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天,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中华基督教女青年会在这里隆重召开代表会议,来自10个城市的100多位代表齐聚一堂,回顾工作,总结经验,共商大事,规划未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中华基督教女青年会第一次召开代表会议,意义重大而深远。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中华基督教女青年会已有百余年历史,在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中始终坚持追求进步。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中华基督教女青年会中的进步人士同情和支持中国革命,帮  相似文献   

2.
岳清华 《天风》2006,(11):32-35
宗教在当代中国能够发挥着应有的作用和影响,特别是基督教道德的二律性,即行为道德律和心理道德律,是基督教教化功能的重大特征。  相似文献   

3.
周勇 《天风》2019,(11)
正云南高度重视基督教工作,积极引导基督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稳步推进基督教中国化进程。积极引导基督教界与党同心同向。云南省基督教界高举爱国爱教旗帜,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头脑清醒,在重大原则问题上立场坚定。云南基督教神  相似文献   

4.
"阿卡西乌分裂"是中古早期基督教会内部爆发的一次重大冲突。它与1054年基督教第一次大分裂是常被混淆的两个不同历史事件,但是彼此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这场分裂起源于对基督教神学教义的不同理解,进而在罗马和君士坦丁堡教会争夺基督教世界领导权的斗争中不断激化,最终给基督教会和欧洲中世纪的历史进程造成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正>人才培养是我们在新形势下做好基督教工作的关键环节。近年来,基督教教职人员队伍呈现年轻化趋势,学历逐年上升。然而,面对新时代推进基督教中国化的重大历史使命,以及引导教会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提高的重大转型任务,中国基督教教职人员无论就数量、层次、结构与现实需求仍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加快人才培养步伐,提高人才队伍素质,完善人才梯队建设,是一件常抓不懈的大事。本文就如何培养新时代高层次教职人员,夯实基督教中国化人才基础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6.
<正>各位尊敬的与会嘉宾和领导:大家上午好!我的发言题目是"改革开放对中国基督教的意义"。作为一位研究中国基督教的学者,对受邀参与包括此次会议在内的基督教两会的重大活动,深感荣幸。记得2014年8月5日我曾参加在上海召开的"纪念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成立60周年暨基督教中国化研讨会",会上王作安局长和己故傅先伟长老分别代表国家宗教事务局和基督教全国两会发表重要讲话,中国天  相似文献   

7.
月览     
<正>8月29日至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统战部部长孙春兰在上海就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统一战线重大决策部署情况开展调研检查。期间,孙春兰走访中国基督教全国两会,听取中国基督教全国两会贯彻落实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情况。图为孙春兰参观基督教两会驻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基督教爱国史迹展览室。  相似文献   

8.
陈伟 《天风》2009,(11):42-43
中国近、现代的音乐教育家、作曲家、指挥家、音乐理论家中有一部分人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基督教音乐和基督教思想的影响,他们为中国音乐教育的创建和发展及推动中国近、现代音乐的进程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同时,他们也从事基督教音乐的创作、编辑、推广等工作,在中国基督教音乐发展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本文先介绍其中的三位代表人物——沈心工、周淑安和杨荫浏。  相似文献   

9.
基督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在它漫长的传播过程中,其思想教义对信仰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重大影响,从而影响生产生活乃至文学创作。基督教文化是信仰基督教为主的人群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文化,它不仅是一种崇拜上帝和耶稣基督的宗教信仰体系,还包括其相应的精神价值和道德伦理观念,对作家文学创作有不同层次的影响。基督教不仅对西方文学有深刻的影响,传入中国后,中国现当代作家对基督教的理解和吸收,在他们的作品中也有体现和反映。  相似文献   

10.
安信义 《天风》2010,(3):12-14
在近30年的中国教会发展过程中,各地基督教两会组织在教会管理、人才培养、制度建设、社会服务、福音传扬及信徒牧养等诸多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可见,加强各地基督教两会自身建设对于办好教会关系十分重大。本期几位同工所谈的就是相关各地基督教两会自身建设的话题,他们对此有着独特见解。由于他们来自省基督教两会,所谈的内容大多限于省基督教两会的事工。在此,我们也希望基层基督教两会同工踊跃投稿,就如何加强基层基督教两会的自身建设发表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11.
基督教中国化,严格地说是中国的基督教必须中国化,也即中国的基督教需要坚持中国化方向。中国的基督教不可能"国外化"或"西化",正如国外的基督教也不需要中国化一样。有人对中国的基督教需要中国化产生很多不必要的误解,似乎中国的基督教中国化以后就改变了"基督教的信仰",就没有基督教的"个性"了。基督教中国化的路程事实上已经有一个世纪了,只是今天还没有将这一重大的事工做好,所以还需要我们的努力,甚至是几代人的努力。首先,基督教要在中国发展,必须要立稳根基,要让中国的老百姓接受这样的团体,要能够适应中国悠久的文化。基督教中国化需要完成的几项重要事情就是:政治上认同、社会上适应和文化上融合。基督教中国化,既是中国基督教的义务,也是中国基督教的使命。什么时候基督教中国化的文章做好了,基督教在中国的发展也就变得正常了、合理了,什么时候中国的基督教中国化了,基督教在中国才有发展和为社会做贡献的空间。  相似文献   

