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董元静 《天风》2018,(7):35-35
主啊,我来了耶稣对他说:"有一人摆设大筵席,请了许多客.到了坐席的时候,打发仆人去对所请的人说:'请来吧!样样都齐备了。’"(路14:16-17)救恩的盛宴预备好了,圣主发出了至诚的邀请:"请来吧!天国的大筵席为你,为他,为所有在死荫幽谷中挣扎和寻求的人预备。  相似文献   

2.
试析王充的鬼神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者们一般都用“无(鬼)神论”来概括王充关于鬼的论述,称赞王充是“后汉时代最大的无神论者”,说王充哲学思想中“最突出”的是“无神论”。①但当翻开《论衡》时,我们却发现王充对鬼神的批判,仅停留在讲“人死不为鬼,无知,不能害人”之《论死篇》;而在后来的《死伪篇》《纪妖篇))(订鬼篇》等中,王充对鬼神乃至妖怪,并没有采取否定的态度,以至称王充是无神论的学者也说:“《论死》的鬼论观点本来十分明确,中间出了一篇《纪妖》,到了《订鬼》观点就动摇模糊了。”(任继愈:{中国哲学史新编》,第535页)我认为,要全面…  相似文献   

3.
雪峰 《天风》2012,(9):56-57
上帝吩咐保罗“作外邦人的光”(参徒13:47),其主要使命是“劝勉他们应当悔改归向上帝,行事与悔改的心相称”(参徒26:20),所以他被称为“外邦人的使徒”(参罗11:13)。然而,这并不是说保罗的工作就与犹太人没有任何关系。作为土生土长的犹太人,保罗对同胞有着特殊的感情,所以他在不断向外邦人传福音的同时,  相似文献   

4.
《天风》2006,(11X):25-25
(接《天风》第296期25页) 彼得和约翰上圣殿,在美门口医治了一个生来是瘸腿的人,彼得随着再次传道,信的男丁有五千人(徒3:1—26)。在彼得正在圣殿门口讲道之时,祭司和守殿官突然来了,就把两人收押起来,第二天,被带去公会,在官府、长老和大祭司前受审,两人却藉此机会传讲耶稣的救恩,他见这两个没有学问的小民,却有如此的口才和胆量,而且讲的都是一件明显的神迹,就无话可说,只得放了他俩,并恐吓他们不可再讲,彼得和约翰却说:“听从你们,不听从神,这在神面前合理不合理,你们自己酌量吧!我们所看见、所听见的,不能不说。”官长想不出法子刑罚他们,又再恐吓一番,把他们释放了(徒4:1—22)。  相似文献   

5.
吴恩平 《天风》2006,(12X):6-7
在耶路撒冷有一个人名叫西面。这人又公义又虔诚,素常盼望以色列的安慰者来到,又有圣灵在他身上。他得了圣灵的启示,知道自己未死以前,必看见主所立的基督。他受了圣灵的感动,进入圣殿,正遇见耶稣的父母抱着孩子进来,要照律法的规矩办理。西面就用手接过他来,称颂神说:“主啊,如今可以照你的话,释放仆人安然去世,因为我的眼睛已经看见你的救恩,就是你在万民面前所预备的,是照亮外邦人的光,又是你民以色列的荣耀”(路2:25-32)。  相似文献   

6.
在马克思早期政治思想发展过程中,《论犹太人问题》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文本。由于学界对布鲁诺·鲍威尔和马克思早期政治思想的了解不多,从而对两人围绕犹太人问题而发生的这场政治哲学争论茫然无知。本文在揭示鲍威尔《犹太人问题》的共和主义和马克思在写作《论犹太人问题》之前的政治思想发展的基础上,对《论犹太人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指出该文实际上是马克思对当时以布鲁诺·鲍威尔为领袖的青年黑格尔派所主张的共和主义的一个深刻批判,其目的是彰显共和主义政治之不足,以将青年黑格尔派的发展引向新兴的社会主义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天风》2012,(5):15-15
[说地]1990年哥伦比亚神学院院长罗伯逊·麦奎肯(Robertson McQuilkin),为了专门照顾老年痴呆症的太太穆丽儿(Muriel),决定要辞去神学院院长的工作。当时许多传道人不以为然地说:"难道你不能请一个人去照顾自己太太吗?做神学院院长的工作这么重要,有这么重要的贡献,你怎么能把工作放弃呢?"  相似文献   

