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世峥 《天风》2014,(2):42-43
《马可福音》1 0章记载,"耶稣出来行路的时候,有一个人跑来,跪在他面前",急切地问:"良善的夫子,我当作什么事,才可以承受永生?"此人从小遵守律法,但耶稣认为他并不能"承受永生",所以向他指出:"你还缺少一件,去变卖你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你还要来跟从我。""他听见这话,脸上就变了色,忧忧愁愁地走了,因为他的产业很多。"望着少年财主渐渐远去的背影,耶稣感慨道:"小子,  相似文献   

2.
方立天 《法音》2013,(6):4-8
大家好!很高兴来此作这场佛教学术交流活动。今天和诸位交流佛法研究心得的题目是《谈"空"说"有"话佛理》。因为在座诸位都有一定的佛学基础,所以就讲讲佛教义理的核心的问题,即"空""有"及其关系,以及如何指导修行实践的问题。一、"空""有"问题是佛教义理的核心1."空""有"理念的涵义佛教认为,一切现象都是因缘和合而生,因缘在现象在,因缘散现象灭,因缘不是永恒不变的,  相似文献   

3.
卓新平 《天风》2018,(9):57-57
基督教神学思想建设在当代中国尝试的"对话"和"沟通"带来了积极响应,产生出深远影响。由此,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对其态度不再限于"和而不同""求同存异"之层面,而更追求达到一种"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之境界。其传统意义上的"统战"工作亦不再停留于社会、政治表层上的"和平共处"或"统一共存",而是深入到思想、心理、价值、意义层面上的理解和沟通,旨在一种"心"的统战,促进双方的"同心""同德",以使这种"统一战线"能真正具有双方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精神认同、思想信任的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4.
齐“於陵市和节”陶文考刘钊高明《古陶文汇编》3·652著录的是一件齐国陶文(见附图),资料来源自《三代秦汉六朝古陶》一书(十八册二函,埙室3,现藏社会科学院考古所),传出自临淄。陶文共五字。其中"陵"字简单易识。第三字乃"市"字。此字考释由裘锡圭先生...  相似文献   

5.
《天风》2012,(10)
下面的喻道故事,不知弟兄姊妹们看了有何感想?一个人走过海边,看见另一个人想跳海自杀。他走上前去劝说:"先生,不要跳下去!"他说:"生命是美好的嘛!你是无神论者还是有宗教信仰的人?"那人答:"我有宗教信仰。""佛教、道教……还是基督教""基督教。""罗马天主教还是新教?"  相似文献   

6.
《管子》中的“宙合”是本体概念陈红兵《管子·宙合》篇言:"天地,万物之橐;宙合,有(通又)橐天地。"橐,指无底的长布袋。""天地,万物之橐"有两层含义:一是万物生于天地;二是天地是开放的,生化万物的功能无限。《宙合》在另一段中言:"天(通育)养,无计...  相似文献   

7.
翁溯利 《天风》2017,(8):46-46
《约翰福音》2章1节至11节,记载了耶稣和母亲参加迦拿一场婚宴的故事。按犹太人的习俗,在一场娶亲的筵席中,酒若不慎用尽了,那是一件令人感到羞愧的事。耶稣与母亲都被请去赴筵,席间酒却用尽了。耶稣的母亲马利亚对耶稣说:"他们没有酒了。"耶稣说:"母亲,我与你有什么相干?我的时候还没有到。"  相似文献   

8.
我一直对“教牧书信”情有独钟,因为我能从中看到牧者应有的操守与修养,从而严于律己,力求成为上帝及肢体心目中的好牧人。因此,每隔一段时间,我就会认真品读“教牧书信”,以便藉此反省过去,正视未来。近日再读“教牧书信”时,我被《提摩太前书》中的一段话深深地打动,不由掩卷沉思,再三品味。  相似文献   

9.
陈志华 《天风》2018,(7):13-14
理念必先于形式,实践之前定是神学先行。《推进我国基督教中国化五年工作规划纲要(2018-2022)》指出,基督教中国化的任务之一就是"扎根中华文化,以中国特色的文化形式表达信仰",并在具体做法上提及:"倡导教会崇拜礼仪、圣乐诗歌、教牧服饰、教堂建筑等融入中国元素,使之蕴含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体现中国特色。""组织中国传统音乐旋律或地方曲调赞美诗歌的采风创作.  相似文献   

10.
浅析“伊智提哈德”──伊斯兰教法的创制原则从恩霖伊斯兰教法发展至今并成为一门内容浩瀚的法学体系,是历代穆斯林法学家根据《古兰经》、圣训的原则规定和精神不断努力创制的结果。这一过程,伊斯兰法理学称为"伊智提哈德"(),中国穆斯林学者译为"演绎""创制"...  相似文献   