12.
自1924年非基督教运动再次爆发以来,基督教与帝国主义关系成为关注的焦点,非基督教知识分子指出:"神父牧师里头走,军舰兵队后面跟"。作为民国时期基督教知识分子的张亦镜进行了积极的回应,否认基督教是帝国主义侵略的工具,"中国人自己种下的恶因所结出的恶果"。但是五卅运动以后,张亦镜受民族主义触动,其立场发生了重大改变,承认基督教与帝国主义相勾结,认为"有一半是误会,一半是教会自召"。我们可以看出,张亦镜在尊重本国主权的层面上对五卅运动后具有强烈的民族主义性质的非基督教运动抱有同情,甚至支持的态度;但基督教的特质以及他们作为受攻击者的身份,也使得他难以接受本国人那种"革命"的态度。因此,在近代民族主义运动中,中国基督徒如何整合身份认同与基督信仰之间的矛盾是一个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13.
50多年前,中国社会发生了历史性巨变,中国基督教不可避免地被推到风口浪尖,何去何从,面临重大考验。1950年9月,吴耀宗先生等几十位基督教界人士联合发表了《中国基督教在新中国建设中努力的途径》一文,主张中国基督教要认清过去帝国主义利用基督教的事实,努力完成中国基督教过去所倡导的三自运动,达到基督教革新的目标。这篇后来被称作“三自革新宣言”的文章以及由此发起的三自爱国运动,改变了中国基督教“洋教”的面貌,翻开了中国基督教历史新的一页。当前,中国社会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的重要历史时期,中国基督教也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天风》2010,(3)
<正>在近30年的中国教会发展过程中,各地基督教两会组织在教会管理、人才培养、制度建设、社会服务、福音传扬及信徒牧养等诸多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可见,加强各地基督教两会自身建设对于办好教会关系十分重大。本期几位同工所谈的就是相关各地基督教两会自身建设的话题,他们对此有着独特见解。由于他们来自省基督教两会,所谈的内容大多限于省基督教两会的事工。在此,我们也希望基层基督教两会同工踊跃投稿,就如何加强基层基督教两会的自身建设发表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15.
爱人如己,是基督教最基本的人际伦理原则,爱人如己的原则在中世纪曾被西方尊为自然法,对西方社会的诚信文化建设起到了重大的影响作用。如何汲取基督教"爱人如己"的  相似文献   

16.
各地消息     
《天风》2019,(9)
<正>山东省基督教两会于2019年7月21日至24日,在济南召开神学思想建设宣讲团培训会议。讲员以"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基督教中国化的大神学意识"为主题进行讲座。本次培训为继续坚持基督教中国化方向,深入推进省基督教两会神学思想建设成果转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近代基督教是在19世纪传入中国的,它对中国社会曾经有过一定的贡献;但是我们仍然应该看到,基督教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曾被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利用的事实。20世纪中国基督教最重大的事件,就是在新中国建立后发起的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其中最大功绩就是使基督教割断了同帝国主义的关系,摆脱了外国差会的控制,使一个为帝国主义侵略利用的“洋教”,改变成为中国基督徒独立自主自办的、自治自养自传的基督教,使基督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开辟了在社会主义祖国按三自原则办好教会和推进神学思想建设的道路。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从一…  相似文献   

18.
基督教在云南少数民族社会中的传播和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根据文献资料和作者的实地调查材料 ,分析了基督教在云南一些少数民族中传播、对少数民族的文化和社会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历史与文化、社会组织与社会结构等方面的原因。并力图揭示近代以来基督教在传播过程中 ,与少数民族文化的冲突和互动 ,在适应少数民族文化传统和生活习俗的过程中逐渐本土化的社会文化特征。本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云南少数民族信仰基督教的历史过程描述和社会结构分析 ;第二、三部分运用文化的社会互动理论 ,分析基督教在云南少数民族社会传播过程中的文化冲突与调适 ,阐述了基督教对少数民族的社会文化变迁、道德价值观念变化的影响 ,以及对基督教的民族化、本土化和当代少数民族基督教信仰中的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天风》2020,(8)
正三、问题意识是神学研究的导向神学理论研究是中国基督教健康和谐发展的基础,而明确的问题意识是将基督教神学思想中国化研究引向深入的关键。在推进基督教神学思想中国化的理论研究与当下实践的进程中,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做进一步的解析思考,着力推动解决中国基督教在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健康和谐发展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20.
陈志华 《天风》2017,(3):13-14
社会上的普罗大众都熟知圣诞节是基督教的重大节日,但鲜有人知晓复活节同样是基督教的重大节日。令人遗憾的是,当前的中国教会普遍存在重圣诞节轻复活节的现象,并有愈演愈烈的倾向。其实,从教会历史来看,复活节的重要性较圣诞节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从两个节日的起始来看,复活节比圣诞节有着更为久远的历史与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