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救恩的喜乐     
世上有许多贤人哲士,包括圣经作者之一的保禄,他们都告诉我们许多喜乐的秘诀。伯多禄也有他喜乐的秘诀,只有一个,就是救恩之乐。换言之,基督徒在试炼中有暂时的忧愁(6节),此时如何才能喜乐呢?在《伯多禄前书》1:3-13。伯多禄教导我们一个好方法,就是思想救恩之乐。以下我们分三方面谈。  相似文献   

2.
张丽丽 《天风》2013,(3):19-20
改教家马丁·路德提出了“十字架神学”,他认为十字架是耶稣基督拯救的焦点,是上帝自我启示的焦点,是一切真正的基督教神学的根基与中心,因此,整个神学就是十字架的神学。无论他的说法是否全面,至少他提醒了我们“十字架”对于理解基督教神学、认识上帝和基督的救恩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我们默想主耶稣的受难之苦时不妨一起思考一下十字架所带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基督徒信仰最显著的特色,不仅仅建基于教义和教理上,而是建立在这位使人类生命彻底改变的历史人物基督耶稣身上。礻也不单在历史中生活过,就是今天仍生活在我们中间,而教会即是因着耶稣的复活,而对礻也产生独特的信仰。通过基督的复活,使我们深刻的体会到:天主的确临在人间,倘若基督没有复活,那礻也在世的宣讲及行动就没有意义。而我们所信仰的教会与其他人手所建立的宗教没有什么区别。我们再看看在基督当时被钉死时,门徒那种沮丧的心情;与其目睹基督复活,在他们面前出现,他们那种兴奋,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以及他们相互报道基督复活讯息的…  相似文献   

4.
行为与救恩     
杜冬兰 《天风》2003,(6):28-28
认识行为与救恩的关系,会使我们对自己的信仰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现在有许多的信徒认为,救恩完全是出于神的,不在乎行为,认为我们只要相信了主,就可以得救,不在乎我们的行为;又有一些信徒认为:神是一位圣洁的神,恨恶罪恶的神,于是就努力地照神的话去做,追求圣洁,远离罪恶,一旦有失败的地方,就软弱灰心,担心自己是否得救,怀疑神的救恩。人之所以对神的救恩和自己的得救存在不同的态度,其原因  相似文献   

5.
天主教信仰的是全能、全知、全善、至公、唯一的真天主。唯一的真天主却有三位,即圣父、圣子、圣神。但天主三位并不分割同一的天主性,而每位都是整个的天主:父享有与子一样的天主性,子享有与父一样的天主性,圣神享有与父和子一样的天主性,即本性是同一的天主。(新要理253)同样,同一的天主性并不影响彼此之间位格的区别:父不是子,子不是父,圣神不是父或子,而每一位都是一个“自立体”。下面谈谈在救恩史中的天主圣神:  相似文献   

6.
本文尝试从三一论的角度,指出在中国教会的现实处境中,将救恩理解为关系的恢复是必要而又可能的;并尝试从四个不同的向度指明救恩包括人与上帝关系的恢复,人与其它被造物关系的复和,人与未来关系的恢复,以及人与自我关系的恢复。上帝的救恩因此是上帝在耶稣基督里为人类以及整个被造的世界所带来的更新与复和。因着上帝的救恩,人可以进入一种全新的关系中,从而获得一个更完满的存在。对救恩的这种的理解既不与《圣经》的教导相背,也更具有包容性。  相似文献   

7.
夏新穗 《天风》2012,(7):25-27
在当时的社会都是有身份的人,他们也都听见了耶稣基督的福音,最终却没有选择接受救恩……那些听见福音,却拒绝没有接受的人,面对神未来的公义的审判,他们也是无话可说无可推诿的了。经文:可6:20;徒24:24-26,26:27-28神藉着他儿子耶稣基督所做成的救恩,是面向全人类的,但所读的这三处经文中提到的三个人,他们都听见了福音,却没有选择接受,与救恩失之交臂,令人扼腕叹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8.
吴恩平 《天风》2006,(12X):6-7
在耶路撒冷有一个人名叫西面。这人又公义又虔诚,素常盼望以色列的安慰者来到,又有圣灵在他身上。他得了圣灵的启示,知道自己未死以前,必看见主所立的基督。他受了圣灵的感动,进入圣殿,正遇见耶稣的父母抱着孩子进来,要照律法的规矩办理。西面就用手接过他来,称颂神说:“主啊,如今可以照你的话,释放仆人安然去世,因为我的眼睛已经看见你的救恩,就是你在万民面前所预备的,是照亮外邦人的光,又是你民以色列的荣耀”(路2:25-32)。  相似文献   

9.
《中国天主教》2007,(6):5-6
路加福音记载耶稣基督的诞生,以天使向牧羊人的宣告:"我现在给你们报告一个万民的大喜讯,今天在达味的城里,为你们诞生了一位救主,就是主默西亚,(基督)。我告诉你们一个记号,你们要看见一个婴儿,用布包着,躺在马槽里"(路2:10-12),来回应依撒意亚先知的预言:"在黑暗中生活的人民看见了一道皓光,  相似文献   

10.
胡年兵 《天风》2004,(2):26-26
萨特曾经这样描述过存在主义者,“如果上帝不存在,一切都被容许,那么人就会变得孤苦无助,因为他不论在自己的内心或在自身之外都无法找到可依靠的东西。”这不只是存在主义者的彷徨,亦是我们这个充满欲望世界里那些尚未寻觅上帝踪迹的人的困惑。  相似文献   

