就反唇相讥:"人若爱上帝不胜过爱妻子、儿子,就不配做耶稣的门徒!"(参太10:37-38)……就这样,我们常用"神的话"争吵,想想也实在不应该。可是,面对繁重的牧养任务与压力,我又有什么办法呢?  相似文献   

7.
胡应强 《天风》2006,(7):30-34
如果说神学是教会在思考,那么和好神学就是中国宗派后教会的神学思考之一。和好神学源于中国基督教会已经并仍将身体力行的宗派后合一的实践。因此,和好神学也是中国教会从宗派后合一的层面对基督教信仰所寻求的理解。和好神学立足圣经,突出神人和好是贯穿整本圣经的中心思想,因此,也是高举圣经权威的中国基督教神学的永恒主题。和好神学从本体论的角度阐释了三位一体的神是人神和好、人人和睦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的源头、动力和终极目标;道成肉身的宇宙的基督是一位有志于、也有能力实现神人和好的基督;神更盼望人人成为实现神人和好的有责任且负责任的自我;神人和好也符合教会的本质——团契 (KOINONIA),即指神与人、人与人以及人和自然之间和好的生命关系。因此,和好神学主张建立有中国宗派后合一特色的教会论;在终极论上,和好神学更从和好的主题出发,满怀信心地展望,世界的终极不是毁灭,而是到日期满足的时候,万有在基督里同归于一。总之,和好神学能帮助中国基督徒树立正确的基督观, 教会观,促进中国基督教会的宗派后合一,为中国基督教正在推进的神学思想建设指出了一个值得关注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陈伟 《天风》2018,(9):34-35
如何推进基督教中国化?教会文艺的中国化是可行之路。杭州思澄堂近年来尝试将民乐、戏剧、民族服饰引入教会崇拜生活,深受信徒喜爱2018年6月《天风》"众议苑"栏目的议题是"谈谈基督教文艺的中国化",刊登了来自教会的牧者同工及专家学者的文章,大家纷纷就"基督教文艺中国化"提出了个人的一些思考、方向、思路等。笔者看了颇有感受。基督教中国化是当下中国基督教界的主旋律。从国家层面到基督教全国两会、各省市基督教两会,都在轰轰烈烈地开展基督教中国化的神学研讨和实践.  相似文献   

9.
李世峥 《天风》2011,(4):42-44
得知《天风》"每月话题"栏目安排讨论"关注教会档案管理"这个话题,笔者不由得拍手叫好,这个问题实在该被重视了!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改革开放之前的教会档案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以致国内教会一直没有能够被公众普遍认可的"中国基督教史"问世。面对这个残酷的事实,很多同工都会为已经失去的档案资料扼腕叹息,可是,大家却似乎并未从中看到教会档案的重要价值及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天风》2000,(8)
完美的婚姻是神的心意,因为神与人之间最终极的关系,是以基督和教会的关系来作比喻的。 使徒保罗以基督与教会的关系来引伸丈夫与妻子的关系。故此,在某一程度上,丈夫之于妻子好比基督之于教会。无疑,丈夫不是基督,但是他在家庭中,他对妻子及儿女的品行就好像主的样式;而妻子也不是教会,但在家庭中,她对丈夫及儿女的品行,就好像教会的样式。由此,基督徒在婚姻生活中,要培养责任感、爱心、分享、彼此顺服、谦卑和互相委身。兹简述丈夫及妻子的角色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在研究有关神国度的课题时,会遇到有关神国与教会之间关系的探讨。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早在初期教会时就已经开始,由于“在保罗死后的那一个世纪中,末世论的主题,仍然保持相当显著的地位。”因此,在最初的三百年,流行于教会中的观点是:教会与神国不是同一件事物。时光的流逝冲淡了基督徒对耶稣即刻再临的渴望,他们观念中末世观的地位逐渐降低,终于在奥古斯丁时代接受了神国也具有现世性的现实,承认了教会与撞人历史的神国之间有千丝万缕的关联。甚至,“从奥古斯丁到改革宗信徒,曾经普遍认为神国和教会大致上是同一件事。”但是,经过了中世纪漫长的沉思后,对神国与教会的关系又有了更透彻的认识。因为单方面强调末世性或是现世性已被认为是不符合《圣经》的,基于此,在对两者之间的关系的研究自然就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2.
教育与宗教相分离是政教关系中的重要内容,因教会介入公共教育而带来的争议贯穿现当代政教关系史。中西方因历史文化和宗教传统不同,政教关系大不同。历史上的中国,"亚细亚生产模式"培育出"大一统"中央集权型体制,形塑为国人"修、齐、治、平"的家国情怀;"敬天法祖"的"家天下"宗法制度和政治伦理格局,配以"敬鬼神而远之"、"重今生轻来世"的现实功用型人本主义理念,使得儒释道信仰成为维护皇权的教化手段:虽有多神崇拜和泛神化信仰形态的长期浸润,但屡遭"毁佛灭道"、"灭洋"、"非基"和"破除迷信"运动的冲击,从根本上堵塞了宗教发展为中华文化主体的历史路径。这既使泱泱中华难以熔铸出"一教独大"的宗教情怀,也使中国免于陷入西方式的宗教狂热。中国秉承史上"政主教从"、"教用于政"的政府管控宗教模式,日趋多元的文化生态及政教关系诸问题正冲击国人的理念,考验执政者的智慧。  相似文献   

