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要爱惜光阴     
正"我们一生的年日是七十岁,若是强壮可到八十岁;但其中所矜夸的不过是劳苦愁烦,转眼成空,我们便如飞而去。"(诗90:10)当我们静坐在小溪旁,时间就是那涌动的浪花;当我们趴在窗台上看着蓝天白云,时间就是空中那一掠而过的小鸟:当我们  相似文献   

2.
赵勤如 《天风》2018,(6):20-20
趁还健在,我要尽上自己的爱心和能力来作光作盐、荣神益人在即将迎来79岁生日之时,我深感人生苦短、岁月如梦。正如神人摩西的祈祷:"我们一生的年日是七十岁,若是强壮可到八十岁;但其中所矜夸的不过是劳苦愁烦,转眼成空,我们便如飞而去……求你指教我们怎样数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们得着智慧的心。"  相似文献   

3.
智慧人生     
王英 《天风》2006,(8):18-19
我们一生的年日是七十岁,若是强壮可到八十岁;但其中所矜夸的不过是劳苦愁烦,转眼成空,我们便如飞而去。(诗90:10) 经文:诗90:10 看过许多有关谈论人生的书,感悟着人生的这一台戏,而最喜欢最得益处的还是圣经中的智慧书,就像诗篇九十篇中的这短短的一节经文,却把人的一生描绘得活灵活现。  相似文献   

4.
中国诗圣杜甫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古代律法鼻祖摩西说:“我们一生的年日是七十岁,若是强壮可到八十岁;但其中所矜夸的不过是劳苦愁烦,转眼成空,我们便如飞而去。”(诗90:10)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成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的确,光阴似百代之过客,岁月不饶人,古代大有智慧的所罗门  相似文献   

5.
荣美人生     
《天风》2015,(5)
<正>经文:诗90:17"愿主我们神的荣美归于我们身上。愿你坚立我们手所作的工;我们手所作的工,愿你坚立。"诗人摩西在《诗篇》90篇中说:"我们经过的日子都在你震怒之下;我们度尽的年岁好像一声叹息。我们一生的年日是七十岁,若是强壮可到八十岁;但其中所矜夸的不过是劳苦愁烦,转眼成空,我们便如飞而去。"(诗90:9—10)但他并不仅仅停留在感慨人生的苦短上。随后摩西大胆地向上帝祈祷:愿主我们上帝的荣美归于我们身上。我们应当向上帝献上感恩,我们这些渺小的人,  相似文献   

6.
《天风》2011,(9):34-35
辽宁省盘锦市礼贤基督教会于2011年8月14日上午主日证道后,为教会65岁以上的退休义工举行了第二次生日宴会。礼贤基督教会爱心养老院的老人们也被邀请参与了这次活动。教堂圣诗班的弟兄姊妹们还为老人们演出了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此次活动,使义工们再一次感受到,为主做工,绝不是徒劳的。不仅主耶稣记念他们的劳苦,教会的弟兄姊妹也不会忘记各位义工们所做的奉献。生日宴会共有56名退休义工参加,另外还有近百名65岁以上的信徒一同记念义工们的劳苦。  相似文献   

7.
李武修 《天风》1994,(2):27-29
1992年7月13日,受众多弟兄姊妹敬慕、爱戴的庄氏娘.息了她的劳苦,面带素常贯有的慈和微笑,与世长辞。回归天家,在世81岁。庄氏娘生前热心事主,对主忠心虔诚,凭着坚固的信心和爱心,为主作工。  相似文献   

8.
赵开洁 《天风》2011,(9):20-21
当听说今年只有41岁的孙斌牧师因病回天家……多数人都不相信这是真的! 2011年7月2日14时30分,孙斌牧师因肝肺衰竭引发并发症,经抢救无效,走了……尽管我们并不理解,上帝为什么在这个“羊多牧少”的时候,叫一个如此年轻的生命“息了他的劳苦”……庄严肃穆的殡仪馆大厅,正中那张和蔼可亲的照片,还是让我们含着眼泪接受了这个事实。  相似文献   

9.
洪雪 《天风》2002,(2):40-41
最后一次见到姥姥是在2001年5月25日上午9点30分,在殡仪馆,隔着玻璃,我看到姥姥安详地睡在里面,脸上留挂着一抹熟悉的微笑,就在这天,我听到了好多姥姥的故事。姥姥小的时候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可因家境贫困,13岁就进了纺织厂做工,就这样一做几十年,奔波劳苦了几十年。按照传统,中国老人应该是在家里安享晚年,可姥姥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她的晚年,是用一辆自行车串起了家与教堂和主内弟兄姊妹家的路。记得姥姥常  相似文献   