11.
刘彤宁 《天风》2005,(10):52-52
一位身患绝症的年轻人,在众弟兄姊妹的爱心服侍下,归主、受洗,带着安祥喜乐,走完了他人生的最后时刻——在辽南的瓦房店基督教会发生了一件感人至深的事:一位身患绝症的年轻人,在众弟兄姊妹的爱心服侍下,归向了主,受了洗。之后带着安祥喜乐,一个被拯救的灵魂,走完了他人生的最后时刻。参与侍奉的弟兄姊妹也亲眼目睹了上帝拯救的大能。2005年6月26日,瓦房市内郊区的弟兄姊妹像往常一样,早早地来到岭下主教堂参加礼拜聚会。  相似文献   

12.
要认识上帝     
李光岩 《天风》2004,(3):21-21
把你一生的保险绳交在上帝大能的手中。  相似文献   

13.
冀慎杰 《天风》2002,(7):32-32
在2000多年前,我们的救主耶稣基督被罗马帝国派驻犹大省的巡抚本丢·彼拉多钉死在十字架上,以无罪之身在十字架上担当了世人的罪,完成了父上帝对世人的救赎。千百年来,全世界千千万万的人靠着十字架的功劳,藉着主耶稣在十字架上所流的宝血,蒙恩得救,罪得赦免。十字架是救恩的象征,是荣耀的象征,正如赞美诗216首中提到的那样:“十字架、十字架,永是我的荣耀!”十字架的光辉吸引了千千万万的人来归向主,成为主的门徒。一个真心悔改,愿意接受耶稣基督作救主的人,他(她)一定会背起十字架来跟从主。感谢主的恩典!他把我们从万人之中拣选了出来,引导我们走上了十字架的道路,使我们成为同路人。让我们  相似文献   

14.
陈志华 《天风》2013,2(2):52-53
耶稣之名所以被称为奇妙,因为他名字的内涵代表了救恩的行动,同时,他名字的内涵也是基督徒需要经历的生命历程。“耶稣”是“把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以马内利”是“上帝与我们同在”(参太1:21、23)。两者放在一起,就是耶稣先拯救我们脱离罪恶的权势,再把我们带入上帝同在的荣耀中。基督徒必须先经历“救出来”,才能践行“翻出来”,基督徒每一天的生活就是依靠主从罪恶中被“救出来”,靠主把以马内利“翻出来”。  相似文献   

15.
张君华 《天风》2004,(4):46-47
经文:出20:7 上帝的名有特殊的意义,上帝的名“耶和华”(原称“雅威”)是自有永有的意思(出13:13—15)。“自有”就是起初就有、自然而有;“永有”就是永永远远的有。上帝与人不同,人有死亡的限制,而上帝却是自有永有、从亘古到永远,所以诗人说:“主啊,你世世代代作我们的居所。”(诗90:1)谁依靠上帝,上帝就作  相似文献   

16.
上帝的手     
路飞 《天风》2005,(10):F0004-F0004
当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入了庆贺56年诞辰时,岁月如歌,我们祈求上帝眷顾和祝福我们的国家和平、和谐,和睦。全能的上帝,使我们有幸成为上帝的手和脚,当我们为美好的家园服侍和看顾更多人时,我们不仅得到那份服侍的喜乐,同时中国基督徒会为此感恩,上帝选择了我和你的一双手,去成就行善的工作,看顾更多需要服侍的人。  相似文献   

17.
王学富 《天风》2021,(6):46-47
英国著名基督徒作家C.S.路易斯说过一段话: 信仰牵扯到一个历史事件:有一个人降生在犹太人之中,他宣称自己具有神圣属性,是上帝的儿子,与上帝原为一体.这个宣告在世界上引起石破天惊的反应——有人认为这荒诞不经,有人觉得这骇人听闻,有人觉得这让他们费尽心思都弄不明白——关于这个人是谁,只有两种可能:要么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疯...  相似文献   

18.
谢劲松 《天风》2002,(7):28-29
作为基督徒,应该去理解十字架上的耶稣的意义。十字架是耶稣受难的象征。当然,它首先是作为一个事实而叙述。耶稣被钉十字架,是服从神的旨意。这服从是以牺牲自己的肉体生命作代价的。即使耶稣知道自己的复活在父神的安排之中,但自身的血肉之躯要遭遇剧烈的痛苦也是他清楚明白的。因此,不管被钉之后他自己如何能够显现人子的荣耀,能回到父神的右边,他如何有大能掌管宇宙万物,都不能作为甘愿被钉的理由。耶稣走上十字架是服从神的旨意,决非是算计得失之后的选择。任何以牺牲生命为代价的所得都不会大于所失去的。一个基督  相似文献   

19.
魏真 《天风》2010,(8):62-62
<正>很多甚至是每个虔诚的基督徒都经历过,在自己最需要的时候却听不到上帝的声音,在自己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上帝却袖手旁观……以致因此对上帝失望。近日读了杨腓力所著的《无语问上帝》(Disappointment withGod)一书,作者将信仰的疑问  相似文献   

20.
赵誌恩 《天风》2008,(15):18-21
今日中国基督徒的重任,藉着地震,不但应该显示我们的爱心.更应明白有一个"新天新地"将要在我们面前出现,我们不但要祈求,更要实践"主的国"在地上.主的旨意在地实现如同在天.使教会更加兴旺,国家更加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