13.
海外消息     
晓爱 《天风》2018,(7):62-62
世基联表达对朝美首脑会晤成果的期待在朝美首脑会晤之前,6月11日,世界基督教教会联合会(World Council of Churches,简称世基联)刊文表达了对这一会晤圆满的期待。世基联总干事维特牧师(Rev.Dr Olav Fykse Tveit)说:"我们祷告这次会面将会创造出实现和平共处、正义与统一的新的可能性。"他还补充说:"我们祷告神——生命之神、让万事更新的神——引导政治领袖们的心思意念走向通往和平与正义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14.
教育与宗教相分离是政教关系中的重要内容,因教会介入公共教育而带来的争议贯穿现当代政教关系史。中西方因历史文化和宗教传统不同,政教关系大不同。历史上的中国,"亚细亚生产模式"培育出"大一统"中央集权型体制,形塑为国人"修、齐、治、平"的家国情怀;"敬天法祖"的"家天下"宗法制度和政治伦理格局,配以"敬鬼神而远之"、"重今生轻来世"的现实功用型人本主义理念,使得儒释道信仰成为维护皇权的教化手段;虽有多神崇拜和泛神化信仰形态的长期浸润,但屡遭"毁佛灭道"、"灭洋"、"非基"和"破除迷信"运动的冲击,从根本上堵塞了宗教发展为中华文化主体的历史路径。这既使泱泱中华难以熔铸出"一教独大"的宗教情怀,也使中国免于陷入西方式的宗教狂热。中国秉承史上"政主教从"、"教用于政"的政府管控宗教模式,日趋多元的文化生态及政教关系诸问题正冲击国人的理念,考验执政者的智慧。  相似文献   

15.
张远来 《天风》2018,(6):15-16
教会文艺的中国化应当建立于圣经根基之上,立足圣经,始终持定文艺的根本是为了教会。"中国化"是时下中国社会的主旋律。所谓"中国化",用习总书记的话说,就是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就是要以中国的人、中国的社会现象、中国的国情为研究对象,在继承中国文化思想遗产,总结中国经验和吸收外国先进学术思想的基础上,采用科学方法,得出符合中国实际的理论,用以指导中国的实践,解决中国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一、教会需要被牧养圣经非常清晰地表明:教会是需要被牧养的。保罗认为教会牧养的目的就是让每一个基督徒在基督里生根建造,牧养他们直至生命、灵性成熟。(参西1:28-29)我个人也是这样在神面前领受的,教会牧养焦点是牧者和羊群建立一种家人一样美好的关系,带领信徒在基督里成长。  相似文献   

17.
序 教会历史是神的国在地上的历史,是记载神的教会在地上建立与发展以及神的子民的奋斗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耶稣基督是中心,他的生平与教训吸引了千千万万的人,甘愿舍弃一切,背起各自的十字架来跟从他。神在每个时代、各国各方都兴起那些忠心的仆人,为他传福音、作见证。特别在早期教会史中,使徒、教父不惜抛头颅、洒鲜血,殉道士的血成了福音的种子。他们的事迹可歌可泣,他们的脚踪无比佳美。愿神祝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基督教史上,中国教会一直遇到的问题是如何处理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问题。两者曾有碰撞和对话,如清代中国的"礼仪之争"、中国近代教会大学的创办等。随着本色化运动的开展,中国基督徒知识分子努力探讨基督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寻求一位可被中国文化接受的基督。通过对话、交流、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19.
单信 《天风》1994,(7):43-43
序 教会历史是神的国在地上的历史,是记载神的教会在地上建立与发展以及神的子民的奋斗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耶稣基督是中心,他的生平与教训吸引了千千万万的人,甘愿舍弃一切,背起各自的十字架来跟从他。神在每个时代、各国各方都兴起那些忠心的仆人,为他传福音、作见证。特别在早期教会史中,使徒、教父不惜抛头颅、洒鲜血,殉道士的血成了福音的种子。他们的事迹可歌可泣,他们的脚踪无比佳美。  相似文献   

20.
陈丰盛 《天风》2011,(4):60-61
"属灵"妆饰的虚妄"属灵"对于传道人来说,在信徒面前本身就是一个"招牌"。在一般基督徒眼里,传道人总是要比信徒更"属灵"一些。在教会中,很多基督徒会在各种的事上要求传道人代祷。这些代祷的事项大到娶亲、丧事,小到个人感冒。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观念:传道人比我们更接近神,他们的祷告神肯定会听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