10.
试炼与成长     
何天朵 《天风》2014,(8):43-43
一天中午,我陪着孩子们在公园里荡秋千,忽然有一种莫名的哀伤袭来.那天中午,我本来心情闲淡,没有愁烦,那么这哀伤的感觉到底从何而来?  相似文献   

11.
陈恩光 《天风》2003,(11):48-48
我的妻子是一位普通的农家女子,她心眼好、殷勤、劳苦、朴素、乐意接待客人,孝顺公婆,尊老爱幼,勤俭持家。但由于我们家庭贫穷,兄弟姐妹多,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我们结婚不到半年就与父母、哥弟分居,建立一个小家庭。以后妻子更是劳苦,只因我大部分时间为了教会的工作都不在家。所以家里一切农活及家务都落到她的肩上,体弱多病的她从未发过一声怨言,而且还经常对我说:“你安心地为主作工,上帝会帮助我们的。”听  相似文献   

12.
靠主得胜     
“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太11:28) 宋姊妹虽然40多岁了,仍然和30多岁的青年人一样精神焕发,经常见她乐呵呵的。可是她竟然也有一段痛不欲生的坎坷经历,是主把她从死亡线  相似文献   

13.
启示录上写道:“从今以后,在主里面而死的人有福了!圣灵说:‘是的,他们息了自己的劳苦,做工的果效也随着他们。’”我们所敬爱的蒋佩芬老师1995年10月31日被主接去,安息主怀,是有福的。但是作为她的学生和同工,我们的  相似文献   

14.
轻省的担子     
王嘉玮 《天风》2001,(12):39
主说:“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这是他向那些生活劳苦、寻求真理的人所发出的美好邀请和应许。此处的重担让我们常想到的是沉重的生活重担、工作重担等等。,但还有一副重担却是我们有意无意之间背上的——宗教的重担,它也常会压得人喘不过气来。主耶稣的教训总是一语双关,于小见大,给人许多启发。他深深地知道一个人生存在世界上  相似文献   

15.
王俊 《天风》2017,(7):44-45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转眼间,令人尊敬的97岁高龄的高辅华牧师息了自己在世的劳苦,回归天家,安息主怀已半个年头了。可他平日的音容笑貌,最后见面时的情景仍然萦绕脑际,挥之不去。  相似文献   

16.
帖前1∶3 信徒属灵生命之特有品质就是信、望、爱。而“因信心所作的工夫,因爱心所受的劳苦,因盼望……所存的忍耐”则是信徒属灵生活的三大必然表现。其中,“因爱心所受的劳苦”即“爱心的劳苦”,也是神对每个事奉者必需的要求。 爱,必然会付出代价,也必然会因为爱而主动、乐意地去  相似文献   

17.
姜根深 《天风》2006,(1):42-43
原安徽省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副主席、阜阳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任张启秀牧师于2005年12月10日安息主怀,息了她一生的劳苦。她在阜阳教会辛勤事奉50多年,为阜阳教会的建设呕心沥血,在广大弟兄姊妹的心中留下了美好的形象,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相似文献   

18.
王教化道长仙籍河南省郑州市人,一九○一年九月十六日出生于一个穷苦农民家庭。幼年丧失父母,与兄长相依为命。十九岁时因迫于生计,来到湖北省均县元和观当长工。一九二六年拜武当山紫霄宫郑合玉为师,出家当道士。出家后,信仰虔诚,戒律精严,恒以老子所教“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来律己。尊师敬友,勤劳朴素,深受师长和道众们嘉许。一九三一年春,贺龙军长率领红三军解放了均县城,开仓分粮,救济穷人。王教化道长出于劳苦人民的纯朴感情,深为红军之  相似文献   

19.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官府一次宴,百姓一年汗”,这是在封建社会里,进步诗人和劳苦人民讽贬封建贵族和贪官污吏挥霍无度、吃喝玩乐所流传的“歌谣”。  相似文献   

20.
工作的人,从劳苦中得到了什么利益:我观察了天主予人类所应从事的事务,得知:天主所行的一切事宜,都很适时,并赐给人认识时事的经历;但人乃不能明了,天主自始至终所做的工作。于是我明了:人类的幸福,只有在此生欢乐享受;但人人有吃有喝,享受自己一切劳苦之所得,也是天主的恩赐。我知道:凡天主所行的事,永恒不变,无一可增,无一可减。天主这样作,是为叫人敬畏他。现今所有的,早已有过;将来所有的,先前已有过;因为天主必追寻已往的事。(训3:9-15)事事有天主安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