11.
俞伟忠 《天风》2011,(5):6-8
三.教会提高专职教牧同工待遇的必要性 1.是保障教牧同工现实生活的需要 要使教牧同工能"专心以祈祷传道之事"为念,那么保障教牧同工的基本生活需要是十分重要的。《哥林多前书》9章7节说:"有谁当兵自备粮饷呢?有谁栽葡萄园不吃园里的果子呢?有谁牧养牛羊不吃牛羊的奶呢?"从经文可以看出:教牧同工拿教会的工资是合乎圣经真理的。因为教牧同工也是人,他们有自己的家庭,也有亲戚朋友,礼尚往来,也需要生活。  相似文献   

12.
雪峰 《天风》2012,(3):43-44
我一直对“教牧书信”情有独钟,因为我能从中看到牧者应有的操守与修养,从而严于律己,力求成为上帝及肢体心目中的好牧人。因此,每隔一段时间,我就会认真品读“教牧书信”,以便藉此反省过去,正视未来。近日再读“教牧书信”时,我被《提摩太前书》中的一段话深深地打动,不由掩卷沉思,再三品味。  相似文献   

13.
彭丽 《天风》2011,(6):62-62
听到一个故事,说的是两位好友去见上帝,请求上帝给他们每人一份同等的幸福,以便他们能有福同享,上帝答应了。然而,得了同等幸福的两个人,一个活得快乐无比,另一个却愁眉苦脸。过了不久后,那位活得愁眉苦脸的朋友去找上帝,责问他为什么给自己的是痛苦,给他朋友的却是快乐。上帝回答他说:"其实,我给你们的,每人都是一份同等的幸福。""只是你盛装幸福的瓶子大,不容易装满,而你朋友盛装幸福的瓶子小,当我把同等的幸福给你们时,你朋友的瓶子很快就装满了,  相似文献   

14.
赵秋芬 《天风》2018,(9):21-22
借"崇拜""探访"和"小组"把人带到神面前,与神建立美好的关系,在互动关系中,生命得以成长,关系得以再生。一位刚去加拿大留学的朋友跟笔者聊起,中国有些教会在与新人或会友建立关系方面做得不够,如留新人电话、帮助新人安排小组团契、回访会众等。中国人对群体关系有强烈的依附感,"关系"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概念,关系的程度决定了人们彼此互动的方式,笔者试从"关系"的角度探讨教会牧养模式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15.
陈丰盛 《天风》2010,(7):62-62
经常在教会中听到关于评论教牧同工的话,其中被奉为经典的是:"教牧人员中有德有才为精品,有德无才为次品,无德无才为废品,无德有才为毒品!"这句话中有三句话我较为同意,但其中的一句每次听到心里总有些"过不去",即"有德无才为次品"。  相似文献   

16.
王俊  吴新望 《天风》2018,(8):7-8
"以色列民听见这律法,就与一切闲杂人绝交。"经文:出12:37-38;民11:1-9;尼13:1-3在《出埃及记》12章37节至38节、《民数记》11章1节至9节及《尼希米记》13章1节至3节分别提到了一个词——"闲杂人"。在整本圣经中,尽管这个词只出现过三次,但这部分人在当时以色列人中产生的负面作用及不良后果却非常大,对今天的教会及教牧人员具有极强的警戒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刘凌维 《天风》2018,(2):39-39
余秋雨在上"开讲啦"节目时提到一件事:有几年,他忙着寻访世界古文明遗址,快走完的时候,一家传媒老总提出陪他走最后一站。寻访古遗址的日子里,余秋雨相当于脱离了社会,他不能看电视,又无法看报纸,完全不知道这几年世界发生了什么,于是他对传媒老总说:"给我补补课吧。"  相似文献   

18.
陈丰盛 《天风》2012,(8):53-53
近日,妻子给我介绍侄女的一篇QQ日志。看了之后,我不但钦佩年仅12岁侄女的写作水平,也被她所写的主题所吸引。这是一篇叙事的作文,题目为"为‘我不能先生'举行葬礼"。内文如下:2011年2月14日今天是情人节,也是"我不能先生"去世的日子,我与全班同学还有李老师一起来埋葬他。我先在老师发的白纸上写下我所不能做到的事,和"我不能先生"一起装进之前预备的"骨灰盒"里密封,就到操场的一个角落里挖先生的"葬身之地"我们开始按学号排队挖,我是51号,全班57人,  相似文献   

19.
约拿单 《天风》2011,(6):26-27
一位年轻貌美的姊妹一心想嫁个好弟兄,但等了好久,他的"白马王子"迟迟没有出现。人问她:"你究竟要嫁怎样的人,才合你心意?"谁知姊妹干脆说:"最好能像耶稣那样的弟兄……"明知这是她的调皮与幽默,可是我并没笑出声来。我在想,假如我真的直接把耶稣介绍给她,她能穿上婚纱说"我愿意"吗?于是,我想象着自己真做一次"媒人",  相似文献   

20.
"三自"再认识──基督教中青年教牧人员笔谈录编者按:今年为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发起45周年,本刊将几位基督教中青年教牧人员的文稿择要刊出,以志纪念。张书彦(河北省基督教协会副会长兼总干事、省三自爱国会秘书长)吴耀宗先生等教会领袖发起三自爱国运动,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