8.
高牧 《天风》1994,(10)
在本书7章2节所罗门说:“往遭丧的家去,强如往宴乐的家去,因为死是众人的结局,活人也必将这事放在心上。” 人是会触景生情的,看见什么就容易产生一种什么思想。往遭丧的家去,很容易想到有关人死的事,会想到人一生的路程最后还是离不开死亡。即使他的财产是何等丰富,都免不了要  相似文献   

9.
人说·神说     
牧声 《天风》2010,(7):53-53
人说:从来没有人看见过神。神说:我已差耶稣将我表明出来!人说:眼见为实,看见我才信。神说:那没有看见就信的有福了!人说:如果你很成功,  相似文献   

10.
王以诺 《天风》2006,(24):14-16
当希律王的时候,耶稣生在犹太的伯利恒。有几个博士从东方来到耶路撒准冷说:“那生下来作犹太人之王的在哪里?我们在东方看见他的星,特来拜他。”希律王听见了,就心里不安;耶路撒冷合城的人也都不安。他就召齐了祭司长和民间的文士,问他们说:“基督当生在何处?”他们回答说:“在犹太的伯利恒。因为有先知记着,说:‘犹大地的伯利恒啊,你在犹大诸城中并不是最小的,因为将来有一位君王要从你那里出来,牧齐我以色列民。’”当下希律暗暗地召了博士来,细问那星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就差他们往伯利恒去,说:“你们去仔细寻访那小孩子,寻到了,就来报信,我也好去拜他。”他们听见王的话就去了。在东方所看见的那星,忽然在他们前头行,直行到小孩子的地方,就在上头停住了。他们看见那星,就大大地欢喜。进了房子,看见小孩子和他母亲马利亚,就俯伏拜那小孩子,揭开宝盒,拿黄金,乳香,没药为礼物献给他。博士因为在梦中被主指示不要回去见希律,就从别的路回本地去了(太2:1-12)。  相似文献   

11.
自牧(十三)     
汪维藩 《天风》2009,(7):58-59
(三十一)不忍见其死 每逢读到“失羊比喻”(参路15:1-7),总习惯于想到耶稣所喻指的罪人,却忽略比喻本身——牧人对失落之羊的悲悯。这一点,中国人当是较易理解的。孟子说过:“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不加害于人的心)”,且“恩足以及禽兽(及于禽兽)”(《孟子·公孙丑上》)。孟子并不吃素,但出于对生命的悯恻,  相似文献   

12.
陈德群 《天风》2008,(14):29-31
一.保罗从以弗所到马其顿然后来到希腊(亚该亚为希腊国的一个省,首都为哥林多)(20:1-16)20章1-6节以弗所“乱定之后,保罗请门徒来,劝勉了他们,就辞别起行,往马其顿去。他走遍那一带地方,用许多话劝勉众人,然后来到希腊。住了三个月。正要坐船往叙利亚去的时候犹太人设计要害他,他就定意从马其顿回去。  相似文献   

13.
各位朵斯提:色兰! 伊斯兰教历来非常重视礼节教育,伟大的真主在((古兰经》中说:“有教养的人确已成功”(87:14)。伊斯兰教主张穆斯林要做“有教养”的人,而“有教养”中,包含了讲文明、守礼节、有礼貌,所以讲文明、守礼仪是每个穆斯林应当具备的美德。  相似文献   

14.
不可相争     
《天风》2011,(1):30-30
那地容不下他们,因为他们的财物甚多,使他们不能同居。当时,迦南人与比利洗人在那地居住。亚伯兰的牧人和罗得的牧人相争。亚伯兰就对罗得说:你我不可相争,你的牧人和我的牧人也不可相争,因为我们是骨肉(原文作‘弟兄’)。遍地不都在你眼前吗?请你离开我。你向左,我就向右;你向右,我就向左。(创13:6—9)  相似文献   

15.
夫死人不能为鬼,则亦无所知矣。何以验之?以未生之时无所知也。人未生在元气之中,既死复归元气。元气荒忽,人气在其中。人未生无所知,其死归无知之本,何能有知乎?人之所以聪明智慧者,以含五常之气也。五常之气,所以在人者,以五脏在形中也。五脏不伤,则人智慧;五脏有病,则人荒忽;荒忽则愚痴矣!人死,五脏腐朽;腐朽,则五常无所托矣!所用脏智者已败矣!所用为智者已去矣!形须气而成,气须形而  相似文献   

16.
“他们来到贝特赛达,有人给耶稣领来一个瞎子,求他扶摸他。耶稣便拉着瞎子的手,领他到村外,在他眼上吐口唾沫,再给他复手,问他说:‘你看到什么?’他开始看见了,回说:‘我看见人,他们好象树木在行走。’然后耶稣又按手在他的眼上。他定睛一看,就复了原,竟能清晰地看见一切。耶稣打发他回家去,说:‘连村子也不要进去。’”(谷8:22~26)耶稣领瞎子到村外医治,治愈后又叮嘱不要进村,是不想让更多人看见和知道他发显神迹。他对湖滨城市的人很失望,不想再感化他们,“那时,耶稣开始痛斥他在那里显过很多灵迹的城市,因…  相似文献   

17.
苦尽甜来     
逾越奥迹也称巴斯卦奥迹。是梵二会议和近代神学家屡次使用的术语,用以表示基督救赎的奥迹,特别指他的苦难、圣死与复活、升天的奥迹。逾越节的意义逾越节一词,希腊文Pascha,来自希伯来文Pesach,有越过的意思。犹太人每年举行逾越节(Ex5:1;12:1—13:16;Lev23:5~6;Nun9:1~14;Dtl6:1~8;Su5:10~12……)。纪念出谷的事迹,那事迹是犹太人的宗教和民族的基础,逾越节纪念犹太人从埃及的奴役中获得胜利与解放;纪念天使在打击埃及人的长子时,越过了涂有羔羊血的犹太人的门而不入;纪念天主藉着梅瑟以各种神迹领以民渡过红海,经过旷野,跨过约旦河安全进入预许的福地。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与伯林在犹太人问题上的歧见是因为他们有着不同的理论视角与现实关怀.基于对自身文化的坚持,伯林认为,马克思之所以不重视民族主义运动是因为他不接受自己的犹太人身份,但实际上,这是因为马克思把犹太人问题视为当时社会的根本问题--工业时代所带来的极度分配不公所致.尽管伯林理解马克思是因为重视大工业对人与历史的影响而不强调民族主义思想的重要性,但因为关注20世纪犹太人的生存现状及其问题,伯林并没有把这一洞见运用到对马克思论犹太人问题的理解上.  相似文献   

19.
伍守阳(1574—约1644),原名阳,字端阳,自号“冲虚子”,江西南昌县人。伍氏主要著作为《天仙正理直论》、《仙佛合宗语录》等。柳华阳(1735—?),江西洪都(今南昌)人。柳氏主要著作为《金仙证论》、《慧命经》。柳华阳自称得伍守阳之亲传。柳氏虽袭承伍守阳之内丹思想,但他有新的阐述,对伍守阳丹道思想进行了丰富和发展,并且语言更加通俗,  相似文献   

20.
安息日     
《中国天主教》2008,(2):25-26
安息日是犹太人必守的节日,也是犹太教奉为当守的法规,让我们来探究它的来源和意义。安息日名称的意思 它源自希伯来文,意思是“休息”、“停止”、“止息”;是犹太人的宗教节日,他们每隔六天后的一日即第七日为当庆之日。它的计算是第六日的傍晚(日落)起计至第七日的傍晚为止是为一整日,在这一天之内无论是以色列各阶层的人,外侨或旅客,奴仆或主人,而从事恭敬天主的敬礼,甚至牲畜都应停止所有的工作;以色列人的新年(阴历七月初一)、赎罪节(阴历七月初十)、帐棚节(阴历七月十五)和逾越节(正月十五日)都应守为安息日,停止一切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